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彭賢庚
研究生英文姓名:Hsien-Keng, Peng
中文論文名稱:臺北內雙溪蝶相及日週性活動
英文論文名稱:A Survey of Butterfly Fauna and Daily Activity in Neishuangxi area, Taipei
指導教授姓名:陳建志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環境資源組
論文出版年:98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8
中文關鍵詞:低海拔蝶相日週性活動調查方法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天然資源被大量開發使用、資源掠奪,早已讓臺灣多數的林地嚴重缺乏生態的多樣性。要知道環境是否被破壞,或被破壞到何種程度,進行動植物資源的調查,是瞭解環境中生物種類和數量,並用客觀的方法加以比較分析,才能適時提出警告,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臺灣目前以蝴蝶資源為主的調查甚多,但都較著重於地區性的蝶相調查,蝶種隨季節的改變消長為多;而日週期性方面的活動行為瞭解鮮少,僅有溪頭營林地區進行穿越線調查,探討不同林相穿越線的日週性評估較為詳細,以及臺北動物園內以偏好腐果為食的蝶相日週性的調查,觀察在喜好吸食腐果的蝶種活動的情形。本研究針對臺北盆地低海拔不同棲地環境中,進行有系統的蝴蝶資源的調查。在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低海拔環境的開闊地、森林邊緣、森林內以及山頂稜線四種蝴蝶棲地類型中,探討棲地的環境因子特性對於蝴蝶在日週性活動方式之影響,包括各棲地與蝶相組成關係、蝴蝶行為及蝶類日週性變化在棲地中的波動,建立棲地類型與不同蝶相活動時間與空間上的變化。

研究自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間,在4個試驗地各完成21次有效的調查,穿越線調查部份有11科119種,吊網誘集部份收集到5科22種,吊網誘集僅增加2種蝶類,另外,增加兩種為非定期調查期間,曾分別於公園內植物上觀察到大白紋弄蝶與綠底小灰蝶幼蟲,共計有11科123種8,235隻次的蝴蝶。Shannon Weiner生物多樣性指數在各試驗地情況也有些差異,開闊地以6月份2.93最高、1月份1.33最低,山頂為5月的3.42最高、12月1.98最低,森林邊緣以5月3.29最高、8月1.72最低,森林環境在6月2.81最高、2月的1.01最低。蝶相日週性變化部份,8時過後環境因子才有明顯變化,蝶種及數量有增加趨勢,在中午期間,日照強度及溫度達到最高,蝴蝶活動有降低趨勢,午後則因不同環境蝴蝶活動各不相同。森林內環境受到林冠遮蔽影響,不僅環境因子改變緩慢,蝴蝶活動頻率也低於其他試驗地。在北臺灣低海拔地區進行蝴蝶資源調查時,針對不同環境與季節而有不同。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has serious damaged the bio-diversity of forest land in Taiwan. To know whether the environment is damaged or destroyed and to what extent by conducting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surveys, may help understand the biological content of the environment. Along with the objectiv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uld be able to provide timely warnings and to achieve adequ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y butterfly survey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aiwan, but mostly localized and on seasonal variations. Very few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diurnal activities. The only detail transactional study was done at the Sitou Forest. Another study was done at the Taipei Zoo on the diurnal activities of rotten fruit butterflies on food preference. This study focuses on a systematic survey of butterfly resource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t Taipei basin, namely open land, forest margin, forest and the crest line of a natural forest park. Impact of the habitat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utterfly composition, changes in butterfly behavior and distribution of butterfly types, on the diurnal activities is assessed to establish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butterfly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habitat environment.
Between September 2008 and August 2009, 21 effective surveys have been conducted at 4 study sites. The transect method collected 11 families 119 species, whereas the trap method collected 5 families 22 species. Trapping increased only two kinds of butterflies. Two additional kinds of larvae species were found on tree plants during unscheduled survey period, Udaspes folus and Artipe eryx horiella, with a total of 11 families 123 species, and 8,235 butterflies.
Results of Shannon Weiner biodiversity index indicate that for open land the highest is in June (2.93) and lowest in January (1.33); for crest line the highest is in May (3.42) and lowest in December (1.98); for forest margin the highest is in May (3.29) and lowest in August (1.72); and for forest land the highest is in June (2.81) and lowest in February (1.01).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butterfly species occurs after 8 am and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 species and numbers towards midday when light intensity and temperature are higher. Butterfly activities reduction in the afternoon var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 Under sheltered forest canopy environment, not only environmental factors change slowly, the frequency of butterfly activity is also slower than other study sites. These findings may vary differently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the low lying area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aiwan.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目次 VII
圖目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對象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臺灣低海拔環境 5
第二節 臺灣的蝴蝶資源 7
第三節 蝴蝶群聚研究 9
第四節 生態監測 11
第五節 蝶相調查方法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5
第一節 研究樣區環境描述 1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18
第三節 調查試驗地的選定 20
第四節 蝶相調查 25
第五節 資料統計與分析 2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27
第一節 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蝶相 27
第二節 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蝴蝶與蜜源之關係 34
第三節 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蝶相在時空上的分佈 38
第四節 蝴蝶的日週性活動 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建議 63
參考文獻 65
附錄一 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蝴蝶資源調查表 71
附錄二 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蝴蝶名錄 73
一 中文部分

山中正夫(1971)。臺灣產蝶類分布(1)。日本鱗翅學會特別報告,5,115-191。
山中正夫(1972)。臺灣產蝶類分布(2)。蝶與蛾,23(1),1-48。
山中正夫(1973)。臺灣產蝶類分布(3)。蝶與蛾,24(2),1-31。
山中正夫(1974)。臺灣產蝶類分布(4)。蝶與蛾,25(1),1-60。
山中正夫(1975)。臺灣產蝶類分布(5)。蝶與蛾,26(1),1-100。
山中正夫(1980)。臺灣產蝶類分布(6)。蝶與蛾,30(1),-1143。
白水隆(1960)。原色臺灣蝶類大圖鑑。日本大阪市:株式會社保育社。
朱耀沂、何健鎔(1994)。臺灣產蝶類的保育工作。自然保育期刊,7,17-23。
行政院農委會(2009)。野生動物保育法。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月5日。網址:http://www.coa.gov.tw/show_lawcommond.php?serial=9_cikuo_20040915144742&code=A10&type=A。
何健鎔、張連浩(1998)。南瀛彩蝶。南投縣:臺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呂至堅(1999)。低海拔地區異質林相蝴蝶多樣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李培芬(2007)。生態監測面面觀。林業研究專訊,14(2),1-6。
李培芬、林耀松(1994)。臺灣地區國家公園動物生態資料庫。臺北,內政部營建署。
沈招馨(2006)。臺北市立動物園蝴蝶公園蝶相監測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建村(1994)。溪頭營林區蝶相及其棲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范義彬、楊平世(2005)。臺北植物園之蝶相與族群變化。臺灣昆蟲,25,175-184。
周樑鎰、方尚仁、朱耀沂(1992)。臺灣昆蟲資源調查及其資料庫。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專刊,11,207-219。
徐堉峰(1999)。臺灣蝴蝶圖鑑第一卷。南投縣:臺灣省立鳳凰谷鳥園。
徐堉峰(2002)。臺灣蝴蝶圖鑑第二卷。南投縣:臺灣省立鳳凰谷鳥園。
徐堉峰、李宜欣、楊平世(2003)。臺灣地區蝶類外來種現況。入侵種生物管研
討會論文集(頁138-148)。臺北:行政院農業員會林業試驗所。
莊鈴木(2007)。蝴蝶監測及保育與其食性之關係初探。林業研究專訊,14(2),20-23。
郭城孟(2005)。臺灣森林的故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臺北市:農委會林務局。
陳妙玲(1991)。蝶類組成與其棲息地植群間關係之研究-以宜蘭農工專校實驗林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建志(1996)。臺北動物園蝴蝶公園之蝶類族群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建志(2003)。臺灣的蝴蝶保育與相關生態產業。九二一重建區昆蟲資源之開發與生態產業研習會(頁29-50)。南投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中心。
陳建志(2004)。昆蟲多樣性的研究與保育。陸域生物多樣性教學研習基礎班(94-113)。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
陳建志、朱耀沂(1994)。蝶類群聚研究與棲地經營管理。動物園學報,6,17-25。
陳朝圳、張瑋尹(2005)。生物特徵模式於森林植物多樣性之研究。臺灣林業,31,29-35。
張保信(1993)。臺灣蝶類鑑定指南。臺北:渡假。
楊平世(1989)。臺灣昆蟲資源回顧與展望。國家公園學報,1,130-152。
楊平世(1993)。昆蟲生態調查之裝備和方法。生物科學,36(2),81-100。
楊平世(2003)。臺灣昆蟲產業的發展方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九二一重建區昆蟲資源之開發與生態產業研習會(頁2-12)。
楊燿隆、方懷聖(2002)。南山溪蝴蝶多樣性保育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九十一年度科技研究計畫研究報告(1-5)。南投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楊燿隆、楊平世(2008)。南山溪蝴蝶多樣性的相關性因子分析。特有生物研究,10(1),45-72。
臺北市政府建設局(2006)。揭開臺北生態密碼~風火山林水親山步道生態環境解說手冊。臺北市:作者。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2004)。五指山系登山步道路線圖。臺北市:作者。
趙仁方、方懷聖(2002)。臺東縣蝴蝶。臺東縣:臺東縣政府。
鄭秋玲、許長漢(2003)。日本紋白蝶(Pieris rapae crucivora)(鱗翅目:粉蝶科)之形態及溫度對其發育之影響。植物保護學會會刊,45,271-284。
濱野榮次(1987)。臺灣蝶類生態大圖鑑。臺北:牛頓。
顏聖紘、楊平世(2001)。臺灣昆蟲保育之現況、檢討與展望。跨世紀臺灣昆蟲學術研究之進展研討會(頁225-258)。臺中市: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鴻傑(1992)。臺灣之植群:山地植群帶與地理氣候區。(彭鏡毅編)。臺灣生物資源調查及資訊管理研習會論文集(頁39-53)。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專刊第11號。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