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魏鴻鈞
中文論文名稱:周秦兩漢詩歌用韻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李存智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上古韻部獨韻例外押韻對轉合韻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1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81
  • 收藏收藏:0
本文以上古的詩歌韻語為討論基礎,透過分期比較,討論各部獨韻以及例外押韻的情況。全文分成六個部分:
第壹章緒論,述明撰作之源起、研究範圍及方法。
第貳章、參章、肆章,分別從詩歌用韻看「陰聲」、「入聲」、「陽聲」韻部的用韻關係。其中跨韻部的合韻,在陰聲主要有:之幽、幽侯、侯魚、之侯魚、宵魚、脂微、支歌、魚歌;入聲有:職覺、覺屋、質物、質月、物月;陽聲有:冬東、東陽、陽耕、耕真、真文、真元、文元、真文元、蒸侵、冬侵、東侵、陽侵、陽談。這麼多的異部合韻,既有的上古音架構無法解釋它們何以頻繁接觸,因此有的學者改變押韻條件,主張一部不必一主元音;有的學者認為古人韻緩,異部相押全是「主元音相近、韻尾相同」、「主元音相同、韻尾相近」的音近現象。這是把這些合韻,看成同一個共時平面;把這些押韻關係,解釋為同一個語音條件所造成的演變結果。本文從歷時觀察,指出這些合韻不完全在同一平面,如:蒸侵合韻只出現在《詩經》、東陽合韻只出現在兩漢。同時也強調,韻部名稱表面上相同的兩個韻部合韻,實際上具有不同的語音關係,如:真文合韻主要是「臻攝字合流」所產生的語音現象,不過有兩種情況例外:一是「真部山攝字」與「文部臻攝字」相押;二是「真部真韻」與「文部山攝字」相押。對於這些合韻有正確認識,才能對上古韻部的演變作出正確判斷,並提出合理解釋。
第伍章統計上古同調、異調相押的百分比,指出:第一,平聲不只和上聲相押,平去相押甚至更為頻繁。第二,去聲不只和入聲相押,平去、上去相押的百分比也常常超過去入。因此「平上為一類」、「去入為一類」的說法仍有再商榷的必要。本章也整理上古聲調,歸納出「上古押平聲,《廣韻》讀去聲」、「上古押平聲,《廣韻》讀上聲」、「上古押平聲,《廣韻》讀上、去聲」、「上古押上聲,《廣韻》讀去聲」、「上古押上聲,《廣韻》讀平聲」、「上古押上聲,《廣韻》讀平、去聲」、「上古押入聲或諧聲系統有入聲讀法,《廣韻》讀去聲」等七種上古、中古讀不同聲調的情況。
第陸章結論,述本文之研究價值,以及相關議題的未來展望。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 1
一 周秦詩歌用韻研究之不足 …………………………………… 1
二 兩漢詩歌用韻研究之不足 …………………………………… 4
三 研究材料之修正 ……………………………………………… 5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材料 ……………………………………………… 7
一 研究範圍 ……………………………………………………… 7
二 研究材料 ……………………………………………………… 8
(一)詩歌文本材料 ……………………………………………… 8
(二)韻字歸部所依據的材料 ……………………………………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 ……………………………………………… 10
一 本文用來解釋用韻狀況的詞彙 ……………………………… 10
(一)獨韻 ………………………………………………………… 10
(二)例外押韻 …………………………………………………… 10
(三)混韻 ………………………………………………………… 10
二 研究方法及步驟 ……………………………………………… 10
(一)歸納法 ……………………………………………………… 10
(二)統計法 ……………………………………………………… 12
(三)比較法 ……………………………………………………… 14

第貳章 從詩歌用韻看陰聲韻部的關係 …………………… 17
第一節 之部的用韻情況 ……………………………………………… 17
一 之部獨韻 ……………………………………………………… 17
二 之部的例外押韻 ……………………………………………… 19

第二節 幽部的用韻情況 ……………………………………………… 21
一 幽部獨韻 ……………………………………………………… 21
二 幽部的例外押韻 ……………………………………………… 23
三 之幽兩部的合韻關係 ………………………………………… 25

第三節 宵部的用韻情況 ……………………………………………… 37
一 宵部獨韻 ……………………………………………………… 37
二 宵部的例外押韻 ……………………………………………… 38

第四節 侯部的用韻情況 ……………………………………………… 39
一 侯部獨韻 ……………………………………………………… 39
二 侯部的例外押韻 ……………………………………………… 40

第五節 魚部的用韻情況 ……………………………………………… 41
一 魚部獨韻 ……………………………………………………… 41
二 魚部的例外押韻 ……………………………………………… 42
三 侯魚兩部的合韻關係 ………………………………………… 43
四 幽侯兩部的合韻關係 ………………………………………… 50
五 之部唇音與侯、魚兩部的合韻關係 ………………………… 54
六 宵魚兩部的合韻關係 ………………………………………… 55

第六節 支部的用韻情況 ……………………………………………… 55
一 支部獨韻 ……………………………………………………… 55
二 支部的例外押韻 ……………………………………………… 56

第七節 脂微部的用韻情況 …………………………………………… 58
一 脂部獨韻 ……………………………………………………… 58
二 微部獨韻 ……………………………………………………… 59
三 脂部的例外押韻 ……………………………………………… 60
四 微部的例外押韻 ……………………………………………… 62
五 脂微兩部的合韻關係 ………………………………………… 63

第八節 歌部的用韻情況 ……………………………………………… 80
一 歌部獨韻 ……………………………………………………… 80
二 歌部的例外押韻 ……………………………………………… 82
三 支歌兩部的合韻關係 ………………………………………… 83
四 魚歌兩部的合韻關係 ………………………………………… 90

第九節 陰聲韻部結論 …………………………………………………… 90

第參章 從詩歌用韻看入聲韻部的關係 …………………… 93
第一節 職部的用韻情況 ……………………………………………… 93
一 職部獨韻 ……………………………………………………… 93
二 職部的例外押韻 ……………………………………………… 94
三 之職兩部的對轉關係 ………………………………………… 95

第二節 覺部的用韻情況 ……………………………………………… 107
一 覺部獨韻 ……………………………………………………… 108
二 覺部的例外押韻 ……………………………………………… 108
三 幽覺兩部的對轉關係 ………………………………………… 109
四 職覺兩部的合韻關係 ………………………………………… 111

第三節 藥部的用韻情況 ……………………………………………… 113
一 藥部獨韻 ……………………………………………………… 113
二 藥部的例外押韻 ……………………………………………… 114
三 宵藥兩部的對轉關係 ………………………………………… 114

第四節 屋部的用韻情況 ……………………………………………… 116
一 屋部獨韻 ……………………………………………………… 117
二 屋部的例外押韻 ……………………………………………… 117
三 侯屋兩部的對轉關係 ………………………………………… 118
 四 覺屋兩部的合韻關係 ………………………………………… 120

第五節 鐸部的用韻情況 ……………………………………………… 120
一 鐸部獨韻 ……………………………………………………… 120
二 鐸部的例外押韻 ……………………………………………… 121
三 魚鐸兩部的對轉關係 ………………………………………… 122

第六節 錫部的用韻情況 ……………………………………………… 129
一 錫部獨韻 ……………………………………………………… 129
二 錫部的例外押韻 ……………………………………………… 130
三 支錫兩部的對轉關係 ………………………………………… 131

第七節 質部的用韻情況 ……………………………………………… 131
一 質部獨韻 ……………………………………………………… 131
二 質部的例外押韻 ……………………………………………… 133
三 脂質兩部的對轉關係 ………………………………………… 134

第八節 物部的用韻情況 ……………………………………………… 135
一 物部獨韻 ……………………………………………………… 135
二 物部的例外押韻 ……………………………………………… 137
三 質物兩部的合韻關係 ………………………………………… 138

第九節 月部的用韻情況 ……………………………………………… 145
一 月部獨韻 ……………………………………………………… 146
二 月部的例外押韻 ……………………………………………… 147
三 質月兩部的合韻關係 ………………………………………… 148
四 物月兩部的合韻關係 ………………………………………… 150

第十節 緝部的用韻情況 ……………………………………………… 152
一 緝部獨韻 ……………………………………………………… 152
二 緝部的例外押韻 ……………………………………………… 153

第十一節 葉部的用韻情況 …………………………………………… 154
一 葉部獨韻 ……………………………………………………… 154
二 葉部的例外押韻 ……………………………………………… 155

第十二節 入聲韻部結論 ………………………………………………… 156

第肆章 從詩歌用韻看陽聲韻部的關係 …………………… 164
第一節 蒸部的用韻情況 ……………………………………………… 164
一 蒸部獨韻 ……………………………………………………… 164
二 蒸部的例外押韻 ……………………………………………… 165

第二節 冬部的用韻情況 ……………………………………………… 165
一 冬部獨韻 ……………………………………………………… 165
二 冬部的例外押韻 ……………………………………………… 166

第三節 東部的用韻情況 ……………………………………………… 167
一 東部獨韻 ……………………………………………………… 167
二 東部的例外押韻 ……………………………………………… 168
三 冬東兩部的合韻關係 ………………………………………… 169

第四節 陽部的用韻情況 ……………………………………………… 173
一 陽部獨韻 ……………………………………………………… 173
二 陽部的例外押韻 ……………………………………………… 174
三 東陽兩部的合韻關係 ………………………………………… 175

第五節 耕部的用韻情況 ……………………………………………… 185
一 耕部獨韻 ……………………………………………………… 185
二 耕部的例外押韻 ……………………………………………… 185
三 陽耕兩部的合韻關係 ………………………………………… 187

第六節 真部的用韻情況 ……………………………………………… 189
一 真部獨韻 ……………………………………………………… 189
二 真部的例外押韻 ……………………………………………… 191
三 耕真兩部的合韻關係 ………………………………………… 192

第七節 文部的用韻情況 ……………………………………………… 196
一 文部獨韻 ……………………………………………………… 196
二 文部的例外押韻 ……………………………………………… 198
三 真文兩部的合韻關係 ………………………………………… 199

第八節 元部的用韻情況 ……………………………………………… 203
一 元部獨韻 ……………………………………………………… 203
二 元部的例外押韻 ……………………………………………… 204
三 真元兩部的合韻關係 ………………………………………… 205
四 文元兩部的合韻關係 ………………………………………… 210
五 真文元三部的合韻關係 ……………………………………… 214

第九節 侵部的用韻情況 ……………………………………………… 216
一 侵部獨韻 ……………………………………………………… 216
二 侵部的例外押韻 ……………………………………………… 218
三 蒸侵、冬侵、東侵、陽侵的合韻關係 ……………………… 219

第十節 談部的用韻情況 ……………………………………………… 222
一 談部獨韻 ……………………………………………………… 222
二 談部的例外押韻 ……………………………………………… 223
三 陽談兩部的合韻關係 ………………………………………… 223

第十一節 陽聲韻部結論 ………………………………………………… 225

第伍章 上古聲調 …………………………………………… 230
第一節 前人研究 ……………………………………………………… 230
一 史存直《漢語史綱要》 ……………………………………… 230
二 何大安〈從上古到中古音韻演變的大要〉 ………………… 231

第二節 本文的統計數字 ─ 同調相押 ………………………………. 233
一 平聲獨用百分比 ……………………………………………… 233
二 上聲獨用百分比 ……………………………………………… 233
三 去聲獨用百分比 ……………………………………………… 233
四 入聲獨用百分比 ……………………………………………… 234

第三節 本文的統計數字 ─ 異調相押 ………………………………. 235

第四節 上古有無去聲 ………………………………………………… 236

第五節 詩歌所反映的上古聲調現象 ………………………………… 239
一 上古押平聲,《廣韻》讀去聲 ……………………………….. 240
二 上古押平聲,《廣韻》讀上聲 ………………………….......... 242
三 上古押平聲,《廣韻》讀上、去聲 ………………………….. 244
四 上古押上聲,《廣韻》讀去聲 ……………………………….. 245
五 上古押上聲,《廣韻》讀平聲 ……………………………….. 246
六 上古押上聲,《廣韻》讀平、去聲 ………………………….. 246
七 上古押入聲或諧聲系統有入聲讀法,《廣韻》讀去聲 …….. 247

第六節 上古聲調結論 ………………..………………………………… 248

第陸章 結論 ………………………………………………… 251
第一節 本文的研究價值 ……………………………………………… 251

第二節 相關議題的未來展望 ………………………………………… 253
一 東漢以後到南北朝的語音研究 ……………………………… 254
二 古方言研究 …………………………………………………… 254
三 部分議題再深入研究 ………………………………………… 254
三 詞源、語源研究 ……………………………………………… 255

引用文獻 ……………………………………………………… 256

附錄 周秦兩漢詩歌韻譜
壹 韻譜總說 ………………………………………………… 259
一 以虛字位置來判斷韻腳 …………………………………………… 259
二 以語氣停頓來判斷韻腳 …………………………………………… 261
三 以疊章複沓來判斷韻腳 …………………………………………… 263
四 以同調相押來判斷韻腳 …………………………………………… 265

貳 韻譜 ………………………………………………………. 267
凡例 ……………………………………………………………………… 267
一 陰聲韻譜、合韻譜 ………………………………………………… 268
(一)之部韻譜 ………………………………………………………… 268
1之部獨韻 ………………………………………………………. 268
2之/支 ………………………………………………………..... 286
3之/月 ………………………………………………………..... 286
4之/支/微 ……………………………………………………. 287
5之/物 …………………………………………………………. 287
6之/侯 …………………………………………………………. 287
7之/侯/魚 ……………………………………………………. 287
8之/侯/微 ……………………………………………………. 288
9之/屋 …………………………………………………………. 288
10之/幽 …………………………………………………………. 288
11之/幽/侯 ……………………………………………………. 291
12之/幽/宵 ……………………………………………………. 291
13之/宵 …………………………………………………………. 291
14之/耕 …………………………………………………………. 292
15之/脂 …………………………………………………………. 292
16之/脂/微 ……………………………………………………. 292
17之/魚 …………………………………………………………. 293
18之/微 …………………………………………………………. 294
19之/蒸 …………………………………………………………. 295
20之/歌 …………………………………………………………. 295
21之/質 …………………………………………………………. 295
22之/錫 …………………………………………………………. 296
23之/職 …………………………………………………………. 296

(二)幽部韻譜 ………………………………………………………… 299
1幽部獨韻 ………………………………………………………. 299
2幽/支 ………………………………………………………..... 310
3幽/冬/宵 ……………………………………………………. 310
4幽/東 ………………………………………………………..... 310
5幽/侯 ………………………………………………………..... 310
6幽/侯/魚 ……………………………………………………. 312
7幽/宵 ………………………………………………………..... 312
8幽/宵/侯 ……………………………………………………. 313
9幽/魚 ………………………………………………………..... 314
10幽/陽 …………………………………………………………. 314
11幽/歌 …………………………………………………………. 314
12幽/緝 …………………………………………………………. 315
13幽/質 …………………………………………………………. 315
14幽/覺 …………………………………………………………. 315

(三)宵部韻譜 ………………………………………………………… 316
1宵部獨韻 ………………………………………………………. 316
2宵/侯 ………………………………………………………..... 320
3宵/侵 ………………………………………………………..... 320
4宵/耕 ………………………………………………………..... 320
5宵/魚 ………………………………………………………..... 320
6宵/陽/耕 ……………………………………………………. 321
7宵/微 ………………………………………………………..... 321
8宵/藥 ………………………………………………………..... 321
9宵/鐸 ………………………………………………………..... 322

(四)侯部韻譜 ………………………………………………………… 323
1侯部獨韻 ………………………………………………………. 323
2侯/東 ………………………………………………………..... 326
3侯/屋 ………………………………………………………..... 327
4侯/魚 ………………………………………………………..... 327
5侯/魚/鐸 ……………………………………………………. 330
6侯/鐸 ………………………………………………………..... 331

(五)魚部韻譜 ………………………………………………………… 331
1魚部獨韻 ………………………………………………………. 331
2魚/支 ………………………………………………………..... 349
3魚/脂 ………………………………………………………..... 349
4魚/脂/歌 ……………………………………………………. 350
5魚/陽 ………………………………………………………..... 350
6魚/微/歌 ……………………………………………………. 351
7魚/歌 ………………………………………………………..... 351
8魚/緝 ………………………………………………………..... 353
9魚/鐸 ………………………………………………………..... 353
10魚/鐸/歌 ……………………………………………………. 356

(六)支部韻譜 ………………………………………………………… 356
1支部獨韻 ………………………………………………………. 356
2支/脂 ………………………………………………………..... 357
3支/脂/微 ……………………………………………………. 357
4支/脂/歌 ……………………………………………………. 358
5支/脂/微/歌 ………………………………………………. 358
6支/微 ………………………………………………………..... 358
7支/微/歌 ……………………………………………………. 359
8支/歌 ………………………………………………………..... 359
9支/錫 ………………………………………………………..... 362
10支/錫/脂/歌 ………………………………………………. 362

(七)脂部韻譜 ………………………………………………………… 363
1脂部獨韻 ………………………………………………………. 363
2脂/元 ………………………………………………………..... 366
3脂/文 ………………………………………………………..... 366
4脂/真 ………………………………………………………..... 366
5脂/真/文/元 ………………………………………………. 366
6脂/微 ………………………………………………………..... 367
7脂/微/歌 ……………………………………………………. 372
8脂/歌 ………………………………………………………..... 373
9脂/質 ………………………………………………………..... 374

(八)微部韻譜 ………………………………………………………… 375
1微部獨韻 ………………………………………………………. 375
2微/元 ………………………………………………………..... 381
3微/文 ………………………………………………………..... 381
4微/月 ………………………………………………………..... 381
5微/物 ………………………………………………………..... 382
6微/物/月 ……………………………………………………. 382
7微/歌 ………………………………………………………..... 382

(九)歌部韻譜 ………………………………………………………… 384
1歌部獨韻 ………………………………………………………. 384
2歌/元 ………………………………………………………..... 391
3歌/月 ………………………………………………………..... 392

二 入聲韻譜、合韻譜 ………………………………………………… 393
(一)職部韻譜 ………………………………………………………… 393
1職部獨韻 ………………………………………………………. 393
2職/侯 ………………………………………………………..... 403
3職/屋 ………………………………………………………..... 403
4職/陽 ………………………………………………………..... 403
5職/歌/月 ……………………………………………………. 404
6職/緝 ………………………………………………………..... 404
7職/質 ………………………………………………………..... 404
8職/錫 ………………………………………………………..... 405
9職/錫/質 ……………………………………………………. 405
10職/覺 …………………………………………………………. 405
11職/覺/屋/物 ………………………………………………. 406

(二)覺部韻譜 ………………………………………………………… 406
1覺部獨韻 ………………………………………………………. 406
2覺/侯 ………………………………………………………..... 408
3覺/侯/屋 ……………………………………………………. 408
4覺/屋 ………………………………………………………..... 408
5覺/魚/鐸 ……………………………………………………. 409
6覺/微 ………………………………………………………..... 409
7覺/鐸 ………………………………………………………..... 409

(三)藥部韻譜 ………………………………………………………… 410
1藥部獨韻 ………………………………………………………. 410
2藥/屋 ………………………………………………………..... 411
3藥/葉 ………………………………………………………..... 411
4藥/錫/歌 ……………………………………………………. 411
5藥/鐸 ………………………………………………………..... 412

(四)屋部韻譜 ………………………………………………………… 412
1屋部獨韻 ………………………………………………………. 412
2屋/魚 ………………………………………………………..... 416
3屋/魚/鐸 ……………………………………………………. 416
4屋/質 ………………………………………………………..... 416
5屋/錫 ………………………………………………………..... 416
6屋/鐸 ………………………………………………………..... 417

(五)鐸部韻譜 ………………………………………………………… 417
1鐸部獨韻 ………………………………………………………. 417
2鐸/耕 ………………………………………………………..... 422
3鐸/歌 ………………………………………………………..... 422
4鐸/質 ………………………………………………………..... 422
5鐸/質/物/月 ……………………………………………..... 423
6鐸/錫 ………………………………………………………..... 423
7鐸/錫/質 ……………………………………………………. 423

(六)錫部韻譜 ………………………………………………………… 423
1錫部獨韻 ………………………………………………………. 423
2錫/月 ………………………………………………………..... 425
3錫/脂/真/文/元 …………………………………………. 425
4錫/歌 ………………………………………………………..... 425
5錫/質 ………………………………………………………..... 426

(七)質部韻譜 ………………………………………………………… 426
1質部獨韻 ………………………………………………………. 426
2質/月 ………………………………………………………..... 430
3質/元 ………………………………………………………..... 431
4質/文 ………………………………………………………..... 431
5質/物 ………………………………………………………..... 431
6質/物/月 ……………………………………………………. 431
7質/緝 ………………………………………………………..... 433

(八)物部韻譜 ………………………………………………………… 433
1物部獨韻 ………………………………………………………. 433
2物/文 ………………………………………………………..... 436
3物/月 ………………………………………………………..... 436

(九)月部韻譜 ………………………………………………………… 437
1月部獨韻 ………………………………………………………. 437
2月/元 ………………………………………………………..... 444
3月/葉 ………………………………………………………..... 444
4月/緝 ………………………………………………………..... 444

(十)緝部韻譜 ………………………………………………………… 444
1緝部獨韻 ………………………………………………………. 444
2緝/葉 ………………………………………………………..... 446

(十一)葉部韻譜 ……………………………………………………… 446
1葉部獨韻 ………………………………………………………. 446

三 陽聲韻譜、合韻譜 ………………………………………………… 448
(一)蒸部韻譜 ………………………………………………………… 448
1蒸部獨韻 ………………………………………………………. 448
2蒸/文 ………………………………………………………..... 450
3蒸/冬 ………………………………………………………..... 450
4蒸/冬/侵 ……………………………………………………. 451
5蒸/東 ………………………………………………………..... 451
6蒸/東/陽 ……………………………………………………. 452
7蒸/侵 ………………………………………………………..... 452
8蒸/耕 ………………………………………………………..... 452
9蒸/陽 ………………………………………………………..... 453

(二)冬部韻譜 ………………………………………………………… 453
1冬部獨韻 ………………………………………………………. 453
2冬/東 ………………………………………………………..... 455
3冬/東/侵 ……………………………………………………. 455
4冬/東/陽 ……………………………………………………. 456
5冬/東/陽/耕/真 …………………………………………. 456
6冬/侯 ………………………………………………………..... 456
7冬/侵 ………………………………………………………..... 456
8冬/真 ………………………………………………………..... 457
9冬/耕 ………………………………………………………..... 457
10冬/陽 ………………………………………………………..... 458

(三)東部韻譜 ………………………………………………………… 458
1東部獨韻 ………………………………………………………. 458
2東/元 ………………………………………………………..... 465
3東/侵 ………………………………………………………..... 465
4東/耕/真 ……………………………………………………. 465
5東/陽 ………………………………………………………..... 466
6東/陽/元 ……………………………………………………. 467
7東/陽/侵 ……………………………………………………. 468
8東/陽/耕 ……………………………………………………. 468
9東/談 ………………………………………………………..... 468

(四)陽部韻譜 ………………………………………………………… 468
1陽部獨韻 ………………………………………………………. 468
2陽/元 ………………………………………………………..... 490
3陽/文 ………………………………………………………..... 491
4陽/侵 ………………………………………………………..... 491
5陽/真 ………………………………………………………..... 492
6陽/真/文/元 ……………………………………………..... 492
7陽/耕 ………………………………………………………..... 492
8陽/耕/真 …………………………………………………..... 494
9陽/耕/真/文 ……………………………………………..... 495
10陽/脂/微 …………………………………………………..... 495
11陽/談 ………………………………………………………..... 495

(五)耕部韻譜 ………………………………………………………… 496
1耕部獨韻 ………………………………………………………. 496
2耕/文 ………………………………………………………..... 506
3耕/元 ………………………………………………………..... 506
4耕/侵 ………………………………………………………..... 507
5耕/真 ………………………………………………………..... 507
6耕/真/文 …………………………………………………..... 509
7耕/脂/真/文/元 ………………………………………..... 509

(六)真部韻譜 ………………………………………………………… 509
1真部獨韻 ………………………………………………………. 509
2真/元 ………………………………………………………..... 516
3真/元/侵 …………………………………………………..... 519
4真/元/談 …………………………………………………..... 520
5真/文 ………………………………………………………..... 520
6真/文/元 …………………………………………………..... 524
7真/物 ………………………………………………………..... 525
7真/侵 ………………………………………………………..... 525

(七)文部韻譜 ………………………………………………………… 526
1文部獨韻 ………………………………………………………. 526
2文/元 ………………………………………………………..... 530
3文/侵 ………………………………………………………..... 531

(八)元部韻譜 ………………………………………………………… 532
1元部獨韻 ………………………………………………………. 532
2元/談 ………………………………………………………..... 543

(九)侵部韻譜 ………………………………………………………… 543
1侵部獨韻 ………………………………………………………. 543
2侵/談 ………………………………………………………..... 548

(十)談部韻譜 ………………………………………………………… 548
1談部獨韻 ………………………………………………………. 548
一 古籍文獻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2005
年。
(漢)劉 熙、畢沅疏證:《釋名疏證》,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清)江 永:《古韻標準》,《音韻學叢書(十)》,臺北:廣文書局,1987年,二版。
(清)江有誥:《音學十書》,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清)張玉書:《康熙字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5年。
(清)潘 耒:《類音•古今音論》,《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25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二 近人論著
丁邦新1975《魏晉音韻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丁邦新1989/1998〈漢語聲調的演變〉,《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06-126。
于安瀾1989《漢魏六朝韻譜》,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王 力1937/2000〈上古韻母系統研究〉,《王力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頁59-129。
王 力1957/1980、2004《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王 力1960/2000〈上古漢語入聲和陰聲的分野及其收音〉,《王力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30-169。
王 力1963/2000〈古韻脂微質物月五部的分野〉,《王力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70-203。
王 力1964/2000〈先秦古韻擬測問題〉,《王力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頁204-242。
王 力1980/2000〈古無去聲例證〉,《王力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頁277-306。
王 力1980/2004《王力別集‧詩經韻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 力1985《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 力1986《王力文集第六卷》,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史存直2002〈古音「東、冬」兩部的分合問題〉,《漢語音韻學論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頁57-71。
史存直2002〈古音「真、文」兩部的分合問題〉,《漢語音韻學論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頁72-84。
史存直2002〈古韻「之、幽」兩部之間的交涉〉,《漢語音韻學論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頁131-158。
史存直2008《漢語史綱要》,北京:中華書局。
任繼昉2006《釋名匯校》,山東:齊魯書社。
何大安2007〈從上古到中古音韻演變的大要〉,《漢語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頁89-98。
李方桂1971/2001《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存智2008〈郭店與上博楚簡諸篇陰聲韻部通假關係試探〉,《臺大中文學報》
29期,臺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頁71-124。
沈兼士1985/2006《廣韻聲系》,北京:中華書局。
周祖謨1941/1966〈古音有無上去二聲辨〉,《問學集‧上冊》,北京:中華書局,頁32-80。
周祖謨1984/2004〈漢字上古音東冬分部的問題〉,《周祖謨語言文史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頁45-52。
邵榮芬1997〈古韻魚侯兩部在前漢時期的分合〉,《邵榮芬音韻學論集》,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頁88-104。
邵榮芬1997〈古韻魚侯兩部在後漢時期的演變〉,《邵榮芬音韻學論集》,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頁105-117。
邵榮芬1997〈古韻幽宵兩部在後漢時期的演變〉,《邵榮芬音韻學論集》,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頁118-135。
金慶淑1993《廣韻又音字與上古方音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俞 敏1999〈後漢三國梵漢對音譜〉,《俞敏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62。
孫雍長2002〈老子韻讀研究〉,《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期,廣州:廣州大學,頁48-59。
陸志韋1999〈陰入聲的通轉並論泰夬廢祭〉,《陸志韋語言學著作集(一)》,北京:中華書局,頁168-179。
陸志韋1999〈《說文解字》讀若音訂〉,《陸志韋語言學著作集(二)》,北京:中華書局,頁231-362。
梅祖麟1980/2000〈四聲別義中的時間層次〉,《梅祖麟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頁306-339。
陳新雄1999《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郭錫良1986《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郭錫良1987〈也談上古韻尾的構擬問題〉,《漢語史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頁336-344。
張光宇2006〈論漢語方言的層次分析〉,《語言學論叢(第三十三輯)》,北京:北京大學漢語語言研究中心,頁124-165。

張鴻魁1992〈從《說文》「讀若」看古韻魚侯兩部在東漢的演變〉,《兩漢漢語研究》,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頁394-422。
馮 英1995〈漢語聲調與形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7卷6期,昆明:雲南師範大學,頁64-66。
黃志高1977《六十年來之楚辭學》,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典誠1978/2003〈關於上古高元音的探討〉,《黃典誠語言學論文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頁6-16。
逯欽立1991《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學海出版社。
董同龢1938/1974〈與高本漢先生商榷「自由押韻說」兼論上古楚方音特色〉,丁邦新編《董同龢先生語言學論文選集》,臺北:食貨出版社,頁1-12。
董同龢1965/1998《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第十五版。
董同龢1967《上古音韵表稿》,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之二十一。
楊秀芳1991《台灣閩南語語法稿》,臺北:大安出版社。
楊素姿1996《先秦楚方言韻系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 誠1991〈商代音系探索〉,《古代文字音韻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頁178-189。
蒲立本1982〈構擬上古真部的一些證據〉,《清華學報》第14卷1、2期合刊,新竹:清華大學,頁249-255。
鄭張尚芳2003《上古音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魯國堯2005〈對《詩經》音系陰聲韻具輔音韻尾說的思考(稿)〉,《第九屆國際暨二十三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中:靜宜大學中文系,頁演講2-1至演講2-6。
謝美齡2003〈上古漢語之真、耕合韻再探討〉,《臺中師院學報》17:2,臺中:臺中師院,頁225-243。
羅江文2003〈詩經與兩周金文韻部比較〉,《思想戰線》5期,昆明:雲南大學,頁134-137。
譚家麒2006〈兩漢魚侯二部的分合問題〉,《中國文學研究》22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頁29-57。
羅常培、周祖謨1958《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第一分冊》,北京:科學出版社。
龔煌城2005〈李方桂先生的上古音系統〉,丁邦新、余藹芹編《漢語史研究:紀念李方桂先生百年冥誕論文集》,臺北:中研院語言所,頁57-93。
封面
摘要
目次
第壹章
第貳章
第參章
第肆章
第伍章
第陸章
引用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09.7.29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09.7.2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