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吳佳玲
中文論文名稱:台灣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幼兒團體合奏班教材分析
指導教授姓名:歐遠帆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2
中文關鍵詞: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團體音樂教學幼兒團體合奏班音樂教材內容分析台灣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3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之目的為分析台灣山葉音樂教育系統中,幼兒團體合奏班系列之幼兒班、先修班、合奏專修班、合奏研究班的教材內容,透過系統化的分析,探究其中之內涵,以瞭解山葉音樂教學系統教材之脈絡與其音樂教學之特色。研究方法採內容分析法,由研究者對幼兒團體合奏班系列四個班別共14冊教材,針對教材內之範例曲、鍵盤遊戲、歌詞唱、Solfége、鍵盤和聲、演奏曲(包含聯彈曲)、合奏曲與合奏編曲進行內容分析,研究工具為研究者整理相關文獻後,自行發展之「台灣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幼兒團體合奏班教材內容分析類目表」,呈現量化的數量分析之外,輔以質性的敘述進行研究,以達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 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幼兒團體合奏之幼兒班、先修班、合奏專修班與合奏研究班的教材中,基本資料、節奏、曲調、和聲與音色,除了歌詞、強弱起拍、歌曲兩音之間最大音程之外,其餘類目皆有穩定的進程與發展。
二、 幼兒班教材曲目以童謠風格居多,部份範例曲有歌詞呈現,且已經導入和聲觀念;先修班教材曲目類型多元,趨向多方面培養學童的音樂能力,浪漫派風格的曲目大幅增加,以及正式進入合奏課程;合奏專修班教材演唱曲目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彈奏曲目的增加,樂曲編制組合的變化與音色數量皆有成長;合奏研究班教材曲目之篇幅、音域、編制、聲部等方面都最為龐大,各種年代的樂曲風格皆呈現在此階段教材中。
三、 教材基本資料方面,樂曲的篇幅、音域、左右手最大音程、表情術語在整個系列教材中皆有穩定的進程與發展;樂曲風格逐班趨向多元化;歌曲兩音之間最大音程沒有顯著的發展性。
四、 教材中之節奏素材,其拍號、力度記號與術語在先修班時期就趨向發展完成;速度術語依階段順序發展,且複合式速度術語使用頗為頻繁;強、弱起拍沒有明顯的進程。
五、 教材中之曲調素材,其調號、樂曲形式在各冊教材中有穩定的進程與發展,調號最多至三個升降記號以內之大小調,次數以C大調居冠,樂曲形式則是三段體使用的最多;轉調在合奏研究班中比例最高,最常見為轉調一次並轉到屬調的樂曲;裝飾音出現次數少、比例低。
六、 教材中之和聲素材在幼兒班、先修班與合奏專修班有一貫性的連接與發展,最常見的和聲進行是I-V7,三和弦最多到I級的第二轉位,而七和弦僅出現V7;合奏專修班教材中無和聲進行的教材曲目。
七、 教材中之音色素材,其樂器編制的組合方式豐富多元,最常見的編制為弦樂、銅管與鍵盤的組合;音色數量隨著教材的進階而增加,最多高達十三種;先修班階段正式進入合奏課程,合奏曲的聲部介於二至八個聲部之間,逐班遞增,並以四聲部最為常見;歌詞唱最多只有兩個聲部,但沒有隨課程發展的跡象。
摘 要...........................................i
Abstract......................................iii
目 次...........................................v
表 次.........................................vii
圖 次..........................................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山葉音樂教育系統...........................9
第二節 音樂教材內涵..............................22
第三節 相關研究.................................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1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44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45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54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5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9
第一節 各級教材內容分析結果.......................59
第二節 整體教材內容分析結果.......................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1
第一節 結論....................................111
第二節 建議....................................116
參考文獻.........................................119
一、中文部份.....................................119
二、西文部分.....................................123
三、網路資源.....................................124
附錄............................................125
附錄A 類目表之專家效度名單........................125
附錄B 研究工具原始版(專家效度用).................126
附錄C 專家效度意見整理表..........................127
附錄D 研究工具實施信度檢測版......................129
附錄E 研究工具信度檢測修正後版本(分析用)..........131
一、 中文部份
(一) 國內文獻
Gardner, H.(2000)。再建多元智慧:21世紀的發展前景與實際應用。台北:遠流。
Hoffer, C.(1998)。音樂教育概論。李茂興譯。台北:揚智。
Kaien, R.(2002)。音樂-認識與欣賞。台北:麥格羅.希爾。
內政部兒童局(編印)(2001)。中華民國九十年台閩地區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中市:作者。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石桁真禮生(1997)。樂理理論與實習。台北:全音樂譜。
朱湘琳(2002)。台灣山葉音樂教育系統教材教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何榮華(2007)。台灣高音直笛教材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台北。
吳祖強(1994)。曲式與作品分析。台北:世界文物。
李依玲(2006)。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二階段教科書音樂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台北。
李萍娜、許瑛珍、林佳蓉(1998)。台灣地區學齡前兒童學習音樂狀況調查。嘉南學報,24,194-207。
李曉暉(2001)。日本高中音樂教材的標寫特色與看幾點看法。音樂研究季刊,2,73-76。
林麗月(2004)。從音樂基素探討基礎訓練。台北:文化大學。
邱垂堂(1993)。兒童音樂訓練教學的探討。國民教育,33(11,12),15-25。
邱垂堂(1998)。音樂與欣賞。台北:樂韻。
施韻涵(2004)。台灣學校音樂教育之西化與本土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台南。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台北:五南。
音樂之友社(1999)。新訂標準音樂辭典。台北:美樂。
孫邦正(1995)。普通教學法—課程教材教法通論。台北:台灣商務。
宮芳辰(2006)。音樂欣賞-音樂有魅力。台北:新文京開發。
神田淳子(1987)。山葉音樂教室的教學法。全音音樂文摘,11(9),132-133。
秦夢群(2004)。教育概論。台北:高等教育。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7)。Yamaha音樂教室文宣資料。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8,09)。Yamaha音樂通訊樂刊。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8,12)。Yamaha音樂通訊樂刊。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年代不詳a)。Yamaha音教系統進級手冊。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重訂版)。台北:東華。
張統星(1983)。音樂科教學研究。台北:全音樂譜。
張渝役(1995)。國小音樂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張愛理(2002)。坊間兒童音樂班之消費行為-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論文,東吳大學音樂學系,台北。
張碧芳(2006)。國小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直笛教材內容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台北。
張錦鴻(1999)。基礎樂理。台北:全音樂譜。
張麗君(2006)。山葉及河合鋼琴檢定即興項目之內涵與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台北。
莊梅枝編(2003)。歐用生教授教科書之旅。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五南。
陳振泉(1990)。音樂基處訓練教學研究。台南:學興書局。
陳啟成(1999)。曲式分析與作曲。台北:樂韻。
陳慧珍(1997)。現階段台灣地區「奧福音樂教學」與「山葉音樂教學」實施狀況之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台北。
曾秀鳳(2002)。國小教科書選用及相關問題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9,15-18。
楊和平、劉麗霞(2005)。音樂課程改革中的教材問題初探。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66-69。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89)。美國中小學教科書問題的檢討。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頁371-390)。台北:台灣書店。
黃政傑(1995)。國民小學教科書審查標準之研究。台北: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楊孝濚 (1989)。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等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809-831。台北:台灣東華。
楊明華 (2002)。國小六年級社會教科書世界觀教育內涵之分析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淑雁(2006)。山葉音樂教室在臺灣之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北。
葉公誠(1986)。聽覺訓練先於視覺訓練—山葉教學法。全音音樂文摘,10(3),51-55。
賈馥茗等(1990)。教育大辭書。台北:文景。
劉志明(1990)。和聲學。台北:全音樂譜。
歐用生(2000)。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大書苑。
歐用生(2003)。內容分析法及其在教科書研究上的應用。載於莊梅枝主編:歐用生教授教科書之旅(頁149-168)。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歐遠帆(1995)。達克羅士、高大宜、奧福、鈴木、山葉音樂教學法比較。國教月刊,41(5、6),37-44。
衛德全(1987)。新穎的音樂創作教育—訪日本山葉音樂振興會理事長川上源一。全音音樂文摘,11(9),134-140。
錢仁康(2000)。音樂欣賞。台北:五南。
謝苑玫(1988)。國小兒童音樂生活調查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203-222。
鍾惠連(1993)。山葉幼兒樂之我見。傳習,11,333-352。
鄺蜜莉(2004)。鋼琴初階學習者之鋼琴考級檢定調查研究-以英國皇家鑑定考試、山葉鋼琴檢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屏東。
(二) 教材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1)。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幼兒班-幼兒1。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1)。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幼兒班-幼兒2。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1)。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幼兒班-幼兒3。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1)。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幼兒班-幼兒4。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4)。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先修班-先修1。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4)。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先修班-先修2。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4)。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先修班-先修3。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4)。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先修班-先修4。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6)。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合奏專修班-合奏專修1。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6)。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合奏專修班-合奏專修2。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6)。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合奏專修班-合奏專修3。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6)。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合奏專修班-合奏專修4。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5)。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合奏研究班-Ensemble Cruise 1。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2005)。山葉音樂教育系統合奏研究班-Ensemble Cruise 2。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年代不詳b)。幼兒班指導書。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股份有限公司。
二、 西文部分
Aldwell, E., & Schachter, C. (1989). Harmony and voice leading. Orlando: Harcourt & Brace.
Anzis, K. (2005). Yamaha music education system: Celebrating 50 years of growth. American Music Teacher, 55, 39-43.
Bergethon, B., Boardman, E., & Montgomery, J. (1997). Musical growth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Wanton: Harcourt Brace College.
Gordon, E. E. (1997). A music learning theory for new born and young children. Chicago: G. I. A.
Hennessy, S. (1998). Coordinating music across the primary school. New York: Routledge.
Lemoine, H., & Carulli, G. (1988). Solfége des Solféges. Paris : Henry Lemoine & C.
McDonald, D. T., & Simons, G. M. (1989). Music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irth through six. New York: Schirmer.
Miranda, M. L. (2000, 10).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a Yamaha music schoo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8(4), 294-309.
Newman, G. (1988). Teaching children music. Iowa: Wm. C. Brown.
Reimer, B. (2003).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Shuter-Dyson, R., & Gabriel, C. (1981). The psychology of musical ability (2nd ed.). New York: Methuen.
Sims, W. L. (1995). Children’s ability to demonstrate music concept discriminations in listening and singing.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3(3), 204-221.
Taylor, D. B. (1987). Childhood sequential development of rhythm, melody, and pitch. In F. R.Wilson, & F. L. Roehmann, (Eds.), Music and child development (pp.241-253). Saint Louis, MO: Proceedings of the 1987 Denver Conference.
Uszler, M. (1990). The well-tempered keyboard teacher. New York: Schirmer.
三、 網路資源
山葉音樂教室官方網站http://www.yamahakhs.com/classroom/index.htm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官方網站http://www.yamaha-mf.org.tw/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