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張美翎
研究生英文姓名:Chang Mei-ling
中文論文名稱:虛幻與現實
英文論文名稱:Dream and Reality
指導教授姓名:林雪卿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潛意識夢境自我
英文關鍵字:subconciousdreammyself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7
  • 收藏收藏:0
中文摘要

關鍵詞:潛意識、夢境、自我

夢的內容一直是人所好奇的未知境界,不論是任何人在夢中似乎都失去了控制的能力,任由夢的發展帶領我們前往不可思議的世界。大部分時候,夢中的世界跟現實生活似乎有著些微的聯繫,但卻不完全相同。甚至出現很多不可能的事件或物件交織、聯結,讓人十分驚訝自己竟有如此的想像力,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自己的夢境,以藝術實踐的方式來實驗,探討夢境跟自我壓抑之間的關係,並透過藝術創作活動、研究論文書寫、以及和內在心靈對話,達到自我價值的認定,同時也化解了生活中種種不適的情緒。

本篇創作研究論述全文共分為五個部份:
第一章 緒論:初步闡述夢境對自我所帶來的鮮明印象,並說明創作的動機、創作目的以及創作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創作學理基礎:主要以與潛意識有關的心理學、藝術治療、以及藝術流派的風格來作為「虛幻與現實」的學理支持。
第三章 創作實踐:以魚為主要象徵內容,透過藝術創作來呈現內在情感的表達,並分別以創作內容、創作形式與技法來闡述「虛幻與現實」的作品。
第四章 作品說明:共分為三個系列來解說作品的創作理念、形式與技法,並詳述作品如何以版畫、拼貼等技法來完成。
第五章 結論:省思整個創作研究對自己的意義,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Keywards: Subconscious, Dream, Myself

People always feel curious of the content about dreams. No matter who you are, you’ll lose control ability and let the dreams lead you enter an incredible world. Most of the times, even it’s different between both but dreamland and real world seems to has some liaison. To my surprise, I am full of imagination when some imposible incidents and subjects are connected.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s mean to research my dream, using artistic creation to study about the realation between dream and oppression.
Thought artictic avtivities, article writing, and dialogue with myself, I can grant self-value, and reconcile many discomforts of feelings.
This article divides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expounding dream accrue strong effects to myself, and explain the reason of creative works, the purpose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second part is scientific theory foundation:Mainly by analysis with psychology, artistic treatment and artistic shool styles to support my creative works. The third part is creation practice:Taking the fish a the content, that express emotion by creating pictures, and illustrate this artistic works. The fourth part is work explanation:dividing into three series to explain the pictures’ idea, form and technique, and account the details about the pictures that hoe to use block print and spells pastes to complete the works. The fifth part is conclusion:pondered long and deeply over the significanse of this creation, and feature expansibility.
1. 緒論…………….……………………………………………………………..…..1
1.1. 創作緣起……………………………………………………………….…...1
1.2. 創作動機………………………………………………………………..…..3
1.3. 創作目的………………………………………………………………..…..5
1.3.1. 創作構思流程圖………………………………………………….…..7
1.3.2. 創作研究架構圖………………………………………………….…..8
1.4. 創作研究範圍………………………………………………………………9
1.5. 創作研究方法………………………………………………………….…..10
1.5.1. 文獻探討法……………………………………………………….….10
1.5.2. 作品分析法…………………………………………………….…….11
1.5.3. 創作實踐法……………………………………………………….….11
1.6. 名詞解釋……………………………………………………………….…..12
1.6.1. 虛幻…………………………………………………….…………….12
1.6.2. 現實……………………………………………………….………….13
1.6.3. 虛與實……………………………………………………….……….13
1.6.4. 潛意識………………………………………………………….…….15
2. 創作學理基礎…..…………………………………………………………….….16
2.1. 潛意識與藝術之間的深究…………….…………………………………..16
2.1.1. 佛洛伊德有關「壓抑」的理念…….…………………………….…17
2.1.2. 榮格「原型」的概念….…………………………………………….19
2.1.3. 意識流…………………………………………………………….….23
2.2. 藝術創作與心理調適……………….……………………………………..24
2.2.1. 藝術乃治療………………………….……………………………….25
2.2.2. 禪學思想與心境…………………………………………………….27
2.3. 藝術流派的視覺概念……………………………………………………..28
2.3.1. 超現實主義之於本研究…………………………………………….28
2.3.2. 幾何圖形與形象的簡化…………………………………………….37
3. 「虛幻與現實」的創作實踐…...……………………………………………....40
3.1 創作理念…………………….……………………………………………..40
3.1.1. 心靈之探究………………………………………………………….42
3.1.2. 想像力之展現……………………………………………………….42
3.1.3. 自我之療癒………………………………………………………….43
3.2. 創作內容…………………………………………………………………..46
3.2.1. 面無表情的魚……………………………………………………….46
3.2.2. 抽象表現的生命空間……………………………………………….47
3.2.3. 非魚的其他物件…………………………………………………….50
3.3. 創作形式…………………………………………………………………..51
3.3.1. 線條與質感………………………………………………………….51
3.3.2. 色彩………………………………………………………………….53
3.3.3. 圖像組合與空間…………………………………………………….54
3.4. 創作媒材與技法…………………………………………………………..56
4. 作品說明..…………………………………………………………………….…58
4.1. 「Murmur系列」…………………………………………..……………..58
4.1.1. 「平靜的假象」…………………………………………………….60
4.1.2. 「不悅的空間」…………………………………………………….63
4.1.3. 「遲疑的時刻」…………………………………………………….66
4.1.4. 「誘餌」…………………………………………………………….69
4.1.5. 「虎視眈眈」……………………………………………………….72
4.1.6. 「觀賞」…………………………………………………………….74
4.2. 「探索系列」……………………………………………………………..77
4.2.1. 「夢幻冒險」……………………………………………………….78
4.2.2. 「航行」…………………………………………………………….80
4.2.3. 「前進的方向」…………………………………………………….82
4.2.4.「牽絆還是安全感」..………………..………………..…………….84
4.2.5. 「自由的時刻」…………………………………………………….87
4.3. 「深層系列」……………………………………………………………..90
4.3.1. 「格格不入的理由」……………………………………………….91
4.3.2. 「飄魚和倒影」…………………………………………………….94
4.3.3. 「靜」……………………………………………………………….97
4.3.4. 「本來無一物」……..…………………………………………….100
5. 結論…...………………………………………………………………………..103
5.1. 收穫與檢討…...…………………………………………………………..103
5.2. 未來展望………………...………………………………………….….....104
5.3. 於藝術之路上的寄望…...…………………………………………….….105
參考書目………………………….………………………………………………..106
參考書目
王雷泉等 譯(1990)。《禪宗與精神分析》。臺北市:遠流。
ISBN:957-32-0555-6。
王秀雄(1991)。《美術心理學:創造、視覺與造形心理》。臺北市:北市美
術館。ISBN:951-00-03316。
王春辰等 譯(2006)。《1904年以來的藝術:藝術生存的策略》(原作者:
費恩伯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ISBN:7-300-07528-2。
朱侃如 譯(2009)。《榮格心靈地圖》(原作者:Murray Stein)。臺北市:
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呂澎 譯(1987)。《論藝術裡的精神》。臺北市: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呂燕卿等(2009)。《版畫禪:呂燕卿‧陳永欽作品集》。臺灣:新竹市文化
局。
李長俊 譯(1980)。《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大陸書局
吳瑪悧 譯(1998)。《藝術的精神性》(原作者:康丁斯基)。臺北市:藝術
家出版社。
林雪卿(2005)。《台灣現代美術大系:複合形態版畫》。臺北市:藝術家。
ISBN:957-018-5252。
俞麗珊 譯(1992)。《圓的神話》。臺北市:北市立美術館。
洪啟嵩(1999)。《生活中的禪道:內觀禪法》。臺北市:阿含文化有限公司。
若水 譯(2007)。《事事本無礙》(原作者:Ken Wilber)。臺北市:光啟文
化。ISBN:978-957-5462-789。
范瓊方(1996)。《幼兒繪畫心理分析與輔導:家庭動力繪畫的探討》。臺北
市:心理出版社。
范睿榛(2008)。《藝術治療導論》。臺北市:新學林出版社。
洪敏秀 導讀(2010)。《意識流》。臺北市:文建會。
ISBN:978-986-02-2215-9。
梁濃剛(1989)。《回歸佛洛伊德:拉岡的精神分析學》。臺北市:遠流。
高爾泰(1995)。《美的抗爭:高爾泰文選之ㄧ》。臺北市:東大發行。
倪再沁(2008)。《藝術初體驗》。臺北市:藝術家。
陳瓊花(2005)。《台灣現代美術大系:鄉土采風水墨》。臺北市:藝術家。
陳春琴 譯(2008)。《刺蝟的優雅》(原作者:Muriel Barbery)。臺北市:
商周出版。ISBN:978-98666-626-90
陳品秀 譯(2009)。《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原
作者:Marita Sturkan、Lisa Carwright)。台北市:城邦文化出版。
常若松(2000)。《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臺北市:貓頭鷹
出版。ISBN:957-469-219-1。
許邏灣 譯(1999)。《藝術治療》(Shaun Mcniff)。ISBN:957-733-453-9。
陸雅青(1999)。《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臺北市:
心理出版社。ISBN:957-702-319-3。
傅嘉琿 譯(1992)。《拼貼藝術之歷史》(原作者:Eddie Wolfram)。臺北
市:遠流。
黃文捷等 編(1999)。《西洋繪畫2000年》。臺北市:錦繡。
黃秀如 編(2005)。《記憶有一座宮殿=New Palace of Memory》。臺北市:
網路與書。ISBN:986-80786-3-6。
劉千美(2001)。《差異與實踐:當代哲學研究》。臺北縣:立緒文化。
劉國彬等(1997)。《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ISBN:957-693-325-0。
劉豐榮(2002)。《藝術教育之社會觀點探析與省思,藝術與人文教育(上)》。臺北市:桂冠圖書。
蔣韜 譯(1997)著。《導讀榮格》(Robert H. Hopcke)。臺北市:立緒出版。
鄭石岩(1994)。《禪語空人心》。臺北市:遠流。

謝冬冰(2008)。《表現性的符號形式:卡西爾-朗格美學的一種解讀》。北
京:學林出版社。
蘇美玉 譯(2002)。《馬諦斯話語錄》。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龔智明(2005)。《台灣現代美術大系:現代造形版畫》。臺北市:藝術家。
ISBN:957-018-5244。
Perry, S.(2002). Coleridge’s Notebooks: a Sele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封面有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書目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1.6.29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6.1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