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莊以欣
研究生英文姓名:Chuang I-Hsin
中文論文名稱:教育學門大學生學習生活與生涯規劃關係之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Career Planning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指導教授姓名:王保進教授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7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7
中文關鍵詞:教育學門大學生學習生活生涯規劃
英文關鍵字:Undergraduate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Learning ExperiencesCareer Plann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0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教育學門的大學生學習生活與生涯規劃之間的關係,提供有教育學門之大學、教師在學校學習生活經營、生涯輔導、人才培育、課程規劃、大學生生涯規劃以及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之參考。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主要採行次級資料分析法,以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的「94學年度大三學生問卷」為底本,再重構本研究所需之學習生活與生涯規劃問卷,對象為94學年度20所公私立大學及44科系教育學門大三學生,利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卡方百分比同質性考驗、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經過資料分析與討論後,獲致研究結論如下:

一、教育學門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現況之情形
(一)教育學門大學生的學業表現較當年度全國大學生的表現為佳。
(二)教育學門大學生對課程安排滿意度為普通;對圖書資源、校園環境的滿意度為良好;對宿舍生活滿意度為有待加強。
(三)教育學門大學生知覺到的人際關係屬良好。
(四)教育學門大學生在參與社團活動的程度上需加強。
二、教育學門大學生在生涯規劃現況之情形
(一)教育學門大學生對未來準備規劃上需加強。
(二)教育學門大學生的人生目標屬明確。
三、不同背景變項教育學門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之差異情形
(一)在學業表現方面,女生的學業表現較男生為佳,但不同家庭社經背景教育學門大學生沒有差異。
(二)在學習滿意度方面,男女在圖書資源、校園環境與宿舍生活之間有差異,但不同家庭社經背景教育學門大學生沒有差異。
(三)在人際關係方面,男女知覺到的同儕關係有差異,但不同家庭社經背景教育學門大學生沒有差異。
(四)在社團參與方面,不同性別與不同家庭社經背景教育學門大學生均有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教育學門大學生在生涯規劃之差異情形
(一)在未來準備規劃方面,不同性別與不同家庭社經背景教育學門大學生均有差異。
(二)在人生目標方面,不同性別與不同家庭社經背景教育學門大學生均有差異。
五、不同學業表現的教育學門大學生在生涯規劃有差異。
六、對「課程安排」與「宿舍生活」不同滿意程度的教育學門大學生在生涯規劃有差異。
七、不同人際關係的教育學門大學生在生涯規劃有差異。
八、不同社團活動參與程度的教育學門大學生在生涯規劃有差異。
九、教育學門大學生學習生活之「學業表現」、「宿舍生活滿意度」、「人際關係」及「社團活動」僅能低度預測生涯規劃。

最後則根據研究結論,分別對學校、教師、課程安排、大學生生涯規劃、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dergraduates’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career planning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an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administrator of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purpose, this study employe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The measurement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the 94 academic year juniors’survey by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Database. The samples were the 94 academic year 20 universities and 44 major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one-way ANOVA, Chi-square Test of Homogeneity of Proportion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repeated measur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

1.This current conditions of undergraduates’learning experience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1.1.Undergraduates’academic performance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better than the annual undergraduates'.
1.2.Undergraduates’to satisfaction of curriculum are common; to satisfaction of book resources and campus environment are good; to satisfaction of the life of the dormitory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1.3.Undergraduates’human relation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are good.
1.4.Undergraduates’participate in corporation activitie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2.This current conditions of undergraduates’career planning.
2.1.Undergraduates’to future preparedness planning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2.2.Undergraduates’goals in life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are clear.
3.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undergraduates’learning experience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3.1.In academic performanc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girls better than boys. Bu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undergraduates’with different family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3.2.In learning satisfaction, there is difference in book resources, campus environment and the life of the dormitory between girls and boys. Bu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undergraduates’with different family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3.3.In human relation, there is difference in pe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girls and boys. Bu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undergraduates’with different family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3.4.In corporation participation, there is difference in undergraduates’between with different sex and different family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4.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undergraduates’career planning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4.1.In future preparedness planning, there is difference in undergraduates’between with different sex and different family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4.2.In goals in life, there is difference in undergraduates’between with different sex and different family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5.In career planning, there is difference in undergraduates’between with
different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6.In career planning, there is difference in undergraduates’between with
different satisfaction of curriculum and the life of the dormitory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7.In career planning, there is difference in undergraduates’between with
different human relation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8.In career planning, there is difference in undergraduates’between with
different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 of corporation activities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9.Undergraduates’“academic performance”, “satisfaction of the life of the dormitory” , “human relations” and “corporation activities” of learning experiences only have low prediction of the career planning in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there were some suggestions presented to the universities, professors, curriculum, career planning of the undergraduates’and for advanced studie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i
表次……………………………………………………………… viii
圖次……………………………………………………………… x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大學生學習生活之內涵及相關研究………………13
第二節 生涯規劃理論與相關研究…………………………32
第三節 大學生學習生活與生涯規劃關係之相關研究……5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61
第二節 研究對象……………………………………………64
第三節 研究工具……………………………………………66
第四節 實施程序……………………………………………8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8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91
第一節 教育學門大學生學習生活與生涯規劃現況之結果分析
………………………………………………………9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育學門大學生在學習生活與生涯規
劃差異之結果分析…………………………………102
第三節 不同學習生活之教育學門大學生在生涯規劃差異之結
果分析………………………………………………130
第四節 教育學門大學生之學習生活對生涯規劃之預測結果分
析……………………………………………………1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85
第一節 結論……………………………………………………185
第二節 建議……………………………………………………19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199
貳、英文部分…………………………………………………………211
壹、中文部分

王士肯(2007)。教育相關科系學生之入學動機、學習過程與生涯發展。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大維(1997)。家庭系統分化與大學生的心理社會發展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王玉屏(1981)。國中低收入學生行為困擾、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保進(2007)。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福林(1990)。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牛格正(1986)。如何計畫你的人生:生涯規劃。臺北市:行政院青輔會。
王誕生、宋美妹(2001年6月)。大專學生社團組織發展之研究。論文發表於東吳大學主辦之兩岸大專校院學生事務—社團輔導學術研討會。
田弘華、田芳華(2008)。誰升學?誰就業?誰失業?大學畢業生出路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11(4),33-62。
田秀蘭(1988)。影響男女大學生職業興趣類型及職業選擇人境適配程度之有關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田秀蘭(1998)。男女大專生生涯阻礙因素與生涯選擇行為之研究。臺北市:心理。
田秀蘭(2000)。大學生生涯阻礙因素與職業選擇適配性之相關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3,1-18。
朱偉競(2002)。大專社團輔導實務。嘉義市:濤石文化。
朱朝煌(2005)。大學生個人因素、個人經驗及校園環境知覺與能力感發展之關聯性研究:以成功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學生事務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湘吉(2006)。生涯規劃與發展。臺北市:華立圖書。
江文雄、江義平、林秀玉(2005)。生涯發展與規劃。臺北市:全華。
江民瑜(2007)。影響大學生學校滿意度相關因素之關係模式探討:以台灣地區一般大學學生為例。教育政策論壇,10(3),1-31。
何英奇(2005年3月)。大學生人生目標、自我概念、人際關係與憂鬱及其相關因素。黃雯玲(主持人),議題分析Ⅰ。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之建置及相關議題之探討-第一階段成果報告會,國立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何進財(2000)。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訓育研究,39(1),1-3。
余鑑(譯)(1999)。終生之生涯輔導與諮商。(原著:Edwin L.Herr & Stanley H. Cramer)。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吳怡君(2000)。高中新生的生涯困擾與實施團體輔導之改變效果。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芝儀(2001)。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芝儀(譯)(1999)。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原著:Zunker, V. G.)。臺北市:揚智。
吳思達(2005)。生涯規劃與管理。臺北市:全華。
吳淑琬(2008)。大學生生涯適應力量表編製及其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劍雄(1997)。專科生職業認知、生涯自我效能和生涯決定程度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呂雅燕(2005)。大學社團參與經驗對其畢業後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 -以東吳大學畢業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宋玫玫(2005年3月)。公私立大學學生在校生活及未來規劃之差異。符碧真(主持人),議題分析Ⅲ。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之建置及相關議題之探討-第一階段成果報告會,國立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李易中(2008)。教育大學學生職涯發展需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俊杰(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李秋英(2006)。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屏東教育大學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美瑩(1994)。學齡兒童氣質、家庭氣氛與學業成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杜博生(2003)。影響高職學生職涯發展能力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李詠秋(2001)。原住民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阻礙因素之關係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鍾桂(1995)。彩繪生命藍圖:談生涯規劃。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團務通訊,573,2-12。
周文祥(1996)。運動員的生涯規劃。國民體育季刊,3(25),60-68。
周甘逢、蔡武志、羅志明(1988)。社團理念。高雄市:復文。
周談輝(2003)。生涯規劃發展。臺北市:全華。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四版)。臺北市:巨流。
林至善(2000)。學生社團輔導與發展。訓育研究,39(1)6-15。
林宏熾(2000)。身心障礙者生涯規劃與轉銜教育(二版)。臺北市:五南。
林幸台(1993)。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市:五南。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生涯規劃(二版)。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林清文(1994)。大學生生涯發展問卷編製及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17,175-255。
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2007)。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現況、政策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57-80。
林毓晨(2008)。教育大學學生的職業自我概念與生涯決策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義男(1987)。大學生的學習參與情形與其學習成果的關係。輔導學報,10,179-221。
林義男(1990)。大學生的學習參與、學習型態與學習成果的關係。輔導學報,13,79-128。
林義男(1993)。大學師生的非正式互動與學生學習成果的關係。輔導學報,6,125-148。
林錦坤(2001)。青少年生涯自我概念之研究—以臺南市國中學生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邱惠華(2003)。學習環境、個人屬性對吸收能耐關係之實證研究-以S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餐旅管理科學生為例。私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邱皓政(1996)。大學社團活動與學生的心性發展—一個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訓育研究,35(3),37-42。
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法(二)修訂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邱雅芳(2006)。旅館式的大學校園生活現象:我們的大學生,到底在忙什麼?。臺灣高等教育研究電子報,2,18-24。2008年11月20日,取自:http://info.cher.ntnu.edu.tw/epaperi/prevcato/index.php
金樹人(1988)。生計發展與輔導。臺北市:天馬文化事業。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臺北市:臺灣東華。
金樹人、林清山、田秀蘭(1989)。我國大學生生涯發展定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22,67-190。
侯玫如(2002)。多重目標導向對國中生認知、動機、情感與學習行為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姜占魁(1991)。人群關係新論。臺北市:五南。
洪鳳儀(2000)。生涯規劃自己來。臺北市:揚智文化。
洪慧芸(2003)。大學生生涯決定成熟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寶蓮(1996)。內在動機與情意學習方案之發展及其團體輔導效能。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彰化市。
紀俊吉、蘇慧慈(2006)。運動員應有的生涯規劃。大專體育,86,127-132。
孫仲山(1994)。以「發展」觀點詮釋「職業」概念: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評述。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20,25-29。
徐月香(2006)。高階技術長的生涯規劃。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袁志晃(1988)。高中職學生職業價值的發展及其輔導策略。輔導學報,12,203-237。
袁志晃(1994)。父母影響中學生職業價值觀念和生涯發展之探討。輔導學報,17,1-31。
袁志晃(2002)。生涯未定向大學生生涯發展阻力因素之探討。彰師大輔導學報,23,109-130。
高明薇、王祿旺(2004)。生涯規劃:建構全方位的全程人生藍圖。臺北市:新文京開發。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2006)。大學生的校園生活。臺灣高等教育研究電子報,2,1-8。2008年11月15日,取自:http://info.cher.ntnu.edu.tw/epaperi/prevcato/index.php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2007)。大學校院(系所)環境與軟硬設施。臺灣高等教育研究電子報,13,1-7。2009年4月19日,取自:http://info.cher.ntnu.edu.tw/epaperi/prevcato/index.php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2008a)。大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成果。臺灣高等教育研究電子報,19,1-9。2008年11月25日,取自:http://info.cher.ntnu.edu.tw/epaperi/prevcato/index.php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2008b)。高等教育學生的升學期待與規劃。臺灣高等教育研究電子報,25,1-9。2009年4月19日,取自:
http://info.cher.ed.ntnu.edu.tw/epaperi/prevcato/index.php
張火木(2004)。課外活動與通識潛在課程關係之探討。載於東吳大學教務處出版組(主編),高等教育潛在課程(171-178頁)。臺北市:東吳大學。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黃淑芬(1992)。大學教育環境與青年期自我統合形成關係的初步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5,31-46。
張振成(1997)。生涯規劃與生涯發展。諮商與輔導,144,24-26。
張添洲(1994)。生涯發展與規劃。臺北市:五南。
張添洲(2007)。學習規劃與生涯發展。臺北市:五南。
張雪梅(1999)。大學教育對學生的衝擊:我國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實證研究。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張德勝、宋玫玫(2005年3月)。大學生對就讀學校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大三學生為例。黃雯玲(主持人),議題分析Ⅰ。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之建置及相關議題之探討-第一階段成果報告會,國立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教育部統計處(2005)。大學生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08)。大學聯招(指考)錄取率。2008年11月25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956
許淑穗(1998)。生涯自我效能、個人變項、與環境因素對大學生生涯選擇的影響-生涯選擇之徑路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郭玟嬨(2003)。科技大學學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工作價值觀與未來進路調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恬伶(2005)。我國師範院校美術相關科系學生生涯決定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妙(1996)。南臺灣大學與技術學院學生生涯發展及生活事件歸因之比較研究。私立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金英、余宣憓、陳慧真、林怡臻(2001)。大學生參與服務性社團對個人生活經驗之影響。生活應用科技學刊,2(4),353-379。
陳美淑、彭慧玲(2008)。大專學生自我實現的生涯規劃。臺灣高等教育研究電子報,25,10-19。2008年11月29日,取自:http://info.cher.ntnu.edu.tw/epaperi/prevcato/index.php
陳皎眉、鄭美芳(2002)。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市:大中國圖書。
陳舜芬、陳素燕、曾正宜(2005年3月)。我國高等學府大學部學生教育成果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符碧真(主持人),議題分析Ⅲ。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之建置及相關議題之探討-第一階段成果報告會,國立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陳麗如(1995)。大學生生涯發展阻隔因素量表:一個診斷與介入處理的工具。測驗年刊,42,217-226。
陳麗娟(1987)。焦慮、內外控信念對大學生職業成熟及職業取向的影響。輔導學報,10,1-41。
陳麗娟(1992)。新制師院生職業認定和生涯成熟及職業取向的影響。輔導學報,5,123-178。
梁雲霞(1987)。大學生自我統整、成就動機、性別角色與事業發展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傅木龍(2000)。校園學生社團活動之發展與輔導。訓育研究,39(1)16-24。
彭成君(2003)。教材呈現類型對線上學習使用態度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彭馨瑩(2006)。學校社團參與對員工早期生涯成功之影響-以高科技產業員工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曾建元(2000)。大學通識教育理念與學生社團參與。公民訓育學報,9,265-284。
曾逸誠(2005)。大學體保生其生活適應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天中(1994)。生涯規劃概論-生涯與生活篇。臺北市:桂冠。
黃世雄(2008)。技職大學生校園人際投入與學習成果之相關研究。臺灣高等教育研究電子報,19,10-26。2008年11月25日,取自:http://info.cher.ntnu.edu.tw/epaperi/prevcato/index.php
黃玉(2000)。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基礎-臺灣大學生心理社會發展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9,161-200。
黃玉(2002)。大學生發展理論與應用再探。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二輯(4-29頁)。臺北市: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
黃玉(2003)。e世代多元背景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心理社會、認知發展歷程之縱貫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計劃編號:NSC91-2413-H-003-015),未出版。
黃秀穗(2007)。以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探討大學生生涯決定之轉變。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淑敏(1999)。師院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動機、生涯成熟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師院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惠惠(1993)。我的未來不是夢-生涯發展與規劃。臺北市:張老師。
黃惠惠(1998)。邁向成熟-青少年的自我成長與生涯規畫。臺北市:張老師。
楊昌陸(2000)。學校對學生社團輔導之策略。訓育研究,39(1),25-33。
楊國賜(1992)。校園活動的社會學分析。訓育研究,31(3),7-16。
楊淑萍(1994)。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朝祥(1989)。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臺北市:行政院青輔會。
楊雯欣(2008)。教育大學學生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阻礙對生涯決定狀態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楊極東(1992)。社團活動與民主教育。訓育研究,31(3)1-6。
葉紹國(2006)。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及其對學生發展的意義。臺灣高等教育研究電子報,2,9-17。2008年11月15日,取自:http://info.cher.ntnu.edu.tw/epaperi/prevcato/index.php
葉紹國、何英奇、陳舜芬(2007)。大一學生的校園參與經驗與收穫自評--以淡江、清華、師大三校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52(3),91-114。
葉紹國、楊仕裕(2005)。大學學生事務與學術事務的結合。載於蓋浙生、陳伯璋(主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495-542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http://www.cher.ed.ntnu.edu.tw/index.php。
趙育玄(2006)。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決策模式。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趙琬君(譯)(2002)。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菁英學生暢談怎樣善用大學資源。(原著:Richard J. Light)。臺北市:立緒。
劉世賢(2006)。個人與學校有關特性對大學生生涯選擇的影響:以國立A大學為例之機構研究。世新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正中(2005)。國軍主財人員在組織變革下對終身學習及生涯規劃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劉若蘭(2008)。大學生對教育的期待、校園經驗、學習成果與學校滿意度之關係。臺灣高等教育研究電子報,20,1-15。2008年12月15日,取自:http://info.cher.ntnu.edu.tw/epaperi/prevcato/index.php
劉淑蓉(2007)。大學學校環境與其對學生滿意度之影響—公私立大 學之比較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0(1),77-99。
劉惠琴(1994)。台北地區大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對通識教育相關之研究。國科會八十三學年度「科學教育專題研究計畫」成果討論會(計畫編號:NAC-8309364-5200),未出版。
潘昌祥(2008)。臺灣的大學教育理念與功能發展變遷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淑芬(2005)。國立陽明大學學生生涯發展狀況及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臺北市。
蔡銘津(2007)。高雄地區大學生心理適應、學習態度與生涯規劃能力關係之研究。樹德人文社會電子集刊,4(1),1-18。2009年4月23日,取自:http://www.css.stu.edu.tw/ studies/studies_no1.html
鄭玉杏(2007)。運用合作學習於高職學生專題製作課程之學習成效及學習滿意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金謀、邱紹一(2007)。生涯規劃與人生發展(二版)。臺北市:新文京開發。
鄭勝耀、洪志成、楊正誠(2007)。大學多元入學規劃與大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以94 學年度大三學生的修業狀況與生涯規劃為例。臺灣高等教育研究電子報,12,1-15。2009年3月1日,取自:http://info.cher.ntnu.edu.tw/epaperi/prevcato/index.php
黎麗貞(1997)。大學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礙與職業選擇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盧俊傑(2007)。人際關係對情緒與學習生活品質之影響-以義守大學學生為例。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繆敏志(1990)。單親兒童學業成就、人格適應及其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繆敏志(1992)。女性生涯發展之探討。國立臺北護專學報,9,271-314。
薛凱方(2004)。大學生學習社群互動與生活適應、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小岑(2005)。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評鑑-大三學生對學校滿意度的探討。通識教育季刊,12(4),113-140。
謝茉莉(2003)。影響臺灣南部地區女大學生生涯不確定感因素之探討。諮商輔導文粹:高師輔導所刊,8,35-60。
謝豐昌(2008)。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之研究-以臺東大學為例。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羅文基、朱湘吉、陳如山(1991)。生涯規劃與發展。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羅逸群(2007)。高職學生生涯阻礙量表之建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逸珊(2002)。大學生依附風格、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饒達欽(1982)。生計教育在美國。載於許智偉(主編),美國生計教育(138-155頁)。臺北市:幼獅。

貳、英文部分

Alford, S. M. (1998). The impact of inner-city values on student social adjustment in commuter colleges. NASPA Journal, 35(3), 225-233.
Astin, A. W. (1977). Four critical years: Effects of college on beliefs, attitudes, and knowledg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Astin, A. W. (1991). What really matters in general education: Provocative findings from a national study of student outcomes. Address presented at the Association of General and liberal Studies Meeting, Seattle.
Astin, A.W. (1993a). An empirical typ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4, 36-46.
Astin, A.W. (1993b).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arr, T. F., & McNeilly, K. M. (2002). The value of students' classroom experiences from the eyes of the recruiter: Information,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marketing educators. 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 24(2), 168-173.
Beltyukova, S.A., & Fox, C.M. (2002). Student satisfaction as a measure of student development: Towards a universal metric.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3(2), 161-172.
Benjamin, M., & Hollings, A. (1997). Student satisfaction: Test of an ecological model.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8(3), 213-228.
Betz, N. E. & Voyten, K. K. (1997). 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tions influence career exploration and decidedness.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46(2), 179-189.
Burkhead, E. J., & Cope, C. S. (1984).Career maturity and physically disabled college students. Rehabilitation Counselling Bulletin, 27, 142-150.
Camp, W. G. (1990). Participation in student activities and achievement: A covariance structural 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3(3), 272-278.
Campion, M.A. (1978). Identification of variables most influential in determining interviewers' evaluation of applications in a college placement center. Psychological Reports, 42, 947-952.
Cascio, W. F. (1995). Managing human resource: productivity, quality of work life, profiles. (4th ed.). N.Y.: McGrow-Hill.
Chickering, A. W., & Reisser, L. (1993). Education and identity (2n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Chung,Y. B. (2002).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career commitment: Gender and ethnic differenc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28(4), 227-284.
Cohen, P. A. (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Mahwah, NJ: Erlbaum.
Copper, D. L., Healy, M. A., & Simpson, J. (1994). Student development through involvement: Specific changes over time.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5, 98-102.
Duck, S., & Sants, H. K. A. (1983). On the origin of the specious : ar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really interpersonal states?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 27-41.
Endo, J. J., & Harpel, R. L. (1982). The effect of 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 on students’ educational outcome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6, 115-135.
Gianakos, I. (1995). The relation of sex role identity to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6(2), 131-143.
Ginzberg, E. (1972). Toward a theory of occupational choice : A restatement.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20(3), 169-75.
Ginzberg, E., Ginsburg, S. W., Axelrad, S., & Herma, J. (1951). Occupational choice: An approach to a general the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Gonyea, R.M., Kish, K.A., Kuh, G.D., Muthiah, R.N., & Thomas, A.D. (2003). 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 revised norms for the 4th edition. Bloomingtons, IN: 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 Research Program,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 Policy, and Planning, Indiana University.
Greenhaus, J. H., Callanan, G. A., & Godshalk, V. M. (2000). Career management. The Dryden Press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Hair, J. F. Jr.,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1998).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Hall, D. T. (1976). Career planning key to employee retention. Journal of Property Management, 65(5), 20-21.
Hall, D. T. (1986). Career development in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Hatcher, L., Kryten, K., Prus, J.S., & Fitzgerald, V. (1992). Predicting college student satisfaction, commitment, and attrition from investment model constructs.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2, 1273-1296.
Herr, E.L., & Cramer, S.H. (1996).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through life span: Systematic approaches. (5th ed.). NY: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Hernandez, K., Hogan, S., Hathaway, C., & Lovell, C. D. (1999).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impact of student involvement on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More questions than answers? NASPA Journal, 36(3), 184-197.
Hood, A.B., Raihinejad, A.R., & White, D.B. (1986). Changes in ego identity during the college year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27, 107-113.
Ivancevich, J.M., & Glueck, W.F. (1989). Foundations of personnel/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oston: Homewood.
Johnson, V. D. (2003). Cultural group perceptions of racial climates in residence hall. NASPA Journal, 41(1), 114-134.
Knox, W.E., Lindasay, P., & Kolb, M.N. (1992).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ent experiences: Long-term effects on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s and perceptions.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63(3), 303-328.
Krumboltz, J.D. (1979). A social learning theory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In Mitchell, A.M., Jones, G.B., & Krumboltz, J.D. (Eds.), Social learning and career decision making. Cranston, RI: Carroll Press.
Krumboltz, J.D. (1994). Improving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from a social learning perspective. In Savickas, M.L., & Lent, R.W. (Eds.),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ies: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and practice (pp.9-31).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Lamport, M. A. (1993). 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 and the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 outcom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dolescence, 28(112), 971-990.
Lent, R.W., Brown, S. D., & Hackett, G. (1994). Toward a unifying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career and academic interest, choice,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5, 79-121.
Lent, R.W., Brown, S. D., & Hackett, G. (1996). Career development from 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 In Brown, D., & Brooks, L.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pp.373-42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A: Jossey-Bass Inc, Publishers.
Light, R.J. (2001). Making the most of college: Students speak their mind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inn, P.L., Ferguson, J., & Egart, K. (2004). Career exploration via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lifespan occupational choi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5, 430–447.
Luzzo, D. A. (1993). Value of career-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in predicting career-decision-making attitudes and skill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0, 194-199.
Luzzo, D. A. (1995). Gender difference in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maturity and perceived barriers in career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 504 700).
McNeilly, K. M., & Barr, T. F. (1997). Convincing the recruiter: A comparison of resume formats.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72 (6), 359-63.
Mondy, R. W. (199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4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Mondy, R. W., Noe, R. M., & Premeaux, S. R. (1999).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7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Naidoo, A. V., Bowman, S. L., & Gerstein, L. H. (1998). Demographics, causality, work salience, and career maturity of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A causal model.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3, 15-27.
Nemanick, R.C., & Clark, E.M. (2002).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n attributions in resume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10(3), 206-217.
Noe, R. A. (1996). Is career management related to employee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7, 119-133.
Ory, J. C., & Braskamp, L. A. (1988). Involvement and growth of students in three academic program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8, 116-129.
Pace, C. R. (1979). Measuring outcomes of college: Fifty years of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ascarella, E. (1980). Student-faculty informal contact and college outcome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0, 549-595.
Pascarella, E. T. (1984). Colleg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students'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55(6), 751-771.
Pascarella, E. T. (1989).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Does college make a difference?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0, 10-26.
Pascarella, E.T., & Terenzini, P.T. (1991).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Findings and insights from twenty years of resear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ascarella. E. T., & Terenzini, P. T. (2005).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 volume 2.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eterson, S. L. (1993).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institutional interation of underprepared college student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34(6), 659-685.
Poll, N. I. (2003).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of urban adolesc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
Pulkkinen, L., Ohranen, M., & Tolvanen, A. (1999). Personality antecedents of career orientation and stability among women compared to me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4, 37-58.
Schutz, W. C. (1973). Encounter, In Raymonl Corsin (Ed.). Current psychotherapies. Itasca, IL: F. E. Peacock.
Strange, C. (1994). Student development: The history of an essential idea.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5, 399-412.
Super, D. E. (1957). 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 N.Y.: Harper and Row.
Super, D. E. (1976).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S.Office of Education.
Super, D. E. (1990). A life-span, life-space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Brown, D., & Brooks, L.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2nd ed., pp.197-26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zymanski, D.M., & Henard, D.H. (2001). Customer satisfaction: A meta-anaysis of the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9(1), 16-35.
Terenzini, P. T., & Pascarella, E. T. (1980). Student/faculty relationships and freshman year educational outcomes: a further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21(6), 521-528.
Terenzini, P. T., Springer, L., Pascrella, E. T., & Nora, A. (1995). Academic and out-of-class influences on students’ intellectual orientations.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19(1), 23-44.
Terenzini, P.T., Pascarella, E.T., & Blimling, G.S. (1996). Students’ out-of-class experienc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learning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7(2), 149-162.
Whitt, E. J., Pascarella, E. T., Nesheim, B. S., Marth, B.P. & Pierson,.T.P.(2005). Differences Between Women and Men in Objectivity Measured Outcomes,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ose Outcomes,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College.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4(5),75-85.
Williams, M. E., & Winston, R. B. (1985). Participation in organized student activities and work: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al task achievement of traditional-aged college students. NASPA Journal, 22(3), 52-59.
Zang, X. (2001). University education, party seniority, and elite recruitment in china.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30, 62-75.
Zunker, V. G. (1998). Career counseling: Applied concepts of life planning (5th ed.). Pacific Grove, California: Brooks/Cole Pub.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