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楊琬湞
研究生英文姓名:YANG, WAN-CHEN
中文論文名稱: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 Study on Meta-Evalu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Evaluation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姓名:吳清山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1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8
中文關鍵詞:校務評鑑後設評鑑後設評鑑標準
英文關鍵字:School EvaluationMeta-evaluation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41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參考美國教育評鑑標準聯合委員會於2010年所發展之第三版「方案評鑑標準」,據以評估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的實施成效。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編製「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品質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臺北市96至98學年度受評之公私立國民中學為調查對象,共寄發564份問卷,回收有效樣本470份。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符合」後設評鑑標準。
二、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最符合「可行性」及「適切性」標準,其次依序為「績效性」、「精確性」、「效用性」。
三、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實施成效高低互異,存有值得肯定與待改善之處。
四、不同學校種類之填答者,「私立學校」符合程度高於「公立學校」。
五、不同工作職務之填答者,「主任」符合程度均高於「組長」、「導師」及「科任教師」。
六、不同服務年資之填答者,對整體及5大類標準符合程度看法較為不一致。
七、不同學校規模及受評學年度之填答者,對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符合後設評鑑標準之看法較為一致。
八、受評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校務評鑑符合後設評鑑5大類標準及次標準之看法較為不一致。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分別針對教育行政機關、評鑑業務承辦單位、學校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俾供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fer to the third edition of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 which developed by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of Education in 2010, and then to asse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valuation in Taipei city.
The study adop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tool was “Questionnaire of junior high school evaluation quality in Taipei city”.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based on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junior high schools implementing school evaluation in the 2007-2009 academic years in Taipei. There are 564 questionnaires being sent and valid feed-back samples are 470.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MANOVA, t-test, one-way ANOVA, and Repeated measures one-way ANOVA.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The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evaluation “conforms” to the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2.The order for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evaluation were “feasibility standards,” “propriety standards,” “evaluation accountability standards,” “ accuracy standards,” “utility standards.”
3.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evaluation was different, and it still has improvement space.
4.The respondents were in different kind of school, “private schools” consistent than “public schools”.
5.The respondents had different working positions, the "Officer" consistent than the "chief," "mentor," and "subject teachers".
6.The respondents had different working years, their opinions differ on the conformation of entirety and Five major categories of standards.
7.The respondents in different school sizes and in different evaluation school years, more consistent views on the Taipei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evaluation in line with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8.The appraise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ors’ opinions differ on the conformation of school evaluation in line with five major categories of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ub-standard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re proposed to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evaluation business Sponsor, school and future researcher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待答問題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校務評鑑之內涵與理論分析
第二節 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實施現況
第三節 後設評鑑之理論分析
第四節 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相關研究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第四節 實施程序
第五節 資料處理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符合後設評鑑標準之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填答者對校務評鑑符合後設評鑑標準之差異性分析與討論
第三節 受評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於校務評鑑符合後設評鑑標準看法之差異分析與討論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貳、西文部分
附錄
附錄一 指導教授推薦函(建立專家效度)
附錄二 「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品質調查問卷」(專家)
附錄三 指導教授推薦函
附錄四 「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品質調查問卷」(預試)
附錄五 「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品質調查問卷」(正式)
壹、中文部分
王保進(1997)。我國師資培育教育學程評鑑的可行模式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編號:NSC85-2418-h-023-002-f6),未出版。
王保進(2001)。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模式之內涵之分析。教育研究月刊,91,52-62。
王保進(2003)。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現況與重要議題之省思。現代教育論壇,8,279-291。
王保進(2007)。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何芳錫(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實務。臺北市:松崗。
吳明隆(2011)。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更新第三版)。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張毓仁(2011)。SPSS(PASW)與統計應用分析II。臺北市:五南。
吳書銘(2009)。我國師資培育機構評鑑實施成效之研究-後設評鑑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1995)。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2002)。校務評鑑的實施挑戰與因應策略。教師天地,117,6-14。
吳清山、林天祐(2002)。校務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44,132-133。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5)。後設評鑑。教育研究月刊,137,159。
李淑慧(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瑞剛(2008)。新竹市公立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周崇儒(2008)。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專業內涵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天祐(2002)。校務評鑑的理念與作法。教師天地,117,15-20。
林文榮(2004)。臺南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現況調查及整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劭仁(2001)。我國高級中學後設評鑑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和春、張素貞(2005)。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之探究─以桃園縣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6),72-89。
林東征(2008)。我國高級中學校務評鑑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俊成(2003)。落實「校務評鑑」、確保「教育品質」。學校行政,28,57-68。
林錫輝(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學校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臺北市:五南。
邱錦興(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紀寶惠(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後設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張牡丹(2009)。臺中市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執行情形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張素貞(2001)。校務評鑑制度實施之探討-以臺北縣政府為例。教育研究,91,22-29。
張素偵(2004)。我國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現況之評析。國教新知,51(1),51-70。
張鈿富(1999)。教育政策與行政─指標發展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鈿富(2001)。面對校務評鑑應有的理念與作法。教育研究月刊,91,30-35。
張銘堅(2010)。台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張勳誠(2003)。校務評鑑準備經驗與分享。教育資料與研究,50,37-41。
張釋心(2006)。桃園縣私立幼稚園後設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教育基本法(1999年6月23日)
教育部(1979)。國民中學評鑑標準及評鑑手冊。臺北市:臺灣書店
郭生玉(1987)。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精華書局。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市:五南。
郭昭佑(2007)。教育評鑑研究:原罪與解放。臺北市:五南。
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與劉子鍵(2011)。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第6版。臺北市:五南。
陳玉瑩(2011)。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怡璇(2006)。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信翰(2007)。我國大學校院系所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盈君(2010)。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機制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文錄(2001)。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指標建立及評鑑實施之研究。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專案報告。
曾淑惠(1996)。我國專科學校後設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淑惠(2002)。教育方案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曾燦金(2001)。臺北市如何落實校務評鑑-專訪臺北市教育局第二科曾燦金科長(謝育音採訪)。教育研究月刊,91,17-21。
游家政(1994)。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大學,臺北市。
游家政、曾祥榕(譯)(2005)。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載於蘇錦麗(主編),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原作者:Stufflebeam, D. L.)(533-550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湯志民(2001年1月)。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評析。林天祐(主持人),中小學學校評鑑、課程評鑑、教學評鑑、校長評鑑、教師評鑑。教育行政第八次論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湯志民(2003)。臺北市國中校務評鑑實施之評析。教育資料與研究,50,22-27。
湯志民(2006)。學校評鑑理論與實務:北桃三縣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探析。載於潘慧玲(主編),敎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251-299頁)。臺北市︰心理。
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模式。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4)。國民小學教育評鑑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3-0301-H003-011),未出版。
黃政傑(1997)。課程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世瑩(2005)。SPSS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旗標。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8)。臺北市95至98學年度公私立國民中學校務評鑑計畫─97學年度校務評鑑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0年11月11日)。重要施政計畫 【官方網站】。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lp.asp?ctNode=33594&CtUnit=19270&BaseD SD=56&mp=104001
劉春榮(2005年12月)。2001-2006學年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新模式。「校務評鑑理念與實務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劉麗卿(2005)。台中市實施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潘慧玲(2002)。方案評鑑的緣起與概念。教師天地,117,26-31。
潘慧玲(2003)。從學校評鑑談到學校本位課程評鑑。北縣教育,46,32-36。
蔡文賢(2005)。高雄縣國民小學校務後設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蔡宜臻(2006)。宜蘭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以後設評鑑之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蔡錦庭(2007)。基隆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崇趁(2006)。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指標及實施方式研究。臺北市:心理。
鄧茜榕(2009)。桃園縣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盧增緒(1995)。論教育評鑑觀念之形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3-59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穆慧儀(2003)。國民中學後設評鑑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顏國樑(2001)。邁向二十一世紀我國教育行政發展的趨勢與革新的展望。國立新竹師院學報,14,30-46。
顏國樑(2003)。校務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因應做法。學校行政雙月刊,24,3-20。
蘇秀花(200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成效及整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蘇錦麗、黃曙東(2007)。世界重要國家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發展對我國之啟示。高教評鑑,1(1),53-84。
蘇錦麗、楊瑩、王偉中、呂鴻德、詹惠雪(2001)。八十六學年度大學綜合評鑑試辦計畫成效評估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4,127-162。
貳、西文部分
Aspinwall ,K., Simkins ,T., Wilkinson,J.F.,&McAnley,M.J.(1992). Managing evaluation oneducation. New York, NY: Routledge.
Basarab, D. J. (1994).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evaluation studies.P&I, 33(3), 19-22.
Brinkerhoff, R. O.,Brrethower, D. M.,Hluchyj, T.&Nowakowski, J. R.(1983) .Program evaluation :A practitioner ’s guild for trainers andeducators. Boston, MA: Kluwer-Nijhoff.
Cook, T. D. (1974).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 of secondary evaluation.In M. W. Apple, M. J. Subkoviak, & H. S. Lufler, Jr. (Ed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alysis and responsibility (pp. 155-235).Berkeley, CA: MrCutrhan.
Cook, T. D., & Gruder, C. L. (1978). Metaevaluation research. Evaluation Quarterly, 2(1), 5-51.
Cuttance, P. (1994). Monitoring educational quality through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school practice.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5(2), 101-126.
De Grauwe, A., & Naidoo, J. (2004). Seminar report: School evaluation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Issues and challenges school evaluation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An ANTRIEP Report,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 (pp. 15-40). Paris: UNESCO.
DuBois, P.H.(1970). A history of psychological testing.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ERS Standard Committee.(1982). Evaluation research society standards for program evaluation.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J270594)
Grauwe, A. D., & Naidoo, J. P. (2004). School evaluation for quality improvement.Pari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89).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Guba, E., & Lincoln, Y. (1981). Effective evalu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Johnson, N.A. (1989).Criteria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s and principals.Education Canada ,29(2),14-19.
Johnstone, J. N.(1981). Indicators of education system . London: KoganPage.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1981).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projects, andmaterials. New York, NY: McGraw-Hill.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1994).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How to assess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Tounsand Oaks, CA: Sage.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11). About JCSEE[web message]. Retrieved from http://www.jcsee.org/about
Kells, H. R. (1983). Self-study processes: A guide for postsecondary institutions. New York, NY: Macmillan.
Kells, H.R.(1995).Self-Study Process:A Guide to self-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4th ed.). Phoenix, AZ:Onyx.
Lowe, J., & Istance, D. (1989). Schools and quality : An international report.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313811)
Morgan, G. A. V.(1986).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 the school system of Ontario. Toronto: Ministry of Education.
Nevo, D. (1995). School-based evaluation: A dialogue for school improvement. Tarrytown, NY: Elsevier Science.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Ofsted) (2003). Inspecting schools: Framework for inspecting schools. London: Author.
Scriven, M. (1969). An introduction to meta-evaluation. Education Products Report,2(3), 36-38.
Scriven, M. (1974).Evaluaion perspectives and procedure. In W. J. Popham(Ed.), Evaluaion in education:Current applications, (pp. 3-33).Berkeley,CA: McCutchen.
Scriven, M.(1972). An introduction to meta-evaluation. In P. A. Taylor, & D. M. Cowley(Eds.), Readings in curriculum evaluation(pp.84-86). Chicago, IL:University of Chicago.
Scriven, M.(1991). Evaluation thesaurus. Newbury Park,CA:Sage.
Smith, N. L.(1981).Criticism and meta-evaluation.In N.L.Smith(Ed.), New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pp.266-273).Newbury Park, CA:Sage.
Straw, R. B.,&Cook, T. D.(1990). Metaevaluation. In H. J.Walberg, & G.D.Haertel(Ed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pp.58-60). New York, NY: Pergamon.
Stufflebeam, D. L. (1983). The CIPP model for program evaluation. In G. Madaus, M. S. Scriven & D. L. Stufflebeam (Eds.), 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in evaluation (pp. 117-141). Boston, MA: Kluwer-Nijhoff.
Stufflebeam, D. L. (2000a). Foundational models for 21st century program evaluation. In D. L. Stufflebeam, G. F. Madaus, & T. Kellaghan (Eds.), 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 (2nd ed.) (pp.33-83). Boston, MA: Kluwer Academic.
Stufflebeam, D. L.(2000b).The methodology of metaevaluation. In D. L. Stufflebeam, G. F. Madaus & T. Kellaghan(Eds.), 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2nd ed.),(pp.458-471). Boston, MA: Kluwer Academic.
Stufflebeam, D. L.(2001).The metaevaluation imperative.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22(2),183-209. doi:10.1177/109821400102200204
Stufflebeam, D.L.(1994). Introduc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evalu-ations in U.S. public schools.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 20, 3-21.
Stufflebeam,D. L.(1974).Toward a technology for evaluating evaluation .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 090319)
Tyler, R.W. (1991). General statement on program evaluation. In M. W. Mclaughlin&D. C. Phillps (Eds.), Evaluation and education: At quarter century (pp.3-17).Chicago, IL: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Yarbrough, D. B., Shulha, L. M., Hopson, R. K., and Caruthers, F. A. (2010).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 A guide for evaluators and evaluation users (3r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7.24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7.2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