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中文部分 王碧鴻(1998)。探究高職化工科學生之莫耳概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玉婷(1995)。國中地球科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青蓉、張景媛(1997)。英語科專家/生手教師課堂教學之研究。師大學報,42期,17-33。 吳品玫(2000)。高中補習班數學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質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周書毓(2005)。問題解决-專家與生手教師能力知多少。嘉義大學社會學通訊期刊,第五十一期,2005年12月發刊。 林俊宏(1997)。國中生物實習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探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曉雯(1994)。國中生物教師教學表徵的詮釋性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已出版,台北。 林曉雯(1996)。國中生物教師教學內容知識的詮釋性研究。屏東師院學報,9,263-290。 邱美虹、江玉婷(1997)。初任與資深國中地球科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比較。科學教育學刊,5(4),419-459。 邱美虹、張欣怡(1998)。科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一位國中理化教師之個案研究。亞太教師教育及發展學報,1(1),93-104 邱憶惠(1995)。國小音樂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段曉林、王國華、張惠博(1998)。學生對教師之學科教學知覺問卷之發展。科學教育學刊,6(2),129-147。 孫志麟(1992)。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的差異。師友,第298期,21-23。 高敬文(民85)。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高熏芳、陳美娟(2000)。國小專家教師專業之能形成歷程要件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5,527-556。 張軒毓(2003)。國中學生學習莫耳相關概念困難的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惠博(1996)。職前科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發展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4(1),59-92。 張雁婷(1998)。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以國中英語科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靜儀(2001)。專家與初任國小自然科教師對「地球運動」之教學個案研究。物理教育學刊,5(1-2),28-45。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局。 許绮婷(2002)。分析國三學生對補習班與學校教學的看法及其與基本學測數學科之表現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怡方(2010)。初任與資深國小教師對分數教學知能之比較。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信劼(2000)。中學生對化學反應特性的自發性類比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柏亨(2007)。不同前置組織對高中學生學習化學反應及相關概念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桂蘭(2002)。一位資深環境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探索。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北。 陳國泰(2007)。學科教學知識的內涵與發展歷程:以三位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資深專家教師為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4(1),29-60。 陳淑華(2004)。探討「圖卡操作」對化學式相關概念的學習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義汶(2008)。影響國中數學專家教師教學發展之個案研究。台南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管理),第27期,頁209-233。 陳筱雯(2004)。 國小自然科教師科學本質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曾景泉(1999)。影響生物實習教師使用發問類比之學科教學知識成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永和(1996)。國小實習教師數學學科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黃光國(1981)。升學補習班問題。中國論壇,11(10),8-24。 黃瑞仁(2001)。以示範實驗式群測與粒子模型模擬教學探討國中學生對於化學變化的相關概念:以氣體之產生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寶鈿、李武勳(2002)。抽象概念的具體化教學:以莫耳概念為例。科學教育月刊,253,48-50。 楊慧美(2001)。分析國三學生對補習班與學校教學的看法及其與基本學測自然科之表現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辰楨(1997)。國中初任與資深生物教師運用發問策略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劉怡亭(2000)。國中歷史科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麗玲、郭重吉(2001)。國中資深理化教師教學表徵之個案研究。科學教育,11,144-161。 蔡美娟、黃世傑、王國華(2000)。國中資深與初任生物教師運用生活事例於教學之個案比較。科學教育,10,297-313 謝志仁、郭重吉(1993)。國中學生化學變化相關概念另有架構之研究,科學教育,4,25-51。 謝建國(2001)。國小實習教師國語科學科教學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簡紅珠(1992)。教學研究的主要派典及其啟示之探析。高雄:復文 顧炳宏、陳瓊森(2006)。莫耳概念之教學活動設計。科學教育,288,40~46。
二、 英文部分 Clerment, C. P., Krajcik, J. S., & Borko, H.(1993). The influence of an intensive inservice workshop on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growth among novice chemical demonstrator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0(1), 21-43. Cochran, K. F., DeRuiter, J. A, & King, R. A.(1993).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An integrative model for teacher prepar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44(4),pp.263-272 Geddis, A. N., Onslow, B., Beynon, C., & Oesch, J. (1993). Transforming content knowledge: Learning to teach isotopes. Science Education, 77(6), 575-591. Grant, G.E.(1992). The sources of structural metaphors in teacher knowledge: Three cases. Teacher & Teacher Education,8(5),pp.433-440 Grossman, P. L.(1989). A study in contrast:Sources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for secondary English.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40(5),pp.24-31 Grossman, P.L. & Richert, A.E.(1988). Unacknowledged knowledge growth:A re-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 Teacher Education,4(1),pp.53-62 Gudmundsdottir, S., & Shulman, L(1987). Pedagogcal content knowledge in social studie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31),pp.59-70 Marks, R.(1990).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From a mathematical case to a modified concep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41(3),pp.3-11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1996).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Schwartz, R. S. & Lederman, N. G. (2002). ”It’s the Nature of the BEAST”: The Influence of Knowledge and Intentions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Nature of Scienc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9 (3), 205-236. Shulman, Lee S. (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5(2), 4-14. Shulman, Lee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Smith, D. C., & Neale, D. C.(1989). The contruction of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in primary science teach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5(1),pp.1-20 Sternberg, R. J. & Horvath, J. A.(1995). A prototype view of expert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24(6),pp.9-17 Wilson, S. M., Shulman, L. S. & Richert, A. E.(1987)150 different ways’ of knowledge:Representations of knowledge in teaching. In J.Calderhead(ED.),Exploring teachers’ thinking,(pp.104-124). London:Cassell Educational Limi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