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葉韋伶
研究生英文姓名:Yeh Wei-Lin
中文論文名稱:城鄉地區兒童閱讀表現之分析:以HLM分析PIRLS 2006臺灣學生之閱讀表現
英文論文名稱:The Analysi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 Children's Reading Performance:The Analysis of PIRLS 2006 the Taiwanese Students' Reading Performance via HLM
指導教授姓名:林吟霞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1
中文關鍵詞:城鄉PIRLS 2006學生閱讀表現階層線性模式
英文關鍵字:Urban and ruralPIRLS 2006Students’ Reading Performance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灣城鄉地區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表現之差異情形,進而以階層線性模式聚焦於學校所在區域及家庭社經地位因素對臺灣學生閱讀表現影響之探討。基於前述研究目的並參照過往相關研究之歷程,本研究以全國性抽樣之大型資料庫PIRLS 2006作為資料分析之來源,並以臺灣參與PIRLS 2006實測之全體國小四年級受試學生4589名、受試學生之家長或主要照顧者4589名,以及參與問卷填答之受試國民小學校長和主任150名作為研究對象。另外,本研究納入分析之變項均選取自PIRLS 2006學校問卷及家庭問卷,其中,解釋變項包括學生就讀學校所在區域、雙親已完成之最高學歷、雙親之職業類別、雙親之就業情況及學生之家庭經濟狀況,而本研究指稱之學生閱讀表現則涵蓋學生之說明文表現、故事體表現、直接理解歷程表現、解釋理解歷程表現及閱讀整體表現。
由於本研究選取PIRLS 2006資料庫進行次級分析,研究者於資料蒐集整理後遂採用量化方法進行研究,依據研究待答問題之不同,本研究分別以SPSS for Windows 12.0進行樣本特性之描述性統計,並以獨立樣本t考驗檢驗城鄉地區學生閱讀表現之差異情形,最後以HLM 6.06「隨機效果單因子之共變數分析模式」檢定學校所在區域及家庭社經地位因素對學生閱讀表現之影響。依據資料分析之結果,本研究將所得之結論分別說明如下:
一、PIRLS 2006臺灣國小四年級學生就讀學校所在區域及家庭社經地位因素等背景變項分析
(一)PIRLS 2006臺灣受試學生之雙親已完成的最高學歷以「高中職畢業」最多,而以「國小畢業、國中肄業或以下(包括無教育程度)」最少。
(二)PIRLS 2006臺灣受試學生之雙親以從事「專業工作者」之職業類別為最多,而以「從未從事有薪工作」之比例為最低。
(三)PIRLS 2006臺灣受試學生之雙親其就業情況以「雙親皆從事全職有薪工作」為最多,而以「雙親皆非從事全職有薪工作」為最少。
(四)PIRLS 2006臺灣受試學生之家庭經濟狀況屬於「一般地位」為最多,而以家庭經濟狀況「十分富裕」為最少。
(五)臺灣參與PIRLS 2006實測之城鄉地區國小四年級學生,其數量差異不大。
二、臺灣城鄉地區國小四年級學生之閱讀表現
(一)臺灣城市地區學校之國小四年級學生其說明文表現優於臺灣鄉村地區學校之國小四年級學生。
(二)臺灣城市地區學校之國小四年級學生其故事體表現較臺灣鄉村地區學校之國小四年級學生優異。
(三)臺灣城市地區學校之國小四年級學生其直接理解歷程表現優於臺灣鄉村地區學校之國小四年級學生。
(四)臺灣城市地區學校之國小四年級學生其解釋理解歷程表現較臺灣鄉村地區學校之國小四年級學生優異。
(五)臺灣城市地區學校之國小四年級學生其閱讀整體表現較臺灣鄉村地區學校之國小四年級學生優異。
三、學校所在區域及家庭社經地位因素對學生閱讀表現之影響
(一)學校所在區域可以正向預測學生之說明文表現、故事體表現、直接理解歷程表現、解釋理解歷程表現及閱讀整體表現。
(二)家庭社經地位因素對學生閱讀表現之影響
1.雙親已完成之最高學歷可以正向預測學生之說明文表現、故事體表現、直接理解歷程表現、解釋理解歷程表現及閱讀整體表現。
2.雙親之職業類別可以正向預測學生之說明文表現、故事體表現、直接理解歷程表現、解釋理解歷程表現及閱讀整體表現。
3.雙親之就業情況可以正向預測學生之故事體表現、解釋理解歷程表現及閱讀整體表現,而與學生之說明文表現及直接理解歷程表現之間無顯著關係存在。
4.家庭經濟狀況可以正向預測學生之說明文表現、故事體表現、直接理解歷程表現、解釋理解歷程表現及閱讀整體表現。
根據本研究之結果分析與討論提出數點建議,以期對政府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及國小教師有所助益。最後檢討本研究歷程及結果,並對未來研究提出再努力之方向。
On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urban and rural Taiwanese fourth grade students' reading performances, and then to discuss the effects that school location area and socio-economic position of the family have on the Taiwanese students' reading performances via HLM. Based on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that were elaborated on previously and referred to processes of some related researches that were done before, the study chose the national sampling database PIRLS 2006 as the source of the data analysis.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are the 4589 Taiwanese fourth grad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PIRLS 2006, the 4589 students' parents or guardians and the 150 principals and directors of studies. Besides, all variables that were analyzed in the study were chosen from school questionnaire and home questionnaire of PIRLS 2006. Among the study, interpretive variables include school location area, the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completed by parents, parents' highest occupation level, par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s and financial situation of family. And the students' reading performances mentioned in the study contain students' scores of informational purpose, literary purpose, straightforward process, interpreting process and overall reading.
Due to the study chose PIRLS 2006 database proceeded secondary analysis, researcher adopted quantification methods after collected all the data.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search questions, the study proceed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ample characteristics by SPSS 12.0, examine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reading performances by t-test separately. Finally, the researcher examined the effects that school location area and socio-economic position of family have on students' reading performances via HLM. According to the outcomes of data analysis, the following ar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1.The analyses of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school location area and socio-economic position of family of PIRLS 2006 the Taiwanese fourth grade students.
(1)Most of Taiwanes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PIRLS 2006, their parents'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is "finished upper-secondary", and "some primary, lower-secondary or no schooling" is the least.
(2)Most of Taiwanes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PIRLS 2006, their parents' highest occupation level is "professional", and "never worked outside home for pay" is the least.
(3)Most of Taiwanes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PIRLS 2006, their par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both working full-time for pay", and "both less than full-time for pay" is the least.
(4)Most of Taiwanes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PIRLS 2006, their financial situation of family is "average", and "very well-off" is the least.
(5)The amount of the urban and rural Taiwanese fourth grade students who attended PIRLS 2006 has little difference.
2.The reading performances of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 Taiwanese fourth grade students.
(1)The Taiwanese students who study in urban area schools perform well in informational purpose than the students who study in rural area schools.
(2)The Taiwanese students who study in urban area schools perform well in literary purpose than the students who study in rural area schools.
(3)The Taiwanese students who study in urban area schools perform well in straightforward process than the students who study in rural area schools.
(4)The Taiwanese students who study in urban area schools perform well in interpreting process than the students who study in rural area schools.
(5)The Taiwanese students who study in urban area schools perform well in overall reading than the students who study in rural area schools.
3.The effects that school location area and socio-economic position of family have on students’ reading performances.
(1)School location area can positively project students' informational purpose performances, literary purpose performances, straightforward process performances, interpreting process performances and overall reading performances.
(2)The effects that socio-economic position of family have on students’ reading performances.
a.The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completed by parents can positively project students' informational purpose performances, literary purpose performances, straightforward process performances, interpreting process performances and overall reading performances.
b.Parents' highest occupation level can positively project students' informational purpose performances, literary purpose performances, straightforward process performances, interpreting process performances and overall reading performances.
c.Par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can positively project students' literary purpose performances, interpreting process performances and overall reading performances.
d.Financial situation of family can positively project students' informational purpose performances, literary purpose performances, straightforward process performances, interpreting process performances and overall reading performances.
According to the outcomes and discussions of the study, research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Hoping these suggestions can do good to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ve units of schools and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Finally, reviewing the processes and outcomes of the study, and then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待答問題 7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城鄉與教育問題探討 13
第二節 臺灣兒童閱讀教育與兒童閱讀表現 31
第三節 PIRLS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43
第四節 階層線性模式 5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7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7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9
第四章 結果分析
第一節 背景變項分析 83
第二節 臺灣城鄉地區國小四年級學生之閱讀表現 93
第三節 學校所在區域及家庭社經地位因素對學生閱讀表現之影響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27
第二節 建議 131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135
貳、西文部分 140
壹、中文部份
尤婉芬(2006)。城鄉差異影響國中生音樂學習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尤淑純、蔡玉瑟(1998)。城鄉兒童學習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2,55-101。
王佳煌(2005)。都市社會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王保進(1991)。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發展型態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4,207-234。
王惠如(1990)。我國公立高級中學教學資源調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孔憲法、林峰田、黃萬翔(2003)。台灣城鄉發展。台北:空大。
何秋蓮(2008)。國中生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以臺南縣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巫有鎰(2005)。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台東縣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結合教育機會均等與學校效能研究的分析模式。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巫有鎰(1996)。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李秀如、王德睦(2007)。係貧窮的原罪?或係城鄉差距?--談影響兒童英語學習機會的因素。教育與社會研究,12,113-135。
吳宓珊(2008)。台灣主要都市環境發展效率評估。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宜貞、黃秀霜(1998)。家庭環境變項、認字、語意區辨及閱讀理解能力之關係分析。教育與心理研究,21,357-379。
李佩倫(2005)。影響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因素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坤崇(1990)。我國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南師院學報,23,133-159。
沈佳蓉(2004)。國小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態度、家庭文化資源與閱讀能力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昭蓉(2006)。臺灣地區國民教育機會之縣市差異。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林天佑(2006)。教育落差。教育研究月刊,151,144。
李敦仁、余民寧(2005)。社經地位、手足數目、家庭教育資源與教育成就結構關係模式之驗證:以TEPS資料庫資料為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2),1-47。
吳裕益(1993)。臺灣地區國民小學學生學業成就調查分析。台南師院初等教育學報,6,1-31。
吳德邦、鄭媄婛(2000)。臺灣中部地區國小二至六年級學生除乘法概念之研究。臺中師院學報,14,341-364。
余龍豪(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之探討-以高雄市和台東縣國小學童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林大森(2002)。高中∕高職的公立∕私立分流對地位取得之影響。教育與心理研究,25(上),35-62。
林文正(2000)。高雄縣偏遠地區學校教育資源整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已出版,高雄市。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臺北:巨流。
林生傳(1995)。高中生大學聯考分數的預測分析。教育學刊,11,51-72。
林玫伶(2004)。校園閱讀的「天花」與「種花」--深耕閱讀的理念與實際。教師天地,129,50-52。
林依蓉(2003)。城鄉差距漸小 教育部政策奏效。新台灣新聞週刊,第388期。2009年8月28日,取自: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1900
林俊瑩、吳裕益(2007)。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階層線性模式的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3(4),107-144。
林俊瑩(2006)。檢視個人與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以SEM與HLM分析我國國中教育階段機會均等及相關問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原宏(2006)。階層線性模式。教育研究月刊,150,136-138。
林原宏(1997a)。教育研究資料的階層線性模式分析。臺中師院學報,11,489-510。
林原宏(1997b)。階層線性模式(HLM)之理論。測驗統計簡訊,15,17-26。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與解釋。臺北市:五南。
洪川富(2009)。家庭作業完成時間與頻率對學習成就的影響之研究—TIMSS 2003台灣數學科資料的階層線性模式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蘭(2004)。兒童閱讀好處多。幼獅少年,330,92-93。
柯文欣(2009)。台灣地區區域發展差距之再檢視。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胡勝正(2006)。縮短城鄉差距 均衡國家資源分配。總統府2006年10月11日月會報告。2009年9月21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614&key=&ex=+&ic=&cd=
柯華葳、張建妤、游雅婷、詹益綾(2008)。PIRLS 2006報告: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2009年7月15日,取自:http://lrn.ncu.edu.tw/pirls/PIRLS%202006%20Report.html
柯華葳(2007)。台灣四年級學生參加國際閱讀素養調查結果。2009年8月2日,取自:http://www.nsc.gov.tw/_newfiles/head.asp?add_year=2007&tid=56
施鴻志(1997)。都市規劃。高雄:復文。
姚若芹(1986)。母親就業、家庭社經地位與父母態度對國中生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范熾文、黃榮隆(2008)。從政策執行觀點談兒童閱讀之落實。師說,204,28-33。
殷允芃(2003)。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載於齊若蘭、游常山、李雪莉主編,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2-5頁)。臺北市:天下雜誌。
殷允芃(1998)。海闊天空Ⅱ:跨世紀希望工程師。臺北市:天下雜誌。
孫志麟(1994)。臺灣地區各縣市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比較。教育與心理研究,17,175-202。
徐明珠(2003)。英語教學與鄉土教學問題探討。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9年8月3日,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B-092-003.htm
徐淑雲(2005)。地區差異、家庭社經背景與學業成就之關聯性—以台南地區之國立高中一年級學生為例。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高新建、吳幼吾(1997)。階層線性模型在內屬結構教育資料上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5(2),31-50。
高新建(1997a)。階層線性模式在內屬結構教育資料上的應用:以數學學習機會為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7(4),597-611。
高新建(1997b)。階層線性模式的基本概念與模式。測驗統計簡訊,15,1-10。
唐榮昌(1993)。個人變項及家庭環境變項對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正昌(1994)。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育典、陳碧玉(2008)。社會國原則在教育行政的落實—從補助營養午餐費用和消弭城鄉教育差距談起。當代教育研究,16(3),1-29。
張芳全(2008)。數學成就的城鄉差距探討:以TIMSS 2003為例。國民教育,48,6,22-29。
陳宜欣(2001)。衛生所功能及醫療保健服務需求城鄉差異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怡靖(2001)。臺灣地區高中∕技職分流與教育機會不均等性之變遷。教育研究集刊,47,253-282。
陳怡靖、鄭耀男(2000)。臺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及財務資本論在臺灣的適用性。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3),416-434。
陳姿秀(1996)。母親就業與否及其相關因素對子女之學業成就、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明堂、羅瑞玉(1995)。教育機會均等與城鄉差異問題之探討: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城鄉差異之比較。教育學刊,11,245-277。
郭翠秀(2007)。閱讀教學與國民小學學童閱讀動機及行為的關係—以2005年PIRLS資料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台北:學富。
章英華(2006)。都市化、城鄉關係與社區。載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477-504頁)。台北:巨流。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師大書苑。
陳家如(2006)。學校因素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張家榮(2000)。階層線性模式應用在二次成長模式樣本效率問題之模擬研究。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許淑芬(2007)。臺北市國小教師實施閱讀教學現況之探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淑旻(2004)。城鄉國小兒童英語學習情況之研究—以桃竹地區六所學校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淑美(1994)。不同地區教育機會差異之探討。高雄師大學報,5,87-111。
張雅卿(2004)。國小英語教學城鄉差距之研究—以新竹地區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善楠、黃毅志(1999)。原漢族群、社區與家庭對學童教育的影響。載於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149-178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善楠、洪天來、張麟偉、張建盛、劉大瑋(1997)。社區、族群、家庭因素與國小學童學業成就的關係--台東縣四所國小的比較分析。台東師院學報,8,27-52。
陳毓茹(2003)。城鄉之距大大大。教育學苑,3,33-36。
張嘉玳(2008)。以HLM探討PISA 2003學生數學學習與國家指標對其數學能力之影響。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未出版,臺中市。
陳玥(2009)。金門縣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語文學習成就探究—新移民子女與本國籍子女之比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麗珠、鍾蔚起、林俊瑩、陳世聰、葉宗文(2005)。國民小學教師合理授課節數與員額編制之研究。教育學刊,25,25-50。
陳麗珠、吳政穎(2000)。層級分析法(AHP)應用於國民教育補助政策公平效果評估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2(2),1-37。
陶韻婷(2007)。國中生科學成就與學生背景、學校規模及城鄉之關聯性探討--以TIMSS 2003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世孟、李永展(1996)。國民學校與鄰近社區資源共享模式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
曾兆興(2003)。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怡瑛(2009)。家長背景與居住地對國小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黃信誠(2002)。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居住嘉義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國中生之比較。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淑玲(2004)。城市與鄉村國中生英語閱讀能力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已出版,高雄市。
黃毅志(2009)。國際新職業量表在臺灣教育研究中的適用性:本土化與國際化的考量。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3),1-27。
黃毅志(2008)。如何精確測量職業地位?「改良版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1),151-160。
黃毅志(1998)。台灣地區新職業分類的建構與評估。調查研究,5,5-36。
賀彩清(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結構、母親就業狀態、親子關係與自尊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楊英君(2008)。城鄉教育資源差異對學生學習成就影響之個案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惠芳(2003)。2003年臺灣世界讀書日的反思。全國新書資訊月刊,54,4-6。
楊妙芬(1995)。單親兒童非理性信念、父母管教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8,71-110。
溫福星(2006)。階層線性模式:原理、方法與應用。臺北市:雙葉書廊。
楊瑩(1994)。臺灣地區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受教機會差異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2(3),1-22。
翟本瑞(2002)。家庭文化資本對學校教育之影響:以農業縣山區小學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4,181-195。
齊若蘭(2003)。新一代知識革命。載於齊若蘭、游常山、李雪莉主編,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16-23頁)。臺北市:天下雜誌。
齊若蘭、游常山、李雪莉(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臺北市:天下雜誌。
甄曉蘭(2007)。偏遠國中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與相關教育政策初探。教育研究集刊,53(3),1-35。
劉子鍵、陳正昌(2003)。階層線性模式理論及其在教育機會均等研究之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09,86-100。
劉子鍵、林原宏(1997)。階層線性模式之理論與應用:以「影響自然科成績之因素的研究」為分析實例。教育與心理研究,20,1-21。
蔡本元(2007)。城鄉差異對國中學生學業成就之影響。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蔡光昭(1998)。偏遠地區醫療問題探討--以恆春地區為例。醫院,31(1),29-36。
蔡宏進(1994)。鄉村社會學。臺北:三民。
蔡祈賢(1994)。平等思想與我國教育機會均等政策。臺北:五南。
蔡錦德(2003)。不同家庭經濟狀況高中生職業可能自我之差異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淵全(1996)。社經地位、能力、學校教育過程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功能典範與衝突典範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銪峰(2005)。以城鄉互賴觀點探討休閒農業之永續發展策略。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談麗梅(2002)。兒童閱讀運動中教師推行信念、學校策略與兒童閱讀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駱明慶(2002)。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經濟論文叢刊,30(1),113-147。
謝志偉(2005)。階層線性模式(HLM)之介紹與實際應用。教育研究(高師),13,159-168。
謝亞恆(2008)。影響國中階段學生學業成就成長量的個人、家庭及學校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亞恆(2004)。族群、家庭背景與國中學業成就之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謝敏鈴(2002)。台灣偏遠地區教育發展—從基層教師的觀點談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戴源甫(2008)。家庭背景、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結構方程模式之分析途徑。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蘇國賢(2009)。城鄉差距會影響教育成就嗎?。2009年7月8日,取自:http://education.vision2020.tw/?p=246

貳、西文部分
Cele, C. I. (2004). The quest for fairness and equity in education assessment in relation to school location. Botswana, Ministry of Education.
Criel, H., & Maas, T. (1982). The disadvantaged child.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Ina V.S. Mullis, Michael O. Martin, Ann M. Kennedy, and Pierre Foy(2007).PIRLS 2006 International Report. Retrieved August 10, 200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pirls.bc.edu/pirls2006/intl_rpt.html
Ina V.S. Mullis, Ann M. Kennedy, Michael O. Martin, and Marian Sainsbury. (2006). PIRLS 2006 Assessment Framework and Specifications (2nd Ed.). Retrieved August 10, 200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timssandpirls.bc.edu/pirls2006/framework.html
Muller, C., & Schiller, K. S. (2000). Leveling the playing field? Students’ education attainment and states’ performance testing.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6, 281-304.
Nelson, J. L. (1991). Communities, local to national, as influences on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In Shaver, J. P.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w York: Macmillan.
Parcel, T. L., & Geschwender, L. E. (1995). Explaining southern disadvantage in verbal facility among young children. Social Force, 73(3), 841-872.
Roscigno, V. J., & Ainsworth-Darnell, J. W. (1999). Race, cultural capital,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Persistent inequalities and achievement retur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3, 92-111.
Raudenbush, S. W., & Bryk, A. S. (2002).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Applications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Stevenson, D. L., & Baker, D. P. (1992). 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n Japa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7(6), 1639-1657.
Wenglinsky, H. (1997). How money matter: The effect of school district spending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7, 221-237.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