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趙曉南
中文論文名稱:國小班群教師實踐統整課程之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葉興華 教授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3
中文關鍵詞:課程實踐課程統整協同教學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2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透過對實際教育情境脈絡中,成功班群運作的探究,瞭解國小班群教師的組成與特質,以及其實踐統整課程的緣由、結果、困難以及因應。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法」,即以臺北市文文國小一年級班群教師為例,經由班群教師組成的探討,瞭解班群組成的方式和過程,以及教師的特質;亦透過實踐緣由的探究,分析班群教師的統整課程實踐源起和課程理念;並藉由實踐結果的研究,說明班群教師進行課程統整與協同教學的歷程,以及自我課程評鑑的結果;再經由實踐困難的探討,發掘班群教師所面臨的問題、其因應之道以及對未來課程實踐的展望。研究結果如下:
一、班群教師之組成與特質:
(一)班群教師是以「回歸專業」的理性態度進行成員組合的思考,並透過該校「職務選填制度」的運作而產生。
(二)班群教師具有積極學習、彼此尊重、樂於合作、講求效率的人格特質。
(三)能增進成員互動交流的「開放空間」,以及易於形成教師共識的「組合人數」,是班群運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班群教師實踐統整課程之緣由:
(一)「教育改革思潮」與「學校課程革新」是促使班群教師投入統整課程實踐之原因。
(二)班群教師的理念傾向「課程統整為一種課程理論」的觀點。
三、班群教師實踐統整課程之結果:
(一)班群教師的課程統整主要是運用「超學科」的模式。
(二)「學校環境議題」是統整課程的核心主題。
(三)統整課程的目標是為了建立學生的「環保概念」、促進學生「合作學習」並激發學生的「創意思考」。
(四)以「社會行動取向」的模式做為統整課程的架構。
(五)班群教師的組織運作是以「共享領導權」的方式進行。
(六)班群教師的協同教學方式是以「分組教學」的為主。
(七)班群教師能透過「會議討論」及「專長分工」的方式,共同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八)強調「體驗實作」及「合作學習」的課程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並養成學生合作學習的風氣。
(九)班群教師採取多元的方法進行自我課程評鑑,其評鑑結果獲得多方的肯定。
(十)班群教師能有效應用自我課程評鑑結果,進行課程的修正,並與校內專業社群、校外群組學校的教師分享經驗。
四、班群教師實踐統整課程之困難與因應:
(一)學生的能力落差、教師的課程迷思,以及教學人力不足等問題,是班群教師實踐統整課程時所面臨的困難。
(二)班群教師是以「延後課程實施期程」、「進行專業對話與教學省思」,以及「積極向外尋求人力支援」的方式,解決課程實踐之困難。
(三)班群教師強調「社會統整」的價值,以達成「全球公民」的課程理想為未來努力的方向。
(四)班群教師認為「跨年級」的協同教學方式值得嘗試。
本研究之建議如下:
一、對本研究班群教師之建議:
(一)班群教師在規劃統整課程內容時,可多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對課程的想法。
(二)班群教師在進行協同教學時,可加入科任教師及校外專業人員共同合作。
(三)班群教師在嘗試跨年級協同教學時,可擴大考量不同年齡層的學生。
二、對有意進行統整課程實踐的教師之建議:
(一)教師可藉由課程批判意識覺醒與教育專業素養的提升,增進個人實踐統整課程的意願和能力。
(二)教師進行統整課程思考時,應避免教師個人本位的立場,可多聽取合作夥伴不同的觀點以及傾聽學生的「聲音」。
(三)協同教學的實踐可以透過團隊的目標達成,並善用專長進行分工。
三、對有意推動統整課程實踐的學校之建議:
(一)發揮專業的課程領導能力。
(二)規劃有助於教師互動對話的空間、提供教師充分的人力及物力支援,並考量成員合作的意願和人數,以營造有利於教師實踐統整課程的環境。
(三)建立教師專業對話與經驗分享的平臺。
(四)鼓勵教師進行課程行動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課程實踐的概念與趨勢----------------------------------7
第二節 課程統整的理論與模式---------------------------------22
第三節 協同教學的理念與實施---------------------------------41
第三章 研究的設計與實施-------------------------------------59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59
第二節 研究場域及研究對象-----------------------------------62
第三節 研究構想與研究流程-----------------------------------66
第四節 研究工具--------------------------------------------68
第五節 資料分析--------------------------------------------7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79
第一節 班群教師的組成---------------------------------------79
第二節 班群教師實踐統整課程之緣由----------------------------88
第三節 班群教師實踐統整課程之結果---------------------------108
第四節 班群教師實踐統整課程之困難與因應----------------------13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3
第一節 結論----------------------------------------------143
第二節 建議----------------------------------------------153
參考文獻-------------------------------------------------161
附錄一 會議觀察記錄表------------------------------------164
附錄二 教學觀察記錄表------------------------------------166
附錄三 訪談大綱------------------------------------------167
附錄四 訪談內容分析表------------------------------------169
附錄五 文文國小歷屆參與「臺北市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作品與
得獎情形一覽表-------------------------------------171
附錄六 「魔幻屋之夢」主題統整課程目標-----------------------172
附錄七 「魔幻屋之夢」主題統整課程架構圖---------------------173
附錄八 「魔幻屋之夢」主題課程統整表------------------------174
附錄九 文文國小九十八學年度一年級班群課程評鑑學生問卷結果----175
附錄十 文文國小九十八學年度一年級班群課程評鑑家長問卷結果----178
附錄十一 文文國小九十八學年度一年級課程計畫評鑑檢核表----------180
附錄十二 文文國小九十八學年度一年級班群教師自我評鑑檢核表------181
附錄十三 文文國小教師自我評鑑課程實施成效評估與經驗回饋表------182
壹、中文部分
方德隆、卯靜儒、高新建、黃埱慧、葉郁菁、蔡清田、甄曉蘭、顧瑜君(譯)(2001)。S. M. Drake著。統整課程的設計:證明能增進學生學習的方法。高雄:復文。
吳清基(主編)(2007)。優質學校典範學習。臺北:北市教研中心。
李子健、黃顯華(1996)。課程:範示、取向和設計。臺北:五南。
李孟娟(2005)。國小教師重大議題融入教學之課程實踐研究--以環境教育議題為例。國立臺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周珮儀(2003)。課程統整。高雄:復文。
周淑卿(1999)。論九年一貫課程的「統整」問題。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頁55-78)。臺北:揚智文化。
周淑卿(2000)。面對統整課程與教學的教師文化。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頁231 -251)。臺北:揚智文化。
周淑卿(2002)。課程政策與教育革新。臺北:師大書苑。
周淑卿(2004)。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臺北:高等教育。
林佩璇(2004)。學校課程實踐與行動研究。臺北:高等教育。
林佩璇(2004)。邁向課程實踐理論化的行動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0(3),123-143。
林進財(1999)。教學理論與方法。臺北:五南。
柯啟瑤(2000)。協同教學初探—理論篇。翰林文教雜誌,15,8-35 。
范慶鐘(2003)。國民小學課程統整的理念、模式與實施之研究---以南投市南投國小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春興(1991)。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德鋭、邱惜玄、高紅瑛、陳淑茗、管淑華、蕭福生(2002)。協同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
許素秋(2003)。Beane課程統整理論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許健將譯(2008)。反思教學導論。臺北:心理。
陳伯璋(2000)。課程統整與協同教學。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舉辦之「現代教育論壇:攜手共譜教學的新樂章-談協同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頁1-10),臺北市。
陳美如(2006)。課程實踐的基礎:課程理論的重要性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47,159-162。
陳浙雲、吳財順、潘文忠(主編)(2003)。邁向協同教學之路:新校園文化的生成與開展。臺北:遠流。
陳新轉(2003)。課程統整理論與設計解說。臺北:商鼎文化。
陳照雄(1996)。以人為中心-從教育哲學的觀點談班級經營。班級經營,1(3),10-24。
陳麗華、彭增龍、張益仁(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臺北:五南。
單文經、林佩璇、陳美如、周佩儀、蔡清田、游進年、游家政、王秀玲(譯)(2000)。James. A. Beane著。課程統整(Curriculum integration: design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臺北:學富文化。
單文經、黃惠雯、陳宜宣、梁文蓁(譯)(2003)。R. Fogarty著。課程統整的十種方法(How to Integrate the Curricula)。臺北:學富文化。
彭秉權譯(2005)。批判教育學的議題與趨勢。高雄:麗文。
黃光雄(主編)(1991)。教學理論。高雄:復文。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東華。
黃炳煌(1986)。課程理念之概念分析及其分類。載於編輯小組(主編),學術與思想(頁401-434)。臺北:五南。
黃嘉雄(1996)。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課程社會學觀點。臺北:師苑。
黃繼仁(2003)。課程慎思應用於教室層級課程實施之研究--以小學低年級教師的語文課程實踐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譯瑩(1998)。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4),616-633。
甯增湖(2004)。Maxine Greene意識論及其對教師課程實踐之蘊義。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興華(2000)。我國國小推行課程統整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甄曉蘭(2004)。課程理論與實務。臺北:高等教育。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22-32。
歐用生(2003)。課程典範的再建構。高雄:麗文。
蔡清田、許素秋(2004)。Beane課程統整理論之研究。載於蔡清田(主編),課程統整與行動研究(頁37-59)。臺北:五南。
蕭福生(2001)。國民小學協同教學之分析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譯瑩(200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下之統整課程設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蘇絢(譯)(2006)。J. Dewey著。民主主義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臺北:網路與書。

貳、英文部分
Beane, J. A. (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ity.
Buckley, F. J. (2000). Team Teaching: What, Why and How?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Company.
Clark, E. T. Jr. (2002)Design and implementing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Brandon: Holistic Education Press.
Drake, S. M. (2007). Creating standards-based integrated curriculum: aligning,content,assessment,and instruction.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Company.
Eisner, E. W. (2002). The education imagination 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 (3rd).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Inc.
Tanner, D.& Tanner, L. N. (2007).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 New York: Macmillan.
Walker, D. F. & Soltis, J. F. (2004). Curriculum and aim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Walker, D. F. (2003). Fundamentals of curriculum: passion and professionalism.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1.7.14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1.7.1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