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王齡嫻
中文論文名稱: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認知教練知覺與專業成長態度關係之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丁一顧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認知教練專業成長校長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6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分析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認知教練知覺以及專業成長態度之現況,其次探討上述兩者間之關係。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臺北縣市359所公、私立國民小學之校長。本研究以「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認知教練知覺與專業成長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資料分析採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
從本研究之資料分析中獲得下列結論:
一、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對「認知教練知覺」與「專業成長態度」均屬優良程度。
二、不同性別、不同服務年資、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學校地區以及不同學校規模之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在認知教練知覺上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不同性別、不同服務年資、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學校地區以及不同學校規模之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在專業成長態度上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國民小學校長認知教練知覺對專業成長態度具有正向的影響力。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果,分別對教育行政機關、校長以及未來研究三方面提出建議。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認知教練知覺之意涵與相關研究..................13
第二節 校長專業成長態度之意涵與相關研究..............39
第三節 認知教練與校長專業成長態度關係之研究..........6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73
第一節 研究架構......................................73
第二節 研究對象......................................75
第三節 研究工具......................................76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9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9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97
第一節 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認知教練知覺與專業
成長態度現況分析..............................97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在認
知教練知覺上的差異分析.......................102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在專
業成長態度上的差異分析.......................112
第四節 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認知教練知覺與專業
成長態度之因果模式分析.......................12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1
第一節 結論.........................................131
第二節 建議.........................................132
參考文獻................................................137
一、中文部分........................................137
二、英文部分........................................143
附錄....................................................149
附錄一 國民小學校長認知教練知覺與專業成長態
度量表(專家問卷)...........................149
附錄二 專家效度問卷之意見分析.......................156
附錄三 國民小學校長認知教練知覺與專業成長態
度量表(預試問卷)...........................162
附錄四 國民小學校長認知教練知覺與專業成長態
度量表(正式問卷)...........................167
壹、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銳(2009)。認知教練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丁一顧(2009)。認知教練對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未出版。
王東榮(2001)。國民小學校長培育制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保進(2003)。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現況與重要議題之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50,2-11。
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江志正(2003)。變革時代中國民教育階段校長領導的取向。教育研究月刊,111,84-99。
江建良(2005)。統計學。臺北市: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
江彥儒(2002)。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勝任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福田(2005)。校長的定位。載於何福田主(主編),學校的專業發展(7-30頁)。台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編印。
吳志宏(2003)。學校管理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吳幸宜譯(2006)。M.Gredler著。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7)。結構方程模式─AMOS的操作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裕益(2008)。結構方程模式的理論與應用。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博士班上課講義,未出版,高雄市。
宋竹齡(200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標準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玉琇、蔣文祈譯(2006)。認知心理學(原著者:Robert J. Sternberg)臺北市:湯姆生。
李有村(2007)。臺北縣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沈進發(2001)。國小初任校長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崇儒(199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志成(2001)。行動知識對校長專業發展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之啟示。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制度規劃,(349-367頁)。高雄市:復文。
林志成 (2002)。授能導向的專業發展評鑑。教育政策論壇,5(2),81-102。
林幸台(1989)。我國國小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輔導學報,12,265-297。
林明地(1999)。學校與社區關係。載於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楊振昇,教育行政(183-197頁)。高雄市:麗文。
林明地(2002a)。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臺北市:五南。
林明地(2002b)。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明地(2003)。校長專業發展: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型式。教育人員專業發展,教育人員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臺灣師範大學。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清江(1989)。教育社會學。臺北市:臺灣書店。
林勝結(2004)。國民中學校長專業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錦杏(2000)。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金樹人(1987)。價值問卷在生計輔導上的應用。諮商與輔導,6,21-22。
姜儒林(2006)。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相關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胡夢鯨(1997)。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秦慧嫻(2001)。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需求及其因應策略。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薰芳(1998)。變革社會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時代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40,1-2。
張文權、范熾文、張臺隆(2008)。提升學校競爭優勢的關鍵─知識領導。2009年12月4日,取自http://www.nhlue.edu.tw/~deam/Conference20081129(new)/I4.pdf
張光正、呂鴻德(2000)。知識經濟時代的領袖特質。高希均、李誠(主編)。知識經濟之路,89-113。臺北市:天下遠見。
張明輝(2009)。學校經營與管理新興議題研究。臺北市:學富。
張素貞(1999)。校長在職的專業成長與學校經營。現代教育論壇(四),29,20-22。
張清濱(1991)。學校效能與教育評鑑。師友月刊,291,34-37。
張清濱(2007)。環境變遷與校長專業發展。2007年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49-270。
張貴新(2002)。對教師專業化的理念、現實與未來的探討。外國教育研究,29(2),50-55。
張榮輝(2009)。變遷中的臺灣中小學校長職責與角色。2009兩岸三地校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4-57。
張德銳(1995)。教育行政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2002)。中小學初任教師的教學困境與專業發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130-132。
張德銳、丁一顧、簡賢昌(2006)。中小學優秀校長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9(1),149-176。
張德銳(2008)。認知教練及其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上的應用。初等教育學刊,29,1-22。
張德銳、丁一顧(2009)。教學行動研究及其對中學教師專業成長態度影響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2(1),157-181。
張德銳、王淑珍(2009)。美國認知教練模式及其在我國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應用。教育資料集刊,41,97-122。
張德銳(2009)。中小學教師認知教練態度與教學省思、專業成長態度之相關研究。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之專案報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許雅惠譯(2002)。成人及繼續教育:理論與實務(Jarvis, P.原著)。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郭進隆(譯)(1994)。Peter M. Senge著。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臺北市:天下文化。
陳文宗(2004)。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需求調查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木金(2002)。校長學校經營之知識管理評鑑指標建構研究─以臺北為例。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下),503-526。臺北市:教育部。
陳木金、陳宏彰(2006)NPQH模式對我國校長培育制度建構之啟示。教育研究,142,69-89。
陳伯璋、李俊湖(2009)。我國國民中小學校長培育制度與課程演變。2009兩岸三地校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1-43。
陳香(2003)。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根深(1999)。校長如何追求專業發展。國民教育雙月刊,40(2),國立臺北師院。
陳順像(2003)。國小校長教改壓力與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翠娟(2003)。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實施模式規劃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億貞(2003)。普通心理學。臺北市:雙葉書廊。
程曉郁(2002)。學校創意知識管理的領航員─知識長(CKO)。教育資料與研究,49,80-86。
黃天中(1996)。生涯規劃。臺北市:桂冠。
黃富順(1990)。成人教育的意義、性質及其相關名詞。載於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編:成人教育,1-18。臺北市:台灣書店。
黃鳳瑛(2003)。國民小學女性校長領導角色知覺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宜領(2008)。認知教練之實施對研究生五大心智能力之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國德(2007)。國際終身學習的特色與發展趨勢。教育資料與研究,77,141-158。
楊朝祥(1989)。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臺北市︰青輔會。
葉春櫻(2001)。國民中小學專業發展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教育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葉重新(2004)。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賈馥茗(1979)。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廖雅惠(2005)。國民小學教育人員認知教練知覺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榮泰生(2008)。AMOS與研究方法。臺北市:五南
劉淑媛(2002)。國小女性校長專業發展現況、困境與需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教育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秀媛(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繼續教育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培村(1994)。國民小學教師生涯能力發展之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委託專案研究報告。台中縣:中部辦公室。
蔡培村(1996)。成人教育與生涯發展。高雄:復文。
蔡培村(1997)。中小學校長生涯專業進修之規劃與發展策略。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學專業與師資培育。289-322。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培村(1998)。終生學習與教師生涯發展。台灣教育,565,14-26。
蔡進雄(2003)。學校行政與教學研究。高雄:復文。
賴慧玲(2002)。英國初任校長領導與管理專業進修方案應用於我國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文全(1991)。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文景。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水南(1993)。師院鐸聲。臺北市: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謝富榮(2009)。問題本位之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課程設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鍾啟泉(2001a)。教師「專業化」:理念、制度、課題。教育研究,12,12-16。
羅清水(1999)。校長評鑑與專業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29,30-39。
貳、英文部分
Augustine, L. A. (1998).Principal learners: An examination of a self-designed foundation-funded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principals as a model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trieved April 20, 2010, from http://www.lib.global.umi.com.autorpa.tmue.edu.tw:81/dissertation/fullcit/9909406
Awakuni, G. H. (1995). The impact of cognitive coaching as perceived by the Kalani High School core team. The Union Institute, 165.
Brooks, G. R. (2000). Cognitive coaching training for master teachers and its effects on student teachers’ ability to reflect on practic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Bollen (1989).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New York: The Free Press.
Costa, A. L., & Garmston, R. J. (1994). Cognitive coaching: A foundation for renaissance schools. Norwood, MA :Christopher-Gordon.
Costa, A. L., & Garmston, R. J. (2002).Cognitive coaching: A foundation for renaissance schools (2nd ed.). Norwood, MA :Christopher-Gordon.
Dean, J.(1991).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hool. 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
Dougherty, P. A. (2000).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coaching training as it pertains to: Trust buil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learning community for veteran teachers in a rural elementary schoo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Drake, T. L., & Roe, W. H.(1994). School business management: Supporting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Eagly,A.H.,& Chaiken, S.(1993).The Psychology of Attitude. 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Edwards, J. L. (1993).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coaching on the conceptual development and reflective thinking of first-year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Fielding Institute.
Ellison,J.,& Hayes,C.(2003).Center for cognitive coaching website. Retrieved Dec 18, 2009 from http://www.cognitivecoaching.com/overview.htm
Ellison,J.,& Hayes,C.(2006).Effective school leadership: developing principle through cognitive coaching. Norwood, MA: Christopher-Gordon.
Foley, R.M.(2001).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of collaborative-based service delivery models. The High School Journal, 85(10),10-23.
Foster, N. J. (1989). The impact of cognitive coaching on teachers’ thought processes as perceived by cognitively coached teachers in the Plymouth-Canton Community School Distric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Frampton,P., & Vaughn, V.L.(2002).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 partnership: Is practice improving? Teacher and principals respon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midale, 41(3), 291-309.
Garmston, R., Linder, C., & Whitaker, J. (1993). Reflections on cognitive coach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1(2), 57-60.
Guskey,T.(2000).Evalu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Crowin Press.
Hair,Anderson,Tatham,and Black(1998). Multivariate Date Analysis with Reading. New York: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Johnson, J. B. (1997).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eachers’ effort to implement cognitive coaching as a form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aiting for Godo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T Thomas(Minnesota).
Kane,S(2009).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and instructional coachingon the perceived sense of self-efficacy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of English language lean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Azusa.
Krpan, M. M. (1997). Cognitive coaching and efficacy, growth, and change for second-, third-, and fourth-year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o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Lauralee Pankonien,M.Ed(2005).Assessment centers 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s for school lead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Texas: San Macros.
Mackie, D. J. (1998). Collegial observation: A alternative teacher evaluation strategy using cognitive coaching to promote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ilmington College(Delaware).
McGuire, W.J.(1985). Attitudes and attitude change. In G. Lindzey & E.Aronson(Eds.),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3rd ed., vol.2, pp.238-240).New York:RandomHouse.
Mclymont, E. F. (2000). Mediated learning through the coaching approach facilitated by cognitive coach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Alberta(Canada).
Michael N. Smith, Jr.(2005).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les’ Perceptions of Their Need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oche, R. L. (1999). Cognitive coaching and reflective thinking of Jewish day school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Yeshiva University.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Boards of Education(1999). Principle of change: What principles need to lead schools to excellence. VA,Alexandri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Boards of Education
Petty, R.E.,& Caccioppo, J.T.(1981).Attitudes and persuasion: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Dubuque,IA:Brown.
Rennick, L. W. (200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ff development in balanced literacy instruction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student literacy achieve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aint Louis University.
Riley, D. C.(2007).Out of isolation: A case study of a regional new principle support progra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pella.
Robert J. Sternberg(2003).Cognitive Psychology 3E. Wadsworth,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Slinger, J. L. (2004). Cognitive coaching: Impact on students and influence on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Denver.
Smith, M. C. (1997). Self-reflections as a means of increasing teacher efficacy through cognitive coach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Sommers, W. (1991, January). Cognitive coaching sustains teaching strategies. Minnesota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Newsletter, 7.
Townsend, S. S. (1995).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coaching on student teachers and cooperating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Denver.
Troy, D.L (2008) .Nebraska Public School Principles’ Perception about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A Mixed Methods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Ushijima, T. M. (1996). Five states of mind scale for cognitive coaching: A measurement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zat, S. L. (1999). The relationship of cognitive coaching to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o teacher reflective though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文獻參考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