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部份
文建會(無日期)。電影小辭典。文建會臺灣電影筆記【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movie.cca.gov.tw/files/15-1000-814,c143-1.php 中華民國能源之星網站(2010)。溫室氣體有哪些【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www.energystar.org.tw/Chtml/WARMAIR002.htm 王路易(2002)。動畫卡通的魅力。文建會臺灣電影筆記【部落格文字資料】。 取自http://movie.cca.gov.tw/files/13-1000-371.php?Lang=zh-tw 王淑真(2005)行動學習融入教學模式初探。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8(7),3-12 臺灣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資訊網(2010)【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tri.org.tw/unfccc/main01.htm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2010)。2009十大環境新聞出爐 八八水災、哥本哈根會議分占鰲頭【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e-info.org.tw/node/50929 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2008)。計畫背景【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gcrc.ntu.edu.tw/GCRCWEBDDC/Background.aspx 李明芬(1999)。系統思考的再思與教學系統設計的轉化。教學科技與媒體,48,40-50。 李宗薇(2000)。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式的評析及應用:以師院社會科教材教法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慧亞(2004)。國小中年級兒童繪畫中受電視卡通影響之藝術表現模式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李育琴(2007年2月5日)。聯合國權威報告:人類導致全球暖化 證據確鑿。環境資訊中心電子報【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e-info.org.tw/node/19423 李培芬(2008)。氣候變遷對生態的衝擊。科學發展,424,34-43。 沈中偉(2004)。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學出版社。 沈佳燕(2009)。以ADDIE模式發展國小高年級風能動畫與繪本輔助教材及對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雪菁(2002)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學生在電化電池概念改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榮華(2010)。哥本哈根會議及臺灣之因應。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3/7031 竺可楨(1973)。中國五千年氣候變化的再考證。中國科學,2,168-188 邱泰穎(2004)。因應氣候變遷的水資源管理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邱智宏(2005)。溫室效應的功與過。科學教育月刊,279,30-32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5)。TV 哪裡有問題【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 林子倫(2008)。臺灣氣候變遷政策之論述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28,153-175。 林宜正(2009)電腦動畫融入國小五年級數學圖形與空間領域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麗娟(2000)。電腦視覺設計--動態性因素與學生特質探討。新北市︰輔仁大學。 科景新聞網站。Sciscape全球變遷新聞系列【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sciscape.org/articles/global_change/index.php#sec1.2 高祺君(2002)。網路FLASH卡通動畫在視覺傳達應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2010)。氣象知識【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metapp.org.tw/ 許清姿(2004)。網頁輔助教學對國二學生在「光的傳播與光速的測量」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淑玟(2000)。國小六年級學生實施交互教學法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1,20。 張子超(1996)。環境教育在網際網路上的資源與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27:21-30。 張秀琳(2007)。臺灣動畫產業之產業價值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臺北市。 張秀毓(2007)。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應用在成人藝術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昌宏(2002)應用模擬動畫對高中學生物理學習之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伶伶(2005)多媒體動畫融入國小六年級教學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分數之加、減、乘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怡菁(2009)。動畫step by step。文建會臺灣電影筆記【部落格文字資料】。 取自http://movie.cca.gov.tw/files/13-1000-2242.php?Lang=zh-tw 陳怡菁(2009)。認識動畫的種類。文建會臺灣電影筆記【部落格文字資料】。 取自http://movie.cca.gov.tw/files/14-1000-2244,r10-1.php 陳瑞容(2004)。電腦輔助教學在英文寫作教學應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郭弱玉(2010)因應氣候變遷之國土調適策略一以臺灣沿海地區為例。都市與計劃,37(1),47-69。 推動臺灣參與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網站(2010)。政策措施-整體政策【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unfccc.epa.gov.tw/unfccc/chinese/04_efforts/011_strategy.html 黃玉珊、余為政(1997)。動畫電影探索。臺北:遠流。 傅依傑(2009)去年溫室氣體飆破紀錄。聯合晚報【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cx5chDuRExsSYIfKVh410A--/article?mid=1296 葉正玲(2007)。今日新聞電子報【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www.cces.mlc.edu.tw/world/Taiwan_2.htm 楊純明(2009)。氣候變遷與糧食生產。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6(2), 134-140。 彰化縣環境保護局(2010)。了解節能減碳【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chepb.gov.tw/kids/02ear.asp 廖靜蕙(2010年10月25日)。學者:極端已成常態 防災升級拖不得。環境資訊中心電子報【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e-info.org.tw/node/60433 潘勛(2005年12月23日)。地球暖化 每年造成15萬人死亡。中國時報【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csoftcat.spaces.live.com/blog/cns!A03CD1E19EDBA1B5!153.entry?&_c02_owner=1 鄭朝陽(2006年10月3日)。6種溫室氣體 使地球越加悶熱。民生報【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hKowDkmTQkcbPeZ78FyDTPiZ/article?mid=584 鄭善修(2010)。節能減碳概念在國小自然教科書內容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蕭富元(2007年4月)。全球暖化 臺灣不願面對的真相。天下雜誌,369 【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2548 韓佩穎、柯國棟(2005年1月3日)。今日新聞電子報【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05/01/03/327-1736594.htm 釋明一(2008)。全球暖化引起人類危機的佛教觀點--以東京議定書為例。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awker.com/ethics/edata.htm 鐘國輝(2009)。我們當前所認識的氣候變遷。環境資訊中心網站【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e-info.org.tw/node/57185 Evaty(2009)。動畫製作流程【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evaty.url.tw/plaza/class/app.html
外文部份
Borkowski, J. D. (1987). The concept of energy, its structure and teaching strategy.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 32-41. Chandler, J. Sweller, J. (1991).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the format of instruction,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8, 293-332.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2007). Global Warming Shock Wave Awakens World Leaders. Retrieved from http://www.ens-newswire.com/ens/feb2007/2007-02-02-01.asp Flower, L.,& Hays, J.R.(1981). A cognitive process of Writing.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32, 365-387. Glaser, R. (1965). Toward a behavioral science base for instructional design. In R. Glaser(Ed.).Teaching machines and programmed learning. 1.2. 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771-809. IPCC(2007). 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07 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ar4/syr/en/main.html Morrow, L. M.,Pressley, M., Smith, j.& Smith, M.(1997). The effect of a literature-based program integrated into literacy and science instruction with children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Reading Rescarch Quarterly, 32(1), 54-76. Monhardt, R & Monhardt, L.( 2000).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 issue: Heart over mind. Reading Horizons, 40(3), 175-184 Renee, E., Dave, S., & Gary, R. (2002). Principles for using animation in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theoretical heuristics for effective desig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8, 456-477. Richard Black(2010). 2009 carbon emissions fall smaller than expected。BBC News。Retrieved from:http://www.bbc.co.uk/news/science-environment-11799073 Stem﹐P.C and Gardner﹐G.T(1981).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energy policy”. American Psychogist, 36, 105-108. Sweller(1994). Cognitive load theory, learningdifficult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Learningand Instruction, 4, 295-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