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鄭偉宏
中文論文名稱: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建構之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Accreditation Indicators for Elementary Schools Self-evaluation Program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姓名:劉春榮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0
畢業學年度:100
論文頁數:217
中文關鍵詞:自我評鑑模糊德懷術層級分析法
英文關鍵字:self-evaluationFuzzy Delphi Method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5
  • 收藏收藏:0
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
建構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建構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並確立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之權重體系。
研究方法採取模糊德懷術與層級分析法進行探究。指標發展上,透過分析國內外自我評鑑與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之相關研究,首先初步建構「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建構調查問卷」,再邀請30位教育專家學者、評鑑人員與實務人員組成模糊德懷術與層級分析小組,以蒐集專家對於台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之相關意見,進行指標的選取與賦予權重,據以建置完成「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與結果分析,本研究獲得之主要結論如下:
一、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總計包含6個程序階段,16個工作項目,40個認可指標,皆具適切性。
二、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之整體權重體系,以「執行自我評鑑工作」程序階段之重要性程度最高,而以「準備自我評鑑作業」程序階段之重要性程度最低。
三、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之整體權重體系,以「分析評鑑資料」工作項目之重要性程度最高。
四、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六個階段中,認可指標權重分配最優勢者分別為「訂定自我評鑑實施辦法」、「辦理自我評鑑之相關研習」、「評鑑規準確實反映校務經營成效與學校教育品質」、「說明學校達成評鑑規準之程度」、「向學校成員與利害關係人說明評鑑結果」、「外評委員由具教育行政或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組成」和「依據評鑑之改善建議提出自我改善計畫」。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俾供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北市國民小學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A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Accreditation Indicators for Elementary Schools Self-Evaluation Program in Taipei City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construct the accreditation indicators for elementary schools self-evaluation program in Taipei city thereby confirming the indictors of the weight system.
Fuzzy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ere adopted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Initially, a framework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ccredition Indicators for Elementary Schools Self-evaluation Program in Taipei City”. Moreover, thirty academics in education fields, groups of school evaluators, and school principals were invited to offer opin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composing a Fuzzy Delphi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s well as for the selections of indicators and giving weight. Accordingly, items were carefully studied and weighted to produce the final and official questionnaire for “The Accreditation Indicators for Elementary Schools Self-evaluation Program in Taipei C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 research methods, the findings of the analyses are stated as the followings:
1. Accreditation indicators for elementary schools self-evaluation program in Taipei city contain six procedural stages, sixteen items and forty accreditation indicators, which are all applicable.
2. Of the entire weight system, “the job of conduction self-evaluation” was rank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whereas “the preparation of self-evaluation” was ranked as the least important.
3. Of the entire weight system, the most important evaluation item was “the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4. Among the six procedural stages, the most advantageous weight indicators are “Making self-evaluation policies”, “ Organizing relative training for self-evaluation”, “the Criteria of the self-evaluation reflect the efficiency of the school operation and the qualities of education”, “Explaining the standards of school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s of school members and the stakeholders”, “the Members of the evaluation are required to hav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Providing the plan for the improvement according to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evaluation”.
In conclusion,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vided in relation to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which can b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in the future for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Taipei City and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學校自我評鑑理念探討 13
第二節 學校自我評鑑之現況與相關研究 46
第三節 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之相關研究 67
第四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之初步建構 7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8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8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8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89
第四節 實施程序 10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10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113
第一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篩選結果與分析 113
第二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之權重與排序 130
第三節 綜合討論 1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7
第一節 結論 157
第二節 建議 168
參考文獻 173
壹、中文部份 173
貳、英文部分 180
附 錄 183
附錄一 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建構較答問卷(專家審題) 183
附錄二 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建構調查問卷 191
附錄三 臺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方案認可指標相對權重調查問卷 199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份
丁文玲(2003)。學校自我評鑑之探討。研習資訊,20(3),67-75。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令宜、吳清山(2010)。我國推動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系統之探究。教育資料集刊,48,1-18。
王如哲(2006)。從教學評鑑指標析論我國大學評鑑之改進。教育研究月刊,142,5-8。
王保進(2003)。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現況與重要議題之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50,2-11。
王保進(2006)。從專業評鑑機構發展檢視我國大學評鑑標準。教育政策論壇,9(1),43-70。
王保進(2010)。校務評鑑對學生學習成效機制自我評鑑之作業方向。評鑑雙月刊,27,6-8。
王保進(譯)(2002)。大學自我評鑑。(原作者:H. R. Kells)。臺北市:正中。(原著出版年:1995)
王保進、王麗芬(1999)。師資培育機構自我評鑑現況與改進途徑之分析。暨大學報,3(2),13-42。
王漱潣(2003)。技術學院校務自我評鑑實施策略之研究─以一所技術學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麗芬(1998)。大學校院教育學程自我評鑑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何佳郡(2006)。中小學校長中心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余憶如(2008)。大學系所自我評鑑過程之研究-以博雅弘達大學「成長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政達(2008)。教育政策分析概念、方法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2002)。校務評鑑的實施挑戰與因應策略。教師天地,117,6-14。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10)。教育e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蔡菁芝(2006)。英美兩國教育績效責任之比較分析及其啟示。師大學報,51(1),1-21。
呂佳霓(2008)。師資培育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明中(1997)。臺北市幼稚園園長對幼稚園評鑑觀點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李政翰(2008)。我國大學自我評鑑的實施與發展。學校行政雙月刊,54,175-192。
李惠美(2004)。大臺北地區私立大學自我評鑑政策執行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阮富月(2010)。學校本位教學品質評鑑指標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卓意屏(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自我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宜蘭縣政府所屬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要點(2008)。
林天祐(2002)。校務評鑑的理念與作法。教師天地,117,15-20。
林天祐(2006)。自我評鑑、自我研究。評鑑雙月刊,2,10-11。
屏東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要點(2008)。
侯永琪(2012)。從外部評鑑到內部評鑑的論辯─亞洲觀點。評鑑雙月刊,37,16-19。
施宜成(2007)。考量減災觀點之都市更新地區劃定評估指標─以臺北市萬華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孫志麟(2004)。學校評鑑制度之比較分析:臺北市與臺北縣。「教育評鑑: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徐鳳禎(2002)。大學校院主管推動學校自我評鑑態度之探討─以高屏地區大學校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慧晴(2001)。幼稚園自我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桃園縣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計畫(2009)。
高珮菁(2011)。新北市公私立幼稚園自我評鑑之研究-以民國90-94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雄市國民小學學校評鑑實施計畫-旗津等11個行政區(2011)。
高雄市國民小學學校評鑑實施計畫-鳳山等22個行政區(2011)。
基隆市政府教育局(2011)。
張奕華、許正妹(2008)。研究方法與軟體應用─概念與實例。臺北市:心理。
張素貞(2001)。校務評鑑制度實施之探析:以臺北縣政府為例。教育研究月刊,91,22-29。
張素偵(2004)。我國小學校務評鑑實施現況之評析。國教新知,51(1),51-70。
張德銳(1995)。以學校中心的管理推行開放教育。載於尤清(主編),台北縣教育改革經驗。高雄市:復文。
張黎明(2008)。學務工作自我評鑑激勵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國立大學校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縣。
教育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大學自我評鑑結果及國內外專業評鑑機構認可要點。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100年度校務評鑑實施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梁暖茱(2002)。高級中等學校自我評鑑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莊文靜(2003)。大學校院的自我評鑑、ISO認證制度與行政改革之研究—以國立台東師範學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許添明、劉智豪(2006)。學校自我評鑑之個案研究。「教育評鑑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許媛翔(2006)。國際高教評鑑大師Dr. Kells:由內而外的大學自我評鑑與外部評鑑。評鑑雙月刊,2,19-21。
許順宗(2007)。學校本位取向評鑑指標權重體系在學校發展上的應用─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許藤繼(1995)。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自我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連世傑(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自我評鑑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宜君(2003)。幼稚園參與輔導評鑑方案之歷程--以臺北縣四所幼稚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郭昭佑 (2001)。教育評鑑指標建構方法探究。國教學報,13,257-285。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市:五南。
郭昭佑(2004)。學校評鑑的內與外?─初探學校本位評鑑、自我評鑑與內部評鑑概念區隔。教育資料集刊,29,195-207。
陳美如、郭昭佑(2003)。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理念與實踐反省。臺北:五南。
陳海雄(2006)。學校自我評鑑之研究-以一所高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惠芝(2003)。臺北縣幼稚園輔導評鑑方案實施狀況之研究--以民國90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陳漢強(1992)。學校評鑑。臺灣教育,504,1-6。
陳漢強(1997)。大學評鑑。臺北市:五南。
陳憲傳(2004)。臺北縣國民中學校務評鑑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彭玉宜(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校務自我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彭新強(2001)。香港優質學校教育的發展。「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曾淑惠(2011)。績效責任校務評鑑的發展與挑戰。教師天地,174,23-29。
曾憶樺(2010)。大學校院排名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游家政(1994)。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游家政、曾祥榕(譯)(2005)。後設評鑑方法論。載於蘇錦麗(主編),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頁551-567)。臺北市:高等教育。
游進年(2003)。中小學教育評鑑之評析:以校務評鑑為例。教育研究月刊,112,47-61。
辜敏郎(2008)。國民小學學校自我評鑑之後設評鑑指標建構研究-以ESSE觀點為基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馮如酚(2009)。國立大學校務基金績效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平衡計分卡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雲林縣政府教育處(2011)。雲林縣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手冊。雲林縣:作者。
黃慧心(1995)。香港師資培訓的評鑑。臺北市:教育部。
黃耀農(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標準之再建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新北市100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計畫(2011)。
新竹縣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計畫(2011)。
楊振昌(2005)。一所國民小學實施校務自我評鑑實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國賜(2004)。我國大學自我評鑑機制與運作之探討。臺灣教育,632,2-12。
楊國賜(2004)。我國大學自我評鑑機制與運作之探討。臺灣教育,632,2-12。
楊朝祥(2007)。紓解高等技職教育發展困境之評鑑策略。「大學評鑑與提升大學教學品質」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96-100學年校務評鑑100學年度評鑑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南市100年度國民中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校務評鑑)實施計畫(2011)。
劉春榮(2003)。革新概念的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教育論叢,2,113-124。
劉智雄、林天祐、劉智豪(2006)。國民小學自我評鑑標準作業程序建構之研究。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1009503813)。臺北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劉鈞銓(2007)。高級中學學校自我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反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潘慧玲(2003)。教育評鑑之概念釐清與展望專訪。教育研究月刊,112,22-30。
潘慧玲(2004)。邁向下一代的教育評鑑:回顧與前瞻。「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之發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潘慧玲(2005)。美國大學認可制中的自我評鑑。教育研究月刊,135,136-145。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陳淑敏、蔡濱如(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教育研究資訊,12(4),129-168。
蔡惠如(2004)。大學教師對系所自我評鑑之研究─以淡江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27(6),5-22。
鄭滄濱(2001)。軟體組織提升人員能力之成熟度模糊評估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盧秋菊(2010)。國民中小學校園民主化指標建構與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顏國樑(2003)。校務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因應做法。學校行政雙月刊,24,3-20。
譚以敬(2004)。學校自我評建之可行途徑。中等教育,55(2),16-27。
蘇錦麗(1997)。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貳、 英文部分
Commission on Public Secondary Schools (2011). Accreditation Handbook 2011. Retrieved from http://cpss.neasc.org/selfstudy_ onsite_visit/selfstudy_ma-terials_for_2011_schools/
Baba, M. (1995). Current issues in Janpanese university evaluation: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ation seminar. Taiwan: Taipei municipal library.
Delbacq, A.L. (1975). Group techniques for program planning: A quide to nomind group and delphi processes. NJ: Scoot, Foresman and Company.
Harman, G., & Meek, V L. (2000). Repositioning 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New England, England: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Higher Learning Commission (2003). Handbook of accreditation (3rd ed.). Chicago: The Higher Learning Commission North Centr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chools.
Kells, H. R. (1988). Self-study process: A guide for postsecondary and similar serviced-oriented institutions and program (3rd ed.).New York, NY: The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Kells, H. R. (1995). Self-study process: A guide to self-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4th ed.). Phoenix, AZ: Onyx.
Ishikawa, A., Amagasa, M., Shiga, T., Tamizawa, G., Totsuta, R., & Mieno, H. (1993). The max-min Delphi method and Fuzzy Delphi method via fuzzy integration. Fuzzy Sets and Systems, 55, 241-253.
Macbeath, J. (1999). Schools must speak for themselves: The case for school self-evaluation.London, England: Routledge.
Nevo, D. (1995). School-based evaluation: A dialogue for School improvement.Tel Aviv, Israel: Masada.
Van Petegem, P. (2005). Vormgeven aan schoolbeleid: effectieve-schole-
nonderzoek als inspiratiebron voor de zelfevaluation van scholen. Designing school policy: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school self evaluation. Leuven, Belgium: Acco.
UNESCO(2005). UNESCO report spotlights issue of education quality. Reading Today, 22(4), 23.
Sanders, J. R. (2002). Presidential address: On mainstreaming evalu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3(3),1-19.
Scheerens, J., Glas, C., & Thomas, S. M (2003).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ssessement,and monitoring. Lisse, Netherlands: Swets & Zeitlinger.
Smith, M.F.(2001). Evaluation: Preview of the fu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2, 281-300.
Stbinmetz, A. (2000). The discrepancy evaluation model. In D. L. Stufflebeam, G. F. Madaus, & T.Kellaghan (Eds.), 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 second edition, (pp. 127-143). Norwell, MA: Kluwer Acadenic Publishers.
Stufflebeam, D. L. (1983). The CIPP model for program evaluation. In G.F. Madaus, M. S. Scriven & D. L. Stufflebeam (eds.), 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Boston, MA: Kluwer-Nijhoff.
Vroeijenstijn, T. (2008). Internal and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Why are they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Retrieved from http://www. eahep.org/web/images/Bangkok/28_panel_ton.pdf
Yarbrough, D. B., Shulha, L. M., Hopson, R. K., and Caruthers, F. A. (2011).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 A guide for evaluators and evaluation users (3r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與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7.24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7.2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