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林佩萱
研究生英文姓名:Lin, Pei Shiuan
中文論文名稱:從藝術作品標題(1997-2006)分析網路藝術趨勢
英文論文名稱:The tendency of the Net Art : Anaysed the title of Western Art works
指導教授姓名:李美蓉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學系視覺藝術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28
中文關鍵詞:網路網路藝術視覺藝術展覽形式標題主題
英文關鍵字:netNet Artvisual artsexhibit formtitlethem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1
  • 收藏收藏:0
網路時代的來臨,出現了許多網路藝術作品。但是當欣賞者瀏覽網路藝術作品時,連結的網址卻常出現「網頁已移除」的訊息,而其他類型的藝術作品雖也有展出時間的限制,但其相關的記錄文獻仍可在期刊報章雜誌搜尋或藉由錄影拍照的方式留存,讓欣賞者可藉該類文獻資料得知當時展出的情況以及相關的評論訊息。在此差異的情況中,激起研究者想探討網路藝術是否也藉由期刊雜誌的報導保留其展出樣貌及評論記錄,以及網路藝術作品與傳統展出形式的藝術作品在展出、訊息傳播、推廣上有何差異?
透過文獻探討法、層化抽樣調查法、內容分析法、SAS統計分析法、比較法、歸納法等研究方法,希望瞭解網路藝術是否也藉由視覺藝術期刊雜誌的報導保留其展出樣貌及評論記錄?如果網路藝術與傳統展覽形式的藝術作品在視覺藝術期刊雜誌出現的機率有明顯的差異,是否意味這兩種類型的藝術在創作理念上也有明顯的差異?以及網路藝術家與一般藝術家在創作作品命定標題上是否有明顯的區隔。
研究所得數據發現,網路藝術雖然近來也在美術館展出,但還是以網路為主要發表的舞台,於十年的雜誌報導作品中,僅出現一件網路藝術作品。而視覺藝術雜誌報導作品的媒材共有58種分項,並不固定,而網路藝術家的媒材視為只有一項,也就是以網路作為創作媒材,但是卻與其他藝術家一樣,同樣偏好以文學、預言、事件、敘事(描述事情情節)或物件結構、狀態、自白、對話的標題為作品命名,顯示當藝術家構思主題,決定作品標題時,網路與其他傳統媒材一樣僅是作為藝術家創作時的媒材選擇,也就是說,當藝術家決定標題後,決定運用何種媒材來創作時,網路僅是藝術家在眾多媒材分項的選項之一。
Network generation has come so Network also influences Art. However, when the viewers surf the net art creations, the linked website actually often shows the message that “homepage has been detached.”Although the exhibitions of art creations of other types are also limited by time, their related literature records still can be researched in the periodicals, the newspapers, and the magazines, or it can be preserved by the way of videos or taking pictures. Hence, the viewers are able to know the exhibition situations and the related appreciations by the literature information. These diverse situations make the researchers try to discuss if the net art can be preserved the exhibition form and appreciation records by the report of the periodical magazine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exhibitions, the message spread, and the popularizing between the net art creations and traditional exhibited form.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Stratified Sampling, Document Analysis, SASS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ology, Comparative Method, Inductive Method,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realize that whether the net art can be preserved its exhibited form and appreciation records by the report of the visual art periodical magazines or not. If the probability of the creations of the net art and the traditional exhibition form which appears in the visual periodical magazines is obvious diverse, it seems to mean that the creation ideas are tot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of art and the headlines of the creations of the net art artists and the artists are obvious diverse.
The researcher has found that the net art recently display in the art museum from studying the data, but it still mostly display in the network – there’s only one net art creation in the report of the magazines in ten years. The materials that the creations of the visual art magazine reports are only fifty-eight types, which is not fixed, but the net artists only have one material to take the network as the material, and they are the same as the other artists that are likely to name their creations in the ways of the literature, the prediction, the event, the narrating or the thing structure, the condition, the confession and the dialog. This shows when the artists meditate the theme and decide the headline; the network is the same as other materials that the artists would choose. That is, after deciding the headline, the artists decide to use which material they would use, the network is only one in numerous materials sub-item options.
目 次
目次…………………………………………………………………………………ii
表次…………………………………………………………………………………vi

1. 緒論………………………………………………………………………………1
1.1. 研究動機……………………………………………………………………1
1.2. 研究方向……………………………………………………………………2
1.3. 研究方法……………………………………………………………………3
1.3.1. 文獻探討法…………………………………………………………3
1.3.2. 層化抽樣調查法……………………………………………………4
1.3.3. 內容分析法…………………………………………………………5
1.3.4. SAS統計分析法……………………………………………………5
1.3.5. 比較法………………………………………………………………6
1.3.6. 歸納法………………………………………………………………6
1.4. 研究目的……………………………………………………………………7
1.5. 研究範圍與限制……………………………………………………………7
1.6. 名詞釋義……………………………………………………………………8
1.6.1. 網路…………………………………………………………………8
1.6.2. 電腦藝術(Computer Art)………………………………………10
1.6.3. 網路藝術(Net Art)……………………………………………10
1.6.4. 視覺藝術(visual arts)…………………………………………11
1.6.5. 展覽形式 …………………………………………………………11
1.6.6. 標題(title)………………………………………………………12
1.6.7. 主題(theme;subject)…………………………………………12
1.6.8. 互動性(interactive)……………………………………………12
2. 文獻探討…………………………………………………………………………13
2.1. 藝術的展覽形式……………………………………………………………13
2.1.1. 視覺藝術的展覽形式………………………………………………13
2.1.2. 網路藝術的展覽形式………………………………………………15
2.2. 電腦藝術(Computer Art)…………………………………………………16
2.2.1. 電腦藝術的特性……………………………………………………16
2.2.2. 數位藝術(Digital Art)……………………………………………18
2.2.3. 新媒體藝術(New Media Art)……………………………………19
2.3. 網路藝術(Net Art)………………………………………………………20
2.3.1. 網路的起源…………………………………………………………22
2.3.2. 網路藝術的特性……………………………………………………23
2.3.3. 網路藝術互動性之分類……………………………………………26
2.3.4. 網路藝術的藝術評論報導…………………………………………28
2.4. 本研究層化抽樣取得文獻資料……………………………………………30
2.4.1. 美國三大視覺藝術雜誌文獻資料…………………………………30
2.4.2. 網路藝術專書內登錄網站以及網路搜尋瀏覽資料………………32

3. 視覺藝術雜誌層化抽樣調查資料分項要點與分析……………………………33
3.1. 藝術家作品媒材分項方法………………………………………………34
3.2. 藝術家作品標題分項方法………………………………………………37
3.3. 層化抽樣統計資料………………………………………………………39
3.3.1. 美國三大視覺藝術雜誌分項資料…………………………………39
3.3.2. 藝術專書網站與網路搜尋瀏覽分項資料…………………………89

4. 藝術作品標題呈現的現象……………………………………………………103
4.1. 美國三大視覺藝術雜誌標題分項件數統計結果………………………103
4.1.1. 西元1997~2006年各年標題分項統計與分析………………… 156
4.1.2. 西元1997~2006年前後各五年與十年間標題分項統計與分析166
4.2. 美國三大視覺藝術雜誌媒材分項件數統計結果………………………174
4.2.1. 西元1997~2006年各年媒材分項統計與分析…………………174
4.2.2. 西元1997~2006年前後各五年與十年間媒材分項統計與分析203
4.3. 藝術專書網站與網路搜尋瀏覽標題分項統計結果……………………225
4.3.1. 西元1997~2006年各年標題分項統計與分析…………………225
4.3.2. 西元1997~2006年前後各五年與十年間標題分項統計與分析.235
4.4. 美國視覺藝術雜誌報導作品與網路瀏覽作品標題分項綜合分析比較..244
4.4.1. 西元1997~2006年各年標題分項統計資料分析………………258
4.4.2. 西元1997~2006年前後各五年標題分項統計資料分析………265
4.4.3. 西元1997~2006年十年間標題分項統計資料分析……………266
4.5. 雜誌作品標題分項中各媒材編碼所佔的百分比統計與分析…………267
4.5.1. 西元1997~2006年前後各五年與十年間標題分項統計與分析..267
5. 結論與建議……………………………………………………………………285
5.1. 美國視覺藝術雜誌報導作品與網路瀏覽作品標題分項綜合分析比較..285
5.1.1. 美國視覺藝術雜誌報導作品之標題趨勢………………………285
5.1.2. 網路瀏覽的網路藝術作品之標題趨勢…………………………292
5.1.3. 美國視覺藝術雜誌報導作品與網路瀏覽的網路藝術作品之標題比較…………………………………………………………………299
5.2. 美國視覺藝術雜誌報導作品標題分項與媒材分項綜合分析比較………305
5.2.1. 同標題作品運用媒材之趨勢…………………………………………305
5.2.2. 作品標題與媒材的關係………………………………………………318
5.3. 建議………………………………………………………………………320
引用文獻……………………………………………………………………………323
相關文獻……………………………………………………………………………328
表 次
表3-1:1997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件數表。……………………………………40
表3-2:1998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件數表。……………………………………42
表3-3:1999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件數表。……………………………………44
表3-4:2000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件數表。……………………………………46
表3-5:2001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件數表。……………………………………48
表3-6:2002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件數表。……………………………………50
表3-7:2003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件數表。……………………………………52
表3-8:2004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件數表。……………………………………54
表3-9:2005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件數表。……………………………………56
表3-10:2006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件數表。 …………………………………58
表3-11:1997~2001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件數表。 …………………………60
表3-12:2002~2006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件數表。 …………………………62
表3-13:1997~2006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件數表。 …………………………64
表3-14:1997~2006年網站作品每年標題編碼件數統計表。 …………………90
表3-15:網站作品每五年與十年標題編碼件數統計表。 ………………………91
表4-1:1997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佔各年件數百分比表。……………………104
表4-2:1998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佔各年件數百分比表。……………………108
表4-3:1999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佔各年件數百分比表。……………………112
表4-4:2000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佔各年件數百分比表。……………………116
表4-5:2001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佔各年件數百分比表。……………………120
表4-6:2002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佔各年件數百分比表。……………………124
表4-7:2003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佔各年件數百分比表。……………………128
表4-8:2004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佔各年件數百分比表。……………………132
表4-9:2005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佔各年件數百分比表。……………………136
表4-10:2006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佔各年件數百分比表。……………………140
表4-11:1997~2001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佔當時段件數百分比表。…………144
表4-12:2002~2006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佔當時段件數百分比表。…………148
表4-13:1997~2006年作品標題與運用媒材佔十年件數百分比表。……………152
表4-14:1997~2006年網站作品每年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26
表4-15:網站作品每五年與十年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36
表4-16:西元1997年雜誌與網站作品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45
表4-17:西元1998年雜誌與網站作品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46
表4-18:西元1999年雜誌與網站作品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47
表4-19:西元2000年雜誌與網站作品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48
表4-20:西元2001年雜誌與網站作品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49
表4-21:西元2002年雜誌與網站作品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50
表4-22:西元2003年雜誌與網站作品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51
表4-23:西元2004年雜誌與網站作品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52
表4-24:西元2005年雜誌與網站作品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53
表4-25:西元2006年雜誌與網站作品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54
表4-26:西元1997~2001年雜誌與網站作品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55
表4-27:西元2002~2006年雜誌與網站作品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56
表4-28:西元1997~2006年雜誌與網站作品標題編碼件數百分比表。………257
引用文獻
書籍部分:
王昭正、朱瑞淵譯,Floyd J. Fowler, Jr.著(1999)。《調查研究方法》,台北市:弘智文化。ISBN:957-97910-0-7。
王嘉驥(2004)。〈台灣媒體藝術發展評述〉,《漫遊者:數位媒體的行進與未來國際論壇峰會=Navigator:digital art in the making》,台中市:台灣美術館。ISBN:957-01-9367-0
朱柔若譯,Neuman,W. Lawrence著(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市:揚智文化。ISBN:957-818-116-7。
李美蓉(2000)。《性別與藝術:美國視覺藝術雜誌分析(1968-1987)》,台北縣板橋市:上硯。ISBN:957-0483-37-7
姜靜繪譯,華克‧史密斯、安‧克拉曼著(1998)。《世代流行大調查—從1909年~X世代》,台北市:時報文化。ISBN:978-957-13-2560-6。
高千惠(2001)。《在藝術界河上:當代藝術思路之旅=Between the Bounderies-A Journey to Contemporary Art》,台北市:藝術家。ISBN:978-957-8273-91-7。
張朝暉、徐翎(2003)。《新媒介藝術》,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ISBN:7-102-02801-6
黃文叡(2002)。《現代藝術啟示錄》,台北市:藝術家。ISBN:978-986-7957-16-0。
黃光男(1991)。《美術館行政》,台北市:藝術家。ISBN:957-9500-15-0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ISBN:957-9617-22-8。
葉謹睿(2005)。《數位藝術概論:電腦時代之美學、創作及藝術環境》,台北市:藝術家。ISBN:978-986-7487-67-4。
葉謹睿(2003)。《藝術語言@數位時代》,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ISBN:957-28476-2-7。
齊若蘭譯,Nicholas Negroponte著(1995)。《數位革命》,台北市:天下文化。ISBN:978-957-621-301-4。
歐陽中石、鄭曉華、駱江編著(1999)。《藝術概論》,台北市:五南。ISBN:957-11-1820-6
蔡保田(1989)。《教育研究法》,高雄市:復文圖書。ISBN:?
鄭月秀(2007)。《Net dot Art 網路藝術》,台北市:藝術家。ISBN:978-986-7034-59-5

期刊部分:
王俊傑(1996)。〈「哈囉世界?」錯亂我們的世界:蘇黎世設計博物館的「純」網際網路藝術展〉,《藝術家》卷42:5,期252,1996.05,pp.227-235。
王雅玲記錄整理(2003)。〈探索0與一之間的無限可能:「數位藝術」在台灣〉,《藝術家》卷57:2,期339,2000.08,pp.192-199。
任春美譯,Dery,Mark著(1996)。〈藝術家織就的網〉,《藝術家》卷42:5,期252,1996.05,pp.209-213。
任春美譯,Frank,Peter著(1996)。〈瑰寶待攫〉,《藝術家》卷42:5,期252,1996.05,pp.207-208。
任春美譯,Hoffman,Barabra著(1996)。〈恢恢法網〉,《藝術家》卷42:5,期252,1996.05,pp.214-217。
吳介祥(2007)。〈藝術的「媒材即媒體」時代:Boom!快速與凝結的交互作用〉,《藝術家》卷65:3,期388,2007.09,pp.177-181。
亞歷士‧阿德里安善斯(Alex Adriaansens)(2007)。〈動態媒體:行動—互動〉,《藝術家》卷65:3,期388,2007.09,pp.168-175。
林珮淳(2002)。〈科技‧文化‧新美學〉,《藝術家》期320,2002.01,pp.194-199。
林珮淳、劉明昇(2002)。〈網路藝術特性與類別之探討〉,《藝術學報》期71,2002.12,pp.33-42。
侯權珍譯,Scott,Michael著(1996)。〈當滑鼠遇到傑作〉,《藝術家》卷42:5,期252,1996.05,pp.218-222。
張恬君(2002)。〈學與思—資訊時代的科技藝術〉,《今藝術》期123,2002.12,pp.74-77。
陳永賢(2002)。〈網路藝術展的強弱機危:智謀的模擬國界〉,《藝術家》卷54:3,期322,2002.03,p.109。
陳永賢(2007)。〈數位奇觀與新互動倫理〉,《藝術家》卷65:3,期388,2007.09,pp.162-167。
曾鈺涓(2003)。〈科技革命與藝術創作〉,《臺灣美術》期52,2003.4.10, pp.25-39。
曾鈺涓(2007)。〈Wii、遊戲與互動藝術創作〉,《藝術家》卷65:3,期388,2007.09,pp.194-199。
葉育真整理記錄(2000)。〈網路策展的未來〉,《藝術家》卷51:4,期305,2000.10,pp.420-427。
葉謹睿(2001)。〈繪畫之死與現代藝術的未來—從新媒體風潮看傳統媒材之重生與蛻變〉,《藝術家》卷53:4,期317,2001.10,pp.320-323。
葉謹睿(2003)。〈當我們同在一起—探討網路藝術〉,《藝術家》卷57:2,期339,2003.08,pp.188-191。
葉謹睿(2005)。〈解碼集之二:如何才能看懂網路藝術?上〉,《藝術家》卷61:2,期363,2005.08,p.286。
劉育東(2000)。〈數位藝術與數位美術館〉,《典藏藝術雜誌》期90,2000.03,pp.68-P71。
鄭月秀(2007)。〈從BBS到Web2.0時代—網路藝術的發展〉,《藝術家》卷65:3,第388期,2007.09,pp.182-193。
鄭慧華(2000)。〈數位藝術與網路藝術〉,《典藏藝術雜誌》期90,2000.03,pp.64-65。
鄭慧華(2000)。〈藝術產業的.COM時代來到了?〉,《典藏》期90,2000.03,pp.52-58。
黎玉璽(2003)。〈網際盛事-網路藝術抬頭!〉,《臺灣美術》期52,2003.4.10,pp.34-36。
駱麗真(2003)。〈科技藝術的發展脈絡:由國際經驗到臺灣現況〉,《臺灣美術》期52,2003.4.10,pp.12-24。
戴岳弦(2000)。〈藝術村的實體與e化〉,《藝術家》卷51:3,期304,2000.09,pp.458-459。
魏伶容(2000)。〈科技與藝術的結合—美術館與網際網路〉,《藝術家》卷50:4,期299,2000.04,pp.176-177。

網站部分:
南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2006)。http://www.nhu.edu.tw/~society/e-j.htm
http://www.yuntech.edu.tw/~yangyf/hh/hhc117.html (2006/3/30瀏覽)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網站》(2006)。
http://www.iii.org.tw/(2006/3/30瀏覽)
郭秀娟(2006)〈迎接網路宣道時代的來臨?!〉。http://www.campus.org.tw/public/cm/cm08/9808-4.html(2006/11/5瀏覽)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科技藝術研究所 / 國立台灣大學 資訊網路與多媒體
研究所設立之網路藝術課程網站(2009)。
http://proj1.sinica.edu.tw/~suchu/netart/(2009/12/18瀏覽)
英文維基百科(2009)。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raction(2009/12/18瀏覽)
http://en.wikipedia.org/wiki/New_media_art(2009/12/19瀏覽)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uter_art(2009/12/19瀏覽)
?(2009)。《SAS統計分析》。http://webclass.ncu.edu.tw/~tang0/(2009/12/4瀏覽)
林其蔚(2009)。《TechART科技藝術》。〈電腦藝術下一波〉。http://www.etat.com/techart/big5/0001.htm(2009/12/11瀏覽)
李家祥(2009)。《國立台灣美術館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TdAic)》。〈互動技術概念〉。
http://www.digiarts.org.tw/ShowColumnTW.aspx?lang=zh-tw&CC_NO=109&CCC_NO=6(2009/12/15瀏覽)
Psychopedia(2009)。《TechART科技藝術》。〈網路藝術的特性〉。
http://blog.yam.com/techart(2009/12/15瀏覽)
張宇樑(2009)。《網路藝術於美術館展示之模式研究》。
http://www.aerc.nhcue.edu.tw/journal/Journal10/10_006.pdf(2009/12/15瀏 覽)
Natalie Bookchin, Alexei Shulgin.(2009).Introduction to net.art.
http://www.easylife.org/netart/(2009/12/15瀏覽)

英文部分:
Stallabrass, J.(2003). Internet Art:The Online Clash of Culture and Commerce. New York: Herry N. Abrams. ISBN:1-85437-345-5
Greene , R.(2004). Internet Art. London: Thames & Hudson Ltd ISBN:0-500-20376-8
Lopes, D.M.(?). A philosophy of computer art.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ISBN:?
















相關文獻

王惠群、李韻華編著(2001)。《SAS程式設計》,台北市:文魁資訊。ISBN:957-466-306-X。
美國舊金山現代美術館線上空間(SFMoMA)(2009)。http://www.sfmoma.org。(2009/12/15瀏覽)
惠特尼美術館藝術港(2009)。http://artport.whitney.org。(2009/12/15瀏覽)
步行者線上藝術中心Gallery 9(2009)。http://gallery9.walkerart.org。(2009/12/15瀏覽)
美國Dia藝術基金會(2009)。http://www.diacenter.org/。(2009/12/15瀏覽)
國立台灣美術館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TdAic)(2009)。http://www.digiarts.org.tw/en/indextw.aspx?lang=zh-tw。(2009/12/15瀏覽)
《ART News》(2009)。http://www.artnewsonline.com/home/。(2009/12/15瀏覽)
《Art in America》(2009)。http://www.artinamericamagazine.com/。(2009/12/15瀏覽)
《Art Forum》(2009)。http://www.artforum.com/。(2009/12/15瀏覽)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0.1.23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0.1.2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