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吳美金
中文論文名稱:臺北市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Related Research on the Work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Full-time Counseling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姓名:顧瑜君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10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3
中文關鍵詞: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
英文關鍵字:full-time counseling teacherswork stresscoping strategie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1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3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策略的現況與關係,以及不同背景變項臺北市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策略的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臺北市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調查問卷」作為研究的工具,以臺北市國小專任輔導教師為研究對象,總計有效樣本共130份。根據問卷填答結果,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臺北市國小專任輔導教師感受工作壓力屬中高程度。
二、臺北市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因應壓力時常使用「解決問題」策略較少運用「逃避延宕」策略。
三、臺北市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在工作壓力會因教師的性別而有顯著差異,不同學歷、服務年資與是否具備心理師證照的專任輔導教師在「專業知能的壓力」層面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專任輔導教師年資、不同學校規模、不同教師資格(正式或代課)之臺北市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在工作壓力上無顯著差異。
五、不同學校規模專任輔導教師在壓力因應策略上有顯著差異,不同服務年資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在「逃避延宕」策略、不同專任輔導教師年資在「理性思考」策略、「解決問題」策略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性別、不同學歷、是否具備心理師執照、不同教師資格(正式或代課)之臺北市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在壓力因應策略上無顯著差異。
七、臺北市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大時採用「理性思考」策略因應程度低,採用「逃避延宕」策略程度高。
最後,根據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專任輔導教師以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tatus of work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used by full-time counseling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as well a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correlated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 study adopted the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survey procedure. The “Questionnaires for Work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Full-time Counseling Teacher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were distributed to the full-time counseling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130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quantitative data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 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etc.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in findings for this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
1.Full-time counseling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at Taipei City were under upper medium level of working stress.
2.Instead of “escape-avoidance strategies”, the most commonly strategies used by full-time counseling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was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3.The counseling teachers received different levels of work stress by their genders. In addition, those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years of working experience, whether possessing psychologist license, experienced different levels of stress from the need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4.The counseling teachers with certain 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years of working experience, school size, and employment status (employed or unemployed), didn’t shar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experiencing work stress.
5.Regarding the use of coping strategi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in different “school sizes” of the full-time counseling teachers. Furthermore, different “years of total working experience” affected the use of “escape-avoidance strategy”. On the other hand, different “years of experience in school counseling” affected the use of the “rational-thinking strategies” and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6.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the full-time counseling teachers, such as, gend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hether possessing psychologist license and employment status, didn’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use of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7.When the counseling teacher experienced more work stress than before, they were more willing to adopt “escape-avoidance strategies”, instead of “rational-thinking strategi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to the education authorities, schools, the counseling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s for educational counseling and future stud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編制法源與職責………… 15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的意義、模式與相關研究………… 21
第三節 壓力因應的意義、策略與相關研究………………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7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6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9
第一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現況……………………………………………
7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和因應策略之差異…………………………
101
第三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間之關係不同背景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差異情形………………………………………………

12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結論………………………………………………… 125
第二節 建議………………………………………………… 128
參考文獻…………………………………………………………… 139
中文部分 …………………………………………………… 139
英文部分 …………………………………………………… 146
附錄………………………………………………………………… 151
附錄一 編製研究工具之專家效度問卷…………………… 151
附錄二 調查問卷之專家學者審查意見彙整表…………… 161
附錄三 調查問卷之正式問卷……………………………… 179
附錄四 教育部補助增置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修正規定……………………………………………………
185
附錄五 臺北市國民小學增置輔導教師三年計畫………… 199
壹、中文部分
101教職網(2011)。國中小將增聘2221位輔導人員。取自http://www.101job.com.tw
丁一顧(2011)淺談中小學教師夥伴合作學習。教師天地,175,38-43。
丁惠群(2008)。完全中學生活輔導組長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教師心理衛生(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王保進(2006)。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淑俐(2010)。壓力圓舞曲:大學生的壓力管理。臺北市:心理。
王淑棻、張英鵬(2004)。臺北市、高雄市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能力、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資優教育研究,4(2),105-132。
王麗斐(1999)。國小輔導師資培育現況之調查研究。中華輔導學報,7,161-200。
光復書局大美百科全書編輯部編譯(1990)。大美百科全書,25。臺北市:光復。
朱敬先(2002)。健康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吳宗立(1993)。國民中學組織結構、教師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吳芝儀(2006)。他山之石:先進國家學校輔導工作比較和省思。現代教育論壇,15,36-55。
吳英璋(1994)。壓力的因應與成功因應的副作用。測驗與輔導,123,2511-2513。
吳榮福(2002)。臺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極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宋禮彰(2002)。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培壅(2005)。雲聲。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校刊,171,取自http://aax.yuntech.edu.tw/
兒童福利聯盟(2009)。兒童快樂國跨國比較研究報告。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
周文欽、孫敏華、張德聰(2008)。壓力與生活。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林杏霞(1997)。壓力危機與調適。社教資料雜誌,225,4-6。
林秀靜(1998)。國中資優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金生(2003)。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思妙(1993)。從認知評估、因應方式看國中教師的工作壓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昭男(2001)。國小初任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家興(2003)。心理師駐校模式的探討。學生輔導雙月刊,85,22-33。
林純文(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清江(1971)。教師角色理論與師範教育改革動向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3,45-176。
林曉萍(2002)。教師工作壓力面面觀。國教之聲,34(1),53-59。
邱義垣(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施淑芬(1990)。大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柯杏枝(2011)。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洪文章(2005)。國民小學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洪玉珊(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剛淑萍(2008)。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策略之研究一以高雄縣六班國小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春興(1995)。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3)。心理學原理。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11)。張氏心理學辭典(簡明版)。臺北市:東華。
張郁芬(2000)。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嘉茹(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德銳(2011)。專業是教師唯一生存之道。教師天地,175,4-7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0)。臺北市公私立國民小學:分成十二個行政區列表。取自http://www.tp.edu.tw/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1)。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人事室臺北市國民小學教職員員額編制基準。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1)。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教育科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每週授課節數實施要點。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
教育部(2009)。學校三級預防輔導模式與輔導教師之角色功能表。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2011)。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取自http://gazette.nat.gov.tw/
教育部(2011)。國民教育法。取自http://edu.law.moe.gov.tw/
教育部(2012)。核釋國民教育法第十條第四項所定專任輔導教師應具之「專業知能」。取自http://gazette.nat.gov.tw/
教育部(2012)。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直轄市縣(市)政府置專任專業輔導人員辦法。取自http://edu.law.moe.gov.tw/
教育部(2012)。國民教育法第十條、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直轄市縣(市)政府置專任專業輔導人員辦法。取自http://edu.law.moe.gov.tw/
教育部(2012)。教育部補助置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取自http://edu.law.moe.gov.tw/
教育部(2012)。教育部補助置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取自http://edu.law.moe.gov.tw/
許育光(2011)。國小輔導教師之實務培訓與督導需求初探。教育實踐與研究,24(2),99-128。
郭生玉(1980)。教師期望與教師行為及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13,133-152。
郭生玉(1989)。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心厭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2,131-146。
郭生玉(1990 )。工作壓力與專業態度對教師工作心壓高低之區別功能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3,71-98。
郭美逢(2008)。高雄縣市國民小學閩南語兼任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香玲(2007)。中部地區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玉賢(2005)。國民小學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因應。教師之友,46(2),90-97。
陳廷楷(2003)。國小教務主任在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下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秀珍(2006)。學前教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一以普通班的融合教育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素惠(2005)。教師工作壓力探討。諮商與輔導,229,28-34。
陳靖允(2008)。補習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鏡如譯(2003)。放下壓力。(原作者P. Skye)。臺北市:檢書堂。(原著出版年:2002)
曾吉雄(2000)。國小教師參與開放教育之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程一民(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馮觀富(1994)。壓力、失落的危機處理。臺北市:心理。
黃宏建(2002)。臺中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惠惠(2010)。情緒與壓力管理。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黃開義、白凢芸、孫榮廷、張進煌(2009年12月)。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管理學術研討會,臺中。
黃瑋苓(2005)。國小融合教育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其因應策略之研究。身心障礙研究,3(4),201-215。
黃麗君(2007)。國中輔導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葉兆祺(1999)。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葉重新(1995)。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初任校長工作壓力之研究。臺北市:心理。
詹寶完(2003)。國小教師兼任組長工作壓力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趙曉美、王麗斐(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輔導業務專業性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8(1),67-92。
劉乃華(2005)。國小音樂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秀鳳(2009)。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劉建宏(2005)。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兼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雅惠(2011)。中彰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潘正德(譯)(1995)。壓力管理(原作者J. S. Greenberg)。臺北市:心理。
蔡純姿(1997)。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玉董(200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蔡孟珍(2001)。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翠娥(2004)。臺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鄧柑謀(1991)。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蕭惠文(2009)。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未出版,屏東縣。
謝明耀(2011)。北部地區高級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謝琇玲(1990)。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蘇祝永(2010)。臺東縣國小兼任組長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貳、英文部分
Allison, D. G. (1997).Coping with stress in the principalship. Journa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35(1),39-55.
Anderson ,C. R .(1976) .Coping behavior as intervention mechanisms in the inverted stress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1,30-34.
Auerbach, S. M., & Gramling, S. E. (1998). Stress management: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Austin,V.(2005).Teacher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used to reduce stress. Occupatinal Therapy International,12(2), 63-80.
Bellings, A. G. & R. H. Moss. (1984). Copin,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adul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6(4), 877-891
Capwy,M.(1998).Counselling for Pupils and Young Adults:Examples of What LEAs and Schools Provide. 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Exchange.
Compas,B.E.(1987).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Psychological Bulletin,101,393-403.
Dewe, P.J.(1986). Stress: Cause, consequenc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Final Report on Research Commissioned by the New Zealand Educational Institute, 1981-1982.
Ebersohn, L. & Eolff, I. (2002). The black, white and gray of rainbow children with HIV/AIDS. Perspectives in Education, 20(2), 77-86.
Folkman, S.(1984). Personal control and stress and coping process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6(4),839-852.
Folkman,S., & Lazarus,R.S.(1985). If it changes it must be a process: Study of emotion and coping during three stages of a college examin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8(1), 150-170.
Gmelch, W. H.,(1982).What stresses school administrator and how they cop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t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18760).
Greenberg, G. (1995). Comprehensive stress management. New York: ViKing.
Greenberg, G., & Baron, R.(1997).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6th ed). Englewood Cliffs, NY: Prentice Hall.
Hanchey,S.G,& Brown,R.(1989).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er burnout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appraisal,coping systems,role strain,and teacher/prineipal behavior. San Francisco CA: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Hobfoll,S.E.(1988).The ecology of stress. New York: Hemisphere.
Kyriacou, C. (2001). Teacher stress :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view, 53(1), 27-35.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Y: Springer.
Lazarus, R. S., & Forkman, S. (1984). Coping and adjustment. New York, NY: Guilford.
Lazarus, R. S., & Launier, R.(1978). Stress-related transactions between person and covironment. In L. A. Pervin & M. Lewis (Eds.)Perspectives in interac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Plenum.
Lazarus, R. S., &; Launier, R.(1974).Stress-related Transactions between Person and Covironment. In L. A. Pervin & M. Lewis (Eds.)Perspectives in Interactional Psychology(p.p.21-32). New York:Plenum.
Lazarus,R.S.,&; Folkman,S.(1984).Stress,appraisal,and coping.New York: Springer.
Lazarus,R.S.,&Folkman,S.(1984).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
Litt, M. D., & Turk, D. C. (1985). 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 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8(3), 178-185.
McCormock, J. (1997). Occupational stress of teachers: Biographical differences in large school syste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5(1), 18-38.
McCormock, J. (1997). Occupational stress of teachers: Biographical differences in large school syste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5(1), 18-38.
Miller, M. F. (1974). Relationship of vocational maturity to work valu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 367-371.
Monet,A.,& Lazarus,R.S(eds.).(1977). Stress and coping: An anthology. New York: Springer.
Olson, D. & DeFrain, J.(2000).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Diversity and strengths. CA, Mountain View: Mayfield
Ontario School Counsellors,Association(2005). http://www.osca.ca/
Pearlin, L. I., & Schooler, C. (1978). The structure of coping.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19, 2-21.
Pithers, R. T. (1995). Teacher stress research: Problems and progres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5, 387-392.
Robert, K. & Angelo, K.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5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alo, K. (1995). Teacher-stress Process:How can they be explained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9(3), 205-222.
Selye, H. (1976). The stress of life (revised edition). New York, NY: McGraw-Hill Company.
Steers (1988). Work and Stress: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Scott, Foresman.
Tellenback, S., Brenner, S. O. & Lofgren, H. (1983). 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 19-33.
US Department of Labor(2005).http://www.dol.gov/
Weiten,E.(1986). Psychology applied to modern life(2nd ed.). CA: Brooks/Cole.
封面
謝辭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7.12.31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7.12.3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