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白貽修
研究生英文姓名:Pai-I Shin
中文論文名稱:臺北市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The Study for Motivation and Constraints of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s Athletes’ Participation in athletic team
指導教授姓名:陳顯宗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97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7
中文關鍵詞: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阻礙因素
英文關鍵字:athletic teamathletesparticipative motivationconstraint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3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臺北市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選手在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上之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北市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共計回收400份有效樣本,利用SPSS For Windows12.0統計套裝軟體,透過描述性統計、t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Scheffe’ method)事後比較、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LSD事後比較法、皮爾遜積差相關法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一、參與動機共有五個因素,分別為「健康適能」、「人際友誼」、「訓練情境」、「獎賞鼓勵」、「成就感」。
二、不同背景變項在參與動機因素上的差異分析結果,發現在性別的比較上,以「訓練情境」、「人際友誼」、「成就感」三個因素達顯著差異;在年級的比較上,以「獎賞鼓勵」、「健康適能」二個因素達顯著差異;在不同種類比較上,以「訓練情境」因素達顯著水準。
三、阻礙因素共有四個素,分別為「外在環境」、「他人支持」、「能力勝任」、「內在心理」。
四、不同背景變項在阻礙因素上的差異分析結果,在性別的比較上,以「「勝任能力」」因素達顯著差異;在不同參加時間比較上,以「外在環境」、「他人支持」達顯著差異;在不同種類的比較上,以「外在環境」、「勝任能力」達到顯著差異。
五、整體參與動機與整體阻礙因素相關上達低度相關。
目次......................................................i
表次....................................................iii
圖次......................................................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 5
第六節 研究限制............................................ 5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參與動機之理論........................................7
第二節 運動參與動機之探討....................................10
第三節 阻礙因素之理論.......................................16
第四節 運動阻礙因素之探討....................................18
第五節 總結................................................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3
第二節 研究程序............................................23
第三節 研究進度............................................26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26
第五節 研究工具............................................29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統計處理....................................4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42
第一節 有效樣本人口統計特性之分析.............................42
第二節 參與動機各因素之分析..................................44
第三節 阻礙各因素之分析.....................................50
第四節 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相關分析............................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0
第一節 結論................................................60
第二節 建議................................................61
參考文獻...................................................64
中文部分...................................................64
英文部份...................................................69
附錄
預試問卷...................................................72
正式問卷...................................................75

表 次

表2-1 國內有關國小學生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摘要表..............15
表3-1 正式問卷抽取學校分佈一覽表..........................28
表3-2 預試抽取之學校一覽表...............................31
表3-3 參與動機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33
表3-4 參與動機之因素構面整理表...........................35
表3-5 參與動機之因素分析及信度摘要表......................36
表3-6 阻礙因素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37
表3-7 阻礙因素之因素構面整理表...........................39
表3-8 阻礙因素之因素分析及信度摘要表......................40
表4-1 臺北市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在性別之描述統計表........42
表4-2 臺北市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在年級之描述統計表........42
表4-3 臺北市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在參加時間之描述統計表....43
表4-4 臺北市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在參加種類之描述統計表....43
表4-5 臺北市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因素之平均數列表..44
表4-6 參與動機各因素之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45
表4-7 參與動機各因素之LSD事後比較法摘要表.................46
表4-8 不同性別之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之獨立樣本t檢定差異情形
摘要表...........................................47
表4-9 不同年級之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之差異摘要表.........48
表4-10 不同參加時間之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之差異摘要表......49
表4-11 不同種類之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之差異摘要表.........50
表4-12 參與運動代表隊阻礙因素之平均數列表..................51
表4-13 阻礙各因素之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2
表4-14 阻礙因素各因素之LSD事後比較法摘要表.................53
表4-15 不同性別之運動代表隊選手在阻礙因素之差異表...........54
表4-16 不同年級之運動代表隊選手在阻礙因素之差異摘要表.......55
表4-17 不同參加時間之運動代表隊選手在阻礙因素之差異表.......56
表4-18 不同種類之運動代表隊選手在阻礙因素之差異摘要表.......57
表4-19 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相關分析表.....................59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24
圖3-2 研究程序圖..........................................25
圖3-3 研究預定進度圖......................................26
中文部分
王克先(1987)。學習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王保進(2006)。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武昌(1980)。臺北市青年、學生、運動員參與運動動機調查。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禎祥(2004)。臺北市國小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包明德(1989)。學校體育與選手培訓。國民體育季刊,18,3。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臺北市:行政院體委會。
呂銀益(1997)。青年橄欖球員參與動機及學習阻礙因素分析與研究。 臺北市:華泰書局。
呂昌明、李明憲、楊啟賢(1997)。都市學童規律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衛生教育論文集刊,10,53-65。
何燕娟(2000)。嘉義技術學院體育運動舞蹈課參與動機之研究。中 華體育,13(4),51-60。
周紹忠與岑漢康(2000)。體育心理學。臺北市:亞太圖書。
李旭旻(2004)。臺北縣文山區公立公立國民小學田徑選手參與田徑運動動機之研究。2004運動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25。
李旭旻(2005)。臺北縣立公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李枝樺(2004)。臺中縣市公立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吳佳鴻(2004)。臺灣韻律體操發展概況與中小學韻律體操選手參與動 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沈易利(1999)。臺灣省民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4,319-370。
林仁義(2001)。原住民甲組成棒選手參與棒球運動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邱金松(民77)。現代體育運動思潮(上)。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胡信吉(2002)。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紀明德(1999)。我國大學院校學生參與運動性社團活動之分析與研究。臺北:華泰書局。
洪輝宗(2004)。國小學童國術運動參與動機因素之差異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教育部體育司(2003)。一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訓委會(1995)。青少年休閒生活調查。教育部訓委會。
許素琴(1998)。修習羽球課程大學生參與運動動機之研究。臺北:文景。
許天路(1993)。私立南亞工專男女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調查分析。 南亞學報,13,173-211。
許義雄(1992)。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行 政院青輔會。
許惠英(2004)。高中羽球運動代表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許碧章(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手球團隊學童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梁澤芳(2005)。慢速壘球運動員慢壘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雲林縣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顯宗(1992)。大專學生參與合球運動之動機因素調查研究。亞洲體 育季刊,57,37-53。
陳顯宗(1998)。合球運動員參與合球運動之動機與滿意度調查研究。臺中:信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文銓(1993)。大仁藥專體育課興趣選項分組教學選修籃球運動之 動機因素調查分析。臺北:藝軒。
陳志弘(1998)。奧林匹克路跑參與者生活型態與動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藝文(2000)。休閒阻礙量表之建構-以北部大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桃園縣。
陳麗華(2001)。臺北大學生休閒運動態度、參與狀況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德海(1996)。南區專科學校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原因之探討。臺灣 體育,87,52-58。
陳俊豪(2001)。南投縣國小學童休閒態度及其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陳雨霖(2002)。教學時間分配對國小學童游泳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陳炳楓(2006)臺南縣國民小學運動代表隊組訓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春興(1987)。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志銘(1997)。中學階段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競賽動機之研究-以中華 民國臺灣省彰化縣為例。體育學報,2,375-386。
張豐盛(2004)。臺南市公立國小民俗體育團隊學童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張伯謙(2005)。臺北市公立國小學校運動代表隊學童之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張玉玲(1998)。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趕集自 我統合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坤鄉(2001)。國中教師休閒活動狀況之調查研究。臺灣省教師精神 修養專輯,20,106-113。
張民讚(2004)。彰化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運動參與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無聊 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志成(1998)。心理學。臺北:啟英文化。
黃國恩(1996)。我國大專柔道選手的柔道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大專 體育,26,193-199。
黃泰盛(1998)。大專學生參與足球運動動機之研究。屏東:睿煜。
黃瓊妙(2000)。臺北市在學少年不同休閒參與類型之刺激尋求動機、 休閒阻礙對其心理社會幸福感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黃立賢(1996)。專科學生休閒興趣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兆明(1993)。發展工作動機理論的初步實徵研究。應用心理學報,2,1-24
蔡啟源(1995)。臺灣地區高齡志工及協助高齡者工作模式之研究。臺北:雙業。
廖欽清(1987)。我國大學院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之分析與討論。輔大 體苑,63,5-11。
廖燕燕(2007)。臺北市公立國小扯鈴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蒲逸生(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籃球校隊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歐陽金樹(1997)。國立聯合工商專校學生,對體育課興趣選項保齡球 運動滿意度之調查。大專體育,31,35-41。
盧俊宏(1995)。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賴森林、吳兆欣(1999)。臺灣地區民眾體能活動市場區隔參與動機及 其參與行為之研究。大仁學報,17,489-508。
賴家馨(2001)。休閒阻礙量表之編製-以臺北市大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桃園縣。
戴遐齡(1997)。臺北市高爾夫練習場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與行為之研 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8,509-532。
謝榮豐(1999)。田徑選手參與動機與生活型態之研究。臺北:華泰。
謝鴻隆(2003)。臺北市公立國小學童課後運動之參與動機、知覺運動障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謝淑芬(2001)。已婚職業婦女與全職家庭主婦對休閒活動參與與阻礙與阻礙協商策略差異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4(2),63-84。
謝鴻隆(2003)。臺北市國小學童課後運動之參與動機、知覺運動障 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簡曜輝(1999)。我國學校體育發展與策略。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英文部分
Allison, K. W., Burton, L., Marshall, S., Perez-Febles, A., Yarrington, J., Krish, L. B., & DeVries, C. M. (1999). Life experiences among urban adolescents: Examining the role of context. Child Development, 70(4), 1017-1029
Allsen, P.E., Harrison, J.M., & Vance, B.(1993). Fitness for life: an individualized approach. Dubuque, IA: Wm. C. Brown.
Boothby, J., Tungatt,M.F.,& Townsend, A. R. (1981) .C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y :reported reas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 1-14.
Boshier;R.W.(1973),Educational participation and dropout:A theoretical model Adult Education,1(4),255-282
Crawford, A. W. and Godbey, G.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Leisure Sciences, 9, 119-127.
Crawford, D. W., Jackson, E. L., & Godbey, G. (1991).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s, 13, 309-320.
Deci, E. L. & Ryan, R. M.(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Deci, E.L., & Ryan, R.M.(1991). A motivational approach to self: Integration in personality.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38, 237-288.
Ebel, R. L. (1979). 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3rd edi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Ellis, G. D., & Rademacher, C. (1987). Development of a typology of common adolescent free time activies: A validation and extension of Kleiber, Larson, and Csikszentmihalyi.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4), 284-292.
Francken,A.D.,Vav Raiij,F.M.(1981).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es.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3(4),337-352
Gould, D., Feltz, D. & Weiss, M.(1985). Motive for Participation in competitive youth swimm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inters, 16, 126-140.
Gill, D.L., Gross, J.B., & Huddleston, S. (1983).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in youth s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4, 1-14.
Harter, S. (1978). Effectance motivation reconsidered. Human Development, 21, 34-64
Henderson, K. A., Stalnaker, D. and Taylor, G. (198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rriers to recreation and gender-role personality traits for wome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1), 69-80.
Iso-Ahola, S.E. (198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Dubuque, IA : W. C. Brown Company.
Jackson, E. L. (1988). Leisure constraints: 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s, 10, 203-215
Jackson, E. L. (1991). Leisure constraints/ Constrained leisure: special issue introduction.Journal of Leisure Studies, 23(1), .279-285.
Lewin, K.(1951),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N.Y.: Harper & Row.
Miller, H.L. (1967), Participation of Adults in Education: A Force-Field Analysis, Boston: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iberal Educationfor Adults, Boston University.
Roberts, G. C., Kleiber, D. A., & Duda, J. L. (1981). An analysis of motivation in children’s sport: The role of perceived competence in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3, 206-216
Raymore,L.,Godbey,G.Crawford,D.W.,& Von Eye,A.,1993,Nature and process of leisure constraiants:An empirical test. Leisure Science,15,99-113.
Searle, M. S., and Jackson, E. L. (1985). Recreation non-participation and barrier store creation participation among would-be participant. Leisure Scisure, 7, 227-249.
Tuckman,B.W. and Jensen M.A.C.(1977), “Stagesof Small Group Development”, Group & Organization Studies, 419 – 427.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摘要
謝誌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