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陳嘉慧
中文論文名稱:國小學童性別角色平權態度與父母教養方式、性別角色教養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北投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
指導教授姓名:齊力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父母教養方式性別角色教養態度性別角色平權態度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9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主要在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角色平權態度的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特性對學童性別角色平權態度、父母教養方式、性別角色教養態度的差異情形,研究學童覺知之父母教養方式、性別角色教養態度與學童性別角色平權態度之關係。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九十八學年度就讀於台北市北投國小的高年級學生,共計抽取學生樣本338人,有效樣本為327人。為達研究目的,首先進行相關文獻與理論之探討,以了解「父母教養方式」、「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性別平權態度」之相關研究與理論,作為研究架構之基礎,依據架構編擬問卷,利用SPSS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T檢定、成對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來處理問卷資料。最後將所得到的研究發現與結果,整理出結論並提出研究建議。

一、學童的性別角色平權態度已較具平權觀,但「性別特質」仍傾向傳統性別角色觀點,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二、不同背景特性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性別角色平權態度上部分有差異
三、學童覺知之父母親的教養方式以「開明權威型」佔最多數。
四、學童覺知父親的反應與要求皆低於母親,即母親較父親對學童有較多的關心與管控。
五、母親的教養類型則在「休閒活動」、「生涯觀點與角色期望」有預測力,母親為「開明權威型」之孩童較具平等之性別角色平權態度。
六、孩童覺察之父母親性別角色教養態度已傾向現代性別平權觀,且母親比父親有較高的性別角色平權態度。
七、不同背景特性在性別角色教養態度上有部分差異。
八、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各面向與學童性別角色平權態度的有相關關係。
九、以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及學童背景特性進行迴歸分析,發現以下結果:
(一)女學童較男學童有較高的性別角色平權態度。
(二)五年級學童比六年級學童具較高的性別角色平權態度。
(三)父母親性別角色教養態度在學童的性別角色平權態度上,父親母親皆有預測力;且母親性別角色教養態度對學童性別角色平權態度更具影響力。
(四)父母親「教養期望」越具平權態度,學童性別角色平權態度越高。
(五)父母親「傳統角色」越具平權態度,在學童「性別特質」面向上具越高的性別角色平權態度。
(六)母親的「親職態度」對學童的性別角色平權態度較具影響力。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父母教養方式理論的探討與相關研究……………….…….7
第二節 性別角色平權態度的理論探討與相關研究…………………..29
第三節 父母教養方式、性別角色教養態度與子女性別角色平權態度之關係………………………………………………………………..5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研究假設……………. ……………………………59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62
第三節 測量工具………………………………………………………..63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75
第一節 學童性別角色平權態度與覺知之父母教養方式、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之描述性分析…………………………….....................75
第二節 不同學童背景特性在性別角色平權態度上之差異性分析…..85
第三節 不同學童背景特性在覺知之父母教養方式之差異性分析…..93
第四節 不同學童背景特性在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之差異性分析..97
第五節 學童性別角色平權態度與覺知之父母教養方式、性別角色教養態度之相關分析……………………………………………..……103
第五章 結論、建議…………..…………………………….123
第一節 研究結論……………………………………………………….123
第二節 研究建議……………………………………………………….131
參考文獻…………………………………………………….135
壹、中文參考書目……………………………………………………….135
貳、英文參考書目……………………………………………………….142
附錄…………………………………………………………143
附錄一:相關領域專家名單…………………………………………….143
附錄二:專家效度問卷………………………………………………….144
附錄三:正式問卷……………………………………………………….160
Abbott , P. & Wallace, C.(199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俞智敏等人譯)。台北:巨流圖書。
Basow, S. A.(1996)。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劉秀娟和林明寬譯)。台北:揚智文化。
Colapinto, John(2002)。性別天生(戴蘊如譯)。台北:經典傳訊文化。
Hoover ,Kenneth,Donovan, Todd(2000)。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思維(張家麟譯)。台北:韋伯事業文化出版。
Lott,B.(1996)。女性心理學(危芷芬和陳瑞雲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Sax, Leonnard(2006)。養男育女調不同(My Gender Matters)(洪蘭譯)。台北:遠流。
Moi, T.(1995)。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陳潔詩譯)。板橋:駱駝文化出版社。
Ridley, Matt(2005)。天性與教養(洪蘭譯)。台北:商周出版。
Yalorn Marilyn,(1993)。太太的歷史。心靈工坊文化出版。
Coward, Rosalind(1997)。為何女人受男人擺佈(游依琳、劉怡昕譯)。台北:書泉。
Miles,Rosalind(1998)。女人的世界史(刁筱華譯)。台北:麥田。
Burr, Vivien(2002)。性別與社會心理學(楊宜憓、高之梅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Weedom, C.(1994)。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白曉紅譯)。台北:桂冠圖書。
王秀枝(2004)。兒童氣質與知覺父母教養方式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王佩玲(1994)。父母教師知覺之幼兒氣質與父母教養方式關係之探討。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第25期,頁317-342。
王貞雯(2005)。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成就動機與生涯成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
王雪貞(1985)。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性別特質對學前兒童性別角色之影響。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王雅各(1998)。學校氛圍中的性別現象。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三期,頁49-58。
王雅各(1999)。性屬關係—性別與文化在現。台北:心理。
王雅各(1999)。性屬關係—性別與社會建構。台北:心理。
卯靜儒(2006)。我們如何研究女性教師的性別經驗與意識:一種女性主義觀點的後設分析。教育研究季刊,第147期,頁1-12。
田安里、黃財尉、楊素圓(2006)。雙新家庭夫妻間有一樣的婚姻滿意度嗎?從夫妻性別角色態度與角色承諾的觀點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第19卷第2期,頁255-280。
田俊龍(2003)。國小學生同儕團體、性別身份形成與兩性互動探討。初等教育學報第9期,頁23-46。
白怡娟、白秀娟(2002)。女性勞動、組織管理與性別平權。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20期,頁102-111。
立法院(2002)。兩性平權。台北:國會圖書館出版社。
朱瑞玲(1986)。社會變遷中子女教養問題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0期,頁115-136。
朱瑞玲(1987)。青少年心目中的父母教養方式。載於瞿海源、章英華主編,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下冊),頁591-628。
朱曉諭(2004)。大學校園平權現況研究。行天宮人文發展中心通訊,第11期,頁68-73。
何青蓉(1986)。國中生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性別角色與其個人性別角色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余郁雯、劉梅貞、陳美伶(2000)。國小六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態度對依附關係之差異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第22期,頁81-100。
吳明燁(1998)。青少年初期父親與母親管教行為之比較。東吳社會學報,第7期,頁39-79。
吳姿瑢(2009)。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平等教育與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吳啟安(2003)。家庭暴力防治官性別平權意識與工作滿意度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吳瑟鏗(2005)。由學生觀點對兩性教育專題之探討。學校衛生,第46期,頁105-115。
吳萬春(2005)。高雄市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宋鴻燕(2000)。新世代父母教養觀。應用心理研究,第7期,頁30-34。
李卓夫(1999)。大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權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李宗文(2002)。Baumrind 的教養方法和中國教養方法探討。國教之聲,第34卷,第2期,頁8-13。
李美枝(1989)。性別角色面面觀。台北:聯經。
李隆煇(2004)。國小學童父母的人格特質、價值觀、工作滿足感對兩性平權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沈復釧(2005)。國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家庭氣氛與自我調節學習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周玉慧、吳齊殷(2001)。教養方式、親子互動與青少年行為:親子知覺的相對重要性。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3卷,第4期,頁439-476。
周秋香(2007)。國中生知覺父母的性別角色教養態度、家務分工與其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天主教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
周巽莉(2003)。不結婚?不生孩子—新時代女性婚姻觀:91年臺灣婚姻現況調查。家庭月刊,第319期,頁60-63。
周新富、賴鑫城(2004)。父母教育期望的理論與影響因素之探討。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一期,頁301-326。
周麗玉(2001)。中小學兩性教育的困境與策略。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4期,頁120-129。
林文瑛、王震武(1995)。中國父母的教養觀。本土心理學研究,第3期,頁2-92。
林玉玫(2002)。性別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性別知識、性別態度與自我保護技巧之輔導效果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研究所。
林玉恵(2005)。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務分工、職業刻板印象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林生傳(1999)。性別教育機會均等的分析、檢討與實踐。教育學刊,第15期,頁1-34。
林宜欣(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角色、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家務參與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林怡君(2005)大學生性別角色取向、性別平權態度與成功恐懼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
林珮瀅(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角色態度、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
林偉志(2002)。女性軍士官性別之研究—以聯合後勤司令部為例。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班。
林淑華、林俊瑩(2002)。「兩性教育機會均等性」的探討與展望。學校行政雙月刊,第18期,頁66-74。
林惠雅(1995)。父母教養方式和子女教養行為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72期,頁41-47。
林惠雅(1996)。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健康之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林惠雅(1998)。母親信念內涵及其教養方式的關係。學生輔導,第59期,頁72-85。
林翠湄(1989)。父母的性別角色態度對兒童性別角色態度的影響—父母家務分工模式及對兒童家務指派的效應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林震雯(993)。雙生涯家庭父母親職角色與兒童性別角色態度之關係。中國文化大學。
邱屏瑤(2006)。苗栗縣國民小學五、六年級學童性別觀念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邱顯仁(2005)。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之性別、父母親職業、家庭型態與其性別角色、家務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俞彥娟(2004)。從美國平權修正案的爭議看男女平權和母親角色。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 18期,頁109-154。
柯佳美(2004)。高中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柯淑敏(2001)。兩性關係學。台北:楊智。
洪巧(2005)。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社交技巧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
洪淑敏(2003)。國小低年級學童性別角色觀及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洪聖陽(2002)。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洪智倫(1994)。國小學生的行為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洪藝真(2006)。東南亞外籍新娘來台適應歷程、教養方式及子女氣質之各案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斐斐(1986)。家庭穩定性、母親教育程度及子女性別對母親教養態度與兒童生活適應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
胡藹若(2006)。台灣婦女教育之探討—就兩性平權的觀點而言(1949~2005)。復興崗學報,第87期,頁307-330。
高景誼(2006)。性別平等教育團體對國小學童性別態度與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
徐畢卿、鄭恵萍(2002)。雙親教養態度量表在精神衛生的應用。台灣醫學,第6卷,第5期,頁765-771。
徐麗湘(1994)。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認知性角色取替能力發展之影響研究。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徐儷伶(2005)。重要他人與前期青少年性別角色認同之關係。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
翁正澤(2004)。改變性別刻板印象內隱與外顯測量。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馬藹屏(1987)。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友伴關係之調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
高淑芳、陸洛(2001)。父母管教態度與國中生升學考試壓力感受之關係。應用心理研究,第10期,頁221-250。
張志遠(2006)。國小兒童家庭因素、兩性態度及性別角色之關係研究—以屏東縣國小高年級為例。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
張怡貞(1998)。國小男女學童知覺父母對其教育關注與期望調查。教育研究叢刊,41輯,頁53-71。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鈺佩(1999)。漢代女教典籍中女性的家庭角色與地位。教育研究,第7期,頁169-179。
張慧娟(2003)。社會行動取向的性別平權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張簡亮源(2006)。男女平權與家務分工。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
梁淑華、陳淑卿、蕭雅竹、陳麗敏、吳美玲(2003)。出生序、父母管教態度與青少年自我認同之關係—以北部某技術學院為例。長庚護理,第15卷,第1期,頁22-30。
畢恆達(1996)。找尋空間的女人。台北:張老師文化。
莊詩絃(2006)。家庭生活中父母影響兒童性別角色發展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
許雪芳(2003)。性別平等班級輔導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生之性別角色態度及兩性相處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研究所,新竹。
許詩屏(2005)。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童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國教天地,第159期,頁80-84。
許詩萍(2003)。國小教師的性別角色態度、教育態度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許嘉育(2008)。雲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平等教育認知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
郭俊豪(1999)。簡介「父母親管教方式與管教滿意度量表」及其應用。學生輔導,第63期,頁40-49。
郭維哲(2002)。不同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兩性平等教育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陳一恵(1998)。父母婚姻關係與兒童性別角色與兒童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
陳如葳(2001)。獨生子女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分享行為相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
陳易甫(2000)。父母教養行為與子女教育抱負之關連性研究。東吳社會學報,第9期,頁31-76。
陳玫君(2001)。兩性平權課程對高中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及兩性平權態度影響效果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所。
陳信峰(2003)。學生兩性平等觀念之調查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陳淑惠(2000)。精神疾病與平權意識的聯想。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6期,頁45-49。
陳惠娟、郭丁熒(1998)。「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女性主義觀點。教育研究集刊,第41輯,頁73-101。
陳雅琪(2007)。臺灣地區教育程度別女性初婚年齡分布模式。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陸偉明、劉開鈴(1998)。學生反思能力與性別角色態度的改變--「性別與社會」通識課程的教學成效。成功大學學報,第33卷,209-218。
游美惠(1999a)。性/別平權教育與女性主義的社會學分析。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7期,頁32-51。
游美惠(1999b)。性別平權的性/別教育:社會學的觀點。婦研專論,第?期,頁4-15。
游美惠(2003)。性/別平權教育與女性主義的社會學分析。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七期,頁32-49。
游美惠、易言嫒(2004)。親職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檢視親職教育通俗書籍的性別平等意識。高雄師大學報,第16期,頁1-18。
湯愛梅(2004)。國軍兩性平權之質化研究—以軍職與母職衝突為中心。國防館理學院法律研究所。
黃宗慧(2005)。走出歇思底里之後—試論以戀物癖建構女性主體之可能與困境。歐美研究,第1期,第35卷,頁51-95。
黃淑恵(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親教養方式、教育期望與親子關係之模式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黃增新(2004)。新竹縣國中學生家庭結構及家長社經地位對其性別角色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
楊泳崋(2003)。從兩性平權觀念探討婦女人權之實際—以兩性工作平等法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楊億慈(2004)。語言中的性別差異。南榮學報,第8期,頁1-11。
葉芊芊(2006)。臺北地區幼兒創造力與母親教養方式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葉倩亨、洪綉雯(2006)。探討國中學生的父母管教方式與創意生活經驗之研究。台南科大學報,第25期,頁99-115。
董淑玲(2005)。Satir家族治療模式中兩性平權意識之探討—以女性主義的觀點。諮商與輔導,第236期,頁13-19。
趙心暐(2005)。國中生的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趙彥寧(2001)。戴著草帽到處旅行—試論中國流亡、女性主體、與記憶間的建構關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1期,頁53-97。
廖啟助(2008)。資優女性學生家長姓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姓別角色教養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鄭萍茹(2008)。屏東縣國小六年級學童性別平等意識與知覺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劉秀娟(1997)。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揚智。
劉明松(1998)。家庭結構、父母教養方式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42:3,頁123-140。
劉明松、張韶霞(2000)。國小學童家庭結構及父母教養方式及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3:1,頁61-77。
劉瑞美(2006)。父母教養方式與國小學童情緒智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
樊聯仁(1999)。不同年齡子女對父母教養方式之比較。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
歐陽儀、吳麗娟(1999)。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第2期,第30卷,頁33-58。
滕德政(2002)。「是誰在玩躲避球?」將性別平權教育融入體育課。國教新知,第49卷,第1期,頁57-63。
滕德政(2004)。數學開門!女生來做數學—性別平權議題融入數學領域教學。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27期,頁122-130。
滕德政、黃麗如(2007)。「揮別雙刃劍,尋找俠骨柔情者」淺談性別平權教育議題融入語文領域教學。教師之友,第48卷,第1期,頁
蔡文山(2001)。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角色態度、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之影響。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
蔡文輝(1987)。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蔡惠娟(1998)。性別平權教育的實踐—小學教師的性別角色觀及其班級實務。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5期,頁15-25。
蔡恵娟(2001)。性別平權教育的融入教學—以國語科為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5期,頁117-124。
蕭世慧(2006)。高中職生父母教養方式、家庭氣氛與偏差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蕭惠蘭(2004)。高中女生性別意識、教育期望、科學成就對生大學選擇科系之影響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
蕭舒云(1997)。台北市單親家庭國中生同儕人際關係與性別角色態度之研究—與雙親家庭作比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策略與社會工作研究所。
賴美秀(1993)。父母的性別角色、兒童的性別角色與兒童的自尊與同儕接納度之關係。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謝小芩(1998)。性別與教育期望。婦女與兩性學刊第9期,頁205-231。
謝臥龍(1996)。兩性文化與社會。台北:心理出版社。
謝青儒(2002)。父母參與與子女性別角色概念、性格特質、幸福感及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鍾玉蓮、岳創業(2006)。義務役軍人之家庭型態、家庭管教方式與軍中生活適應之研究。生活科學學報,第10期,頁165-191。
鍾志從(2006)。如何協助幼兒性別角色之發展:順應生物機制或破除社會約制?教育研究月刊,第147期,頁80-91。
簡志娟(1996)。影響父母教養方式之因素—生態系統理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魏世台(2002)。中國文化中父母教養方式之研究。宜蘭技術學報,第九期,人文及社會專題,頁341-369。
魏世台(2005)。家庭研究中生態理論之概念建構及其對父母教養研究之影響。東南技術學院東南學報,第28期,頁379-392。
魏世台、王銘光(2005)。父母關愛特質及教養方式對子女自我概念發展之研究。東南技術學院東南學報,第29期,頁101-116。
羅敏綺(1999)。農村婦女對兒女的性別教養態度與教養方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
羅瑞玉、徐西森、連廷嘉(2002)。台灣地區青少年性別角色態度之探討研究。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第32期,頁685-723。
蘇千恵(2006)。性別繪本讀書會對國小學童性別角色態度與自我概念之影響。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蘇素美(2005)。兩性平權教育在家庭中實施之困境與對策。諮商與輔導,第239期,頁31-35。
顔綵思、魏麗敏(2005)。台灣中部地區國中小學生自我概念、父母管教方式對攻擊行為影響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頁23-48。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