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陳雪麗
研究生英文姓名:Chen, Hsueh-Li
中文論文名稱:圖像組織運用方式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
英文論文名稱:Effects of Graphic Organizer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Elementary Students
指導教授姓名:梁雲霞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101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6
中文關鍵詞:圖像組織閱讀理解
英文關鍵字:graphic organizersreading comprehens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76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44
  • 收藏收藏:0
圖像組織運用方式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
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閱讀文本時搭配不同圖像組織使用方式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本研究之研究問題有二:一、不同圖像組織運用方式對學生閱讀理解是否造成差異?二、圖像組織運用方式對不同性別學生的閱讀理解是否造成差異?
本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四年級六個班學童共138位為研究對象,採準實驗研究法之組間設計,以班級為單位將參與研究的六個班級隨機分派為「專家建構組」、「自行建構組」與「控制組」。「專家建構組」的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提供專家建構的圖像組織以供參考,「自行建構組」學生在閱讀文本時需自行完成有18個空格待完成的圖像組織,「控制組」則只讀純文本,不使用圖像組織。分配到「專家建構組」與「自行建構組」的班級先接受一節「圖像組織」教學課程,以建立其閱讀或繪製圖像組織的能力,之後再與控制組一起接受自編閱讀理解立即測驗,瞭解不同圖像組織的使用方式對受試者的立即效果。
一個月後以原分組形式進行自編閱讀理解延宕測驗,以瞭解其不同圖像組織使用方式的保留效果。資料處理採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無母數分析等方式。研究結果顯示:
一、 不同圖像組織運用方式對學生的原始閱讀理解造成顯著差異。在閱讀理解立即測驗中,專家建構組學生表現顯著優於控制組,自行建構組與控制組之間無顯著差異;在閱讀理解延宕測驗中,專家建構組學生表現顯著優於自行建構組,自行建構組與控制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二、 以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得分為共變數,排除閱讀能力對實驗可能造成的影響後發現,不論在閱讀理解立即測驗或閱讀理解延宕測驗總分中,專家建構組、自行建構組和控制組之間雖有分數的差距,但均未達顯著差異。
三、 以不同閱讀解題目類型而言,不同圖像組織運用方式對於立即測驗或延宕測驗的記憶類型得分,但均未達顯著差異;但對推論比較類型的延宕測驗得分具有顯著差異,專家建構組得分顯著優於自行建構組,而自行建構組與控制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四、 以男生而言,不同圖像組織運用方式對男生在閱讀理解立即測驗總分具有顯著差異,專家建構組顯著優於控制組,但自行建構組和控制組之間無顯著差異;而在閱讀理解延宕測驗總分,不同圖像組織使用方式並未造成不同組別男生的顯著差異。
五、 從不同題目類型分析,男生在記憶類型得分不因組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但在立即測驗推論比較類型得分中,專家建構組分別顯著優於自行建構組和控制組,但自行建構組和控制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六、 以女生而言,不同圖像組織運用方式對女生在立即測驗與延宕測驗的閱讀理解總分或不同類型得分上均未造成顯著差異。
最後,研究者根據結論對提出幾點建議,做為圖像組織教學在國小課程教學之應用或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圖像組織、閱讀理解
Effects of graphic organizer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elementary students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s on exploring the effect o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using graphic organizers whilst engage in reading for fourth graders.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re as followed, first, whether the different usages of graphic organizers impose differences on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ondly, whether the usage of graphic organizers impose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genders with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among 138 fourth graders among six classes in New Taipei City with a research method of between-subjects design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with units of classes, and the classes a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hree groups including the author-provided group, the learner-gener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Students in the author-provided group are provided with graphic organizers designed by specialists as reference. Students in the learner-generated group need to complete eighteen boxes with unfinished graphic organizers, whilst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ad only the text of the material without any graphic organizer.Students in the author-provided group and the learner-generated group received a lecture in graphic organizers before taking the exam; this helps them to build up their ability in reading or graphic the graphic organizers. Those students will later on take reading comprehension exam along with their peer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verify the instant effect on testers of using different graphic organizers.
A delay testing is conducted one month after the instant testing with the same groups of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perseverance effect of the usage of different graphic organizers. The analysis is conducted with the method of analysis of variances, one-way ANCOVA and nonparametric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ed:
First, the different usage of graphic organizers imposes evident differences on students’ original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In the instant testing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the author provided group is distinctively better than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exist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formances between students in the learner-gener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delay testing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the author-provided group is distinctively better than students in the learner-generated group; but there exist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formances between students in the learner-gener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Second, with the score of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the covariance and the exclusion of the potential effects on the test caused by reading ability, there exist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core among three groups of student in both instant and delay testing, but the differences are not evident.
Third,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est ques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ic organizers in the memorial type questions in both instant and delay testing show no evidential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however, there is evidential difference in the reasoning comparison type of questions in delay te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the author-provided group is distinctively better than students in the earner-generated group; but there exist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formances between students in the learner-gener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Fourth, for male testers, the usage of different graphic organizers imposes a clear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scores i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the author-provided group is distinctively better than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exist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formances between students in the learner-gener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are no much differences among male students in these three groups in the delay testing.
Fifth, analyzing from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est, male testers show limited difference in their scores among groups with memorized tests. But there exits some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the logical reasoning exams in the instant te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the author-provided group is distinctively better than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students in the learner-generated group; but there exist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formances between students in the learner-gener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Last, there shows no evidential differences on female testers of the usage of different graphic organizer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actices in both instant and delay testing.
Finally, the autho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f her research in order to make reference to th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and further researches on graphic organizers.

Key words: graphic organizers, reading comprehension.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1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1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1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圖像組織及其相關理論 …………………………………… 19
第二節 閱讀理解及其相關研究 …………………………………… 40
第三節 圖像組織與閱讀理解的關係 ………………………………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73
第二節 研究設計 …………………………………………………… 7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7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76
第五節 實施程序 …………………………………………………… 84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8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圖像組織運用方式對閱讀理解之影響 …………………… 91
第二節 圖像組織運用方式對不同性別閱讀理解之影響………… 11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133
第二節 建議 ………………………………………………………… 135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 139
貳、 西文部分 ………………………………………………………… 149
附錄
附錄一、實驗說明 …………………………………………………… 151
附錄二、實驗文本 …………………………………………………… 155
附錄三、自編閱讀理解測驗 ………………………………………… 161
附錄四、圖像組織教學簡報 ………………………………………… 164
壹、 中文部分
于富雲、陳玉欣(民96)。不同知識表徵建構的學習策略對自然科學習成效之影響。科學教育學刊,15(1),99-118。
王美宜(民98)。心智圖法教學運用於國中九年級原住民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尤志偉(民98)。概念構圖法在理解式教學上的應用—以籃球進攻教學為例。國民教育特輯:有效的教學法,121-132。
尤琬綺(民98)。概念構圖對國中生英語閱讀理解的效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丘立崗(譯)(民95)。教學原理-學習與教學(原作者:Kauchak, D. P. & Eggen, P. D. )。臺北市: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2003)
江淑卿、郭生玉(民86)。不同學習過程的概念構圖策略對促進知識結構專家化與理解能力之效果研究。師大學報,42,1-16。
朱敬先(民89)。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吳冠誼(民100)。運用線上組織圖進行時事讀報以提昇批判思考能力之研究─以臺北縣國小三年級某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素芬(民98)。圖形組體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分數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書銘(民97)。OECD組織PISA評量對我國教育的啟示與反思。網路社會學通訊,第75期,2008年12月15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5/75-07.htm
吳裕聖(民90)。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科學文章閱讀理解及概念構圖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杜振亞等(譯)(民95)。學習導向的教學設計原理(原作者:Robert M. G., Walter W. W., Katharine C. G. & John M. K. )。臺北市:湯姆生。(原著出版年:2005)
李玉琇、蔣文祁(譯)(民95)。認知心理學(原作者:Robert J. S.)。臺北市:雙葉書廊。(原著出版年:2003)
李志駿(民93)。透過心智圖進行推測對聽力理解的成效研究:以台灣大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李延昌(民96)。圖形組體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運用研究~以輔導團教學實務社群發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欣蓉(民94)。圖像思考,不可不知的學習方法【譯者序】。載於李欣蓉(譯)(民94)。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原作者:Bromley, K., Irwin-De Vitis, L. & Modlo, M.)。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95)
李欣蓉(譯)(民94)。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原作者:Bromley, K., Irwin-De Vitis, L. & Modlo, M.)。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95)
李茜茜(民96)。一位國小教師於數學科實施圖像化組織物之專業成長的質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雅惠(民95)。概念構圖教學對八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國文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麗綺(民92)。國小低年級學童詞彙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余民寧(民86)。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臺北市:商鼎文化。
林永昇(民94)。奈米科技與生活(二)。取自:http://www.itrc.narl.org.tw/Publication/Newsletter/no71/p14.php
林生傳(民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圖書。
林巧敏(民97)。迎接閱讀新浪潮。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18,4-9。
林利俐、姜秋玲、陳淑芬(民99)。教師建構語意組織圖對技職四技一年級學生英文閱讀策略之影響--以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為例。華醫學報,32,221-242。
林美琴(民97)。兒童閱讀新識力—兒童讀書會與班級共讀。臺北市:天衛文化。
林保男(民99)。概念構圖教學結合合作學習以增進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香廷(民98)。圖形組體應用在國小三年級社會領域主題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清山(譯)(民79)。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原作者:Richard E. Mayer)。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87)
林婷煜(民91)。讀書。臺北:商周出版。
林寶貴、郭靜姿(民89)。綜合學業性向測驗編製報告。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林寶貴、錡寶香(民91)。中文閱讀理解測驗。臺北:教育部。
洪于筑(民95)。三種生字註解方式對高職生閱讀理解及名詞辨認之效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月女(譯)(民87)。談閱讀(原作者:Goodman K.S.)。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6)
洪雅玲(民100)。說明文之文體結構及圖解教學對南台灣國中生英語閱讀理解之效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柯姿伶(民98)。圖形組織運用於國小二年級國語課文大意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柯華葳(民96)。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最新發現--台灣需要更多「閱讀策略」教學。天下雜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152-158。
柯華葳(民98)。教出閱讀力2:培養Super小讀者 引導孩子讀懂文章,優遊書海樂無窮=Lead kids learn to read!。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民97)。PIRLS 2006 國際報告:臺灣四年級生閱讀素養。取自:http://lrn.ncu.edu.tw/pirls/PIRLS%202006%20Report.html
姜秋玲 (民95)。臺灣技職校院學生英文閱讀困難之探討及概念圖於英文閱讀的運用。華醫學報,25,149-170。
高珠容(民95)。從鄉土地圖教學網站看圖形組織在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之應用與實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郝明義(民90)。閱讀的風貌。臺北:網路與書。
郝明義、朱衣(譯)(民92)。如何閱讀一本書(原作者:Mortimer J. A.)。臺北市:台灣商務。(原著出版年:1940)
孫易新(民96)。心智圖法創造思考訓練方案對激發企業人士創造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臺北市。
連文誌(民99)。運用線上組織圖發展國小資訊倫理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五年級某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世忠(民99)。教學原理—統整與應用(二版)。臺北:五南。
張世彗、楊坤堂(民93)。閱讀理解測驗之編製報告。國小特殊教育,37,1-11。
張明傑(譯)(民97)。視覺圖像與教學設計(原作者:Linda L. L.)。臺北:心理。(原著出版年:2003)
張春興(民9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張智凱、陳國棟、程仲凱(民95)。以電腦輔助註記提升閱讀理解之大意摘要能力。IICM,9(1),41-57。
張瑞芬(民98)。組織圖運用於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梁淑芳(民96)。概念構圖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梁雲霞(譯)(民92)。大腦知識與教學。台北市:遠流。
陳立馨(民100)。圖像組織法教學對於台灣七年級生英語故事重述之效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怡玉(民94)。降低國小數學科實作評量人和作業交互作用變異方法的探討---以類推性理論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奎伯、顏思瑜(譯)(民96)。教育心理學:為行動而反思(原作者:O’Donnell, A. M., Reeve, J. & Smith, J. K.)。臺北市:雙葉書廊。(原著出版年:2007)
陳俊源(民91)。概念構圖式網路學習環境對認知結構影響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生岩石概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0NTNT1392011%22.&searchmode=basic
陳錦雪(民100)。自然界的生活現象與奈米應用。自編教材(未出版)。
陳櫻代(民88)。概念構圖策略促進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莊智超(民95)。英語童書構圖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生寫作前期英語造句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民93)。教育部作業標準化(SOP)流程圖製作規範。取自:http://www.ym.edu.tw/pnl/960907-4.doc
教育部(民97)。教育部施政藍圖體系表(98-101年)。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EDU01/980410%E6%95%99%E8%82%B2%E9%83%A8%E6%96%BD%E6%94%BF%E8%97%8D%E5%9C%96%E9%AB%94%E7%B3%BB%E8%A1%A8.pdf
國立臺南大學PISA國家研究中心(民97年12月)。PISA閱讀素養應試指南。2010年6月20日,取自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Publishing/pisa_read_guide.pdf
終身學習網路教材—奈米新世界(民100)。取自:http://nano.nstm.gov.tw/home.asp
黃子瓔(民100)。「如何編製組織圖表」數位教材之設計與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少彥(民100)。運用線上組織圖發展閱讀教學之研究-以臺北縣國小五年級某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玉芝(民100)。圖形組體應用於國小生活課程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永和、莊淑琴(民93)。圖形組體──視覺化教學工具的探討與應用。深耕與創新:九年一貫課程之有效教學策略,362-392。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主編。
黃光雄(民77)。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
黃惠鈴(民95)。概念構圖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成效之研究-以「校園的昆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4TMTC0231013%22.&searchmode=basic
黃絢琴(民84)。圖表組織架構訓練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在社會科歷史教材的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福興(民92)。概念構圖應用於科學文章閱讀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黃藍億(民93)。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大一學生英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黃瓅慶(民95)。「概念構圖」運用於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晨間閱讀班的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曾彥翰(民95)。文章結構教學對增進國小聽覺障礙學生說明文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敏姿(民99)。概念構圖策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淑賢(民98)。為什麼「閱讀」需要「理解」?【推薦文】。載於柯華葳(2009)。教出閱讀力2:培養Super小讀者 引導孩子讀懂文章,優遊書海樂無窮=Lead kids learn to read!。臺北市:天下雜誌。
彭康益(民100)。運用線上組織圖提昇國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六年級資優班濕地專題研究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程貴聯(民96)。圖像化概念構圖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湯梅英、劉春榮(民89)。第三章國民教育。中華民國教育年報(八十九年版)(頁59-102)。取自http://search.nioerar.edu.tw/edu_paper/data_image/g0000306/89n0/20011100/p0000059.pdf
單文經(主編)(民93)。課程與教學新編。臺北市:心理。

葉明山(民95)。應用概念構圖策略於小學科學寫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4NTPTC611033%22.&searchmode=basic
葉季昀(民94)。圖像組織架構教學策略對國中生學習神經系統概念的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連祺、林淑萍(民92)。布魯姆教育領域認知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05,94-106。
葉瓊華、詹文宏(民89)。概念構圖、自問自答及畫重點策略對國小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理解能力及後設認知能力教學成就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4,189-231。
溫明麗等(譯)(民94)。教育心理學:教育的行動研究(原作者: Parsons, R. D., Hinson, S. L. & Sardo-Brown, D.)。臺北市:湯姆生出版。(原著出版年:2001)
鄒永裕(民94)。概念構圖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臺北市立圖書館(民96)。「Bookstart閱讀起步走」緣起。取自:http://lrn.ncu.edu.tw/pirls/PIRLS%202006%20Report.htmlhttp://www.tpml.edu.tw/TaipeiPublicLibrary/index.php?subsite=chinese&page=common-service-bookstart-brief.php
齊若蘭(民91)。哪個國家學生閱讀能力最強。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52-59。臺北:天下雜誌。
趙瑞芳(民87)。圖表組織架構與閱讀理解的初探。東吳外語學報,13,11-45。
鄭博仁(民97)。自由軟體平台教材呈現方式對學習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蔡文榮(民96)。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二版)。臺北市:學富文化。

蔡青蓉(民95)。概念構圖在國民中學綜合活動領域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研究-以服裝設計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4NPUST677021%22.&searchmode=basic
蔡清田等(譯)(民91)。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原作者:Posner, G. J. & Rudnitsky, A. N.)。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4)
蔡雅泰(民95)。概念構圖融入國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大意摘要能力與語文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暉展(民100)。圖形組體對消除「誘人細節效應」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蔡麗萍(民94)。電腦化概念構圖應用在閱讀障礙學生閱讀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賴芹如(民94)。概念構圖多媒體教學對國中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社會領域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賴景昌、林國仕(民93)。知識經濟。取自:http://www.nsc.gov.tw/_newfiles/popular_science.asp?add_year=2004&popsc_aid=53#top
劉沛琳(民97)。概念構圖理解策略在大學英文閱讀教學之成效。課程與教學季刊,11(4),137-162。
劉春榮、陳俐吟(民92)。第三章國民教育。中華民國教育年報(九十三年版),86-136。取自http://search.nioerar.edu.tw/edu_paper/data_image/g0000306/93n0/20050900/p0000086.pdf
劉麗琴(民91)。在國小融合式班級中實施概念構圖教學以植入人工電子耳的聽障生為個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劉懿德(民98)。專家概念構圖對不同學習風格國小四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鍾昌倫(民99)。應用合作概念構圖策略教學於國小數學科之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8NTNT5480039%22.&searchmode=basic
盧雪梅(譯)(民80)。教學理論—學習心理學的取向(原作者:Bell-Gredler M.E.)。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86)
韓順進(民95)。概念構圖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謝秀艷(民94)。電腦概念構圖軟體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應用—以環保概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5TMTC0231004%22.&searchmode=basic
謝富榮(民95)。概念構圖策略與認知型態對國小自然科網路化學習影響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7,83-110。
戴敬蓉(民97)。織網教學法對國小三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簡秀娟(民98)。運用概念構圖教學輔導低成就學生閱讀理解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顏肇容(民94)。概念構圖融入電腦輔助教學在綜合高中生物科教學之應用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93NPUST677002%22.&searchmode=basic
羅文酉(民98)。看見自己的思考─以圖像組織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生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羅文卿(民99)。閱讀網絡圖對臺灣高中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貳、 英文部分
Drafke, M. (1993). Graphic organizers. Retrieved from http://www.cod.edu/people/faculty/drafke/Graphic%20organizers.htm#A%20Hierarchy
Egan, M. (1999). Reflections of effective use of graphic organizers [Electronic version].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42 (8), 641-646.
Gil-Garcia, A. & Villegas, J. (2003). Engaging Minds, Enhancing Comprehrnsion and Constructing Knowledge through Visual Representations.(ED480131)
Graphic organizers. (2011a, March). GRAPHIC.ORG. Retrieved from http://www.graphic.org/
Graphic organizers. (2011b, March).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Online. Retrieved from http://olc.spsd.sk.ca/de/pd/instr/strats/graphicorganizers/index.html
Hall, T. & Strangman, N. (2002). Graphic organizers. Wakefield, MA: National Center on Accessing the General Curriculum. Retrieved from http://aim.cast.org/learn/historyarchive/backgroundpapers/graphic_organizers
Ishikawa_diagram. (2010, January). Wikipedia. Retrieved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hikawa_diagram
KWL_tables. (2010, January). Wikipedia. Retrieved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KWL_tables
Mayer, R. E. (1996).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making sense out of expository text: The SOI model for guiding three cognitive processes i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8(4) , 357-371

Novak, J. D. & Cañas, A. J. (2008). The Theory Underlying Concept Maps and How to Construct Them. Florida Institute for Human and Machine Cogn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cmap.ihmc.us/Publications/ResearchPapers/TheoryCmaps/TheoryUnderlyingConceptMaps.htm
Robinson, D. H. & Kiewra, K. A. (1995). Visual Argument: Graphic Organizers Are Superior to Outlines in Improving Learning From Tex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7(3), 455-467.
Stull A. T. & Mayer R. E. (2007). Learning by Doing Versus Learning by Viewing: Three Experimental Comparisions of Learner-Generated Versus Author-Provided Graphic Organiz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ology, 99(4), 808-820.
Venn_diagram. (2010, January). Wikipedia. Retrieved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Venn_diagram
封面
謝誌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7.10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7.1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