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林欣穎
中文論文名稱:以故事教學提升國小學童口語表達能力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林吟霞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9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1
中文關鍵詞:故事教學口語表達能力行動研究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76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7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探討研究者發展故事教學課程的歷程與研究對象在教學歷程中口語表達能力之改變情形。研究者以樂樂國小(化名)二年甲班28名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十週的故事教學課程。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設計「口語表達能力評量表」,採相依樣本t考驗加以探討,並透過研究者教學觀察紀錄、課後省思札記、活動學習單、訪談學童紀錄、與研究協同者之討論紀錄等資料,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所獲得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發展故事教學課程歷程方面
(一)語音為主軸之課程
在語音為主軸之課程設計與實施上,要設計合適之「教學PPT檔」來提升學童學習專注力。教學過程中,提問方式也應具體明確,以利學童快速掌握提問重點。此外,也應不斷進行課程設計的省思與修正,並透過研究協同者參與討論的過程,修改原先之故事課程設計以符合實際教學的需要。
(二)語義與語法為主軸之課程
在語義與語法為主軸之課程設計與實施上,要將「語文遊戲」的理念融入課程設計中,也要提供學童大量口語表達的機會來增進其發表的自信。在故事題材的選擇上,也應以學童之角度為考量,讓故事教學課程設計更貼近學童的需求,也更能獲得學童的喜愛與提高其主動參與的意願。
(三)語音、語義、語法、儀態為主軸之課程統整
在語音、語義、語法、儀態為主軸之課程統整實施上,發現「四格漫畫」的方式較難測出學童口語表達能力中「修辭應用」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也應提供學童大量團體討論機會,藉此激發其無限的創意與邏輯思考能力。也在學童「戲劇表演」課程的反應與表現上,發覺其無限學習潛能,更透過這樣的研究歷程,提升研究者課程設計的能力,也體會到彈性調整故事教學課程設計,能使研究更為順利的完成。

二、故事教學對學童口語表達能力之成效
(一)語音能力
學童在「咬字發音」和「音量速度」方面有非常顯著的進步,在「語調高低」方面有顯著的進步。
(二)語義與語法能力
學童在「主題明確」、「語義完整」、「語句明確」和「連貫流暢」方面有非常顯著的進步,在「修辭應用」方面有顯著的進步。
(三)儀態能力
學童在「面部表情」和「手勢動作」方面有非常顯著的進步。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有志提升學童口語表達能力之國小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Speaking is the basic way to communicate between the human. Therefore, the ability of the oral expres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of the researcher, a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the ability of pupils’ oral expression have not improved well as we expect, even though the pupils are the main subjects in the teaching course. Based on these two points, what the researcher concerns is how to promote the ability of pupils’ oral expression.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method of an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subjects are the 28 2ed graders. The content will be on absorbed on the progress of the storytelling teaching and the students’ shift in the ability of the oral expression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first part, sound, meaning, and grammar are the mains to the curriculum plan of this research. In additions, deportment is also integrated with this curriculum plan in order to discovering the potentialities of the students. The second part will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fter ten-week on-the-spot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using methods of t-test to analyze all the data, including the ability of the oral expression assessment, observation, interview, feedback paper, and studying, discussing with the tutor of these 28th pupils, the students’ abilities in sound, meaning, grammar and deportment progress outstandingly, for instance, pronunciation, volume, tempo, tone, subject-specific, semantic completeness, statement-unequivocal, coherence, Rhetoric applicability, facial expressions, and gestures.
Finally, suggestions will b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would like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promotion the oral expression of the pupils.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故事教學之理論基礎 7
第二節 口語表達能力之意涵與理論分析 21
第三節 故事教學與口語表達能力之相關研究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3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9
第二節 研究情境與對象 41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44
第四節 研究工具的設計 52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55
第六節 研究倫理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1
第一節 故事教學歷程活動分析 61
第二節 故事教學對學童口語表達能力之影響 10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結論 129
第二節 建議 137

參考書目 142
一、中文部分 142
二、西文部分 146
一、中文部份
王派仁、何美雪(2008)。語言可以這樣玩—兒童語言發展遊戲與活動。臺北市:心理。
丘華殷(2007)。結合網路多媒體繪本教學方案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兒童口語表達能力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石兆蓮(2002)。合作學習對兒童溝通表達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美如(2003)。國小一年級看圖說話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之實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江麗莉、詹文娟與鍾梅菁(1999)。三個臭皮匠的努力:反省策略在師院教師改進教學的應用。載於國立臺東師範學院,1999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論文集(106-125頁)。
何三本(1997)。說話教學研究。臺北市:五南。
何三本(1998)。幼兒故事學。臺北市:五南。
何秀煌(1998)。語言與人性—記號人性論闡釋。臺北市:臺灣書店。
吳明姿(2004)。圖畫故事教學活動之研究—以關懷主題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吳明隆(2002)。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奕璇(2003)。淺談行動研究。教育趨勢導報,4。2003年5月,取自:http://www.exam-point.com.tw/htm/EDU/0004/a/02.pdf
吳英長(1979)。怎樣跟小朋友講故事。國教之聲,13(2),1-5。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
吳湘靈(2004)。圖畫故事書再國小一年級國語文領域的應用—情緒教育融入故事教學之實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鼎(1989)。兒童文學研究。臺北市:遠流。
李丹(1980)。兒童發展。臺北市:五南。
李盈瑩(2005)。以繪本進行國小低年級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連珠(1991)。將圖畫書帶進教室—教室內的圖畫書。國教之友,43(2),29-36。
李嘉佩(2007)。國小一年級學童說話能力探究—以彰化縣某國小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麗霞(1997)。兒童說故事之問題與教學策略。國教世紀,177,14-21。
杜佳真(2002)。說故事對一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影響。臺北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杜萱(1993)。優良文學的特質。臺北師院圖書館館訊,1993,157-164。
林天祐(2001)。提高兒童閱讀興趣的策略—美國加州聖塔芭芭拉市的經驗。教育資料與研究,38,12-15。
林文寶(1987)。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高雄市:復文。
林良(1974)。文學跟故事。中國語文,33(4),23-29。
林美秀(2004)。教導式對話教學對增進學習障礙兒童口語與閱讀理解能力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習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素玉(2006)。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動機及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澎湖)碩士班,未出版,臺南市。
林敏宜(2004)。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林筠菁(2005)。運用故事教學發展學童同理心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麗雅(2005)。創造性戲劇對幼兒口語表達與故事理解之影響—以故事戲劇為媒介。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寶貴(2002)。語言障礙與矯治。臺北市:五南。
邱翠珊(2004)。故事教學對於國小二年級學生語文能力的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施常花(1988)。臺灣地區兒童文學作品對讀書治療適切性的研究。臺南市:復文。
洪銀杏(2001)。「教師即研究者」之行動研究:故事教學在低年級教室之實施。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洪慧娟(2000)。幼兒說故事內容及結構之分析研究—以一個全語言幼稚園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曉菁(2000)。說故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翁紹凱(2008)。培養說故事的孩子—父母給孩子最好的97個禮物。臺北市:意識文化。
基本能力:表達、溝通與分享(無日期)。臺北市:國民教育社群網—課程綱要。2009年2月23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context/02-4.html
張英鵬(1995)。學習障礙兒童傾聽與口語表達的教學與活動舉隅。國小特殊教育,19,48-51。
張淑娥(1993)。從說話談起—淺談國民小學的說話教學。國教之友,45(1),5-10。
張智惠(2005)。國小聽說教學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馨云(2000)。說故事教學應用於國小語文課程中之探究。教師之友,41(4),38-43。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領域(國語文)修正草案。2009年2月24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
B0055/%E5%9C%8B%E8%AA%9E%E6%96%87%E5%B0%8D%E7%85%A7%E8%A1%A8%E3%80%902008.05.05%E3%80%91.doc
曹純瓊(2000)。鷹架式語言教學對國小高功能自閉症兒童口語表達能力學習效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玉英(2004)。一位幼教教師故事教學的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郭麗玲(1991)。在畫中說故事的「圖畫書」。社教雙月刊,46,20-33。
陳人慧、徐新逸(2005)。兒童說故事活動的魅力與教學策略。國教世紀,215,25-32。
陳仁富(2001)。故事後的戲劇活動—以白雪公主為例。國教天地,145,45-50。
陳月文(1997)。玩兒遊戲說故事。臺北市:國語日報。
陳弘昌(1997)。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正治(1996)。國小語文教學論集。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陳正治(2008)。國語文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陳光憲(2008)。說話的藝術。國教新知,55(1),35-45。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
陳東陞(1994)。兒童口語表達能力測驗編製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5,151-178。
陳美姿(2000)。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儀君(2004)。說故事活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口語表達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曾怡惇(1991)。臺北市國小啟智班中度智能不足兒童與普通兒童口語表達能力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臺北市:漢文。
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1995)。童書非童書:給希望孩子看書的父母。臺北市:宇宙光。
黃康玲(2002)。親子共讀,從出生開始。學前教育,25(1),58-61。
黃瑞枝(1997)。說話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楊國屏(1996)。輔助溝通系統。科學月刊,27(11),925。
詹棟樑(2007)。兒童發展與輔導。臺北市:師大書苑。
鄔時雯(2002)。以故事教學增進兒童同儕友誼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靳洪剛(1994)。語言發展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廖素亭(2007)。威廉式症兒童口語表達能力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漢格(Ruth Beal Heinig)(2001)。即興表演家喻戶曉的故事—戲劇與語文教學的融合。(陳仁富譯)。臺北市:心理。
維薇安‧嘉辛‧裴利(Vivian Gussin Paley)(1996)。直升機男孩—教室裡說故事的魅力。(楊茂秀、陳鴻銘、林意雪譯)。雲林縣:豐泰文教基金會。
趙淑雲(2003)。運用說故事活動推動兒童閱讀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劉藹華(1975)。怎樣講故事。中國圖書出版學會會報,27,40-42。
蔡子瑜(2000)。故事討論對幼兒道德的影響之研究—以「分享」的故事主題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學院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玉蓉(2003)。以聽說故事提升國小低年級班級閱讀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育妮(2004)。繪本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蔡尚志(1994)。兒童故事原理。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淑媖(2006)。從聽故事到閱讀。臺北市:上誼。
蔡麗芳(1998)。說故事在兒童諮商中的應用。輔導季刊,34(3),33。
鄭瑞菁(2005)。幼兒文學。臺北市:心理。
謝華馨(2003)。應用創作性戲劇說故事教學活動之研究—以安和國小一年級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鍾志從(1986)。兒童發展的分階與兒童文學的選擇。家政教育,10(2),20-27。
鍾家瑄(1992)。說故事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滿英(2005)。圖畫故事書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的閱讀動機閱讀自我效能成效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魏瑛娟(2004)。有聲故事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口語表達能力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羅秋昭(1996)。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羅雯萍(2008)。提升國小一年級學童說話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語文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羅葆善(1993)。提升兒童語言能力的方法。國教世紀,28(5),32-35。
蘇鈺珊(2002)。故事教學的應用。教師天地,119,63-64。

二、西文部份
Anne Pellowski(1977).The World of Storytelling. New York:R.R.Bowker.
Baker,Augusta.(1987).Storytelling:Art and techuigue.Littleton.Colo.:Libraries Unlimited,Inc.
Collins,R.,& Copper,P.J.(1997).Storytelling:Art and technique.New York:Bowker.
Egan,K.(1986).Teaching as story telling.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reene,E.(1996).Storytelling:Art and technigue.New Jersey:Reed Elsevier.
Hardendoff,& Jeanne,B.(1963).Storytelling and Story Hour.Litrauy Trends,12,56-60.
Headerson,B.(1999).An anatomy of story.Pathways:The Ontario Journal of Outdoor Education.11(1),16-20.
Kieran,E.(1989).Teaching as story telling: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ivo,N.J.,& Rietz,S.A.(1986).Storytelling: Process and Practice.Littleton,Colo.:Libraries Unlimited,Inc.
Macon.M.,& Others.(1991).Responses to Literature:Grades K-8.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ED325852.
Nelson,O.(1989).Storytelling:Language experience for meaning making.Reading teacher,42(6),386-390.
封面
誌謝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0.12.09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0.12.0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