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吳恣蓉
研究生英文姓名:Chin-Jeng Wu
中文論文名稱:運用繪本教學實施國小二年級誠實品格教育之課程行動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The Course Action Research of Picture Book Teaching for the “Honest” Character Education of the Second 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指導教授姓名:林吟霞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9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0
中文關鍵詞:繪本教學誠實品格教育課程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字:picture book teachinghonest character educationcourse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4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以台北市幸福國小(化名)二年甲班學童為研究對象,採行動研究法,進行為期八週的繪本教學活動。過程中採用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資料,進而就所蒐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與歸納。本研究旨在藉由課程行動研究的歷程,設計出適合國小二年級學童之「誠實」品格教育教學方案。過程中探討教師在進行以「繪本教學」為主之「誠實」品格教育課程實施中所遭遇之困境與修正,並了解「繪本教學」對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於「誠實」核心品格之學習成效改變,最後覺察教師個人在專業上的轉變。根據文獻探討、研究分析與討論,獲致如下之研究結論:
壹、「誠實」品格教育之課程發展歷程
一、運用繪本實施國小二年級「誠實」品格教育課程具可行性
經由本研究的研究發現繪本教學及其延伸學習活動具有下述三種功能。
(一)繪本故事能提供學童正面積極的處事態度
(二)角色扮演教學培養學童的同理心
(三)省思使學童知悉自己的缺失並勇於承認
二、「誠實」品格教育之教學困境與課程修正,可從下述三方面來探討。
(一)在班級經營方面包括:1.角色扮演時學童會挑剔組員2.少數學童在私底下竊竊私語,干擾上課秩序3.學童過度重視物質的獎勵品。
(二)在課程設計方面包括:1.多數學童不喜歡書寫學習單2.「誠實」是一種美德,但不應死守教條3.教學活動過於緊湊,使教學者經常感到時間的壓力4.劇本的文本內容過多,學童不易熟背。
(三)在教學策略方面包括:1.繪本教學時缺乏與學童的互動2.上課討論時,少數學童沒有發言3.分組討論時,時間不夠充裕4.書寫學習單時,學童表示對繪本內容有些遺忘5.人手不足的情況下,應尋求支援6.誠實品格小書的製作耗時費力7.角色扮演困難度高,卻深獲學童的喜愛。
貳、繪本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童「誠實」品格表現之成效
研究者從學童之自評量表上的前後測成績來比較,輔以家長、學生及同儕協同教師之訪談;家長及學童之回饋單;學童之學習單;教師及協同教師之觀察記錄;教學錄音;教師之省思札記,在1.不說謊欺騙他人2.說到做到、做事有始有終3.犯錯時有勇氣坦承自己的錯誤4.考試時不偷看別人的答案5.不拿他人的物品或撿到他人的物品會歸還6.用壞別人的物品,會告知物品的主人並賠償這六個面向,發現經由繪本教學,學童「誠實」表現之成效有提升。
叁、經由「誠實」品格教育教學後,提出研究者的省思與成長。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在教學應用上的建議及對未來研究的建議,以作為繪本教學、品格教育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繪本教學 誠實品格教育 課程行動研究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are second grade students in Class A in Happiness Elementary School (an alias), Taipei City. The study methodology is action research. Picture book teaching is offered for 8 weeks. During the process, several methods such as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document analysis are adopted for collecting, analyzing, and inducing the data.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esigning the teaching strategy suitable for the “honest” character education of the second 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by the action research in the course. The main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difficulties and improvement teachers have met and done when they implement the “honest” character education by picture book teaching. Besides, it aims at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picture book teaching” on promoting the “honest” character education of the second 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Finally, it realizes teachers’ transition in their profession. According to document exploration, researc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following research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A. The course development of the “honest” character education
1. It is feasible to teach the “honest” character education of the second 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by picture books. The study finds the following three functions of picture book teaching and its extending learning activities.
(1) Picture stories teach students the positive attitude in dealing with problems.
(2) The role-playing in teaching develops students’ empathy.
(3) Introspection makes students realize their defect and admit it.
2. The teaching difficulty and course revision of the “honest” character education can be discussed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respects.
(1) In terms of class management: 1. students cavil at companions in role-playing. 2. a few students whisper to each other stealthily and disturb the order in class. 3. students overemphasize material awards.
(2) In terms of course designing: 1. most students don’t like to write learning sheets. 2. “honest” is a virtue instead of an unchangeable principle. 3. teaching activity is so much that teachers usually feel the temporal pressure. 4. There are too many drama scripts for student to recite.
(3) In terms of teaching strategy: 1. picture book teaching lacks the interaction with students. 2. a few students don’t make a statement in class. 3. time of group discussion is insufficient. 4. students forget the contents of picture books when writing learning sheets. 5. ask for support when human force is insufficient. 6. the production of honest character books takes time and energy. 7. role playing is difficult but favored by students.
B. Picture book teaching enhances the effect of students’ “honest” character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er implement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grades in students’ self rating scale, interviews parents, students, classmates, and co-teachers, collects the feedback sheet from parents and students, learning sheets of students, the observation record of teachers and co-teachers, course recording, and teachers’ introspection note. By picture book teaching, students’ “honest” performance is enhanced in the following 6 respects: 1. don’t lie to others. 2. consistent in one’s words and actions and being perseverant. 3. being brave to admit when making mistakes. 4. don’t peek at others’ answers in a test. 5. don’t take others’ things or give them back when finding. 6. when breaking others’ things, inform the owner and compensate.
C. After the course of “honest” character education, the researcher presents concludes with introspection and lesson.
In the en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f above studies, this research presents suggestions both for teaching application and for future studies, serving as the reference for picture book teaching,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future studies.

Keyword: picture book teaching, honest character education, course action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品格教育之探討................................. 10
第二節 繪本教學之意涵與教育價值........................ 37
第三節 相關研究之探討................................. 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9
第一節 研究方法.......................................59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61
第三節 研究背景資料....................................66
第四節 繪本選擇與教學規劃..............................70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78
第六節 研究倫理.......................................85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87
第一節 「誠實」品格教育之課程發展歷程…...................87
第二節 繪本教學提升學童誠實表現之成效改變…………….……..133
第三節 研究者的省思成長……………………………………....….1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9
第一節 結論….........................................169
第二節 建議…………....................................178
參考文獻................................................. 182
一、中文部份.........................................182
二、西文部份.........................................188
附錄.................................................... 190
附錄一:以誠實贏得信賴學習單.......................... 190
附錄二:掌握自我~「誠實不說謊」學習單..................191
附錄三:誠實大考驗學習單..............................192
附錄四:說實話運動~「誠實的力量」學習單................193
附錄五:單元回饋單...................................194
附錄六:學生「誠實」自評量表..........................198
附錄七:同儕協同教師教室觀察紀錄表.....................200
附錄八:教學者觀察省思紀錄表..........................201
附錄九:同儕協同教師訪談大綱..........................202
附錄十:家長訪談大綱..................................203
附錄十一:學生訪談大綱................................203
附錄十二:學生總體回饋單..............................204
附錄十三:家長回饋單..................................205
附錄十四:第一單元:以誠實贏得信賴教案..................206
附錄十五:第二單元:掌握自我~誠實不說謊教案.............209
附錄十六:第三單元:誠實大考驗教案......................212
附錄十七:第四單元:說實話運動~誠實的力量教案...........215
附錄十八:給家長的一封信..............................218
附錄十九:摘走蓮霧,還來蘋果...........................219
附錄二十:品格教育「誠信」劇本.........................220

表次
表 2-1-1 品格教育之意涵....................................13
表 2-1-2 品格教育之核心內涵分析表...........................17
表 2-1-3 Erikson人格發展階段的八個時期......................20
表 2-1-4 Kohlberg的三期六段道德發展論......................25
表 2-3-1 國內品格教育相關研究之摘要表.......................51
表 2-3-2 繪本教學相關論文之摘要表...........................54
表 2-3-3 誠實相關論文之摘要表..............................56
表 3-3-1 學童的家庭背景及學習情形之描述.....................67
表 3-4-1 「誠實」之品格教育繪本............................72
表 3-4-2 繪本內容摘要與教學時間............................74
表 3-4-3 「誠實」品格教育之教學時間規劃表....................75
表 3-5-1 研究資料的編碼說明................................82
表 4-2-1 學生誠實自評量表前測分數..........................134
表 4-2-2 學生誠實自評量表後測分數..........................136

圖次
圖 2-1-1 品格教育內涵圖...................................12
圖 3-1-1 行動與反思的循環圖...............................60
圖 3-2-1 研究架構圖......................................62
圖 3-2-2 行動研究流程圖...................................64
圖 3-2-3 研究時程甘梯圖...................................66
圖 3-4-1 「誠實」品格教育課程設計之架構圖....................77
圖 4-1-1 「誠實」品格教育教學之實施與修正圖..................87
圖 4-1-2 第一單元學習單學童作品............................96
圖 4-1-3 第二單元學習單學童作品...........................110
圖 4-1-4 S5的小書作品....................................117
圖 4-1-5 S17的小書作品...................................118
圖 4-1-6 S12的小書作品...................................118
圖 4-1-7 第三單元學習單學童作品............................123
圖 4-1-8 第四單元學習單學童作品............................131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金國(2007)。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與活動設計。教育研究月刊,162,79-86。
王玲鳳、傅根躍(2007)。小學兒童的道德行為及其與道德觀念的相關-誠實原則和集體主義價值觀衝突情境下的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23(4),15-21。
王紹媛(採訪)(2001)。狼來了!狼來了!如何教孩子誠實?幼兒生活,138,64-69。
天下雜誌(2003)。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台北:天下雜誌。
方志華(2004)。關懷倫理學與教育。台北市:洪葉。
方思貞(2007)。幼稚園實施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方淑貞(2003)。FUN的教學。台北:心理。
方德隆(譯)(2004)。Allan C.Ornstein & Francis P. Hunkins原著。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卞娜娜、陳怡君、凱恩(譯)(2008)。Rahe Esquith原著。第56號教室的奇蹟。台北市:高寶國際出版。
古淑薰(2006)。怎麼教孩子誠實?人本教育札記,200,21-25。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台北市:五南。
何琦瑜(2003)。品格,大不如前。天下雜誌,287,42-46。
何季昀、林解語、曹普雲、陳奕勳、陳琮仁、許爾琪(2008)。推動品格,現在正是時候。品德報(4月30日),第一版。
呂敏華(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品格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明(譯)(2008)。誠實的騙子。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18,42-43。
李珀(2005)。品格教育。教師天地,135,66-71。
李宣俞(2005)。國小品格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李素貞、蔡金鈴 (2004)。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53-68。
李琪明(2000)。德育課程之理想與建構-我國國民中小學德育課程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琪明(2004)。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92,8-23。
李雅惠(2004)。談圖畫書融入寫作教學。台灣教育,630,69-70。
李瑟(2003)。澳洲中小學自己的事自己擔。天下雜誌,287,76-80。
宋珮(譯)(2008)。Mckissack, P. C. 原著。用愛心說實話。 新竹市:和英。
宋珮(2009)。繪本導讀,CUT不CUT?2009年7月6日,取自
http://www.ylib.com/kids/inf02-LB.asp?DNO=66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Patton, M. Q. 原著。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市:桂冠。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孟真(2007)。運用圖畫書幫助弱勢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以一位國小四年級原住民學童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新竹。
吳美真(譯)(1998)。William , J. B. 編著。美德書:偉大勵志故事的寶藏。台北:圓神。
吳英長(1989)。作品導讀的過程分析。兒童閱讀指導學術研討論文集(頁10-27)。
吳俊憲(2005)。引導社會價值重建的品格教育課程設計。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社會價值重建的課程與教學,頁97-122。高雄市:復文圖書。
吳清山、林天祐(2001)。潛在課程。教育研究月刊,86,頁111。
吳清山、林天祐(2005)。品格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4,頁149。
吳清山、林天祐(2007)。教育e辭書。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基(編著)(2006)。品格回流。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吳庶深、曾煥棠 (2002)。先進國家與我國中等學校生命教育之比較研究。台北:教育部。
吳培源、黃錫培、徐明和(2007)。國小二年級品德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2),47-81。
吳寶珍(2004)。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余 昭(1995)。人格心理學。臺北市:桂冠書局。
余碧玉(2006)。兒童繪本在低年級道德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教師之友,47(3), 2-11。
沈 六(1991)。道德發展與行為之研究。台北:水牛。
邱上真(2005)。Bandura社會學習理論與教學運用。載於張新仁(主編),學習與教學新趨勢,頁53-79。台北市:心理。
邱麗文(2006)。時間會證明誠實比優秀更重要。源雜誌,59,88-95。
邵瑞珍、皮連生(主編)(1993)。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周甘逢(2007)。品格與態度教學。載於林生傳(主編),教育心理學,頁139-166。台北市:五南。
周紫芸(2001)。兒童繪本閱讀融入小學國語課程之行動研究。翰林文教雜誌,25,43-52。
周慧菁(2003)。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天下雜誌,287,34-40。
周曉紅(譯)(1995)。Bandura, A. 原著。社會學習理論。台北市,桂冠。
林巧鵑(2005)。台北市國民小學品格教育實施現況調查。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良(1987)。漫談幼兒讀物。幼教天地,5,1-7。
林良(序)(1991)。誠實心.快樂心。台北市:國語日報社。
林宜諄(2004)。人品比人才重要。遠見雜誌,216,176-184。
林真美(1999)。在繪本花園裡。台北:遠流。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筱汶(2003)。圖畫書裡的乾坤-淺談運用圖畫書於寫作教學的策略。國教之友,54(4),70-73。
林新發、王秀玲(2003)。品格的意涵及國民中小學實施品格教育之策略。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頁171-193。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洪蘭(2008)。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台北市:遠流。
洪雅慧(2007)。繪本融入課程進行幼兒責任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北市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幼教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俞筱鈞等(譯)(1993)。Kuhmeker, l. 等原著。道德發展柯爾堡的薪傳。台北:洪葉。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孫效智(2000)。生命智慧與道德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5,65-78。
孫台鼎、王金國(2004)。以繪本為材,實施品格教育。2008年9月25日,取
自http://www.tecr.pu.edu.tw/liter/No_1/p_no1_2.pdf
孫曉萍(2003)。日本老師在關鍵時刻阻止錯誤。天下雜誌,287,82-84。
高廣孚(2000)。杜威教育思想。台北市:水牛。
高勳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Maxwell, J. A. 原著。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反向的方法。台北市:心理。
夏林清等(譯)(1997)Altrichter , Posch & Somekh 原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郝廣才(2007)。學說謊的人。台北縣:格林文化。
唐薇芳(2004)。花田協奏曲~從整潔工作到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益學網(2005)。品格教育與台灣未來。2008年8月13日,取自
http://www.eshare.tw/eshare_response_Text.asp? Txt_ID=810
徐素霞(1998)。圖像語言藝術與純藝術之創作探討。美育月刊,91,31-36。
秦葆琦(2007)。社會領域第三學習階段中可以進行的品德教育。研習資訊,24(1),48-53。
翁毓旋(2008)。台北市國小低年級教師實施品格教育之個案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柴蘭芬、林志哲、林淑敏(譯)(2006)。Woolfolk, A. 原著。教育心理學。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
許玉佩(2007)。以繪本教學提升學生品格之行動研究-以「關懷」與「尊重」品格核心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子樟(1998)。閱讀的喜悅:少年兒童文學品賞。台北市:九歌。
張子樟(2007)。圖象與文字孰重孰輕—中文文本繪本化的回顧。文訊,259,50-55。
張忠謀(2003)。新世紀用人,品格第一。天下雜誌,287,262-263。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酒雄(2007)。學生身心的發展與特徵。載於林生傳(主編),教育心理學,頁19-66。台北市:五南。
張鳳燕(1980)。性別、道德判斷、情境變項對我國高中生誠實行為的影響。國立政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燕文(2007)。繪本應用於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向明(2002a)。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市:洪葉文化。
陳向明(2002b)。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芝沂(2005)。國小教師運用繪本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美姿(2000)。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貞旬(2007)。蒙特梭利教育構念下的品德教育。研習資訊,24(1),69-76。
陳俐伶(2006)。國小五年級生命教育「繪本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海泓(2001)。如何利用圖畫故事書發展兒童的創造力。語文教育通訊,23,64-78。
陳淑美(1999)。品德教之探討。台灣教育,587,15-20。
陳埩淑(2004)。多元智能理論融入幼兒品格教育課程與教學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8,91-112。
陳鈺璽(2005)。國小利用童書發展人格教育之教學設計研究。載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主編),二十一世紀人文與人格教育發展區是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
論文,頁1-15。台北縣: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編印。
郭怡玲(2006)。運用靜思語教學實施國小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郭慶昌(2004)。學業不誠實行為與認知、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郭麗玲(1991)。在畫中說故事的「圖畫書」。社教雙月刊,46,20-33。
梁志援(2007)。和孩子一起學習美德智能。台北縣:稻田出版。
梁麗雲(1990)。從圖畫書中的教育價值談幼兒圖畫書的選擇。國民教育,31(12),11-14。
教師與行動研究(2008)。教師與行動研究。2008年 10 月 15日,
取自,http://www2.thu.edu.tw/~teaching/study/900413/02.htm
教育部(2005)。教育施政主軸行動方案。2008年 9 月 27日,
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edu01/9409.doc
黃木蘭(2006)。教人成人~從生活倫理與法治教育開始。師友,463,16-20。
黃光雄(編)(1996)。教學理論。高雄市:復文。
黃建一、余作輝(1996)。國民小學道德課程與教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2004)。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品格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20,22-33。
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黃德祥、洪福源(2004)。美國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台灣教育,625,17-29。
彭駕騂(1999)。從柯柏格道德發展理論說起。台灣教育,587,5-8。
湯世鑄(譯)(2004)。Gisbert, J. M. 原著。失物招領員。台北:格林文化。
楊深坑(2004)。後現代主義的品格與道德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20,15-21。楊淑娟(2003)。加拿大地方政府教養變成最酷學分。天下雜誌,287,88-93。
賈馥茗(1985)。我國道德倫理教育的本原。訓育研究,24(2),3-11。
賈馥茗(總編輯)(2000)。教育大辭書(第八冊)。台北市:文景書局。
溫士敦(1981)。日、美、加兒童圖書分類簡介。兒童圖書與教育,1(3),20-22。
葉信宏(2002)。教案編修之行動研究:以九年一貫一年級數學學習領域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潘慧玲(1994)。兒童角色取替研究。高雄市:復文。
魯柏君(2004)。爸媽,請別放棄對孩子的影響力。學生輔導,92,106-118。
蔡育妮(2004)。繪本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宜倖(2003)。繪本式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孟錡(2006)。國民小學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詩欣(2008)。國小國語教科書中品格教育內涵之研究-1975 年至2006 年。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秋和(2007)。國小中年級品德教育之研究-以「繪本」教學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劉約蘭(1992)。國中德育評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清彥(2005)。Bunting, E. 原著。最重要的事。台北市:道聲。
劉滌昭(譯)(1995)。松居直(1981)原著。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台北:台灣英文雜誌社。
劉曙光、宋景堂、劉志明(譯)(2001)。Smiles, S. 原著。品格的力量。台北市: 立緒文化事業。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鄭一青(2003)。台北美國學校找到四十九國的認同。天下雜誌,287,94-96。
鄭石岩(2004)。中小學生道德發展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61,7-13。
鄭麗文(1999)。幼兒文學。台北:啟英文化。
盧信傳(2008)。體驗式教學法。2008年9月28日,取自
http://career.com.tw/teacher95/teacher/Upload/Teacher/體
驗式教學法-公版.ppt
諶悠文(譯)(2004)。Ron Clark 原著。優秀是教出來的。台北市:雅言文化。
薛絢(譯)(2007)。Dewey, J. 原著。民主主義與教育。台北市:網路與書。
謝明昆(1994)。道德教學法。臺北市:心理。
謝尚旻(2006)。大學生學業不誠實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縣四所大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蕭敏華(2005)。繪本教學四部曲。南縣國教,7,30-32。
簡妙娟(1997)。郭爾堡之道德發展論對我國當前道德教育之啟示。訓育研究,36[2),13-22。
簡志娟(2006)。道德的意義與概念。載於魏渭堂(合著),兒童發展與輔導,第12章,頁1-35。台北市:華格那。
藍明智(1995)。國小學童學業不誠實行為之認知差異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闕美珍(2007)。公民行動取向品格教育之課程實施成效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彬彬有禮」課程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芸慧(2005)。國小教師品格教育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振明(1987)。認識兒童圖書及教育價值。幼教天地,5,37-50。
蘇振明(1998)。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月刊,91,1-10。
蘇振明(2001)。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載於徐素霞(主編),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蘇振明(2006)。圖畫書與兒童教育應用之探討。國教新知,53(4),35-46。

二、西文部分
Bandura , A. (1974). Behavior theory and the models of man. American Psychologist, 29, 859-869.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 122-147.
Berger, E. (1996). K12 Character education in Locust Valley. The Fourth and Fifth Rs-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 , 2(2), 3-4.
Brynildssen, S. C. (2002). Character education through children’s literature.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uion Service No. ED469929).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2008). Eleven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Education. Retrieved September 15, 2008, http://www.character.org/elevenprinciples?s=%20character%20education%20principle
Dewey , J. (1955).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n introdu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
Erikson, E. H. (1963). Children and society(2 nd ed. ). New York: Norton.
Gibbs, L., & Earley , E. (1994). Us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to develop core value. Phi Delta Kappa Festback362.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6992).
Kohlberg, L. (1981). Essays on moral development: The philosophy of moral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CA: Harper & Row.
Kohlberg, L. (1984). The Psychology of Moral Development: The nature and validity of moral stages. San Francisco, CA: Harper & Row.
Power, F. C., Higgins, A. , & Kohlberg, L. (1989). Lawrence Kohlberg’s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Kiefer, B. Z. (1982). The response of primary children to picture books. (Ph. D.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Leal, J. (1999). Engaging student mind and teachs: Authentic students assessment of character traits in literatures. Joural of Aa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43(3) , 240-248.
Leming, J. (1999). Current evidence regarding program effectiveness in character education : A brief review. In M. Williams & E. Schaps(Eds. ), Character education : The foundation for teacter education (pp50-54). Washington, DC: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Lickona, T. (1993). The retur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 Education Ledership, 51 (3), 6-11.
Lickona, T. (2003). The center of our character . Ten essential virtues. The Fourth and Fifth Rs-respect and Responsilibity, 10(1), 1-3. Retrieved September
17,2008, from:http://www.cortland.edu/character/newsletters/2003-Fall-blue1.pdf
Otten , E. H. (2000). Character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44932).
Piaget, J., & Inhelder, B. (1969).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A Division of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Ryan, K. , & Bohin, K. E. (1999). Building character in school: Practical ways to bring moral instruction to lif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Sigmund Freud- theories(2008). Ego, Id, Super-Ego. Retrieved December 2, 2008, http://peace.saumag.edu/faculty/Kardas/Courses/GPWeiten/C12Personality/EgoIDSuper.html
Sipe, L. R. (2002). Talking back and taking over: Young children’s expressive engagement during storybook read-alouds. Reading Teacher, 55(5), 476-483.
Vessels, G. G., & Boyd, S. M. (1996). Public and co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80(579), 55.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