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王睿甄
中文論文名稱: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對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知識、態度、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教師為例
指導教授姓名:王懋雯 教授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6
中文關鍵詞: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校園性騷擾及校園性侵害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知識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態度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行為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60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對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知識、態度、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教師為例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小學教師擔任性別平等教育委員對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之知識、態度、行為之現況,以問卷調查為主要研究方法,分層抽樣臺北市市立國民小學545位教師擔任性別平等教育委員為研究對象,重要結果如下:

一、在背景變項因素方面,性平委員以參加1天以內的性騷擾或性侵害
防治教育相關研習較多,並肯定研習成效。擁有調查人才庫資格的
性平委員僅佔16.70%。
二、對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知識方面,性平委員知識整體答對率
82.90%,防治之知識與不同背景變項「性別」、「目前職務」有顯著
相關。
三、對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態度方面,平均得分率77.66%,顯示性
平委員對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態度持正向態度。
四、對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行為方面,性平委員執行任務以研擬校
園防治規定及整合資源為最高,佔64.15%,其次為研發課程,佔
58.44%。
五、性平委員認為影響其參與調查性平事件因素,以「缺乏明顯足夠證
據」為最高,佔75.34%,次為「事件的辨識、界定不清楚」,佔70.31%。
六、性平委員最希望獲得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之相關資訊,以「法律知
識」最高,佔80.59%。學習管道以「專題演講」方式最多,佔61.64%。
七、對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之知識與態度呈現顯著正相關。

依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國小教師擔任性平委員提出建議。
目 次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研究問題與假設 ........................................................................ 4
第三節名詞釋義 .................................................................................... 5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文獻探討............................................................................9
第一節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之防治 .................................................... 9
第二節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運作之探討 .......................................... 27
第三節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相關研究 ...................................... 37
第三章研究方法..........................................................................44
第一節研究架構 .................................................................................. 44
第二節研究對象 .................................................................................. 45
第三節研究工具 .................................................................................. 50
第四節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 57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59
第一節性平委員的個人基本資料 ...................................................... 59
第二節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知識之現況與差異分析 .............. 62
第三節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態度之現況與差異分析 .............. 77
第四節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行為之現況與差異分析 .............. 89
第五節性平委員對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之知識、態度、行為之
相關性分析............................................................................10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08
第一節結論......................................................................................... 108
第二節建議......................................................................................... 111
參考文獻......................................................................................115
一、中文部分....................................................................................... 115
二、英文部分....................................................................................... 121
三、網路資源....................................................................................... 123
附錄..............................................................................................125
附錄一 ................................................................................................... 125
附錄二 ................................................................................................... 126
附錄三 ................................................................................................... 136
附錄四 ................................................................................................... 138
附錄五 ................................................................................................... 144
附錄六 ................................................................................................... 149
附錄七 ................................................................................................... 150
附錄八 ................................................................................................... 157
附錄九 ................................................................................................... 16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1995)。校園性騷擾問卷調查報告。臺北: 人本教
育文教基金會。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全興(2006)。教育情境之危機管理。教師之友,47:5,62-66
王保進(2003) 。視窗版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王玥好(2003)。學生性騷擾暨性侵害問題之處遇。兩性平等教育季刊,
25,65-78。
王麗容(1998) 。校園內性騷擾暨性侵害問題防治-談學校政策規劃與機
制發展。學生輔導,59,126-139。
王麗容(2001) 。臺灣地區推動性侵害防治工作評估研究。內政部委託研
究報告,臺北:內政部。
王懋雯(2000)。兒童性侵害防治及教學單元設計。國教新知,47(2),
28-32。
王淑麗(2003)。臺北縣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方案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王儷靜(2004)。師範學院兩性教育課程授課教師教學信念之探究。教育
學刊,22,139-141。
尤美女、施繼明、潘正芬、劉志鵬(1989)。美、德、日、瑞典有關男女
工作平等之相關法條譯述。臺北市:婦女新知基金會。
世新大學(2005)。校園性別平等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臺北:世新大學。
呂美枝(2006)。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處理暨輔導案例修訂及彙編手冊。
教育部。
李開敏(1997)。受害到生還—談性虐兒童重新得力的輔導過程。中華心
理衛生學刊,10,103-128。
李金芳(2006)。臺中縣國民中學行政人員性別平等教育認知態度之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李佳偉(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之調查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
吳玉釵(1996)。國小學童性經驗之探討。訓育研究,35(2),33-41。
吳佳倩(2000)。中美兩性教育平等教育政策之比較。暨南國際大學比較
116
教育研究所,南投。
吳貞瑩(2003)。國小啟智班教師在智障兒童性侵害防治知識、態度及教
導經驗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志光(2009)。臺北市98 年度校園性騷擾暨性侵害防治教育研習手冊。
臺北市教育局。
林玉體(1984)。教育概論。臺北:東華。
林玉玫(2002)。性別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性別知識、性別態度與
自我保護技巧之輔導效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
學碩士論文。
林淑芳(2003)。躍動的生命─國小四年級性侵害防治課程實施之行動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重谷(2006)。雲林縣國小教師性侵害防治教育實施現況及需求調查研
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
林素美(2006)。校園性害拼圖—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調查處理指
南。臺北市 教研中心,50-52。
林佳慧(2006)。高雄縣國小教師對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教育
教學實踐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林筱雯(2006)。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性別平等教育態度與實施狀況之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彰化。
林佳琦(2007)。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執行因響因素及執行現
況之研究。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
林滄松(2009)。校園性騷擾事件的認識與預防。臺北市:長春國小週三研
習資料。
胡真萍(1998)。國小教師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態度之調
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
胡興梅(2001) 。兩性問題。臺北:三民。
胡敏華(2002)。一個女人的斷裂與整合(感謝那個性騷擾學生的男教
授)。臺北:女書文化,52。
洪久賢(2001)。教師性別教育專業成長之分析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
46(2),219-220。
范欣蘋(2009)。性別平等教育的建構與檢討-以性別平等教育法在國民中
小學實踐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高鳳仙(1999)。性騷擾防治法之立法問題探究。萬國法律, 105,60。
高鳳仙(2001)。性騷擾之法律概念探究。法令月刊,52(4),24-44。
高鳳仙(2006)。性騷擾防治法之規範精神與施行願景(上)。台灣本土法
117
學雜誌,79,33。
張錦麗(1999)。性騷擾對被害人之傷害及防治之道。社區發展季刊,86,
216-225。
張進上、郭志通(2002)。兒童性侵害輔導(上)。諮商與輔導,203:
33-37。
張寶丹(2006)。台北縣國民中小學對性別平等教育法內含認知與執行現
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學系,臺北。
張耀中(2007)。國小教師通報兒童性侵害歷程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碩
士論文。
許天威等人(1994)。教育概論。教師的修養與健康,P496,臺北:正中書
局。
許月馨(2008)。國小教師性別意識與校園性騷擾防治之研究。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金燕(2009)。實地訪視中所看到的性平會-以大學為例。性別平等教育
季刊,44,12-18。
陳若璋(1993) 。大學生性騷擾、性侵害之研究。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委託
研究計畫。14。
陳若璋(1995)。狼人現行-遠離性騷擾與性暴力。臺北:性林。
陳若璋(2000)。兒少性侵害:全方位防治與輔導手冊。臺北:張老師文化。
陳皎眉、黃富源(1999)。檢視校園性騷擾事件與輔導策略之研究。臺北:
教育部。
陳慧女、林明傑(2006) 。臺灣近二十年來性侵害研究之脈絡與趨勢。臺
大社工學刊,14,211 -260。
陳惠馨(2005)。性別平等教育法:台灣性別的教育既往與開來。性別平等
教育季刊,30, 117-118。
陳惠馨(2005)。認真對待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教育法之立法與展
望。國家政策季刊,4(1),31。
陳青蕙(2000)。台北市萬華區國民小學教師與學童家長對於兒童性侵害
防制知識、態度、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陳寶玉(2003)。宜蘭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兒童性侵害防治知識、態
度、行為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連國欽(2001)。嘉義縣國小教師與學生對兩性平等教育教學內涵與教學
實踐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118
清大小紅帽工作群 (1993)。校園反性騷擾行動手冊。臺北:張老師。
教育部(1997)。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設置要點(1997)。台(86)訓(三)字第
86025778 號函頒。
教育部(2004)。性別平等教育法。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性別平等教育大步向前-教育部訂定「性別平等教育法施
行細則」及「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準則」【新聞稿】。取自: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教育部新聞稿(2006)。性別平等教育法公布施行二週年執行成效檢視。
性平別等教育季刊,37,頁87-89。
教育部(2006)。友善吧!校園:國民中小學友善校園評估手冊。臺北:教
育部。
教育部 (2009)。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與輔導實務手冊----身體活
動指導篇。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10)。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游彩勤(2001)。臺灣地區兩性平等教育政策執行概況之研究。暨南國際
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南投。
焦興鎧(1997)。美國雇主對工作場所性騷擾事件之法律責任及預防之
道。歐美研究,29(3),1-76。
焦興鎧(1999)。對我國就業歧視問題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52,
103-114。
焦興鎧(2003)。性騷擾爭議新論。臺北:元照。
焦興鎧(2006)。校園性害拼圖-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調查處理指南。
臺北:教師研習中心。
黃富源(1995)。工作場所性騷擾問題與其預防之研究。師說,82,28-36。
黃富源(1997)。校園性騷擾與性侵害。學生輔導通訊,48,26-37。
黃富源、葉毓蘭(2007)。中學生階段學生性行為現況及其防治教育計畫
實施報告書。95 年教育部委託執行專案計畫。
黃囇莉(2003)。當師道撞上了性騷擾。性平別等教育季刊, 25,12-15。
黃毓伶(2003)。二專餐飲管理科學生實習期間性騷擾問題之研究。國立
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惠(2009)。國民中小學教科書之性教育相關課程內容分析。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曾台芸(2001)。國小教師對實施兩性平等教育之意見調查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119
游美惠、蕭昭君(2004)。大專校院校園性騷擾∕性侵害事件調查專業核
心人員、行政處置及輔導知能培訓。教育部,15-36。
游美惠(2002)。性別意識、使命感與教師專業成長:以性別平等教育的推
動為例。教育研究資訊,10(6),45-62。
楊長苓 (1998)。性、性別、權力。性別平等教育季刊,1,47-50。
楊美真(2006)。台中縣國小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實踐性別平等教育之相
關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臺中。
鄔佩麗(1999)。性侵害被害人心理重建輔導人員訓練方案發展研究。內
政部委託研究計畫。
鄔佩麗(2002)。性侵害被害人保護方案之初探研究--以性侵害被害人需
求為導向。內政部委託研究計畫。
達努巴克(2006)。擁抱玫瑰少年,臺北:女書文化,100-101。
鄭東瀛(2005)。校園危機處理與媒體溝通。教師天地,136,61-66。
臺北市教育局(2008)。臺北市學校性侵害與性騷擾案例剖析(以97 年北
市校安通報案件為例)。7-46。
鄧卉均(2007)。 性騷擾防治法之研究--以刑事規制為中心。國防管理學
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宜(2001)。小學『反性騷擾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邦繡(2002)。特定類型性侵害犯罪之研究-以性侵害犯罪法之實體與程
序的探討 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嘉義。
劉淑雯等(2008)。檢視臺北市推展性別平等教育執行情形及成效專案。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專案。
劉雅菁(2009)。國小教師對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法令態度之調查研
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宏杰(2007)。我國校園性騷擾處理相關法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
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端(2003) 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生性別腳色的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
實實態度。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新竹。
蔡婉瑜(2007)。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職場性騷擾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
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飴倖(2006)。國小五年級兒童性教育課程教學方案之實驗研究。屏東
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魏英珠(1999)。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事件之辨識及處理。兩性平等教育
120
季刊,9,50-53。
魏麗敏(2006)。從「友善校園」方案談性別平等教育的設計與實施。教
育研究月刊,147,33 。
謝佩君(2006)。拒絕性騷擾-鹹豬手不再來,台北畫刊,464,48-52。
謝小芩(1995)。教育:從父權的複製到女性的解放。載於劉毓秀(主編),
臺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81-218。臺北:時報文化。
謝小芩(2001)。外國性別平等教育立法與實施經驗。兩性平等教育季刊,
14,19-24。
謝小芩(2006)。從蟄伏到躍動。性別平等教育季刊,34, 10-21。
簡安茹(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性別平等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
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新竹。
鍾宛蓉(2006) 。處理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以
性別平等教育法為核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北。
蕭昭君(2007)。性別權利與與校園性騷擾。載於黃淑玲、游美惠(主編)
,性別向度與臺灣社會,137-156。臺北市:巨流。
顏國樑、簡安茹(2006)。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法背景、過程、內涵及啟
示。學校行政,46,279-299。
羅燦煐(2001)。各級中小學性侵害防治教育實施之評鑑研究。教育部委
託。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臺北: 世新。
羅燦煐(2005)。政策面和執行面: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之政策分析、
現況檢視及實務芻議。國家政策季刊,4-1,101-140。
羅燦煐(2006)。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政策與實務:以性別平等教育
法為例。全國律師,(10)5: 18-34。
羅燦煐(2009)。臺北市98 年度校園性騷擾暨性侵害防治教育研習手冊。
臺北市教育局,p21。
羅燦煐(2010)。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蘇芊玲(2002)。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臺北:女書。
蘇芊玲(2003)。美國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實施三十年成果檢視報告。性
平別等教育季刊, 23,106-107。
蘇芊玲(2007)。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草案。台北:教育部。
蘇芊玲(2008)。臺北市97 年度校園性騷擾/性侵害防治教育研習手冊。
臺北市教育局,p7-21。
蘇靜美(2006)。臺中縣國民小學行政支援策略、教師性別刻板印象與教
師性別教育專業知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
中。
121
二、英文部分
Browne, A., & Finkelhor, D. (1986). Impact of child sexual abuse: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99(1), 6677.
Catherine A. Mackinnon.(1979). sexual harassment of Working Women:A
case of Sex Discrimination.New He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
Dansky﹐B.S. & Kilpatrick O’Donohue D.G.(1997),Effects of Sexual
Harassment.Cited in O’Donohue ﹐ W.(Ed.)(1997). Sexual
Harassment:Theory Research,and Treatment.Needham Heights,
MA:Allyn & Bacon.
Edward F. Dragan.(2006).Setting boundaries for sexual harassment. School
Asministrator,63(11),53.
Fitzgerald, 1990. Sexual Harassment: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a
construct. In M. A. Paludi ( Ed.). Ivory power: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 Albany: SUNY Press.
Grossman,H.,& Grossman,S.H.(1994).Gender issues in education.Boston ,
MA:Allyn & Bacon.
Hibbard,R.A.& Zollinger T.W. (1990). Patterns of child sexual abuse
knowledge among professionals. Child abuse and neglect,14,347-355.
Johnson,C.F.(2004).Child sexual abuse.The Lancet,364,462-470.
Jennifer Mais,&Gerald Materson.(2007).What is the best method of
preventing sexual harassment?Coach and Athletic Director,
76(8),78-79.
Kenney,M.C.(2004).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and knowledge of child
maltreatment.
Koss, M. P. & Harvey, M. R., 1991, The Rape Victim-Clinical and
Community Interventions, Beverly Hills: Sage.
Larkin, J., 1997, Sexual terrorism on the street: The moulding of young
women into subordination. In C. Kitzinger and A. Thomas (Eds.)
Constructing Sexual Harassment: Contemporary Feminist
Perspectives (pp. 115-130).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Maher, F. A. (1987). Toward a richer theory of feminist pedagogy: A
comparison of “liberation” and “gender” model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 169(3), 91-100.
Melanie Griffin(2000).Sexuality educators are essential to helping
people understand sexual harassment.SIECUS Report,28(3),5-7.
122
Nelson.M., & Clark K.(1986). The Educator’s Guide to Preventing Child
Sesual Abuse.United states:Network Publications.
O’Donohue,W. T., McKay, J. S.,& Schewe, P. A. (1996). Rape: The roles of
outcome expectancies and hypermasculinity. Sexual Abuse: Journal
of Research & Treatment, 8, 133-141.
Tong, R. (1984). Women, sex, and the law. Totowa, N.J.: Rowman and
Allanheld.
VanBergeijk, E., & Sarmiento, T. (2005). On the border of disorder: School
personnel’s experiences reporting child abuse on the U.S.-Mexico
border. Brief Treatment and Crisis Intervention, 5,159-185.
Silverman,D.C(. 1978). Sharing the crisis of rape: Counseling the mate and
families of victims.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48,
166-173.
123
三、網路資源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2010)。警政署統計資料。臺北內政部。
http://www.npa.gov.tw/。線上檢核日期: 99 年5 月。
內政部統計處。http://www.moi.gov.tw/stat/。線上檢核日期: 98 年9 月。
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http://dspc.moi.gov.tw/lp.asp?ctNode=657&CtUnit=79&BaseDSD=7&
mp=3。線上檢核日期: 98 年10 月。
內政部兒童局。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index.aspx。
線上檢核日期: 98 年9 月。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 .gov.tw/fall.asp。
線上檢核日期: 98 年9 月。
周麗玉(2008)。中小學校性別事件處理機制與問題。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p=%E5%91%A8%E9%BA%97%E
7%8E%89%EF%BC%8C2008&fr2=sb-top&fr=yfp&rd=r1。
線上檢核日期: 99 年5 月。
兒童性侵害防治-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網。
http://childsafe.isu.edu.tw/index.asp。線上檢核日期: 98 年9 月。
性別平等教育法立法
http://www.cmsb.tcc.edu.tw/mysite2/Doc/30.doc。
線上檢核日期: 98 年9 月。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fttp://www.sinica.edu.tw。
線上檢核日期: 98 年11 月。
教育部(2005)。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http://www.edu.tw/EDU_WEB/Web/EJE/index.php。
線上檢核日期: 98 年11 月。
教育部就各級學校處理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適用說明一覽表。
95 年9 月15 日台訓(三)字第0950132320 號函。
http://www.lths.tc.edu.tw/lths07/%AE%D5%B6%E9%A9%CA%ABI%AE
%60%A9%CE%A9%CA%C4%CC%C2Z%A8%C6%A5%F3%BEA%
A5%CE%BB%A1%A9% FA%A4@%C4%FD%AA%ED.htm。
線上檢核日期: 99 年5 月。
教育部(2009)。統計處主要統計表。
http://140.111.34.54/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168 。
線上檢核日期: 99 年03 月。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網。校園性騷擾與性侵害案調查處理實務手冊-國小
124
篇。http://www.gender.edu.tw/harassment/index_infrom.asp。
線上檢核日期: 98 年9 月。
郭秋勳(2004)。由過去五年電子媒體案例與文獻分析性侵害性騷擾事件
處理困境及可能處理策略。明道管理學院教學藝術研究所,彰化。
http://www.mdu.edu.tw/~kuoch/2004.8.21stu-sexeducation-symposium.htm
線上檢核日期: 99 年3 月。
婦女論壇網站性騷擾的迷思。
http://forum.yam.org.tw/women/backinfo/career/sxa_info3.htm。
線上檢核日期: 98 年9 月。
婦女論壇人身安全認識兒童性侵害。
http://forum.yam.org.tw/women/backinfo/safety/safe_kid2.htm#what。
線上檢核日期: 98 年9 月。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2001).How to Stop Sexual
Harassment in School.http://www.aauw.org/.
線上檢核日期: 98年10月。
U.S.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 (EEOC)
http://www.eeoc.gov./ 線上檢核日期: 98 年9 月。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ED)
http://www.ed.gov./ 線上檢核日期: 98 年9 月。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謝誌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相關論文

無相關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