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沈志龍
研究生英文姓名:Shen Chih-Lung
中文論文名稱:數學史融入因數與倍數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數學學習態度之影響
指導教授姓名:蘇意雯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數學資訊教育學系數學資訊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9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5
中文關鍵詞:數學史數學學習態度因數與倍數
英文關鍵字:history of mathematicsmathematics learning attitudesFactor and Multipl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0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67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對國小學生數學學習態度之影響。本實驗採準實驗研究設計,實驗組與控制組以前、後測方式進行,實驗課程為研究者所開發的「因數與倍數」電腦教學媒體及學習工作單,數學學習態度量表為研究工具,並以國小六年級的數學學習態度為主要的研究變項。實驗對象為台北市長愛國小六年級學生,人數共計五十二名。實驗組二十六人接受四週之數學史融入教學課程,控制組二十六人則接受無數學史融入教學。
實驗數據以獨立樣本t考驗及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實驗資料顯示數學史融入數學教材教學能有效提升兒童數學學習態度。並根據實驗組學生學習回饋問卷,顯示數學史融入數學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本研究認為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可提升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因此可作為國民小學實施數學教學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grating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to mathematics teaching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dopted in the study.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and had pre-test and post-test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computer programs and worksheets related to “Factor and Multiple” and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instrument was the measurement test of mathematics attitudes. The main variable was the sixth graders’ attitude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re were, in total, 52 sixth graders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The formal included 26 students receiving four weeks’ i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ing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to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latter had the other half of the subjects receiving the curriculum without the treatment abov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independent T-test and ANCOV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s history into mathematics curriculum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attitude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Also, the outcome of students’ feedback questionnaires showed the same and could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As a result,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integrating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to mathematics curriculum could enhance students’ attitude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the findings might be references to implement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目次
摘要 i
目次 v
表目次 ix
圖目次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壹 研究目的 3
貳 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4
壹 研究範圍 4
貳 研究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數學史融入教學的背景 7
壹 西方國家推動數學史融入教學的歷程 7
貳 我國推動數學史融入教學的歷程 9
參 世界各國數學課程綱要裡對於數學史的聲明 10
第二節 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的重要性與理由 12
壹 數學史可以「以古鑑今」 12
貳 數學史讓數學更「人性化」 13
參 數學史讓數學更有「文化氣息」 14
第三節 數學史在數學教學的應用與方法 15
壹 數學史不只是說歷史故事 15
貳 數學史還給數學原始的面貌 17
參 整合數學史於教學 19
第四節 數學學習態度探討 20
壹 態度的意義 21
貳 數學學習態度的意義與內涵 21
參 數學學習態度相關研究 24
第五節 因數與倍數概念 25
壹 內容知識 26
貳 學生認知 28
參 教學方法 30
第六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與方法 32
壹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 32
貳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方法 34
第七節 教學模組與情境學習理論 36
壹 教學模組 36
貳 情境學習理論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2
壹 準備階段 42
貳 教學實驗階段 43
參 完成階段 44
第二節 實驗設計 44
第三節 因數與倍數教學媒體開發 46
壹 設計理念 46
貳 設計流程 55
參 開發採用之相關軟體 55
第四節 研究對象 56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3
壹 量的分析 63
貳 質性輔助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5
第一節 數學史融入教學對數學學習態度的結果與討論 65
壹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整組學童在數學學習態度表現結果 66
貳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高分組學童在數學學習態度表現結果 76
參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中分組學童在數學學習態度表現結果 85
肆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低分組學童在數學學習態度表現結果 95
第二節 實驗組數學史融入教學學習回饋問卷分析 105
壹 數學史融入教學在數學學習上的影響 105
貳 數學史融入教學在「因數與倍數」單元學習上的影響 112
第三節 實驗組數學史融入教材教學學生訪談分析 121
壹 高分組學生個人簡介及訪談內容與分析 121
貳 中分組學生個人簡介及訪談內容與分析 124
參 低分組學生個人簡介及訪談內容與分析 128
第四節 數學史實踐歷程 13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結論 133
壹 數學史融入教學在數學學習態度上的影響 133
貳 實驗組學生對於數學史融入教學的學習感受 135
第二節 建議 137
參考文獻 141
附錄一:中國剩餘定理學習工作單 149
附錄二:「韓信點兵」劇本 156
附錄三:數學態度量表 163
附錄四:實驗組學生數學史融入教材教學學習回饋問卷 165
附錄五:訪談大綱 169
附錄六:數學態度量表同意書 17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三幸(1993)。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學業成就的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文科(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秀槐(1984)。國中高、低成就學生家庭環境與學習態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春展(1996)。情境學習理論及其在國小教育的應用。國教學報,8,52-71。
古明峰(2000)。國民小學教師數學科評量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報,13,1-38。
左太政、洪木利(1997)。科學史在科學教學之研究-融入式數學史教學之成效研究(NSC86-2513-S-017-008)。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列志佳(1996)。運用數學史於數學教育的初步調查研究。數學教育,2,21-22。
何欣玫(2004)。國小六年級學生因數與倍數之數學解題溝通能力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
何東墀、蕭金土(1996)。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之鑑定、學習問題診斷、學習策略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
何榮桂、吳正已、賴錦緣、藍玉如(1999)。各國資訊教育課程實施概況及其對九年一貫資訊課程的啟示。課程與教學季刋,2,43-60。
吳元良(1996)。不同數學課程、性別、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生在數學態度及其成就上比較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蘇耕役(1995)。國民小學學生控制信念、重要他人態度知覺與數學態度及數學成就關係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81-200。
宋明忠(2005)。以昌爸數學網站融入數學教學對學習成效、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育資訊所碩士論文。
宋藍琪(2007)。融入數學史教學對小五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信樂(1975)。因數倍數與質數合數之教學研究。基教月刊,8,16-18。
周文忠(2002)。國小學童因數與倍數迷思概念類型及成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0–2521–S–153–002)。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林炎全(2003)。古代數學文本在小學課堂的使用(NSC91-2521-S-142-00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林珮如(2002)。國小學童因數解題與迷思概念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邱佳椿(2003)。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路徑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邵淑華(1997)。直接教學法在國小數學資源班補救教學之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姚如芬(2001)。從學校本位教學模組之發展協助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載於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主編,2001年海峽兩岸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85-208。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
洪萬生(1984)。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科學月刊,15,371-375。
洪萬生(1996)。HPM 隨筆(一)。HPM台北通訊,1,1-2。
洪萬生(1999)。HPM 隨筆(二)。HPM台北通訊,2,65-67。
高石城(1999)。數學新課程對學生數學解題能力與數學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8)。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敬宜(2001)。多元學習情境教學模組之研發─以「二氧化碳」主題為例。科學教育學刊,9,235-252。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曹宗萍、周文忠(1998)。國小數學態度量表編製之研究。八十七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
郭生玉(1985)。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陳建丞(2002)。融入數學史教學對高一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和角公式」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英娥(1992)。電腦輔助教學在國中數學科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清義(1996)。國小五年級學童因數倍數問題學習瓶頸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曾淑容(1991)。普通班和資優班學生性別、年級、數學歸因和數學態度的相關研究。特殊教育學報,6,373-430。
曾琬淑(1995)。三種不同補救教學方式對國小數學科低成就學生實施成效之比較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集刊,1,345。
程柏豪(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效益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體積與表面積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士騰(2006)。網路教學課程實做之行動研究-以國小數學科因數單元補救教學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國勳、劉祥通(2002)。歡樂滿堂的數學課-因數教材創新教學之實踐。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6,52-64。
黃國勳、劉祥通(2003)。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因數教材困難之探討。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0,52-69。
黃毅英(1998)。從課程角度探討數學史在課堂中之運用。數學教育,6,8-9。
黃鴻博(1999)。在國民小學實施STS教育合作行動研究之成果與限制。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第15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彙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黃耀興、邱易斌(1999)。國小五年級學童在因數、倍數學習上成就之探討。未出版。
楊淑芬(1992)。數學史在數學教育中的重要性。數學傳播,16,16-22。
葛樹人(1990)。心理測驗學(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賈馥茗(2000)。教育大辭書(九)。台北:文景書局。
劉世雄(2001)。資訊科技應用教學的省思。教學科技與媒體,57,88-94。
劉秋木(2006)。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6,546-547。
劉佩修(2009)。台灣是第4名的孩子。商業週刊,1109,260-263。
劉祥通、周立勳(1999)。國小比例問題教學實踐課程之開發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理學報,3,1-25。
劉勝鈺(2003)。使用資訊科技學習數學:以網路同儕互評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網路學習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
慶善徵(1985)。默思集算法(寫本),收入金容雲(1985a),頁232-237。
歐陽絳(1994)。數學的藝術。台北:九章出版社。
歐陽絳(1998)。數學─數學史─數學教育─素質教育。數學教育,6,2-7。
鄭晉昌(1993)。電腦輔助教學的新教學設計觀─認知學徒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1,55-66。
鄭雅鈴(2004)。數學討論活動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解題表現及數學學習態度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數理教育所數理教育班數學組碩士論文。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民小學數學課本第九冊。台北:翰林出版事業。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民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一冊。台北:翰林出版事業。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民小學數學課本教師手冊第十一冊。台北:翰林出版事業。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民小學數學課本備課用書第十一冊。台北:翰林出版事業。
蔡擇文(2003)。國小五年級自然科融入STS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批判思考與科技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文強(1976)。數學發展史給我們的啟發。抖擻,17,18-25。
蕭文強(1992)。數學史和數學教育:個人經驗和看法。數學傳播,16,23-29。
賴珠秀(2004)。古代數學文本融入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堅(1997)。實驗課程中因數與倍數教材的設計。國立嘉義師範學院編: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八十六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錄彙編(頁97-111)。嘉義: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魏春蓮(2005)。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四年級學童立體展開圖學習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明通(1997)。科學教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魏麗敏(1988)。國小學生數學焦慮、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之關係暨數學學習團體諮商之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譚寧君(1992)。兒童數學態度與解題能力之分析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5,621-677。
Bishop, A. J. (1991).文化與數學課程。科學教育月刊,144,2-18.

英文部分
Bishop, A. J. (1989). Review of research on visualization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Focus on Learning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11, 7-16
Boekaerts, M. (1996). Affect, emotions, and learning. In Tuijnman, A. C. (Ed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2nd ed. Tarrytown, N. Y. Pergamon.
Bransford, Hesselbring, Barron, Kulewicz, Littlefield & Goin(1989). Uses of Marcro-Contexts to Facilitate Mathmatical Thinking. in Charles & Silver(Eds.). The Teaching and Assessing of Mathmatical Problem Solving. NCTM
Dias, L. B. (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 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 10- 13, 21.
Duschl, R. A. (1990). Restructuring Science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ori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Fasanelli,F.(2000). The Political Context. In J.Fauvel and J.V. Maanen (Eds.), History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ICMI study). Dordrecht: Kluwer.
Fauvel, J. (1991). Using history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11, 3-6.
Fennema, E. & Sherman, J. (1976). Fennema & Sherman Mathematics Attitudes Scales. JSAS Catalog of Selected Documents in Psychology, 6, 31.
Garfield, J. B. (1977). An investig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components of Mathematics.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Goldschmid B.& Goldschmid M. L. (1972). Modular Instru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 Review.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s Service No.ED061 158).
Haladyna T. Shaughnessy J.& Shaughnessy J.M. (1983). A causal analysis of attitude toward mathematic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4, 19
Ho, H. Z., Sentruk, D., Lam, A. G., Zimmer, J. M., Hong, S., Chiu, S. Y., Nakazawa, Y. Wang, C. P. (2000). The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dimensions of math anxiety. A cross-national study.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1, 362-379.
Hammouri, H.A.M. (2004) Attitude and motivational variables related to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Jordan: findings from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241-256.
Higgins, K. M. (1997). The effect of year long instruction in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attitudes, beliefs, and abilities.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66, 5-28.
Jones, P. S. (1976).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s a Teaching Tool. in A.E. Hallerberg et al (Eds.). Historical topics for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31st yearbook of NCTM). Washington D.C. : NCTM.
Kafai, Y. B., & Gilliland-Swetland, A. J. (2001). The us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elementary science classroom. Science Education, 85, 349-367.
Klein, Felix (1945). Elementary Mathematics from an advanced standpoint: Arithmetic. Algebra. Analysis.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
Kool, M. (1992) "Dust Clouds from the Sixteenth Century". The Mathematics Gazette, 76, 90-96.
Krech, D., & Crutchfieid, R. S. (1948). Theory and problems of social psychology. N. Y. : McGraw-Hill Book co.
Ma, X. & Xu, J. (2004) .Determining the Causal Ordering between Attitude toward Mathematics and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10, 256-280.
Matthews, M. R. (1994). Science teaching: The role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N.Y.: Routledge.
McCoy, L. P. (2005) .Effect of Demographic and Personal Variables on Achievement in Eight-Grade Algebra.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8, 131-135.
McLeod, D. B. (1992). Research on affect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 A reconceptualization. In Grouws D. A.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w York : Macmillan.
National Assessment Governing Board (2002). Mathematics framework for the 2003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tional Assessment Governing Board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2004).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Document from http://www.nctm.org.
Nesher P. & Kilpatrick J. (Eds). (1990), Mathematics and Cognition : A Research Synthesis by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 Cambridge, London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yes, L. H.(1984). Affective variables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4, 558-581.
Richardson, F. C., & Suinn, R. M. (1972). The mathematics anxiety rating scale:Psychometric data.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 551-554.
Slavin, R. (1991). Achievement effects of ability grouping in secondary schools:A best evidence synthe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 60 , 471-499.
Smith, P. L. & Ragan, T. J. (1999). Instructional Design.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Steele, D. F. & Arth, A. A. (1998). Math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Preventing anxiety, promoting confidence. Schools in the Middle, 7, 44-48.
Scott, W. A. (1969). Attitude Measurement.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2nd ed.) Lindzey, Aronson Addison Wesley, 2, 204-266.
Nevin ORHUN (2002). Solution of verbal problems using concept of Least common multiplier (LCM) and Greast common divisor (GCD) in school mathematics and misconceptions. http://math.unipa.it/~grim/Siorhun.PDF .
封面
摘要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09.7.6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09.7.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