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林奎宏
中文論文名稱: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關注之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劉春榮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98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0
中文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關注教師評鑑配套措施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究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專業發展評鑑的關注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在專業發展評鑑關注之差異情形,瞭解教師對實施專業發展評鑑所需配套措施的看法,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的建議,以作為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共發出745 份問卷,回收的有效問卷為580 份。其資料分析係採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研究結論歸納如下:

一、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專業發展評鑑之關注為中高程度
二、教師在專業發展評鑑的資訊性關注、個人的關注兩個階層的關注程度較高,在知覺關注階層的關注程度稍低
三、女性教師在知覺關注、個人的關注階層的關注程度高於男性教師
四、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在再關注階層的關注高於一般大學院校學歷的教師
五、年資較輕的教師在後果關注階層的關注高於年資較長的教師
六、參加研習的教師在專業發展評鑑的關注程度較高
七、參與試辦的教師在專業發展評鑑的關注程度較高
八、學校參與試辦的教師在專業發展評鑑的關注程度較高
九、教師對實施專業發展評鑑所需配套措施,以「建立完善的教學輔導教師機制」、「明確規範出教師應有的工作表現與權利義務」的同意程度較高

最後根據以上研究結論,分別對教育主管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分別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concern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 Taipei,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ased on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teache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pinion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n possible solution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concrete suggestion were proposed as references for futu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745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and 58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cluding t-test, One-way ANOVA.
The research has show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showed higher concern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2. Teachers expressed higher informational concerns and personal concerns, and expressed lower awareness concern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3. Female teachers expressed higher awareness concerns and personal concerns than that of the male teacher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4. Teachers with Masters academic credentials express higher refocusing concerns than teacher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cademic credential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5. Teachers of less seniority express higher concerns on consequence concerns than teachers of more seniority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6. Teacher participate on-job training express higher concern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7. Teacher participate in experiment program express higher concern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8. Teacher whose school participate in experiment program express higher concerns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9. Teachers expressed higher agreement in '' setting up a teaching guidance mechanism '' and '' define the norms of teaching and teacher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 about the supplementary measure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Base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lans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chool administrations, teacher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概念與現況 11
壹、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 11
貳、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概念與試辦現況 17
第二節 關注意義理論與採用模式應用分析 35
壹、關注的意義 35
貳、關注理論與採用模式 37
叁、關注本位採用模式應用分析 45
第三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動機、需求與配套探討 49
壹、教師參加專業發展評鑑動機 49
貳、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需求與配套探討 50
第四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關注相關研究 55
壹、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相關研究 55
貳、關注的相關研究 63
叁、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關注相關研究 7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4
壹、取樣方法 74
貳、研究樣本基本資料 7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7
壹、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關注問卷 78
貳、實施專業發展評鑑所需配套措施問卷 84
第四節 實施程序 87
壹、問卷寄發 87
貳、問卷回收 87
叁、問卷催收 87
肆、問卷整理 87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88
壹、資料處理 88
貳、統計分析 8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91
第一節 教師在專業發展評鑑關注之現況分析 91
壹、教師在專業發展評鑑整體關注之現況分析 91
貳、教師在專業發展評鑑各階層關注之現況分析 93
叁、討論 10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專業發展評鑑關注之差異比較 105
壹、個人背景變項在專業發展評鑑關注之差異比較 105
貳、學校環境變項在專業發展評鑑關注之差異比較 118
叁、討論 124
第三節 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所需配套措施意見分析 132
壹、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配套措施意見分析 132
貳、討論 13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1
第一節 結論 141
第二節 建議 149
參考文獻 155
中文部分 155
英文部分 163
附 錄 169
附錄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關注問卷(專家內容審查) 169
附錄二 研究問卷之專家內容審查修正意見彙整 176
附錄三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關注問卷(正式問卷) 177
附錄四 教師對專業發展評鑑所需配套措施意見 180
中文部分

王令宜、高熏芳(民84)。關切階段量表在教學科技創新推廣上的應用。視聽教育月刊,37(1),5-13。
王欣茹(民90)。花蓮縣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台北市立體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振鴻(民89)。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變革關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湘栗(民86)。國民小學教師關注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石璧菱(民92)。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以桃園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伍國雄、鄭燕祥(民82)。教師對學校變革態度之研究。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報,21(1),3-14。
朱芳謀(民93)。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何福田、羅瑞玉(民81)。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1-30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余昆旺(民96)。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民小學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榮仁(民89)。學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評鑑者與被評鑑者間之反省性合作行動探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宗立(民92)。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市:復文。
吳政達(民8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術、模糊層級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估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清山(民83)。美國教育組織與行政。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民93)。學校行政。台北市:心理。
吳靜吉、王振鴻、林偉文(民89)。教師變革關注量表之修訂。未出版。
呂玉珍(民96)。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呂木琳(民91)。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呂錘卿(民8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子建、黃顯華(民85)。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市:五南。
李匡雲(民95)。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國立台南大學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阮光勛(民88)。國民小學課程實施之研究∼以桃園縣鄉土教學活動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周 勇(民92)。國小教師對課程變革關注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林和春、張素貞(民95)。面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計畫:提升中小學教師參與誘因之研究。中等教育,57(5),36-58。
林春雄、胡峻豪譯(民84)。教師臨床視導的技巧。台北市:五南。
林煌凱(民91)。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榮彩(民91)。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碧珍(民89)。在職教師數學專業發展方案的協同行動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3,115-147。
邱慧玲(民91)。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關注階段與使用層次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邱馨儀(民95)。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教學檔案管理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姜禮能(民91)。國小教師對於資訊融入教學之變革關注與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姚繼儒(民97)。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變革關注關係之研究:以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為例。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洪文芬(民96)。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洪劭品(民96)。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育部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見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洪瑛璘(民90)。高雄地區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感與教育變革關注相關之研究—以「九年一貫新課程」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悅淇(民92)。教師對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的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敏榮(民90)。教師評鑑行不行。師友,391,46-49。
徐敏榮(民91)。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徐毅穎(民91)。國中生活科技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關注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翁福元、林松柏(民93)。台灣國民教育階段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建構芻議。教育科學期刊,4(2),63-94。
高強華(民78)。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研所集刊,30,113-133。
高熏芳(民82a)。以統整的觀點看科技創新在教育上的實施。教育科技與媒體,9,39-44。
高熏芳(民82b)。從「顧慮階段」的發展看教師的學習成長。視聽教育雙月刊,34(5),39-44。
高熏芳(民87)。社論。教學科技與媒體,40,1-2。
張民曉(民93)。國小教師評鑑制度之調查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明輝(民88)。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春興(民80)。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素貞(民93)。接軌-課程、教學、評鑑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清濱(民94)。教學視導與評鑑。台北市:五南。
張善培(民87)。課程實施程度的測量。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報,26(1),149-170。
張新仁 (民93)。中小學教師教學評鑑工具之發展編製。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91-130頁)。台北市:心理。
張新仁(民95)。教師專業評鑑-教育部南區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說明會講座資料,未出版。
張德銳(民81)。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德銳(民85)。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241-284頁),教育專業。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民89)。師資培育與教師評鑑。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民95)。形成性教師評鑑系統的研發、推廣、研究與實施展望。初等教育學刊,23,1-26。
張德銳、簡紅珠、裘友善、高淑芳、張美玉、成虹飛(民85)。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台北市:五南。
張豔華(民91)。建構中學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教育部(民91)。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教育部公報,326。
教育部(民95)。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97a)。參與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學校數。民97年9月16日,取自: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輔導支持網絡專案計畫網站:http://tpde.nhcue.edu.tw/census.jsp
教育部(民97b)。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民97年9月16日,取自: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輔導支持網絡專案計畫網站:http://tpde.nhcue.edu.tw/census.jsp
梁福鎮(民93)。人格教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科學期刊,4(2),19-39。
梁坤明(民88)。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狀況之調查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明峰(民94)。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手冊建構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許峰維(民93)。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專業評鑑之意見調查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郭吉模 (民93)。國民小學教師對資訊融入教學變革關注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陳白玲(民92)。國民小學校長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志成(民92)。教師成績考核制度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54,95-102。
陳明溥(民87)。互動式教學活動對在學師範生學習資訊通識課程之影響。民97年9月23日,取自:http://cslsrv.ice.ntnu.edu.tw/RReports/nsc97/SocQ.html
陳玫秀(民92)。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實施生活課程的關注階段、使用層次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香君(民93)。高雄市國中語文領域教師對於資訊融入教學關注階段、採用層級及激勵、障礙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雪琴(民93)。新竹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曾喜城(民76)。教師應該是專業嗎?師友月刊,241,30-31。
程為山(民74a)。國中教師專業領導的現況及其影響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程為山(民74b)。國中教師專業領導現況的探討。高雄市:復文。
馮莉雅(民90)。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光雄、蔡清田(民88)。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黃坤錦(民92)。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41-258。
黃怡絜(民96)。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知覺與教師文化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燕芬(民92)。中學英語教師資訊融入英語教學認知、關注階層、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艷秋 (民97)。國小校長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變革領導行為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振昇(民92)。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87-313。
葉青青(民96)。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學校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葉麗錦(民9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詹棟樑(民94)。教師的專業倫理與專業精神。教育研究月刊,132,11-19。
廖玉珠(民93)。建構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臺師大(民96)。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手冊。民97年9月19日,取自:http://www.ntnu.edu.tw/fp/eacher/tool/handbook.pdf
劉亞平(民87)。教育改革的關心程度問卷與線上測驗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劉秀滿(民97)。桃園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用生(民85)。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師大書苑。
歐陽教、張德銳(民82)。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2),90-100。
歐陽教、高強華、王秋絨、李春芳、張德銳、李孟文、蔡清田(民81)。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潘慧玲(民95)。讓教師評鑑成為專業發展的動力。教育廣播月刊,159,1-2。
蔡政良(民97)。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變革關注關係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美儀(民93)。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教師評鑑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進雄(民93)。學校行政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習資訊,21(1),55-59。
鄭詩釧(民93)。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文豪(民87)。教師「革新關注」之探討:概念、評量方法及其啟示。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學報,8,23-67。
鍾任琴 (民83)。國小實習教師教育專業信念發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韓明梅(民90)。九年一貫課程實施與教師專業之探究-以一所小學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簡紅珠(民86)。專業導向的教師評鑑。北縣教育,16,19-22。
簡茂發、劉湘川、游淑媚、蔡青青(民80):師院學生動手操作學習過程技能對教導現行國小科學活動之焦慮與關心程度之影響。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報告。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顏國樑(民92)。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作法。教育研究月刊,112,62-77。
羅國基(民96)。竹苗地區國小教育人員對「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學校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羅清水(民88)。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16(1),1-10。
饒見維(民92)。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英文部分

Advisory Concilation and Arbitration Service.(1986). Teachers Dispute ACAS Independent Panel: Report of the Appraisal and Training Working Group. London:ACAS.
Anderson, S. E. (1997). Understanding teacher change: Revisiting the Concerns Based Adoption Model. Curriculum Inquiry, 27(3),331-367.
Bailey, D. B. , & Palsha, S. A. (1992).Qualities of the stages of concern questionnaire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innovations.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85(4), 226-232.
Beach, D. M. , & Reinhartz, J. (1989).Supervision: Focus on instruction. New York:Harper & Row.
Boyer, E. L. (1988).School improvement : The National scence. School Organization,6(3), 314-370.
Bulter-Williams, L. A. , & Kpo, W. (1990). A study of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 school refor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Boston, MA, April 16-20,1990). (ERIC document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24774)
Burke, P. J. (1987).Teacher Development: Induction, Renewal and Redirection. New York:The Falmer Press.
Cogan, M. L. (1973).Clinical supervision.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ldhammer,R.(1969).Clinical supervision. New York; Holt, Rinohart and Winston.
Community college of Denver. (2002).Faculity performance appraisal. Retrieved Sep 23, 2008,from http://ccd.rightchoice.org/hr/img/PDF/FacPerfAppraisal-Nov-2002.PDF.
Cruickshank, D. R. , & Haefele, D.(2001). Good teachers, plural. Education leadership,58(5),30-33.
DfEE (2001).Education (School Teacher Appraisal)(England) Regulations. London: DfEE.
Duke, D. L. (1990). Setting goal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8), 71-76.
Dwyer, C. A. , & Stufflebeam, D. (1996).Teacher evaluation. In D. C. Berliner, & R. C. Calfee(Eds.).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pp.35-49). New York: Macmillan Library Reference USA.
Eastcott, L. R. , & Hall, G. E. (1980).The change display. Two skyrockets. Five bungers and jumping jack. The Administrator, 1(3), 1-4.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13134)
Ellis, N. E. (1984,Apr.23-27).The wok-life experience of teachers and orientation toward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ieans, LA.
Fullan, M. G. , & Stiegelbauer, S. (1991).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2nd ed.).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Fuller, F. F. (1969).Concerns of teacher: A developmental conceptualization.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6(2),207-226.
Fuller, F. F. (1970).Personalized Education for Teachers. An introduction for teacher educators. Austin,TX:The University of Tex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048105)
Goddard, I. , & Emerson, C. (1995).Appraisal and your school. Oxford:Athenaenum Press.
Goldhammer, M. (1969).Clinical supervisio . New York: Holt , Rinohart and Winston.
Goldstein, J. , & Noguera, P. A. (2006).A thoughtful approach to Teacher Evaluation.Journal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63(6),31-37.
Guskey, T. R. (2000).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Hall, G. E. , & Hord, S. M. (1987).Change in schools: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Hall, G. E. , & Hord S. M. (2001).Implementing change: patterns, principles, and pothol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all, G. E. , & Loucks, S. F. (1977).A developmental model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treatment is actually implemented.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4(3),263-276.
Hall, G. E. , & Loucks, S. F. (1978).Teacher concerns as a basis for facilitating and personalizing staff development. Teachers College Record,80(1),36-53.
Hall, G. E. , & Rutherford, W. L. (1976).Concerns of teachers about implementing team teach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34(3),227-233.
Hall, G. E. , George, A. A. , & Rutherford, W. L. (1977).Measuring stages of concern about the innovation:A manual for use of the SOC queseionnaire. Austin: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University of Taxa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47342)
Halverson,R.,Kelley,C.& Kimball,S.(2004).Implementing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How principals make sense of complex artifacts to shape local instructional practice. In W. K. Hoy & C. G. Miskel(Eds.),Research and Theory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Greenwich,CT:Information Age Press.
Heck, S. , Stiegelbauer, S. M. , Hall, G. E. , & Loucks, S. F. (1981). Measuring innovation configurations: Procedures and applications. Austin: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for Teacher Education,University of Texa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04147)
Hoover-Dempsey, K. V. , Bassler, O. C. , & Brissie, J. S. (1987). Parent involvement: Contribution of teacher efficacy,schoo1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other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4,417-435.
Hord, S. M. , & Huling-Austin, L. (1987).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How to know if it’s there. Journal of Rural and Small Schools,1(3),23-26.
James, R. K. , & Hall, G. M. (1981).A study of concerns of science teachers regarding an implementation of ISC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18(6), 479-487.
Knowles, C. J. (1980).Concerns 0f Teachers About Implementing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Setting. Texas Univ. , Aust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Koops, J. B. , & Winsor, K. A. (2005).Creating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uluture through faculty evaluation.Journal of Education,186(3),61-70.
Marsh, C. J. (1985).Implementation of a high school geography syllabus: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Educational Research,27(1),30-39.
McGreal, T. L. (1983).Successful teacher evaluation . Alexandris , Virgin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ckinney, M. , Sexyon, T. , & Meyrson, M. J. (1999).Validating the Efficacy-Based Change Model.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5,471-485.
Millman, J. (1981).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Beverly Hills, CA: Sage.
Newhouse, C. Paul (2001).Applying the Concerns-based Adoption Model to Research on Computers in Classroom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33(5) ,112 -124.
Newman, F. M. , Rutter, R. A. , & Smith, M. S. (1989).0rganizational factors that affect schoo1 sense of efficacy, Community and expectatio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62, 22l-238.
Oliver, Brad Ernest (2003). Measuring stages of teacher concern about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 descriptive study of select Indiana elementary teachers' attitudes and beliefs, EdD. BALL STATE UNIVERSITY, Not Available through PQDD.
Ramsden, P. (2003).Learning to teach in higher education. London: Routledge Falmer.
Redfern, G. B. (1980).Evaluating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iors . Boulder, CD: Westview Press.
Reis, N. K. (2002).The Benefits,Tensions,and Visions of Portfolios as a Wide-Scale Assessment for Teacher Education.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23,(4),10-17.
Rutherford, W. L. (1986).Teachers’contributions to school improvement:Reflection on fifteen years of research.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San Franciso.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76104)
Scriven, M. (1994).The duties of the teacher.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8(2),154-184.
Sergiovanni, T. J. , & Starratt, R. (1988).Supervision: Human Perspective(4th ed.). New York:McGraw-Hill.
Shinkfield, A. J. , & Stuffebeam, D. (1995).Teacher evaluation: Guide to effective practice.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take, R. E. (1989).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H. Simons & J. Elliott(Eds.),Rethinking appraisal and assessment(pp.13-19). Bristol,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Stufflebeam, D. L. , & Shinkfield, A. G. (1985).Systematic evaluation. Boston: Kluwer-Nijhoff.
Tindill, A. S. , & Coplin, L. (1989).Evaluation staff development Activities. Education CANADA, 29(1),16-23.
Tunks, J. L. (1997).From isolation to integration:The change proces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The teachers’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Chicago, IL., March 24-28,1997).(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8251)
Turner, G. , & Clift, P. (1988).Studies in Teacher Appraisal. London: Falmer.
van den Berg, Rudolf (1993).The Concerns-Based Adoption Model in the Netherlands,Flander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State of the Art and Perspec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19(1),51-63.
Whiteside, C. , & James, R. K. (1986).Utilizing teachers’ concerns to improve microcomputer implementation. Computers in the Schools,2(4),29-41.
Yost, R. (2002).I think I can: Mentoring as a means of enhancing teacher efficacy.Clearing House, 75(4),195-197.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目次
第一章.pdf
第二章.pdf
第三章.pdf
第四章.pdf
第五章.pdf
參考文獻.pdf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109.10.08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109.10.0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