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李雅琪
研究生英文姓名:lee,ya-chi
中文論文名稱:國小一年級新生之投射性繪畫作品與其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臺北縣板橋市某國小為例
英文論文名稱:Research of Projective Drawing and School Life Adjustment of First Grad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An Exampl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Banciao City, Taipei County
指導教授姓名:蘇振明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學系視覺藝術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0
中文關鍵詞:兒童畫投射性繪畫「生命之樹」學校生活適應
英文關鍵字:children drawingprojective drawingLife-Tree DrawingSchool life adjustmen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0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每年九月都有許多新生進入國小就讀,每個孩子適應學校生活的狀況不同,研究者期能運用投射性繪畫來了解兒童的學校生活適應狀況。本研究將兒童所繪的投射性繪畫予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分析,以蘇振明之「生命之樹」圖象測驗與徐慕蓮(1987)之「學生在校行為問卷」為施測工具。研究對象為小學之一年級新生,共167名。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1) 探討兒童之學校生活適應與其投射性繪畫作品的關連性。(2) 建構國小一年級新生投射性繪畫作品與學校生活適應之施測模式。(3)歸納國小一年級新生學校生活適應良好與不良之繪畫作品分析原則與要點。
綜合文獻探討及實際施測與分析,本研究有如下結論與發現:
(1) 孩子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每個人適應環境程度皆不同,因而產生了適應良好與不良的狀況。從研究結果發現,國小新生會將其學校生活的適應狀況投射在其「生命之樹」投射性繪畫作品中。
(2) 歸納出國小一年級新生學校生活適應與「生命之樹」投射性繪畫之施測模式與分析原則。「生命之樹」繪畫施測模式,包含時間、繪畫工具、座位安排、施測步驟和提示語。分析原則:分析者依圖徵:空間、造型、線條、內容、簽名等進行分析,再與兒童學校生活適應測驗結果進行比對。
(3) 兒童的學校生活適應良好與否在「生命之樹」投射性繪畫作品中表現部分圖象特徵有顯著差異。有顯著差異存在的圖形特徵呈現在「生命之樹」投射性繪畫的「空間」、「造型」、「線條」、「內容」「簽名」五個部份,細目共有19項。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finding the associate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projective drawing among new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through drawing performance. The objects are 167 new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88 boys and 79 girls. This research is quantified by testing through “Life-tree drawing test (put forth by Su Jen-Ming)” and “Behavioral Adjustment to School Questionnaire (BASQ) (put forth by Xu, Mu-Lian,1987)”.
There are three purposes of the thesis.
1. To probe the associate with children’s school life and their projective drawings.
2. To establish the test model of associate with projective drawings and school life of first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3. Generalizing the analysis principles of drawings that show children adapt to school life or not.

Integrating the documents analysis and testing results, this research brought ou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nd discoveries.
1. Children show different situations when they get into a new study environment. From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we can find if they adapt to new environment or not through their A-life tree drawings.
2. To establish the test model and analysis principles of associate with projective drawings and school life of first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3. To observe the children that adapt and not adapt the new environment, their life-tree drawings show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bviously. These features are separated into five parts that are space, modeling, line type, content and signature respectively. For more detail, we can separate the features into 18 items and sum up to the relationship table with features and school life adapting or not.
誌  謝 vii
中文摘要 viii
Abstract ix
目次…… x
表次…… xiii
圖次…… ……………………..xvi

1.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2
1.2. 研究目的 4
1.3. 研究問題 4
1.4. 名詞解釋 5
2. 文獻探討 8
2.1. 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8
2.2. 國小一年級學童之兒童畫相關研究 24
2.3. 投射性繪畫相關研究 24
3. 研究方法 24
3.1. 研究對象 24
3.2. 研究方法 24
3.3. 研究架構與流程 24
3.4. 研究程序 24
3.5. 研究範圍與限制 24
3.6. 研究中的信、效度 24
4. 研究資料與分析 24
4.1. 學校生活適應資料分析 24
4.2. 一年級新生的學校生活適應與投射性繪畫之分析 24
4.3.「生命之樹」投射性繪畫圖徵與學校生活適應之關連 24
5. 結論與建議 24
5.1. 結論 24
5.2. 建議 24
引用文獻 24
附錄A:「學生在校行為問卷」指導語 24
附錄B:「生命之樹」圖象測驗指導語 24
附錄C:「生命之樹」投射性繪畫圖象分析表 24
附錄D:「生命之樹」圖象意涵與學校生活適應解析表 24
附錄E:國小新生整體學校生活適應屬於良好的「生命之樹」投射性繪畫作品 24
附錄F:國小新生整體學校生活適應屬於不良的「生命之樹」投射性繪畫作品 24
附錄 G:學校生活適應良好的國小新生之第一階段「生命之樹」三角檢核表 24
附錄H:學校生活適應不良的國小新生之第一階段「生命之樹」三角檢核表 24
附錄 I:第二階段學校生活適應良好新生的「生命之樹」三角檢核表之專家建議 24
附錄 J:第二階段適應不良新生的「生命之樹」三角檢核表之專家建議 24
中文部分:
王德育 譯(1990)。《創造與心智的成長:透過藝術談兒童教育》。台北縣:三友。
王石番(1992)。《傳播內容分析研究法:理論與實證》,版2。台北市:幼獅。
朱靜芬(2003)。《台北市國小中年級兒童畫與個性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
李坤崇(1992)。《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後續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5期,83-122頁。
何星輝(2006)。《中部地區國中美術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
余珮君(2008)。《運用繪畫表現探索國小新生學校人際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
呂俊宏、劉靜女 譯(2002)。《繪畫評估與治療》。台北市:心理。
吳武典(1978)。《測驗的意義及其在輔導上的應用》。輔導月刊,15卷1、2期合刊。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台北市:五南。
吳毓瑩(1999)。〈畫人測驗對行為/情緒困擾兒童區辨功能之探討〉。《中國測驗年刊》,46,1,頁17-34。
吳武烈 譯(2003)。《兒童繪畫治療—繪畫:兒童的心靈之窗》。台北市:五南。
林建平(1993)。《輔導原理與技術》。台北市:五南。
林建平(2001)。《兒童輔導與諮商》。台北市:五南。
秋美華(1992)。《繪畫治療團體對國欠佳學童的自我概念及行為困擾之輔導效果》,碩士論文。國立政大心理研究所。
洪智倫(1994)。《國小學生行為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
胡致芬(1988)。《國小一年級自閉症兒童學校適應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范瓊方(1996)。《幼兒繪畫心理分析與輔導: 家庭動力繪畫的探討》。台北市:心理。
范瓊方(1998)。《透過繪畫以瞭解兒童心理問題》。海峽兩案兒童發展與適應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范瓊方、吳武烈 譯(2001)。《治療師之藝術治療評估指引:專業評估工具》。台北市:五南。
徐慕蓮(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孫良誠(1995)。《國小一年級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
孫敏華(1999)。《軍中適應量表發展及其效度之研究》。中國測驗年刊,46(1),35-56頁。
許瑞芳(2007)。《彰化縣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的覺知與輔導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
許碩芳(2007)。《家長因應小一新生幼小銜接適應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
許淑萍(2008)。《不同性別與年級之國小學童人物畫寫實能力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陳輝東(1981)。《幼兒畫指導手冊》。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陳輝東(1998)。《兒童畫的認識與指導》。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陳英豪、林正文、李坤崇(1993)。《學習心事誰人知?:國中國小學生學習適應集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國教之友,44(3),5-14頁。
陳李綢(1996)。《青年生活適應量表之編製研究報告》。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陳英豪、林正文、李坤崇(1988)。《國小學生學習適應量表》。測驗年刊,36,1-11頁。
梁漢華、黃璨瑛譯(2003)。《心理投射技巧分析》。台北市:揚志文化。

陸雅青(2000)。《藝術治療團體實務研究:以破碎家庭兒童為例》。台北市:五南。
陸雅青、劉同雪 譯(2008)。《心理診斷與人格測驗手冊》。台北市:心理。
黃堅厚(2005)。《人格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黃雅惠(2005)。《兒童繪畫中自我概念表現之多重個案研究:以新移民女性家庭次文化中子女為案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
程法泌、韓幼賢 譯(1978)。《畫樹測驗》。台北市:中華行為科學社。
彭淑優(2007)。《「生命之樹」圖象測驗與兒童性格分析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學碩士班。
童玉娟(2004)。《四位幼兒日記畫情緒現象之探討》,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
葉春秀 譯(1985) 《兒童畫的世界》。台北市:允晨。
鄭明進(1987)。《怎樣瞭解幼兒繪畫》。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
劉焜輝(2003)。《心理衡鑑: 臨床心理學 二》。台北市:天馬。
蔡宜珍(2004)。《小一學童學校生活適應與學習表現研究:以台東縣某國小幼小銜接活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
鍾思嘉 等譯(2003)。《諮商評量:心理學評量工具使用指南》。台北市:桂冠。
蘇振明(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美術篇》。台北市:藝術館。
蘇振明(2000)。《啟發孩子的美術潛能》。台北縣:光佑文化。
蘇振明(2001)。《台灣兒童畫導賞》。台北市:藝術館。
蘇振明(2005)。《藝術鑑賞理論與實務講義》。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蘇振明(2009)。〈圖像性格分析與潛能開發〉講義系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
蘇莉蘭、葉潔玲、林彩玉、吳雅玲(2001)。《兩個小一新鮮人學校適應影響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獨立研究。



英文部分:

Buck , J. N. (1987). The House-Tree-Person technique: Revised manual. Los Angeles, CA: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網路資訊: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9) http://law.moj.gov.tw/ (2009.5.6瀏覽)
Leeti (2000)。〈問卷調查法摘要〉http://contest.ks.edu.tw/~river/teach/theory/theory1.htm (2009.5.8瀏覽)
葉志杰(1998)。〈內容分析法之量化與質化簡述〉。http://tw.myblog.yahoo.com/jw!OF1GSteRGB6.k2A_XvJJhJU-/article?mid=347 (2009.5.12瀏覽)
顧修全(2006)。〈投射繪畫心理分析〉。http://www.crown-bookstore.com/show_book1.php?page=4&bookid=2076 (2009.5.7瀏覽)
? (?)。〈幼兒繪畫賞析與輔導〉。www.cyut.edu.tw/~crissa/class_file/96-2/96-2art/CH7.ppt (2009.7.10瀏覽)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引用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