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邱鳳儀
中文論文名稱:李昂小說鬼魅書寫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 study of Lee Ang novels' depiction of ghosts and demans
指導教授姓名:楊晉龍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1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李昂女性小說鬼魅書寫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0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83
  • 收藏收藏:0
本論文研究文本為李昂在西元2004年以前創作的小說,發現整理李昂小說中的鬼魅書寫。李昂受生長環境鹿港的影響,小說中常出現陰森的氛圍、有關民間信仰的描寫,並將民間傳說融入小說中。近期的作品將這些元素匯聚融合為「鬼」,以「鬼」為小說的主角,運用「鬼」幽微隱晦、不受現實約束的特質做種種隱喻,以「鬼」的「陰」和社會視為正道的「陽」做對比,闡述她關心的女性議題、政治議題。本論文整理李昂小說中鬼魅書寫的淵源與脈絡,並分析符合本論文「鬼魅書寫」定義之文本,期望對李昂的小說有不同角度的詮釋,也為女性文學的研究和當代小說的鬼魅論述做補充。全文約九萬字,共分為五章,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介紹研究的動機、目的和方法,說明本文鬼魅書寫的定義與範圍,及前人研究文獻回顧。
第二章〈李昂小說的創作理念及作品概述〉:整理李昂的生平、創作理念,並回顧李昂歷年小說創作,以發現李昂小說鬼魅書寫的脈絡。
第三章〈李昂小說鬼魅書寫之淵源與表現〉:概述古典小說中鬼魅書寫的狀況及當代小說鬼魅書寫的發展,說明李昂小說鬼魅書寫的淵源與成因,並整理李昂小說中符合鬼魅書寫定義的段落。
第四章〈李昂小說中鬼魅書寫的探討〉:本章分析李昂兩本符合鬼魅書寫定義的小說《自傳の小說》和《看得見的鬼》,以了解鬼魅書寫在李昂小說中的運用。
第五章〈結論〉:歸納本研究的結果,說明本論文在教學上的運用和反思,並闡述研究價值和展望。

關鍵詞:李昂、女性小說、鬼、鬼魅書寫。
The target texts of this research are novels written by Lee Ang before 2004, and the aim is to discover and arrange the depiction of ghosts and demons in her novels. Lee Ang grew up in Lukang, and her works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at township environment. Thus, gloomy atmosphere, folklores, and integration of folk legends are frequently seen in her novels. Ghosts and demons appear to be illusory, obscure, and unreal. Ghosts represent “yin”, which is a contrast of what the society see as the correct path “yang.” In Lee Ang’s recent works, ghosts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She utilized the abovementioned features of ghosts to make various metaphors and contrasts, and, also, to elaborate on feminine and political issues that she car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and threads of thought of the depiction of ghosts and demons in Lee Ang’s novels. Moreover, texts that conform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depiction of ghosts and demons” were analyzed with an aim to come up with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n Lee Ang’s novels and provide insights to feminine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in this paper: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introduce the motivation, aim, and method of research, review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and explain the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depiction of ghosts and demons.”
Chapter two (overview of Lee Ang’s works and ideas of writing): review the biography of Lee Ang, her ideas of writing, and previous novels. The objective is to discover the thread of thoughts in her depiction of ghosts and demons.
Chapter three (the origi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depiction of ghosts and demons in Lee Ang’s novels): summarize the depiction of ghosts and demons in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novels, explain why Lee Ang used these metaphors, and collect and rearrange the paragraphs in her novels.
Chapter four (discussion of the depiction of ghosts and demons in Lee Ang’s novels): two novels that conform to the scope of this research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ghosts and demons in Lee Ang’s novel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summarize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llustrate its applications and reflections in teaching, and elaborate its values and offer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Lee Ang, feminine novels, ghosts, depiction of ghosts and demons.
李昂小說鬼魅書寫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李昂研究的成果回顧與檢討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18
第四節 研究方法-----------------------------------------------------------------23
第五節 「鬼魅」書寫範圍界定--------------------------------------------24

第二章 李昂小說的創作理念及作品概述--------------------------------28
第一節 李昂的生平與創作----------------------------------------------------28
第二節 李昂小說創作理念----------------------------------------------------31
第三節 李昂小說創作概述----------------------------------------------------42

第三章 李昂小說鬼魅書寫之淵源與表現 ------------------------------47
第一節 李昂小說鬼魅書寫之淵源------------------------------------------47
第二節 李昂小說鬼魅書寫的表現------------------------------------------54
第三節 小結------------------------------------------------------------------------64

第四章 李昂小說中鬼魅書寫的探討---------------------------------------67
第一節 拼貼謝雪紅:《自傳の小說》裡對女人的妖魔想像 ------67
第二節 女鬼現身:《看得見的鬼》----------------------------------------80
第三節 小結 ----------------------------------------------------------------------89

第五章 結論------------------------------------------------------------------------92
第一節 歸納研究結果-----------------------------------------------------------92
第二節 李昂小說在教學上的限制及教學意義探索--------------------95
第三節 研究的價值與展望-----------------------------------------------------97
主要參考書目----------------------------------------------------------------------100
主要參考書目

一、 專書
甲、李昂小說部分
1. 李昂:《花季》(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2年1月)。
2. 李昂:《愛情試驗》(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2年1月)。
3. 李昂:《殺夫》(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11月)。
4. 李昂:《她們的眼淚》(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4年1月)。
5. 李昂:《一封未寄的情書》(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年2月)。
6. 李昂:《北港香爐人人插》(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
7. 李昂:《迷園》(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6月)。
8. 李昂:《自傳の小說》(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3月)。
9. 李昂:《看得見的鬼》(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1月)。

乙、相關專著 (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2. 王德威:《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0月)。
3. 王德威:《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8月)。
4. 王德威:《閱讀當代小說》(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9月)。
5. 古瑞雲:《臺中的風雷-跟謝雪紅在一起的日子裡》(臺北:人間出版社,1990年9月)。
6. 伍寶珠:《從反思到反叛-八、九零年代臺灣女性主義小說探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1 年9月)。
7. 何寄澎主編:《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 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2000年6月)。
8. 吳達芸編:《當代小說論評-閱讀與創作之間》(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年2月)。
9. 呂正惠:《小說與社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5月)。
10.李仕芬:《愛情與婚姻: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5月)。
11. 周芬伶:《聖與魔-臺灣戰後小說的心靈想像1945〜2006》(臺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3月)。
12. 邱貴芬:《「不同國女人」聒噪-訪談當代臺灣女作家》(臺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
13. 邱貴芬:《仲介臺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臺灣閱讀》(臺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
14. 邱貴芬:《後殖民及其外》(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
15. 范銘如:《眾裡尋她―臺灣女性小說縱論》(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3月)。
16. 范銘如:《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
17. 郝譽翔:《情慾世紀末:當代臺灣女性小說論》(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4月)。
18. 梅家玲:《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
19. 陳芳明:《謝雪紅評傳》(臺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7月)。
20. 陳引馳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臺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7月)。
21. 梅家玲:《性別,還是家國?五○與八、九○年代臺灣小說論》(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
22. 陳建忠、應鳳凰等著:《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
23. 賀安慰:《臺灣當代短篇小說中的女性描寫》(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1月)。
24. 楊翠華編,謝雪紅口述,楊克煌筆錄:《我的半生記•臺魂淚一》(臺北:楊翠華出版,1997年12月)。
25. 劉亮雅:《後現代與後殖民:解嚴以來臺灣小說專論》(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6月)。
26. 大衛‧洛吉(David Lodge)著,李維拉譯:《小說的五十堂課》(臺北: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2月)

二、報紙,期刊 (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甲、報紙
1. 王浩威:〈解剖《北港香爐人人插》-該來看看李昂的文學成績〉,《中國時報》41版(1997年9月2日)。
2. 徐秀慧、呂文翠、胡蘊玉記錄整理,李昂、平路、張小虹、南方朔、陳芳明、楊照列席:〈永不消逝的華麗-告別張愛玲座談會〉,《中國時報》39版(1995年9月28日)。
3. 陳文芬:〈藤井省三:李昂對林麗姿充滿同情〉,《中國時報》23版(1997年9月1)。
4. 黃毓秀:〈李昂與女性之謎〉,《中國時報》34版「人間副刊」(1994年1月1日)。
5. 楊照:〈英雄主義與寫實主義的陷阱-小論李昂〉,《中國時報》27版(1997年8月23日)。
6. 蔡淑華:〈旅行到鬼魂的國度-專訪李昂〉,《自由時報》副刊(2001年11月15日)。

乙、期刊論文
1. 王德威:〈魂兮歸來,歷史迷魅與小說記憶(上)〉,《聯合文學》第215期(2002年9月),頁80-89。
2. 王德威:〈魂兮歸來-歷史迷魅與小說記憶(下)〉,《聯合文學》第216期(2002年10月),頁70-77。
3. 朱偉誠:〈女性作家的天空-蔡源煌與李昂對話〉,《臺北評論》第3卷(1988年1月),頁132-145。
4. 李昂:〈女作家對社會的巨視與微觀〉,《中國論壇》第16卷第4期(1983年5月),頁52-55。
5. 李昂:〈模糊的中性〉,《聯合文學》第12卷第10期(1996年8月),頁12-13。
6. 李昂:〈我的創作觀〉,《文學界》第10卷(1984年5月),頁33-36。
7. 吳達芸、李昂主講,王鈺婷文字整理﹕〈李昂與謝雪紅-兩個女人誰是誰?〉,《印刻生活文學誌》第9期(2004年5月),頁176-188。
8. 李令儀:〈原鄉與自我的追尋-施叔青&李昂談近作〉,《聯合文學》第228期(2003年10月),頁40〜43。
9. 邱彥彬:〈「記憶失控錯置的擬相」:李昂《自傳の小說》中的記憶與救贖〉,《中外文學》第30卷第8期(2002年1月),頁183〜207。
10. 范銘如:〈另眼相看―當代臺灣小說的鬼/地方〉,《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二期(2006年4月),頁115-130。
11. 施淑端:〈新納蕤思解說-李昂的自剖與自省/施淑端親訪李昂〉,《新書月刊》第12期(1984年9月),頁22-28。
12. 洪珊慧:〈鹿港小鎮的人事素描──論李昂「鹿城故事」系列小說〉,《臺灣新文學》第16期(2000年9月),頁90〜199。
13. 郝譽翔:〈關於告別的、瓦解的,與正在誕生的……2000〜2004年的臺灣小說〉,《文訊月刊》第228期(2004年10月),頁30-48。
14. 徐曉珮:〈人類補完計畫-格適者:朱影紅〉,《中外文學》第28卷第2期(1999年7月),頁21〜41。
15. 張耀升等:〈妖魔鬼怪〉,《聯合文學》第244期(2005年2月),頁17-29。
16. 張同修:〈我的鄉愁,我的歌〉,《誠品好讀》41期(2004年1月),頁62〜63。
17. 張雪媃:〈李昂小說的政治性-從〈人間世〉到《自傳の小說》〉,《當代》第202期(2004年6月),頁124〜143。
18. 張誦聖:〈當代臺灣文學與文化場域的變遷〉,《中外文學》第24卷5期(1995年10月),頁128〜132。
19. 梅家玲:〈以小搏大-對戰後臺灣小說史中女性/性別論述的若干觀察〉,《文訊》167期(1999年8月),頁64〜66。
20. 陳淑純:〈《殺夫》、《暗夜》與《迷園》中的女性身體論述〉,《文學臺灣》19期(1996年3月),頁128〜141。
21. 黃秋芳:〈給不知名的收信人-李昂的「一封未寄的情書」〉,《自由青年》78卷第3期(1987年9月),頁36-41。
22. 彭小妍:〈女作家的情慾書寫與政治論述-解讀《迷園》〉,《中外文學》第24卷第5期(1995年10月),頁72〜92。
23. 賀淑瑋:〈性、空間與身分:論李昂小說的政治美學〉,《臺灣文藝》156期(1996年8月),頁35〜49。
24. 葉慶炳:〈魏晉南北朝的鬼小說與小說鬼〉,《中外文學》第12期(1975年5月),頁100-119。
25. 楊翠:〈魔界與鬼國交鋒之域―論宋澤萊《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與李昂《看得見的鬼》中的政治與性別〉,《2007彰化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7年6月),頁1-29。
26. 楊翠:〈「妖精」的自傳,「女人」的小說-論李昂《自傳の小說》中的性記憶文本〉,《興大人文學報》第32期(2002年6月),頁247-274。
27. 楊翠:〈她們要唱歌!本世紀臺灣女作家鳥瞰〉,《文訊》第127期(1996年5月),頁47〜52。
28. 楊光整理:〈我的小說是寫給兩千萬同胞看的-李瑞騰專訪李昂〉,《文訊月刊》第94卷(1996年10月),頁72-76。
29. 劉亮雅:〈鬼魅書寫:臺灣女同性戀小說中的創傷與怪胎展演〉,《中外文學》第33卷第1期(2004年6月),頁165-183。
30. 劉亮雅:〈世紀末臺灣小說裡的性別跨界與頹廢:以李昂、朱天文、邱妙津、成英姝為例〉,《中外文學》第28卷第6期(1999年11月),頁109〜134。
31. 錢嘉琪、黃婷芬整理﹕〈李昂–童年往事〉,《皇冠雜誌》第67卷第4期(1987年6月),頁230-233。
32. 謝聰輝:〈中國人的鬼意識與鬼節〉,《聯合文學》第190期(1998年2月),頁35-69。
33. 簡素琤:〈二二八小說中的女性、省籍與歷史〉,《中外文學》第27卷第10期(1999年3月),頁31〜43。
34. 簡瑛瑛:〈女性、主義、創作:李昂訪問錄〉,《中外文學》第17卷第10期(1989年3月),頁184〜196。
35. 簡玉妍:〈論李昂《看得見的鬼》的後殖民論述〉,《彰化文獻》第15期(2010年12月),頁132-146。
36. 龔鵬程:〈若有人兮山之阿〉,《聯合文學》第190期(1998年2月),頁156-167。

丙、書籍論文
1. 王德威:〈「女」作家的現代「鬼」話-從張愛玲到蘇偉貞〉,《眾聲喧嘩-三0與八0年代的中國小說》(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9月),頁223-238。
2. 王德威:〈女作家的後現代鬼話-評袁瓊瓊《恐怖時代》〉,《眾聲喧嘩以後:評點當代中文小說》(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0月),頁142-145。
3. 王德威:〈魂兮歸來〉,《現代中國小說十講》(上海:復旦出版社,2003年),頁350-393。
4. 王德威:〈性、醜聞,與美學政治-李昂的情欲小說〉,《北港香爐人人插》(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頁9-42。
5. 古添洪:〈讀李昂的《殺夫》〉,《北港香爐人人插》(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頁235-247。
6. 江寶釵:〈民間文學在臺灣當代小說中的呈現〉,《白先勇與當代臺灣文學史的構成》(臺北:駱駝出版社,2004年3月),頁165-220。
7. 李昂﹕〈寫在第一本書後〉,《花季》(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2年1月),頁197-200。
8. 李昂﹕〈寫在「一封未寄的情書」前〉,《一封未寄的情書》(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年2月),頁1-4。
9. 李昂:〈寫在書前〉,《殺夫》(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11月),頁v-ix。
10. 李昂:〈女性主義限制了我的小說嗎?〉,鄭振偉編:《女性與文學-女性主義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嶺南學院現代中文文學研究中心,1996年11月),頁66〜67。
11. 吳錦發﹕〈略論李昂小說中的性反抗〉,《愛情試驗》(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2年1月),頁203-219。
12. 周芬伶:〈恐怖與褻瀆〉,《聖與魔:臺灣戰後小說的心靈圖像(1945~2006)》(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頁247-289。
13. 林依潔:〈叛逆與救贖-李昂歸來的訊息〉,《她們的眼淚》(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2年1月),頁245-282。
14. 林芳玫:〈《迷園》解析:性別認同與國族認同的弔詭〉,梅家玲編:《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頁92〜123。
15. 范銘如:〈當代臺灣小說的「南部」書寫〉,《臺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東亞現代中文學國際學報》第三期(臺北: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2007年4月)。
16. 施淑:〈文字迷宮〉,《李昂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4月),頁265〜279。
17. 施淑:〈論施叔青早期小說的禁錮與顛覆意識〉,施叔青:《微醺彩妝》(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6月),頁261〜277。
18. 施淑:〈鹽屋-代序〉,李昂﹕《花季》(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4年4月),頁5〜18。
19. 施淑:〈迷園內外-李昂集序〉,《李昂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4月),頁4-10。
20. 洪英雪:〈從性政治突圍而出-論謝雪紅書寫以及李昂《自傳の小說》〉,《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七期(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08年10月),頁9-43。
21. 奚密〈黑暗之形:談《暗夜》中的象徵〉,李昂:《北港香爐人人插》(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頁249〜272。
22. 彭小妍:〈《迷園》與臺灣民族論述-記憶、述說與歷史〉,江自得主編:《第一屆臺杏臺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殖民地經驗與臺灣文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2月),頁183〜194。


三、學位論文
甲、博士論文
1. 江寶釵:《論《現代文學》女性小說家:從一個女性經驗的觀點出發》(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2. 蕭義玲:《臺灣當代小說中的世紀末圖象研究-以解嚴後十年(1987-1997)為觀察對象》(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3. 林慧雅:《性別/族裔與民間信仰:第三世界女作家作品中民間傳說的策略運用》(臺北:私立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4. 楊翠:《鄉土與記憶-七零年代以來臺灣女性小說的時間意識與空間語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乙、碩士論文
1. 吳婉茹:《八十年代臺灣作家小說中女性意識之研究》(臺北:私立淡江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2. 李玉馨:《當代臺灣女性小說七家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3. 洪珊慧:《性、女性、人性―李昂小說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4. 曾意晶:《族裔女作家文本中的空間經驗-以李昂、朱天心、利格拉樂‧阿烏、利玉芳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5. 顏利真:《從鹿港到北港:解嚴前後李昂小說研究(1983-1997)》(臺中:私立靜宜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6. 蔡淑芬:《解嚴前後臺灣女性作家的吶喊和救贖-以郭良蕙、聶華苓、李昂、平路作品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7. 曾素雲:《李昂九十年代小說中的主題意識與人物分析》(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8. 王鈺婷:《身體、性別、政治與歷史-以《行道天涯》和《自傳の小說》為考察對象》(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9. 黃絢親:《李昂小說中女性意識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0. 黃于青:《鹿港書寫―李昂小說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1. 張琬貽:《臺灣當代女性小說中的鬼魅書寫(1980-2004)》(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2. 陳惠珊:《施叔青鬼魅書寫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謝辭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主要參考書目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1.14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08.0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