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陳靜瑜
中文論文名稱:利用網路PBL系統進行生態池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科學過程技能及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
英文論文名稱:Using Web-based PBL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Ecological Pond Teaching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cience Process Skills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of the Sixth Graders
指導教授姓名:賴阿福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自然科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9
中文關鍵詞:PBL科學過程技能問題解決能力生態池教學專題管理系統
英文關鍵字:PBLScience process skillsProblem-solving abilityaquatic ecological pond teachingPBL management system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7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透過網路化專題導向學習系統進行專題研究,對國小六年級學童之科學過程技能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研究的目的有三:1.比較「網路化專題導向學習」和「一般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科學過程技能的影響。2.比較「網路化專題導向學習」和「一般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3.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生對網路化專題導向學習的態度。
本研究以量的研究為主,質的資料分析為輔。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兩班學生,一班為實驗組,以專題導向學習系統進行教學,另一班為對照組,進行「一般教學」,兩班學生各30位,合計60位學生。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為科學過程技能測驗、問題解決測驗及網路化專題導向學習態度量表,並輔以晤談資料來探討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對網路專題導向學習的態度。經過量化與質性分析後,提出以下結論:
一、實驗組在十三項科學過程技能中的「運用數字」、「控制變因」、「形成假說」、「解釋資料」、「傳達」、「進行實驗」這六個分項及「總分」的表現上,顯著優於對照組。
二、實驗組在問題解決能力中的「解釋推論」、「猜測原因」、「決定解決方法」、「預防問題」這四個分項及「總分」的表現上,顯著優於對照組。
三、學生對於網路化專題導向學習之態度
(一)大部分學生認為透過網路專題導向系統學習,可以清楚記錄下整個研究過程、互相觀摩研究,且可解決在校討論時間不足的問題。
(二)大部分學生認為過網路專題導向系統學習,可以學到更多知識,激發更多想法,且認為這種學習方式可運用於其他學科上。
(三)學生普遍認為透過網路化專題導向學習比一般學習方式有趣,若有機會,也願意再進行網路專題研究。
(四)大部分的同學喜歡透過網路PBL系統進行合作學習,且願意幫助同伴。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on science process skills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of the sixth graders’under web-based PBL management system.
Three goals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1.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Internet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General Teaching Activities” on sixth graders’ science process skills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2. to survey sixth graders’ attitudes toward the Internet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the study, quantitative methods, accompanying with qualitative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ith an experi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as adopted. Two sixth-grade classes, 30 students in each and 60 in total, were selected. This study conducted learning activities of the ecological pond for subjects. One class, as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fostered through project-based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while the other, a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aught via general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Science Process Skills Test, the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Test and the Internet Project-Based Learning Attitude Scales were applied in the study, as for the data of students’ learning status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Internet Project-Based Learning were collected by interviews. According to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the results were shown as follows:
1. Among the thirteen items of science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ubscales of Using Numbers(Quantifying), Interpreting Data, Communicating, Experimenting and the total score.
2. As to the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ubscales of Explain the Inference, Infer the Reason, Determine on the Solution, Prevent the Problems.
3. As to th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 Internet Project-Based Learning,
(1) Most of students considered that through the Internet Project-Based Learning system, they were able to take down the entire study process clearly, to inspect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discussed each other online.
(2)Most of students considered that through the Internet Project-Based Learning system, they can acquire more knowledge, stimulate more ideas, and believed that method of Internet Project-Based Learning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subjects.
(3)Most of students considered that learning through the Internet Project-Based system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e General Learning, if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they are willing to join in the Internet Project-Based Learning research again.
(4)Most of students were willing to learn cooperatively.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III
目次…………………………………………………………………………………V
圖次…………………………………………………………………………………IX
表次…………………………………………………………………………………V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名詞釋義……………………………………………………………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合作學習……………………………………………………………9
第二節 科學過程技能……………………………………………………15
第三節 問題解決能力……………………………………………………20
第四節 專題導向學習……………………………………………………23
第五節 生態池……………………………………………………………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37
第二節 研究場域…………………………………………………………38
第三節 研究設計、架構與流程…………………………………………40
第四節 教學設計…………………………………………………………44
第五節 研究工具…………………………………………………………46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51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網路PBL教學對學生科學過程技能的影響……………………55
第二節 網路PBL教學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75
第三節 網路專題導向學習態度量表結果分析…………………………85
第四節 學生互評結果分析………………………………………………93
第五節 晤談結果與討論…………………………………………………99
第六節 教師的觀察與發現………………………………………………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23
第二節 建議………………………………………………………………12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29
英文部分…………………………………………………………………………134
附錄
附錄一 SAPA課程中的科學過程技能………………………………138
附錄二 九年一貫課程小學階段科學過程技能…………………………141
附錄三 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學與技術認知」第一~三階段中,與「動、植物」直接相關的能力指標………………………………144
附錄四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與「動、植物」相關之課題及教材內容細目…………………………………………………………………………146
附錄五 各出版社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與「動、植物」相關課程之單元名稱……………………………………………………………………………149
附錄六 認識水生植物學習單……………………………………………150
附錄七 小小生態池學習單………………………………………………151
附錄八 專題研究學習單(一)…………………………………………152
附錄九 專題研究學習單(二)…………………………………………153
附錄十 專題研究學習單(三)…………………………………………154
附錄十一 網路化專題導向學習態度量表………………………………155
附錄十二 網路化專題導向學習態度量表分項表………………………157
  附錄十三 網路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小組互評表導向學習態度量表分項
表………158
附錄十四 網路專題研究組內成員互評表………………………………159
附錄十五 晤談大綱………………………………………………………160
  附錄十六 晤談結果………………………………………………………161
附錄十七 實驗組簡案……………………………………………………180
  附錄十八 對照組簡案……………………………………………………185
附錄十九 測驗同意書…………………………………………………………189


圖次
圖2-3-1 問題解決過程-資訊處理模式………………………………………22
圖2-3-2 問題解決環……………………………………………………………22
圖2-4-1 專題導向學習教學模式圖……………………………………………27圖2-4-2 徐新逸(2001)提出PIPER網路專題式學習教學模式……………28圖2-4-3 本研究網路專題研究模式……………………………………………31圖3-2-1 新、舊生態池位置分布圖……………………………………………38圖3-3-1 研究架構圖……………………………………………………………41
圖3-3-2 研究流程圖……………………………………………………………43圖3-5-1 系統功能架構圖………………………………………………………47
圖4-3-1 系統功能性得分圖……………………………………………………86
圖4-3-2 專題研究實用性得分圖………………………………………………88
圖4-3-3 投入程度得分圖………………………………………………………90
圖4-3-4 投受度得分圖…………………………………………………………91
圖4-3-5 合作學習得分圖………………………………………………………92
圖4-6-1 指導前學生繪製的統計圖…………………………………………114
圖4-6-2 指導後學生繪製的統計圖…………………………………………114
圖4-6-3 學生自製的抓魚工具………………………………………………116
圖4-6-4 實驗組第四組研究設計初稿………………………………………116


表次
表2-4-1 香港推動專題研習促進學會發展出的PBL實施步驟…………25
表3-1-1 實驗組學生家中資訊設備統計表…………………………………37表3-2-1 新、舊生態池基本資料及動植物資源一覽表……………………39表3-3-1 實驗研究設計模式…………………………………………………40表3-5-1 科學過程技能測驗題目雙向細目表………………………………49表3-6-1 研究資料一覽表……………………………………………………51表3-6-2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資料分析對照表…………………………53
表4-1-1  「觀察」分量表敘述統計…………………………………………55
表4-1-2  實驗組與對照組「觀察」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56表4-1-3  實驗組與對照組「觀察」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56表4-1-4  「分類」分量表敘述統計…………………………………………56表4-1-5  實驗組與對照組「分類」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57表4-1-6  實驗組與對照組「分類」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57
表4-1-7  「運用時空關係」分量表敘述統計………………………………58
表4-1-8  實驗組與對照組「運用時空關係」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摘要表…………………………………………………………… 58
表4-1-9  實驗組與對照組「運用時空關係」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58
表4-1-10 「預測」分量表敘述統計…………………………………………59
表4-1-11 實驗組與對照組「預測」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59表4-1-12 實驗組與對照組「預測」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60
表4-1-13 「運用數字」分量表敘述統計……………………………………60
表4-1-14 實驗組與對照組「運用數字」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
表……………………………………………………………………61
表4-1-15 實驗組與對照組「運用數字」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1
表4-1-16 「測量」分量表敘述統計………………………………………… 62
表4-1-17 實驗組與對照組「測量」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62表4-1-18 實驗組與對照組「測量」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2表4-1-19 「控制變因」分量表敘述統計…………………………………… 63
表4-1-20 實驗組與對照組「控制變因」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
表…………………………………………………………………… 63表4-1-21 實驗組與對照組「控制變因」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4
表4-1-22 「推斷」分量表敘述統計………………………………………… 64
表4-1-23 實驗組與對照組「推斷」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
表…………………………………………………………………… 65表4-1-24 實驗組與對照組「推斷」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5
表4-1-25 「形成假說」分量表敘述統計…………………………………… 66
表4-1-26 實驗組與對照組「形成假說」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
表…………………………………………………………………… 66表4-1-27 實驗組與對照組「形成假說」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
表…………………………………………………………………… 66
表4-1-28 「下操作型定義」分量表敘述統計……………………………… 67
表4-1-29 實驗組與對照組「下操作型定義」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摘要表……………………………………………………………… 68表4-1-30 實驗組與對照組「下操作型定義」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
表…………………………………………………………………… 68
表4-1-31 「解釋資料」分量表敘述統計…………………………………… 69
表4-1-32 實驗組與對照組「解釋資料」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
表…………………………………………………………………… 69表4-1-33 實驗組與對照組「解釋資料」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9
表4-1-34 「傳達」分量表敘述統計………………………………………… 70
表4-1-35 實驗組與對照組「傳達」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70表4-1-36 實驗組與對照組「傳達」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1
表4-1-37 「進行實驗」分量表敘述統計…………………………………… 72
表4-1-38 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實驗」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
表…………………………………………………………………… 72表4-1-39 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實驗」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2
表4-1-40 科學過程技能「總分」敘述統計………………………………… 73
表4-1-41 實驗組與對照組科學過程技能「總分」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摘要表……………………………………………………………… 74表4-1-42 實驗組與對照組科學過程技能「總分」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
表…………………………………………………………………… 74
表4-2-1 「解釋推論」分量表敘述統計…………………………………… 75
表4-2-2  實驗組與對照組「解釋推論」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
表…………………………………………………………………… 76表4-2-3 實驗組與對照組「解釋推論」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6
表4-2-4 「猜測原因」分量表敘述統計…………………………………… 77
表4-2-5  實驗組與對照組「猜測原因」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
表…………………………………………………………………… 77表4-2-6 實驗組與對照組「猜測原因」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7
表4-2-7 「逆向原因猜測」分量表敘述統計……………………………… 78
表4-2-8  實驗組與對照組「逆向原因猜測」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摘要表……………………………………………………………… 79表4-2-9 實驗組與對照組「逆向原因猜測」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
表…………………………………………………………………… 79
表4-2-10 「決定解決方法」分量表敘述統計……………………………… 79
表4-2-11 實驗組與對照組「決定解決方法」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摘要表……………………………………………………………… 80表4-2-12 實驗組與對照組「決定解決方法」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
表…………………………………………………………………… 80
表4-2-13 「預防問題」分量表敘述統計…………………………………… 81
表4-2-14 實驗組與對照組「預防問題」分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
表…………………………………………………………………… 81表4-2-15 實驗組與對照組「預防問題」分數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82
表4-2-16 問題解決能力「總分」敘述統計…………………………………83
表4-2-17 實驗組與對照組問題解決能力「總分」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摘要表……………………………………………………………… 83表4-2-18 實驗組與對照組問題解決能力「總分」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
表…………………………………………………………………… 83
表4-3-1 網路專題導向學習態度統計表………………………………… 85
表4-3-2  網路專題導向學習態度量表「系統功能性」分項態度分
析…………………………………………………………………… 86表4-3-3 網路專題導向學習態度量表「專題研究實用性」分項態度分析 87
表4-3-4 網路專題導向學習態度量表「投入程度」分項態度分析……… 89
表4-3-5 網路專題導向學習態度問卷「接受度」分項態度分析………… 90
表4-3-6  網路專題導向學習態度量表「合作學習」分項態度分析……… 92
表4-4-1 第一組組內互評結果…………………………………………… 93
表4-4-2  第二組組內互評結果…………………………………………… 94表4-4-3 第三組組內互評結果…………………………………………… 95
表4-4-4 第四組組內互評結果…………………………………………… 96
表4-4-5 第五組組內互評結果…………………………………………… 97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營建署(2005)。營造生態水池調查評估與規劃設計操作手冊。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王淑如、王裕德 (2001)。教學新策略-網路合作學習。台灣教育,603,33-39。
王淑璟(2005)。透過專題式學習探討國小學童科學過程技能之個案研究--以水火箭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錦銘(2005)。科學玩具遊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科學素養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慈君(2007)。探究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成效之探討。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甘漢銧、熊召弟、鍾聖校(1991)。小學自然科教學研究。師大書苑。
江淑瑩(2006)。以科學遊戲融入教學探究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淑吟(2002)。利用網頁專題製作引導STS專題式教學對學生學習影響之研究。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昭憲(2003)。國小實驗課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彥斌(2002)。 從科學活動過程技能中增進國小學童科學創造潛力。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松柏(2007)。台灣水生植物圖鑑。台中:晨星。
吳青宜(2004)。運用專題導向學習提昇國小五年級學生資訊素養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紀蓉(2003)。偏遠小學專題式學習之行動研究-以蝴蝶養殖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慶珩、黃信義 (2006)。網路同儕互評在Moodle 系統上的應用。教育資料與
圖書館學,43(3),267-284。
邢濤(2007)。遊戲中的科學。北京出版社。
林怡伶(2003)。國小實施資訊科技融入「以專題為基礎之教學與學習」-以高年級自然科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姿嬅(2000)。以專題為基礎的教學與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自然科學習成就與班級氣氛影響之實驗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達森(1999)。論析統整性課程及其對九年一貫課程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7(4),97-116。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1(3),1-13。
林佩璇、黃政傑(1996)。合作學習。台北:五南。
林靜萍(2004)。小組合作解題對國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俊華(1986)。國中學生科學過程技能學習成就之調查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秀滿(2002)。水生教材園實施探討──以蘆洲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財富、王根樹(2005)。生態工程技術產學論壇-生態池與人工濕地的生態技術(I)。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林裕彬、郭瓊瑩(2005)。生態水池適地性評估及規劃設計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周倩、楊台恩(1998)。電腦網路的特質及其相關問題初探。社教雙月刊,84,17-20。
周鳳文(2002)。以專題導向的教學來提昇國小學童基本能力的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信德(2001)。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統整科學過程能心智模式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麗雪(2002)。國小科學遊戲教學活動成效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新逸(2001)。如何利用網路幫助孩子成為研究高手?網路專題式學習與教學創新。台灣教育,607,25-34。
高玉娟(2006)。探究專題本位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星星與太陽」學習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春在、林珊如 (2007) 。網路合作學習。台北:心理。
許繼德 (2003) 。網路輔助教學對不同認知風格的國小學童在英語學習動機與成就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典(2002)。「自然與生活科技」的評量工作。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綱要閱讀。康軒文教事製,17-21。
陳惠芬(2000)。「科學趣味競賽」引入國小孝活動成效之研究-以水火箭之學習環模組為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瑞津(2004)。探討國小中年級以學童為中心動手操作科學活動之成效分析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毓凱、洪振方(2007)。兩種探究取向教學模式之分析與比較。科學教育月刊,305,4-19。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網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許春蘭(2001)。國小自然科實施合作學習對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春興、楊國樞(1996)。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淑慧(2003)。科學玩具遊戲教學之成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蕙莉(2003)。小學校園水生池現況及其課題探索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玉芬(2004)。國小四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實施專題導向學習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明信(2002)。國小網路專題式教學模式之設計。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黃茂在、陳文典(2004)。「問題解決」的能力。科學素養的內涵與解析。台北:教育部。

黃詠仁(2001)。一位國小自然科教師實施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婉鈴(2004)。以科學探究教學模組提升國小中年級學童科學過程技能之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秀美、吳武典(1991)。問題解決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董家莒(2000)。問題解決為基礎之電腦輔助教學成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鄒慧英(2001)。課程、教學、評量三位一體的專題學習。台南師院學報,34,155-194。
楊文金、熊召弟(1996)。問題解決教學法。載於黃政傑主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司維(2003)。資訊融入以專題為基礎之教學與學習對批判思考能力與意向影響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自然科教學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明達(2003)。以合作技巧教學探究國小自然科合作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志峰(2001)。國小生態教材園的經營與教學實務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見平(1999)。教材觀察園實務。台中縣新社鄉東新國民小學。
http://www.dxes.tcc.edu.tw/namaster/nachung/aqutic.htm
鄭宛玲(2002)。科學過程技能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成效的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傳榮(2004)。由經營國小生態教材園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碩士班自然組碩士論文。
劉彥宏(2007)。線上專題導向學習管理系統之設計及其在專題導向合作學習的應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晉豪(2007)。網路合作學習對六年級學童修辭能力的影響。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蔡宜君(2005)。大台北地區校園水生池經營管理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展嘉 (2006) 。Moodle 數位學習課程管理平台。台北:松崗。
鍾聖校(1984)。國小自然科新舊科課程學生科學過程能力之比較研究。臺北師專學報,11,1-44。
魏來成(1999)。促進合作的網路學習活動與系統的發展。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Barros, B., & Verdejo, M. F. (2000). Analysing student interaction processes in order to improve collaboration. The DEGREE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ificial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11, 221-241. Retrieve August 19, 2006, from http://aied.inf.ed.ac.uk/
Barrows, H. S. (1996).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 a brief overview.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68, 3-12.
Burns, J. C., Okey, J. R. & Wise, K. C. (1985).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process skill test.. TIPSII.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2(2), 169-177.
Blumenfeld, P. C., Soloway, E., Marx, R. W., Krajcik, J. S., Guzdial, M. & Palincsar, A. (1991).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6, 369-398.
Breeden, T. & Mosley, J. (1992).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companion. Tennessee: Incentive Publications, Inc.
Camp, G. (1996).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paradigm shift or a passing fad. Medical Education online, 1-2.
Cummins, J. (1988). From the inner city to the global village: The microcomputer as a catalyst for collaborative interchange.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1(1),1-13.
Deway, J. (1910). How We Think?. Washington, DC: Health.
Diffily, D., & Sassman, C. (2002). Project-based learning with young children. Westpot, CT: Heinemann.
Fyffe, D, W. (1972). The development of test items for the integrated science processes:formulating hypotheses and defining operationally.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chigan State Univ. 1971)
Gagne, R. M. (1985).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 Orlando, Flolrida: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Glass, A. L. & Holyoak, K. J. (1986). Cognition (2nd ed). NY: Random House.
Graddol, D. (1989). Some CMC discourse properties and their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In R. Mason & A. Kaye (Eds.), Mindweave (pp. 236-241). Oxford: Pergamon Press.
Hatch, L. (1988).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 In Kemp, W. H. & Schwaller, A. E.(eds.),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 Education. 37th Yearbook of Council on Technology Teacher Education, 87-98.
Hiltz, S. R. (1994). The Virtual Classroom: Learning Without Limits via Computer Networks. Norwood, NJ: Ablex.
Hiltz, S. R., & Turoff, M. (1978). The network nation. Reading, MA:Addison-Wesley.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8).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 [ online] Retrieved October 9, 2004, from http://www.co-operation.org/pages/SIT.html
Krajcik, J. S., Czeniak, C., & Berger C. (1999). Teaching children science: A project-based approach. Boston:McGraw-Hill College.
Krajcik, J. S., Czerniak, C. M., & Berger, C. F. (2003). Teaching science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classrooms: A project-based approach. New York: McGraw-Hill.
Liu, C., Veronesi, P. D., Lieu, J., & Yager, R. E. (1994). 1994-1995 Iowa Assessment Handbook. Science Education Center, the University of Iowa.
Ludemen, R. R. (1975).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processes test (TSPI).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chigan State Univ. 1974)
Mayer, E. R. (1992).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ion. NewYork:Freeman.
Stanish, B. & Fberle, B.(1997). Problem-Solver: A resource book for teaching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Waco, TX: Prufrock Press.
Molitor, L. L. & George, K. D. (1976). Development a test of science process skill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13(5), 405-412.
Olsen, R. E. W-B., & Kagan, S. (1992). In C, Kessler (Ed.),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 teacher’s resource Book. NJ: Prentice-Hall Regents.
Padilla, M. J. (1985).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test of basic process skill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56628)
Solomon, G. (2003). Project-Based Learning: A Primer. Technology & Learning Magazine, 23(6). NY:CMP Media LLC.
Shaw, T. J. (1982).The effect of a process-oriented science curriculum upon problem-sloving ability. Science Education, 67(5), 615-623.
Slavin, R. E. (1985). Learning to cooperative, cooperating to learn. New York: Plenum Press.
Sharan, S., & Shachar, H. (1988). Language and learning in the cooperative classroo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Sharan, S., & Shaulov, A. (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Motivation to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S. Sharan (Ed.),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Research.. 173-202.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Sternberg, R. J.(1999). Cognitive psychology. Orlando, Florida: Harcourt Brace.
Thomas. J. W. (2000).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Retrieved June 31, 2008, from http://www.edutopia.org/php/resources.php?id=Item_217264
Wallas, G.(1926). The arts of thought. Jonathan Cape, 79-96.
Walther, J. B. (1996). Computer-mediated Interaction: Im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Hyperpersonal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3(1), 3-43.
Woolfork, A. E. (198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 Y.: Prentice-Hall.
封面及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文獻探討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0.07.01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0.07.0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