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陳慧玲
研究生英文姓名:Chen hui-ling
中文論文名稱: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之研究-以第二學習階段為例
英文論文名稱:The research of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ntegrating into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 An Example of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t Second Learning Stage
指導教授姓名:高光義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內容分析
英文關鍵字:social studiestextbooksGender Equity Educationcontent analysi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5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之情形,因此採用內容分析法針對國小現行各版本社會教科書的內容進行分析,以教科書市佔率最高的康軒版、南一版與翰林版三個版本的社會一至四冊課本為研究對象,共計十二冊,分析教材中蘊含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課文與圖片內容。
研究工具的建構是採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議題所擬定的三項核心能力作為主類目,並以第二學習階段的十七項能力指標作為次類目,編製成「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社會領域教科書之內容分析量表」。首先運用定量分析,將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的數量與分布情形加以歸類統計,以次數與百分比統計呈現出教科書中各類目出現的數量與比例,以瞭解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各版本教材的情形與差異。再運用定質分析探討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中的潛在意涵。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第二學習階段社會教科書的整體分布不均
,集中於各版本的第一冊,以第三冊的融入次數最少。
二、主類目在第二學習階段社會教科書的分布以「性別的自我突破」
融入次數最少,翰林版三項主類目的融入總次數最低。
三、次類目在第二學習階段社會教科書的分布數量顯示教科書內容已
具備性別平等的觀念,「性別的自我突破」學習內涵則較為不足。
四、各版本社會教科書融入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單元數比例以南一版
較為平均,康軒版集中在部分單元。
五、主、次類目融入社會教科書的學習內容廣泛多元,涵蓋家庭、
學校與社會三大學習主題,與生活經驗密切結合。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社會教科書的內容發
展,與後續的研究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內容分析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topic of Grade 1-9 Curriculum for elementary school social studies. Therefore, adopt content analysis approach to analyz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textbooks. Regard 3 higher market share versions of social studies, Kangxuan, Nanyi Ban and Hanlin textbook 1-4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y total is 12 volumes. Analyze text and image content for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mplication of textbooks.
Research tool is built by the main and sub category. The main category has three core competencies of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of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and sub-category involves 17 Competence Indicators of second learning stages. Base on this architecture to compile an “Analysis Assessment for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of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At First, us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base on the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of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social studies to do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s further. The statistical number and percentage imply appearance frequency and appearance ration, and also let us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and differences for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ntegrate into various versions of textbooks. Then use qualitative analysis to explore potential implication for issues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social studie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Whe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topic integrates into the second learning stages of social studies, its distribution is uneven. It focuses on Volume I of various versions, but shows on Volume III least.
2. "Gender self-breakthrough" shows least on the second stages of learning the social distribution of textbooks for the main categories. Three main categories of Hanlin edition involves least.
3.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ooks of sub-categories which shows have the concept of Gender Equality in the second stages of learning. But the connotation of "Gender self-breakthrough" seems not enough.
4. The proportion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 various versions of the social studies, Nanyi edition is more uniform. But Kangxuan edition focused on the part of the unit.
5. The content for main and sub-categories integrate into the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is more wide and diverse. Cover three major learning themes, the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It also closely link to life experiences.
Finally according to research conclusion, content developing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ssue of the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and follow-up study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Gender Equity Education,content analysis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性別角色發展的相關理論--------------------11
第二節 多元文化教育的意涵與發展------------------25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的意涵與發展------------------32
第四節 九年一貫課程的性別平等教育議題------------41
第五節 教科書中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研究------------53
第三章、研究方法------------------------------6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65
第二節 研究對象----------------------------------69
第三節 研究工具----------------------------------69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75
第四章、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80
第一節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主類目定量分析----------80
第二節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次類目定量分析----------89
第三節 社會教科書中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分布--------97
第四節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定質分析---------------109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67
第一節 結論-------------------------------------167
第二節 建議-------------------------------------170
參考文獻-------------------------------------176

附錄-----------------------------------------186
附錄一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社會領域教科書之內容
分析評分員信度檢定結果統合表-------------186
附錄二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社會領域教科書之內容
分析專家信度檢核表-----------------------187
附錄三 康軒版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社會領域教科書
之內容分析量表---------------------------203
附錄四 南一版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社會領域教科書
之內容分析量表---------------------------207
附錄五 翰林版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社會領域教科書
之內容分析量表---------------------------21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姿文(2006)。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教科書現況之研究—以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懋雯(2006)。性別教育議題融入教學指引及教科書現況之研究—以國小五、六年級社會科領域教學指引及教科書為例。2006年臺灣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光碟。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王懋雯、許育健(2004)。兩性教育議題融入教科書現況之研究-以國民小學一年級各版本教科書為例。國立編譯館館刊,32卷2期,15-41頁。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大修(2000)。兩性平等教育的理念與實務。載於教育部,國民小學兩性平等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彙編,6-8頁。臺北市:教育部。
王萬清(1999)。讀書治療。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方朝郁(2000)。教科書性別偏見檢核規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方朝郁、謝臥龍、方德隆(2002)。教科書性別偏見檢核規準。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89-114頁。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方德隆(2002)國民小學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的檢視。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 115-149頁。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江雪齡(1997)。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江建昌(2005)。臺灣的多元文化教育。教育趨勢導報,13期,1-7頁。
朱淑雅、黃儒傑、葉雪枝、廖裕月、蕭敏華(1997)。國民小學一年級(上)社會科教科書內容之分析。國民教育,37卷3期,39-54頁。
呂純如(2004)。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性別平權教育之研究-教科書分析與教室觀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李元貞(1995)。主題體檢篇:兩性觀。載於江文瑜(主編),體檢國小教科書,171-177頁,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李美枝(1987)。性別角色面面觀。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李苹綺(譯)(1998)。James A.Banks著。多元文化教育概述。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李瑞娥(2001)。國小社會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內容之分析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學報,14期, 563-602頁。
李蘭英(2003)。臺灣與日本娛樂性節目中女性意涵之研析。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嘉麗(1999)。「爸爸早起看書報,媽媽早起忙打掃」-兩性平權的教材與教學。載於黃囇莉(主編),跳脫性別框框—兩性平等教育敎師/家長解惑手冊,163-167頁。臺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雅玲(2000)。女性主義教育學及其對教育之啟示。教育研究,8期,227-238頁。
沈姍姍(2000)。臺灣地區的教育優先區計畫。載於張建成(主編),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123-144頁。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林文瑛(2002)。性別差異與性別角色發展。載於晏涵文、黃富源(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平等、家庭暴力、性騷擾防治,35-55頁。臺北市:一家親文化有限公司。
林永豐(譯)(1997)。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518-536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林約三(2007)。多元文化觀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性別平等核心概念之成效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惠枝(1999)。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教材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瑞榮(1999)。內容分析法。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教育學研究方法論文集,47-54頁。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麗珊(2002)。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的教育。載於晏涵文、黃富源(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平等、家庭暴力、性騷擾防治,16-34頁。臺北市:一家親文化有限公司。
林麗珊(2003)。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艷琳(2002)。國小社會科教材性別意識型態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燕卿(2004)。幼兒性教育。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周孟臻(2008)。國小高年級學生性別刻板印象、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興趣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淑儀(2000)。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進修需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久賢、湯梅英(2001)。兩性與人權教育。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高新建(1991)。國小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西森(2003)。兩性關係與教育。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畢恆達(2000)。讓女生重返運動場。載於教育部,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研習教材,122-125頁。臺北市:教育部。
晏涵文(主編)(1991)。做個剛柔並濟的人-學習新的性別角色。臺北市:張老師出版社。
晏涵文(2004)。性、兩性關係與性教育。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莊明貞(1997)。多元文化女性主義與兩性平等教室的建構。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285-305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莊明貞、林碧雲(1997)。國小社會科新課程性別角色偏見之分析-以第一、二冊為例。國民教育,38卷1期, 7-20頁。
莊明貞(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郭招顯(2007)。國民小學高年級國語文領域教科書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內容分析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式瑩(2004)。國小學童對電視廣告中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解讀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陳皎眉、江漢聲、陳惠馨(1996)。兩性關係。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婦女新知(1988)。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教科書的性別岐視系列。載於婦女新知,71、72、73、76、77、78、79期。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主編)(1999)。兩性平等教育與課程改革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
張玨(1997)。婦女研究與兩性平等教育。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275-284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育綾(2007)。性別平等教育轉化課程對國小學童性別刻板印象之影響。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容敏(2006)。國小國語教科書內容分析研究-以第二學習階段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建成(主編)(2000)。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張湘君(1996)。童書需要女性革命:女性角色的現代化應從童書開始。國民教育,36卷3期,32-34頁。
教育部(2002)。兩性平等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教育部。
黃文三(1999)。對現代青少年的性別角色應有的認識。空大學訊,235期,147-150頁。
黃政傑(1997)。評「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537-540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黃政傑(1988)。國小生活與倫理課本的內容分析。載於婦女新知基金會(主編),兩性平等教育手冊,31-36頁。臺北市:婦女新知基金會。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黃囇莉(主編)(1999)。跳脫性別框框—兩性平等教育敎師/家長解惑手冊。臺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菀貞(2005)。國小學童性別觀之分析-以高市國小校刊學生作品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德祥(200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期,5-42頁。
游美惠(2005)。性別教育最前線-多元文化的觀點。臺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粟慧文(2002)。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內容分析-以語文領域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宜憓、高之梅(譯)(2002)。Vivien Burr著。性別與社會心理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楊孝濚(1982)。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等合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809-831頁。臺北市: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楊献文(2007)。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析。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鳳純(2007)。國民小學生活敎科書性別角色偏見之內容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社會學習領域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明麗(譯)(1997)。性別與多元文化教育:搭架兩者間的橋。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263-274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廖月觀(2007)。國小高年級教科書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內容分析。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永新(1999)。大學男生性別角色衝突與求助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蔡佳倩(2007)。國小學童對電視卡通中性別意識型態解讀之研究—以台北市某國小中年級學童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秀娟(1999)。兩性教育。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惠琴(主編)(2002)。性別議題與社會改變。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劉泗翰(譯)(2004)。R.W.Connell著。性/別-多元時代的性別角力。臺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劉鳳英(2000)。家庭、工作與女性主體:五位國小女性主任追尋自我的生命史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仲冬(1999)。陰陽殊性、男女異行:性別差異的生物論述。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27-55頁。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滕德政(1999)。運動文化的性別刻板印象─ 一個國小班級躲避球運動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1985)。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型態之分析。新竹師專學報,12期,91-125頁。
歐用生(1998)。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教育研究法,229-254頁。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鄧滿卿(2006)。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教材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潘慧玲(主編)(2003)。性別議題導論。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駱慧文(2000)。女性主義觀點教學法之運用。載於教育部,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研習教材,236-244頁。臺北市:教育部。
溫明麗(譯)(1997)。性別與多元文化教育:搭架兩者間的橋。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263-274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賴美秀(1993)。父母性別角色、兒童的性別角色與兒童的自尊和同儕態度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保禎、張欣戊、幸曼玲(1990)。發展心理學。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魏惠娟(1998)。兩性平等教育的教材教法與情境策略。兩性平等教育季刊,3期,39-48頁。
謝小芩(1995)。教育:從父權的複製到女性的解放。載於劉毓秀(主編),臺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82-218頁。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小岑(1998)。性別與教育期望。婦女與兩性學刊,9期,205-231頁。
謝小芩(2000)。臺灣的性別教育:回顧與前瞻。載於張建成(主編),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103-122頁。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謝臥龍(1996)。兩性、文化與社會。臺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謝臥龍(1997)。從兩性平等教育的觀點探討教學互動歷程中的性別偏見。教育研究,54期,37-43頁。
謝臥龍(2000)。推動兩性平等教育,教師應扮演的角色。載於教育部,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研習教材,19-30頁。臺北市:教育部。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臺北縣蘆洲市:國立空中大學。
羅燦煐(2002)。媒體教育中的性別平等。載於晏涵文、黃富源(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平等、家庭暴力、性騷擾防治,56-73頁。臺北市:一家親文化有限公司。
蘇立仁(2006)。以電腦多媒體之焦點團體推展國小學童家長性別平等教育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芊玲(2002)。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臺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竇金城(2005)。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政策及啟示。北縣教育,51期,53-58頁。
顧燕翎(主編)(1997)。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二、英文部分
Banks,J.A.(1989).Muticultural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Roston:Allyn&Bacon.
Basow,S.A.(1992).Gender:Stereotypes and Roles.Pacific Grove,CA: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Bennett,C.I.(1990).Comprehensive muticultural education.Boston ,MA:Allyn&Bacon.
Berelson,B.(1952).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Glencoe
,I11.:The Free Press.
Biklen,S.K.,&Pollard,D.(1993).Sex,gender,feminism and education.
Gender and education:Ninety-second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irke,L.(1983).Nature and culture,unit2 and 3 of U221,The changing experience of women.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Huston, A. C. (1983). Sex-typing. In P. H. Mussen(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4.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p. 387-467).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Klein,S.S.(1985).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Naltimorc,MD:Johns Hopskins University Press.
Lindsey,L.L.(1997).Gender Roles: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Upper Saddle River:Prentice Hall.
McLaren,P.(1989).Life in schools.New York:Longman.
Money,J.&Ehrhardt,A.(1972).Man and woman,boy and girl.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osner,G.J.(1989.)Making sense of diversity-The current state of curriculum studies,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Supervision,4:4.
Sadker,M.&Sadker,D.(1982).Sex Equity Handbook for Schools(2ndEd.). New York:Longman.
Sadker,M.&Sadker,D.(1995).Gender bias in the curriculum.Washington
,DC:Nation Edution Association.
Shaffer, D. R. (1988).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2nd ed.). Californi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Shaffer,D.R.(1996).Developmental Psychology: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4th ed).New York:Brooks/cole,and ITP.
Shaffer,D.R.(1999).Developmental Psychology(5E).Singapore:Thomson Learning.

三、線上查詢
92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09年8月瀏覽。
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09年8月瀏覽。
性別平等教育法
http://www.gender.edu.tw/law/index_law.asp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2009年7月瀏覽。
性別統計指標
http://140.111.34.54/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168
教育部統計處。2009年7月瀏覽。
性別話題
http://www.feminist.sinica.edu.tw.autorpa.tmue.edu.tw:81/teachc.htm
臺灣女性學學會。2009年8月瀏覽。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摘要
目次
表次與圖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四章第四節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