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首頁
|
圖書館首頁
|
國圖
|
OpenSearch
|
English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論文瀏覽
熱門排行
我的研究室
上傳論文
帳號:guest(52.14.135.6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
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
、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論文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研究生中文姓名:
曾志永
研究生英文姓名:
chih-yung,Tseng
中文論文名稱:
行政領導視角分析臺北市國小音樂社團實施現況與形塑學校特色之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
A Study of Current Status of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Ensembles in Taipei City and the Function of Shaping School Features from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Perspective
指導教授姓名:
歐遠帆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音樂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
100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國小音樂社團
、
學校特色
、
社團經營
、
行政領導
、
臺北市國小
英文關鍵字: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ensembles
、
shaping school
、
association operation
、
administrative
、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s
相關次數:
推薦:0
點閱:89
評分:
下載:0
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行政領導之視角分析臺北市國小音樂社團現況與音樂社團形塑學校特色之功能。藉由調查臺北市公私立國民小學各校音樂社團運作現況,以瞭解臺北市國民小學音樂社團數量與類型、實施現況、經營面向及各校發展音樂社團形塑學校特色之參考依據。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之「臺北市國小音樂社團形塑學校特色之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從民國100年3月至5月期間,針對臺北市153所公私立國小音樂社團主管-訓導(學務)主任進行普查,總計有效回收問卷153份,回收率為100%。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變異數進行統計分析,依研究結果提出以下結論與建議:
(ㄧ)臺北市公私立國民小學成立音樂社團的比例高達九成五。計有432個音樂社團。平均每校擁有2.37個音樂社團。
1.各類型音樂社團之數量以合唱團最高。其次為直笛合奏團及絃樂團。臺北市公私立國民小學共有三十多種不同的音樂社團類型,呈現多樣化風貌。惟尚無一所學校成立行進管樂團。
2.各代表性音樂社團以合唱團比例最高。其次為直笛合奏團及兒童樂隊。成立預備團並為學校代表性音樂社團比例高達九成四;數量排名前三名的依序為絃樂團、合唱團及管樂團。
3.臺北市四行政區學校音樂社團以南區數量最多,計149個音樂社團;東區學校音樂社團平均數最高,每校平均擁有2.79個音樂社團。
4.臺北市東區、西區、南區之代表性音樂社團以合唱團為多,北區以直笛合奏團居冠。
5.臺北市公私立國民小學班級數愈多成立音樂社團的數量愈多。大型學校音樂社團平均數為3.08團;中型學校音樂社團平均數為2.27團;小型學校音樂社團平均數為1.71團。
6.不同學校規模之代表性音樂社團類別不一。在大型學校中,代表性音樂社團以合唱團及弦樂團居首;中型學校代表性音樂社團以合唱團及直笛合奏團為多;小型學校代表性音樂社團以兒童樂隊及直笛合奏團較高。
(二)代表性音樂社團實施現況以學生學習最重要,其次為教師教學、行政運作、校長支持、學校經營、家長參與及社區協助。
1.代表性音樂社團為學校相當重要的特色之一認同度高達九成七。行政領導視角代表性音樂社團常面臨問題為經費挹注、家長組織後援會及社區提供協助。
2.南區及東區學校的家長參與程度高於西區及北區。
3.大型學校之行政領導視角在支援代表性音樂社團實施現況的知覺高於中型及小型學校。
4.代表性音樂社團數量多的學校在家長參與及社區協助面向高於音樂社團數量少的學校。
5.代表性音樂社團為管絃樂團及絃樂團者在家長參與及社區協助面向高於直笛合奏團及兒童樂隊。
(三)經營代表性音樂社團之實務與理想層面中以教師音樂素養最受重視,其次依序為學生的積極參與、校長及行政的支持、學校提供人力、時間、樂器等支援、家長的後援、校內外展演或比賽的激勵以及經費的挹注。
(四)代表性音樂社團形塑學校特色之實務與理想層面中以塑造學校優質學習環境最受重視,其次依序為建立學校口碑與形象,落實學校教育理念,形塑親師生的認同感,招收優質學生,吸引社區資源的投入,以及爭取政府經費挹注。
依結論,本研究對教育行政單位、學校行政單位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tatus of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ensembles in Taipei city and the functions of shaping school features from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perspective. The study surveyed quantities, types, implementation, diverse oper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shaping school features in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ensembles as reference.
This study applied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based on the self-edited “Questionnaire on the current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ensembles shaping school features in Taipei City” In 2011, March to May, 153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direc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Ensembles in Taipei City for this census study. All 153 effectiv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valid return rate was 100%.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statistics of frequency, percent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one-way ANOVA.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were shown as follows:
1. The rate of building-up music ensembles in elementary schoolis up to 95%. The total numbers of music ensembles are 432 and there are 2.37 music ensembles in each school on average.
(1) In all types of music ensembles, the quantity of Chorus is large. Chorus is in the largest quantity. The numbers of the recorder ensemble and string orchestra are in the secondary. There are more than 30 varieties of music ensembles in Taipei public or private elementary schools but so far no Marching Band has been established.
(2)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all representation music ensembles is Chorus. The recorder ensemble and children band are in the secondary. The proportion of establishing prepares music ensembles to be the representation of school music ensembles reaches as high as 94%. The top three music ensembles are orchestra, chorus and wind band.
(3) In four administrative areas of Taipei city, the numbers of music ensembles in southern region schools are the most (the total number is 149), but the average numbers of music ensembles in eastern region are the highest (2.79 in average for each school).
(4) The representations of music ensembles are different in four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of Taipei city. The eastern, western and southern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are rich in chorus and the northern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gets the top number in recorder ensemble.
(5) The more classes of public or private elementary schools are in Taipei city, the more music ensembles they have. There are 3.08 music ensembles in average in large-scale school; 2.27 in middle schools and 1.71 in small school.
(6) In different schools,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representation of music ensembles. In large-scale schools, the top number of music ensembles is chorus and orchestra. In the middle schools, they are rich in chorus and recorder ensemble. In the small schools, they are rich in children band and recorder instrumental ensemble group.
2. The most importance of operation in representative music ensembles is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and follows by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support from principles, school management, parents’ participation and assistance from community.
(1) The agreement which means the representative music ensembles are very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in schools reaches as high as 97%. From executive perspective, representative music ensembles often face problems of shortage of funding, backup from parents and assistance from communities.
(2) The participation of parents in music ensembles is distinct in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areas. The participation of parents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areas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western and northern areas.
(3) In large-scale schools, the sense to support representative music ensembles from executive perspective is higher than in the medium and small schools.
(4) The numbers of music ensembles in school will affect the parents’ participation and the community's assistance. The more the music ensembles a school has, the higher the parents’ participation and the community's assistance.
(5) Different representative music ensembles will affect the parents’ participation and the community's assistance. The parents’ participation and the community's assistance in orchestra and wind band is higher than that in recorder ensemble and children band.
3. The teacher’s musical sensibility is most highly valued in managing representative music ensembles and the followings are stu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assistance from principles and adminisation teams, supplies of manpower, time and instruments from schools, parents’ supports, motivation from internal or external competition or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aids.
4. Representative music ensembles help shaping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mong practical and ideal levels of shaping, the quality of school learning environment receives the most attention, followed by establishing school reputation and imag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concepts, shaping identity for par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cruiting high quality of students, attracting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seeking financial aids from government.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is study makes recommendations to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bureaus , school administrations and the relevant research in the futur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ii
表次…………………………………………………………………………... ix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社團的定義與類別…………………………………………… 11
第二節 音樂社團之實施現況………………………………………… 24
第三節 學校特色形塑………………………………………………… 32
第四節 音樂社團及學校特色之相關研究……………………………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4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0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0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 臺北市音樂社團的數量與類型……………………………… 63
第二節 臺北市國小代表性音樂社團實施現況之分析……………… 69
第三節 臺北市國小代表性音樂社團經營因素之分析………………….. 93
第四節 臺北市國小代表性音樂社團形塑學校特色之分析………… 96
第五節 綜合討論……………………………………………………… 9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結論…………………………………………………………… 101
第二節建議…………………………………………………………… 107
參考文獻........................................................................................................ 111
ㄧ、中文部份.......................................................................................... 111
二、網路部分.......................................................................................... 116
三、外文部份............................................................................................. 117
附錄................................................................................................................... 119
附錄一 問卷初稿....................................................................................... 119
附錄二 專家效度意見整理表................................................................... 124
附錄三 預試與正式問卷.......................................................................... 151
一、中文部份
丁惠櫻(2008)。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學習滿意度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井敏珠(1982)。我國大學生社團參與、人格特質及其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秀慧(2010)。國小社團運作方式對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及社團活動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龜山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保進(2004)。多變量分析:套裝軟體與資料分析。高等教育,臺北市。
王姝瓔(2005)。國小打擊樂團組訓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德愉(2007)。臺北地區國民小學音樂社團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田瑞良(2003)。雲林科技大學學生社團活動參與態度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朱偉競(2002)。大專社團輔導實務。嘉義:濤石文化。
江姮姬(2003)。國民小學小提琴團體課社團活動實施之探究。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訓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249-262。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何進財(1999)。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訓育研究,39(1),1-3。
何進財(2000)。亦師亦友的貴人。高中教育,10,4-6。
何進財(2001)。亦師亦友的社團老師。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頁21-34)。東吳大學,臺北市。
何福田(2004)。學校特色與自我行銷。研習資訊,21(6),1-5。
余佳儒(2006)。學校特色發展之微觀政治分析-以一所國小之足球運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明清(1997)。發展學校特色理念與做法。北縣教育,18,21-26。
吳秉穎(2007)。國小學童社團參與因素、類型與挫折容忍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華大學,花蓮市。
吳炳銅(2003)。學校本位特色課程發展實務。自強國民小學,臺北縣。
吳清山(2000)。學校行政。台北市:心理。
吳清山、林天祐(2009)。教育名詞︰特色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88,145-146。
吳淑芬(2006)。國民小學經營學校特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煒增(2000)。多元活潑的課後社團活動。載於溪口國小主編,共築教育花園的希望工程~溪口國小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紀實(頁190~196)。溪口國小,臺北市。
宋美妹(2001)。大專學生社團組織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析霏(2010)。音樂團隊關鍵成功因素探究-以屏東縣學生音樂比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柏佳(2006)。從課程改革談社團活動的倡導與建構---並為國小新興學習領域「特別活動」選修課程催生。臺北市國民小學社團管理手冊。(頁51~58)。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北市。
李郁文(2000)。社團輔導工作的心得與建言。訓育研究,39(1),40-46。
李家蓉(2008)。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佛光大學,宜蘭縣。
沈敬惠(2003)。國中直笛合奏團組訓參賽之現況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甘逢、蔡武志和羅志明(1988)。社團理念。復文,高雄市。
林天祐(2009)。學校特色發展的概念與理論。教師天地,158,8-13。
林至善(2000)。九零年代學生社團輔導工作之回顧與前瞻。社團學初論,113-175。
林至善(2000)。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訓育研究,39(1),6-15。
林昀萱(2006)。國民小學音樂性社團經營與展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建志(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國泰與洪國峰(2003)。高職學生社團活動之教育功能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73,47-51。
林淑美(2003)。嘉義地區國民小學兒童樂隊經營生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世慶(2000)。九年一貫—尋求學生社團的出路。師說,148,36-38。
邱乙馨(2009)。國民小學發展特色學校之研究—以新竹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大學,高雄市。
邱淑貞(2004)。國中音樂教師對知識管理的認知與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皓政(1996)。大學社團活動與學生心性發展---一個社會心理學的觀點。訓育研究,35(3),37-42。
施姍佑(2003)。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弦樂組訓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柯進雄(1997)。學校行政領導。商鼎文化,臺北市。
唐慧文(2000)。縫隙中的生命力—看社團幼苗在高中校園篷勃的發展力。高中教育雙月刊,10,36-39。
徐秀菊(2003)。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現況普查及問題分析。藝術館,臺北市。
徐彩淑(2004)。社團參與態度、社團凝聚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臺北縣參與社團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璧君(2006)。苗栗縣國小合唱教學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高德瑞(2000)。社團活動的實務建議。北縣教育,36,16-20。
張火木(1992)。對大專院校課外活動發展感想與展望。訓育研究,31(3),84-87。
張沂浴(2005)。學生社團活動之探討。師說,186,58-62。
張彥輝(2003)。營造一個學習型的社團—大專青年學子應當參與社團。學生事務,42(1),73-76。
張素真(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定位與釐清。臺北縣政府主編九年一貫課程-教學創新EASY GO,臺北縣。
張雪梅(1999)。大學教育對學生的衝擊。張老師文化,臺北市。
張慧真(2004)。交響樂團的經營與管理。麥田,臺北市。
張輝政(2000)。從新新人類看社團活動的價值。高中教育,10,21-25。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正中,臺北市。
教育部(1998)。國民小學團體活動實施狀況調查研究。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臺北市。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992)。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大學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現況研究。教育部,臺北市。
莊雅然(2004)。我國高中音樂社團現況與發展趨勢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惠雯(2003)。現行我國國小管樂團與兒童樂隊組訓與未來發展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雲卿(1987)。各國兒童音樂教育發展之趨勢。北市師專學報,18,377-402
許菀玲(2009)。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發展與認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瑞芬(2006)。金門縣學校音樂社團資源整合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郭瓊玲(2007)。臺北市國小音樂教師指導音樂性社團意願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麗玲(1983)。兒童時期的課後活動分析。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友新(1991)。參加音樂比賽的學校樂團之組織、訓練、表演。音樂教育季刊,19,4-10。
陳玟伶(2008)。國民小學校本變革策略之研究-以台北縣乙所國小學校社團之推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
吳明隆(2005)。SPSS統計運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運用統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陳金春(2002)。九年一貫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以吳興國小健康與體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國鑫(2007)。大專院校學生參與運動性社團意義與功能。大專體育,91,1-5。
傅木龍(2000)。校園學生社團活動之發展與輔導。訓育研究,39(1),16-24。
曾坤輝(2007)。臺北縣「特色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偏遠小學的危機或轉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游家政(1986)。臺北縣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兒童在學期間校外休閒活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游輝演(2005)。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學校發展特色之行動研究:以彰化縣王功國術彈腿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湯志民(2009)。學校的策略管理。國教之友,60(4),3-15。
黃玉(2000)。大學生事務的理論基礎-台灣大學生心理社會發展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9,161-200。
黃玉(2001)。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與應用。載於何進財(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35-80頁)。東吳大學,臺北市。
黃任閔、陳月琴(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課後運動社團現況之調查。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7,52-61。
黃昆輝(1983)。教育行政原理。三民書局,臺北市。
黃彥超(2006)。學校創新經營與發展學校特色。南投文教,5,50-53。
黃鳳嬌(1996)。大學社團經驗之影響。訓育研究,35(3),33-36。
楊仕裕 (2000)。課外活動中輔導學生自治之探討與展望。訓育研究,39(3),14-27。
楊昌陸(2000)。學校對學生社團輔導之策略。訓育研究,39(1),25-33。
楊國賜(1988)。校園活動的社會學分析。載於臺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當前校園活動與教育(195-212頁)。文化,臺北市。
楊國賜(1992)。校園活動的社會學分析。訓育研究,31(3),7-16。
楊淑娥(1996)。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心理社會發展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楊極東(1992)。社團活動與民主教育。訓育研究,31(3),1-6。
溫舒敏(2009)。發展「品德教育」學校特色之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廖松圳(2006)。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活動參與、自我概念、社團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市。
劉唯玉等(2003)。大學績優社團指導老師之研究。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3,215-239。東吳大學,臺北市。
劉陳衡(2008)。發展學校特色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百大特色小學基隆市和平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盛通(2004)。配器之學-管絃樂法及編曲法。樂韻,臺北市。
鄭桂芬(1993)。企業組織中團體動態現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興大學,臺北市。
鄭崇趁﹙2006﹚。學校創新經營的積極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5,50-58。
戴惠美(2004)。國民小學藝術社團的運作與經營:以高雄市鹽埕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
薛義誠(2008)。策略規劃與管理。雙葉書廊,臺北市。
謝秀琳(2006)。小學國樂社團推展教育之探討---以台中縣三所國小國樂團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莊雅然(2005)。我國高中音樂社團現況與發展趨勢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琬倫(2003)。私立幼稚園應用SWOT分析於組織經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簡曉瑩(2004)。高雄縣市國小音樂團隊指導教師角色知覺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顏妙桂(2000)。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訓育研究,39(1),31-33。
顏妙桂(2001)。許學生一個快樂學習的未來-兼論休閒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臺灣教育,602,2-8。
羅月鳳(1988)。大專院校學生社團評鑑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中展(2001)。課外活動與全人教育之探討。兩岸大專院校學生事務社團輔導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臺北市。
蘇貞昌(2000)。落實社團活動,開發學習潛能。北縣教育,36,1-2。
龔平邦(1986)。行為科學概論。三民,臺北市。
二、網路部份
徐明珠(2002)。預應少子化的教育問題。國改評論月刊,網址: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C-091-007.htm
教育部(2003)。97年課程綱要。網址: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6/integrative.doc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2010)。99年度優質學校認證:學生學習項度。網址:http://tpqs.tp.edu.tw/comm/index.aspx?S=YER20091202142220ZSH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2010)。教育111標竿學校認證活動。網址:http://e111.tp.edu.tw/index/DocShow.aspx?CDE=DOC20100715172602L90
三、西文部份
Astin, A. W. (1996). Involvement in learningrevisited: Lessons we have learned.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7, 123-134.
Bauer, W. I. (2001). 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ensemble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7(6), 27-32.
Britton, M. (2000). A group dynamic interpretation of a teambuilding event: a case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 Pretoria, South Africa.
Chickering, A. W., & Reisser, L. (1993). Education and identity (2nd 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Foubert, J. D., & Grainger L. U. (2006). Effects of Involvement in clubs and organizations onthe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of first-yearand senior college students. NASPA Journal,43(1), 166-182.
Gardner, H. (199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10th Ed.). New York, NY: Basic Book.
Halpern, R., Spielberger, J.&Robb, S.(2008). Making the most ofout-of-schooltime. Retrieved November 2, 2010, From http://www.chapinhall.org/sites/default/files/old_reports/70.pdf
Kelley, T. L. (1939). The selection of upper and lower groups for validation of test item.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0, 17–24.
Kuh, G. D. (1995). The other curriculum: Out-ofclassexperiences associated with studentlearning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66, 123-155.
Lewin, K. (1951).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NY: Harper & Row.
Marjorie, R. L. (1998). Getting started with elementary level band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menc.org
Martin, L. M. (2000). The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experiences to psychosocial outcomes in student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1, 294-303.
Terenzini, P. T., Pascarella, E. T., & Blimling, G.S. (1996). Students’ out-of-class experienc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learning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7, 149-162.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摘要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1.
基隆市國小學童樂器學習與音樂欣賞經驗對音樂偏好影響之調查研究
2.
台北市公立幼兒園歌曲教材之內容分析
3.
遊戲教學應用於國小低年級節奏教學之研究
4.
台北市國小音樂教師專業知能與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使用之研究
5.
臺北市國小音樂教師指導音樂性社團意願之調查研究
6.
傳統歌謠教學應用於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之研究-以阿美族國小三年級學童為例
7.
林福裕五首台語藝術歌曲研析
8.
直笛教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節奏學習之行動研究
9.
律動化音樂欣賞教學應用於不同學習風格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
10.
創造思考音樂欣賞教學策略對國小 三年級學生音樂學習態度影響之探討
11.
建構主義取向與講解式教學對國小六年級音樂創作之影響
12.
國小三年級學童音樂性向與家長教養態度及家庭社經地位之相關研究
13.
快樂國民小學南管社團之個案研究
14.
大臺北地區民間兒童合唱團個案研究
15.
合作學習運用於五年級直笛二部合奏教學之行動研究
建檔線上說明
|
下載區
|
相關網頁連結
|
收錄範圍
|
管理/審核者登入
|
問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