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連威登
中文論文名稱:臺灣地區國小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林國瑞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6
中文關鍵詞:國小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訓練滿意度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06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臺灣地區國小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差異情形及兩者間之關係。採問卷調查法,以「臺灣地區國小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量表」作為研究工具,以便利抽樣的方式,於參加98年全國賽及各縣市辦理全國性錦標賽之選手為對象進行研究,共發出520份問卷,問卷回收504份。以SPSS for Windows 12.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及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調查結果如下:
一、臺灣地區國小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之現況,分別依序等級為,第一等級訓練與指導、關懷行為,第二等級獎勵行為,第三等級民主行為,第四等級專制行為;訓練滿意度之現況,分別依序等級為,第一等級團隊關係、第二等級場地設備、第三等級個人表現與專業能力、第四等級整體感受、第五等級訓練內容。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研究發現:在性別上「民主行為」男選手高於女選手;不同年級在「關懷行為」、「獎勵行為」、「整體」上達顯著差異;不同訓練年數在「民主行為」無顯著差異;每週訓練總時數在「獎勵行為」有所差異;在不同教練身份無顯著差異;不同比賽成績在「關懷行為」「獎勵行為」「整體」上達顯著差異;不同每週訓練天數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國小籃球選手在訓練滿意度的調查研究發現:性別上在「個人表現」、「訓練內容」、「整體感受」「場地設備」之滿意度,則有顯著差異;不同年級在「個人表現」與「整體感受」中,五年級的選手滿度均高於六年級。不同訓練年數在「團隊關係」有顯著差異;每週訓練總時數在「團隊關係」「訓練內容」中有顯著差異;不同教練身份在「場地設備」有所差異;不同比賽成績在「團隊關係」上有所差異;不同每週訓練天數在「訓練內容」有顯著差異。
四、國小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中,「訓練與指導」、「關懷行為」、「獎勵行為」能有效預測選手訓練滿意度。
目 次 ⅰ
表 次 ⅲ
圖 次 ..................................................................................................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 4
第六節 研究限制 4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我國國小籃球運動發展之現況 6
第二節 教練領導行為之理論分析 7
第三節 訓練滿意度理論 24
第四節 國內、外相關文獻之研究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步驟 4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5
第五節 資料處理 5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7
第一節 臺灣地區國小籃球選手之背景資料現況分析 57
第二節 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之分析 60
第三節 臺灣地區國小籃球選手訓練滿意度之分析 63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籃球選手教練領導行為之差異情形 67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籃球選手訓練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78
第六節 教練領導行為對國小籃球選手訓練滿意度之預測分析 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結論 95
第二節 建議 97
參考文獻 99
中文部分 99
英文部分 104
附 錄 109
臺灣地區國小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調查問卷(預試) 109
臺灣地區國小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調查問卷(正式) 113
中文部分
王秉均(1995)。管理學。臺北:華泰書局。
王保進(2006)。視窗版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心理出版社。
王耀聰(1997)。領導理論與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的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0(2),12-20
朱文彬(2005)。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以花蓮地區國小足球代表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何全進(2001)。籃球選手目標取向、教練領導行為與運動動機之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臺中。
吳秉恩(1993)。組織行為學。臺北:華泰。
吳國銑(2002)。我國大專院校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比較研究。體育學報,28, 59-68。
吳慧卿(1998)。運動教練領導行為、團體衝突與選手滿意度之影響探討。臺灣師大體育研究,6,1-18。
吳慧卿(2002)。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體衝突、團隊凝聚力及滿意度關係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慶昇(2007)。臺北市國小羽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研究,臺北市。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合譯,Stephen, P. Robbins原著(1994)。組織行為學。臺北:華泰書局。
李建平(2002)。大專網球優秀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青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師大書苑。
林博文(2005)。我國青少年划船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凝聚力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臺北。
林新發(1990)。我國工業專科學校校長領導行為組織氣氛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臺北。
邱旺璋(2002)。足球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邱聯榮(1991)。職業棒球隊球員工作環境知覺、工作滿意與教練團領導行為對成績表現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邱聯榮(1998)。中區五專男子籃球隊團隊凝聚力、球員知覺的教練領導行為和球員滿意度對成績表現之影響。建國學報,17,135-150。
洪佳芬(2007)。國中足球隊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洪嘉文(1997)。我國學校體育政策制定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紀碧珠(2009)。國小拔河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教育大學研究所,臺北市。
時超傑(2009)。臺灣地區國中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涂志賢(2000)。運動教練領導風格對選手成績表現與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8,45-58。
馬君萍(1998)。女子排球運動員知覺教練領導行為、知覺運動動機氣候、滿意度和內在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馬芳婷(1989)。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臺北。
張勝傑(2006)。國小甲組籃球運動員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景星(2005)。海峽兩岸大學手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張滄彬(2003)。桃園地區國中田徑代表隊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張潤書(1995)。行政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莊豔惠(1997)。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凝聚力及內在動機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桃園縣。
許士軍(1995)。管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許淑慧(1997)。我國柔道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臺北市。
許義雄(1989)。運動教練的角色-就人本主義觀點談起。中華體育,11,25-36。
郭添財(1994)。國小桌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玉娟(1995)。臺灣地區游泳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成績表現及滿意度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其昌(1993)。排球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凝聚力的影響暨驗證運動情境領導理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黃士魁(2000)。我國甲組成棒球員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黃至德(2008)。臺北市國小桌球代表隊之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昆輝(1988)。體育行政學。臺北:東華書局。
黃金柱(1990)。國家級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調查研究。體院論叢,1(2),257-336 。
黃寶雀(2001)。影響教練領導行為的因素及其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楊純碧(1998)。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氣氛與教練-選手關係滿意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鄒春選(1993)。公立體育場場長領導方式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廖裕月(1998)。國小校長轉化領導形式與領導效能之研究-以北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蔡博隆(2006)。臺灣地區國中、高中、大專女子甲組籃球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之研究。臺北:三思堂。
蔣憶德、陳淑滿、葉志仙(2001)。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體育學報,30,195-206。
鄭志富(1995)。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模式分析。臺灣師大體育研究復刊號,1,75-90。
鄭志富(1996)。運動領導量表(中文版)之編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鄭松益(2001)。臺灣地區高中排球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敏雄(2002)。大專院校教練領導行為與運動員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盧立仁(1996)。臺北市國小網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訓練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盧俊宏(1998)。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盧瑞陽 (1993)。組織行為:管理心理導向。臺北:華泰書局。
賴世堤(1999)。大專院校田徑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1(2),111-128。

賴世堤(2002)。我國籃球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謝文全(1996)。學校行政。臺北:五南。
謝文全(1998)。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文景書局。
謝承穎(2006)。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凝聚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教育大學,臺北市。
藍永旭(1996)。大陸臺商組織中員工知覺的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臺中。
羅虞村(1987)。領導理論之研究(三版)。臺北:文景書局。
鐘瓊珠(1998)。大專運動員休閒行為之研究-以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專長學生為例。運動休閒管理論文集,臺北:師大書苑。


英文部分
Adams, JS. (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ty, 67, 422-436.
Aldefer, C. P. (1972). Existence, Telatedness and Growth:Human Needs in Organizational Sattings, New York: Free Press.
Amorose, A. J., & Horn, T. S. (2000). Intrinsic motivation: Relationships with collegiate athletes gender, scholarship status, and perceptions of their coaches’ behavior.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22(1), 63-84
Bass, 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New York: Free Press.
Bass, B. M. (1990). Bass and Stogdill’s Handbook of Leadership: Theory,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Applications (3rd ed.) New York: Free Press.
Bennis, W., & Nanus, B. (1985). Leaders: The Strageies for Taking Charge, New York: Harper & Row.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Carron, A. V., & Chelladurai, P. (1981). The dynamics of group Cohesionin sport.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3, 123-139.
Chelladurai ,P., & Saleh, S. D. (1978). Preferred leadership in sports.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s Sciences, 3, 85-92.
Chelladurai, P. (1978). A contingency model of leadership in Athletic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
Chelladurai, P. (1984). Discrepancy between preferences and preferredleadership behavior and satisfaction of athletes in varying sport.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6, 27-41.

Chelladurai, P. (1993). Leadership. In R. N. Singer, M. Murphey,& L. K Tennant(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port psychology (p. 648). New York, NY: Macmillan.
Chelladurai, P. (1994). Manual for the Leadership Scale for Sports. Ohio state.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helladurai, P. R. (1978). A contingency model of leadership in Athletic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terloo , Canada.
Chelladurai, P., & Carron, A.V. (1981). Applicability to youth sports of the leadership scale for sport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 53, 361-362.
Chelladurai, P., & Haggerty, T. R. (1978). A normative model of decision style in coaching. Athletic Administration, 13, 6-9.
Chelladurai, P., & Riemer, H. A. (1997). A classification of facets of athlet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11, 133-159.
Chelladurai, P., & Saleh, S. D. (1980). Dimensions of leader behavior in sport: Development of a leadership scale.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1), 34-45.
Cheyne, A. S. Pobert, F. & Harriet D. S.(2000). Gender comparisons of preferred coaching behaviors in Australian sports.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23(4), 389-406.
Dwyer, J. M., & Fishcer, D. G. (1990). Wrestlers, perception of coaches leadership as predictors of satisfaction with leadership.Journal of Perception and motor kills (Missoula, Mont), 71(2), 511-517.
Dwyer, J. M., & Fishcer, D. G. (1988).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oache’s Version of leadership for Sport.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67. 795-798.
Dwyer,J. M., & Fisher, D. G. (1988). Leadership styles of wrestling coaching.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67, 706.
Fiedler, F. E. (1967). 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NY: McGrawHill.Gordon, A. M. D.(1986).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coaching effectiveness.Unpublished doctor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
Fiedler, F. E. (1986). 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NY: McGrawHill.
Fielder, F. E. (1978).The contingency model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leadershipprocess in L.Berkowitz (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psycholog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Forsyth, D. R. (1983).An introduction to group dynamics. Californi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Hersey, P., & Blanchard, K. H. (1977).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5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ersey,P., & Blanchard, K.H. (1982).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thed.,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Inc,
Hodgetts, R. M.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b Practice.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Hollander, E. P., & Offermann, L. R. (1990).Power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45(2), 179-189.
Horne, T., & Carron, A. V. (1985). Compatibility in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7, 137-149.
House, R. J. (1971). A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 effectivenes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6, 321-338.
Jacobs, T. O., & Jaques, E. (1990). Military executive leadership. In K. E. Chark and M. B. Clark (Eds.), Measures of leadership, West Orange, NJ: Leadership Library of America.
Jones, T. E., & Bearley, W. L. (1992). Empowerment profile Facilitator guide. PA: Organizatio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Knowles, M. S. (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Koontz, H., & Weihrich, H. (1988). Esseutials of management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Kouzers, J. M., & Posner, B. Z. (1994). Leadership practices inventory training manual. San Francisco, CA: Pfeiffer &Co.
Lam, Y. L., & Wong, A. (1974). Attendance regularity of adultlearners: An Examination of content and structural factors.Adult Education, 41(2),130-142.
Locke, E. A. (1976)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M.C.Dunnette (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Chicago: Rand McNally.
McMillin, C. J. (1990). The relationship of athlete self-perceptions and athlete perceptions of leader behaviors to athlete satisfac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Virginia.
Osborn, R .N., & Hunt, J. G. (1975). An adapt-reactive theory of leadership research. In J. G, Huntand L. L. Larson (Eds.). Leadership frontiers. OH: Kent State University.
Riemer, H. A., & Chelladurai, P. (1998). Development of the athlete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ASQ).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20, 127-156
Salminen, S., & Liukkonen, J. (1996).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 and Coaching behavior in training sessions. Interna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7,59-67.
Schliesman, E. S. (1987).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gruence of preferred and actual leaders behavior and subordinate satisfaction with leadership.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10, 157-166.

Serpa, S., Pataco, V., & Santos, F. (1991). Leadership patterns in Handbal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2, 78-89.
Smith, R. E., Smoll, F. L., & Curtie, B. (1979). Coach effectiveness training:A cognitive-behavioral approach to enhancing relationship skills in youth sport coaches.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 59-75.
Smoll, S., & Smith, R. E. (1989). Leadership behaviors in sport: Atheoretical model and research paradigm.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9, 1522-1551.
Stogdill R. M. (1948). Personal factor associated with leadership: Survey of literature, Journal of Psychology, 25, 35-71.
Stogdill, R. M.(1974). Handbook of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Free Press.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Vroom, V. H., & Yetton, R. N. (1973). Leadership and decision making. Pittsburgh, PA: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
Weese, W. (1995).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vestigation of big ten and MidAmerican conference campus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s.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9, 119-134.
Weiss, M. R., & Friedrishs, W. D. (1986). The influence of leaderbehavior, coach attributes, and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on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collegiate basketball teams.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8, 323-346.
Yukl, G. A. (1998).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NJ: Prentice-Hall.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謝誌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