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洪家萍
中文論文名稱:學生背景、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態度之探討-以臺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
指導教授姓名:謝俊義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98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2
中文關鍵詞: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性別平等態度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9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性別平等態度之現況,同時分析背景變項與學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性別平等態度的差異情形,研究目的在瞭解背景變項、班級導師性別態度、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態度四者間的關係。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研究法,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臺北縣1378名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並以自編「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角色與性別平等態度之關係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經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學童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程度不高;學童的性別平等態度均持積極的傾向。
二、背景變項與學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為顯著差異,男性學童、五年級學童、父母管
教態度嚴格、家庭社經地位低及班級導師性別為男性之學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程
度較高。
三、背景變項與學童性別平等態度為顯著差異,女性學童、六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態
度民主、家庭社經地位中、高及班級導師性別為女性之學童性別平等態度較為積
極。
四、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別平等態度為顯著負相關。五、班級導師
性別態度對學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具有正向影響;班級導師性別態度對學童性別
平等態度具有負向影響。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二章 理論基礎
第一節 性別刻板印象之探討……………………………………………………5
第二節 性別平等態度之探討……………………………………………………16
第三章 理論架構
第一節 學生背景與性別角色刻板印象…………………………………………21
第二節 學生背景與性別平等態度………………………………………………29
第三節 班級導師性別態度與性別角色刻板印象………………………………35
第四節 班級導師性別態度與性別平等態度……………………………………36
第五節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態度……………………………………37
第四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假設與研究架構……………………………………………………41
第二節 研究流程…………………………………………………………………44
第三節 研究樣本…………………………………………………………………46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變數測量……………………………………………………49
第五節 統計方法…………………………………………………………………58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分析…………………………………………………61
第二節 學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態度之現況分析…………………63
第三節 背景變項與學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差異情形………………………65
第四節 背景變項與學童性別平等態度的差異情形……………………………74
第五節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態度之相關情形………………………83
第六節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迴歸分析…………………………………………85
第七節 性別平等態度之迴歸分析………………………………………………9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總結………………………………………………………………105
第二節 研究建議………………………………………………………………112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114
參考文獻…………………………………………………………………………117
附錄 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角色和性別平等態度之關係研究問卷……………129
壹、中文部分
王佩玲(1992)。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能力之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
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王敏如(2004)。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對國小一年級學生性別知識與性別角色態度影響
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白博仁(1999)。國小學生的性別角色及其自我概念的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敏鳳(2009)。國小二年級以性別角色為主題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嘉琦(1997)。台灣婦女女性意識發展歷程之研究─以三位女性主義者的生命故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裡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1997)。青少年休閒價值觀之研究。
沈彩梅(1994)。青少年家庭功能、職業自我概念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春蕤(1998)。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台北:遠流。
何穎怡譯(2000)。女性研究自學讀本。台北:女書文化。
吳啟安(2004)。家庭暴力防治官性別平權意識與工作滿意度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卓夫(2000)。大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權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美枝(1987)。性別角色面面觀—男人與女人的權力暗盤。台北:聯經。
李美枝(1994)。性別角色與性別差異。台北:空中大學。
李美枝、鍾秋玉(1996)。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
李然堯(1983)。中國兒童性別角色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盛祖(1998)。台北市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調查研究。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85-89。
李慧芬(2006)。大學學生事務人員性別刻板印象與校園性別平等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大公民教育與領導活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月清(2009)。男人與國家如何支持女性成為科學人。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6,11-15。
周淑儀(2000)。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教育進修需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生傳(1996)。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秀芬(2000)。國小兒童對電視廣告中意識型態的解讀─以性別刻板印象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佩萱(2004)。教師平權意識影響其執行兩性平等教育之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素芬(2005)。網路學習及傳統教室學習對國小學童性別平等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明道管理學院教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敏宜(1993)。幼兒性別恆常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相關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惠枝(2000)。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研究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惠雅(1990)。我國青少年性別角色之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77-0301-H030-010),未出版。
林翠湄(1989)。父母的性別角色態度對兒童性別角色態度的影響-父母家務分工模式及對兒童家務指派的效應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震雯(1992)。雙生涯家庭父母親職角色與兒童性別角色態度的關係。私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屏瑤(2006)。苗栗縣國民小學五、六年級學童性別觀念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等合譯(199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
洪志欣(1995)。國民小學社會科生涯教育內涵分析及國小學童職業聲望、職業興趣、職業拒斥、職業刻板印象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真萍(1999)。國小教師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態度之調查研究。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晏涵文(2002)。兩性關係與性教育。台北:空中大學。
晏涵文(2004)。性、兩性關係與性教育(初版)。台北:心理出版。
高景誼(2006)。性別平等教育團體對國小學童性別態度與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康雅玲(2003)。國小學童家庭因素、性別態度與性別角色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文禎(2001)。國小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文瓊(1984)。台灣花東地區山地兒童性別角色發展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如慧(1999)。原住民女學生的學校生活經驗。載於第二屆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台北:台灣師大。
游恆山譯(2001)。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 Psychology。台北:五南。
張怡雯(1999)。臺南市家長性別角色教養態度與學童學業性向、學科成就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玨(2001)。台灣婦女前進聯合國推動心理健康。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8,42-44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裡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2)。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陳李綢(1997)。國小男女學業成績的性別差異與其教師性別差異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0,21-34。
張鈺珮(1998)。國中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的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瑾瑜(1996)。國小學童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彰化師大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明貞(1999)。性別議題與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8,54-46。
許智香(2002)。性別分類意涵與兩性教育實踐之反省批判。教育資料與研究,49,44-49。
許嘉育(2008)。雲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平等認知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玫君(2002)。兩性平權課程對高中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及兩性平權態度影響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金定(2004)。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心理。
陳信峰(2003)。學生兩性平等觀念之調查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皎眉(1996)。性別認同與性別角色。載於陳皎眉、江漢聲、陳惠馨(合著),兩性關係(頁3-27)。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喻維欣(2003)。家庭,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頁249-280,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曾文鑑(2001)。國小學生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其性別角色影響之研究。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湛雅喬(2005)。高職學生對性別平等認知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尹杰(2002)。國小兒童兩性態度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文三(1994)。青少年性別角色發展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黃文真(1986)。台北市國中學生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月美(1998)。談兩性化的性別角色教育。桃園文教(復刊號),8,38-40。
黃玉梅(1989)。兒童讀物對兒童性別角色態度之影響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淑君(2000)。社會階級與青少年性別世界之建構--以台北都會區兩所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菁瑩(1998)。台灣地區父母對子女教育期望之差異-性別角色關和學校功能關的中介影響。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馨慧等(2003)。性別與溝通。性別議題導論。台北:高等教育文化。
黃囇莉(主編)(1999)。跳脫性別框框—兩性平等教育教師/家長解惑手冊。台北:女書文化。
楊心蕙(2001)。主題徵文範例。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4,133。
楊巧芬(1999)。學校中性別差別待遇體驗之分析。第二屆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台北:台灣師大。
楊清芬(1995)。國小男生與女生的校園生活。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淑芳(2002)。國中學生家務參與現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龍立(1991)。中小學生再科學成就及對學科的態度中性別差異的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溫麗雲(2002)。師生互動中的性別差異-一所國小一年級生活課程教室觀察。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秀娟(1999)。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揚智文化。
劉修靜(2000)。國小教師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成就動機之關係與逃避事業成就傾向之相關研究。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劉淑雯(1996)。溶解刻板印象:兩性角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志煌(1997)。師生教學互動中的性別差異-國小班級多重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培村、余嬪(1999)。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研究。輯於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高雄市。
蔡端(2002)。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佳華(2002)。中部地區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性別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友梅(1998)。影響國中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兩性教育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戴麗娟(2003)。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務參與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小芹(1998)。性別與教育期望。婦女與兩性學刊,9,205-231。
謝臥龍(1998)。國中科學教育方法與課程互動中之性別差異。性別與科學教育研討會。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台灣大學。
謝臥龍(2002)。查某人/查甫人性別角色衝突的抗拒與跨越。性別:解讀與跨越。台北:五南。
謝臥龍、駱慧文、吳雅玲(1999)。從性別平等的教育觀點來探討高雄地區國小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關係。教育研究,7,57-80。
謝素瑜(2002)。國中學生兩性平等教育課程需求與知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士智(2001)。國中音樂班學童職業興趣及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敏綺(1998)。農村婦女對兒女的性別角色教養態度與教養方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芊玲(1998)。專題引言。兩性平等教育季刊,4,14-16。
蘇芊玲(2002)。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台北:女書文化。
貳、西文部分
Angrist , S. S., Mickelsen , R.,&Penna , A. N.(1977). Sex differences insex-role conceptions and family orient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 6 , 179-186.
Adams, G.. R., & Gullotta, T. (1989). Adolescent life experience (1st). Monterey California : Brook/Cole Publishing Company.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 NJ: Pretice-Hall.
Bandura, A., & Waiter, R. H. (1963). Social Learning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Bem, D. J.(1972). Self-perception theory. In L. Berkowitz(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 6, New York:Academic Press. p1-62.
Bem, S. L., & Lenney, E.(1976). Sex typing and the avoidance of the cross-sex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3, 1, 48-54.
Bem,S.L.(1993). The Lenses of gender.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Chia, R. C., Moore, J. L., Lam, K. N., Chuang C. J., & Cheng, B. S. (1994). Cultural difference in gender role attitud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ents. Sex Roles, 31(1-2), 23-30.
Best, D.L. (2001). Gender concepts: convergence in cross-cultural research and methodologies. Cross-Cultural Research, 35 (1), 23-43.
Biship, D. W. (1970). Stability of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leisure behavior: Analysis of four commun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 (1), 160-170.
Block,J.H.(1983). Differential premises arising from differential socialization of the sexes: Child Development,54,1335-1354.
Bodenhausen, G. V. (1998). Stereotypic biases in social decision making and memory: Testing process models of stereotype us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5, 726-737.
Campenni, C. E. (1999). Gender stereotyping of children’s toys: A comparison of parents and nonparents. Sex Roles, 40(1/2), 121-138.
Carelli, A. O. (1988). Sex equity in education: Readings and strategies. Springfield: C. C. Thomas.
Fagot, B. I.& Hagan, R.(1991). Obervation of Parent Reactions to sex-stereotyped behavior: age and sex effects. Children Development,62,617-628.
Gardner, H. (1978). Development psychology. Boston: Little, Brown.
Gibb, G. D., & Bailey, J. R.(1983). Attitude toward equal rights amendment scale: an objective measurement tool of attitudes toward equal rights legislation. Psychological Reports, 53, 804-806.
Grossman,H.,& Grossman, S. H.(1994).Gender issues in Education. Boston, MA: Allyne & Bacon.
Hageman, M.B., & Gladding, S.T.(1983).The art of career exploration:Occupational sex-role stereotyping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Elementary School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17,280-287.
Harris, R. J. & Firestone, J. M.(1998). Changes in predictors of gender role ideologies among women: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Sex roles, 38, 239-252.
Harris, S.R.(1974). Sex typing in girls’ career choices: A challenge to counselors. The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December, 128-133.
Huston,A.C.(1998). Sex-typing.In D.William(1998)eds.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5th ed.).New York:John Wiely & Sons.
Jackson,L.A.,Hodge,C.N.,& Ingram,J.M.(1994). Gender and self-concept reexamination of stereotypic differences and role of gender attitudes. Sex Roles,30,(5/6),615-630.
Jacobson, L. I., Anderson, C., Berletich, M.,& Berdahl, K.(1976). Construction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a scale measuring beliefs about equal rights for men and women.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6, 913-918.
Jonanna , L.(1991). Finish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institute teacher’sender-role attitude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41 842)
Kelly, E. (1977). The Holt Basic Reading System Field Study(1976-1977), Study Phase.Student Interest Survey.(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159187).
King, L. A., King D. W., Carter, D. B., Surface, C. R., & Stepanski, K. (1994). Validity of the sex-role egalitarianism scale: Two replication studies. Sex Role, 31(5-6), 339-348.
Kohlberg, L. (1966). ”A cognitive-development analysis of children’s sex-role concepts and attitudes.” InE.E.Maccoby(Ed.)The development of sex difference (82-172). Standford, California: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Lo, A. & Shieh, V.(1992). A study form an education perspective to investigate sex equity in the classroom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at elementary school level in Kaohsiung,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ld Council for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he WCCI riennial Conference; July 25 August 2, 1992, in Cairo, Egypt.
Long, M.(1994). Occupational sex-role stereotyping in secondary stud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70040).
Luke, C.(1997).Feminist Pedagogy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 Reflections on power and Authority. In C. Marshall(ed.): Feminist Critical Policy Analysis: A Perspective from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Mackay, W.R., & Miller, C.A.(1982). Relation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ex variables to the complexity of worker function in the occupational choice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31-39.
Mackay, W.R., & Mlller, C.A.(1982). Relation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ex variables to the complexity of worker function in the occupational choice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31-39.
Marsden, L.R.(1979).Identifying sex stereotypes: Some considerations for teachers using the new ministry guidelines. Interchange, 10(2),21-24.
McGue, M., & Bacon, S.(1993). Personality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early adulthood: A behavioral genetic analysi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9(1), 96.
Mick, C. (2001).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on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gender and household labor in early adulthood.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3(1), 111-123.
Mussen, P. H., & Conger, J. J(1974).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5th(eds.), New York:Harper & Row.
Nash, M. A.(1991). Changing roles of men and women:Educating for equity in the workplace. Curriculum Guide. ED359410.
O''Neil, J. M., & Egan, J.(1992). Men''s gender role transitions over the life span:Transformations and fears of femininity.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14, 3, 305-324.
Poole,M.,&Langan-Fox,J.(1990).Determining career orientations in women form different social-class backgrounds,Sex Role,23,471-490.
Sadker, D. (1999). Gender equity: Still knocking at the classroom do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6 (7), 22-27.
Sadker, M., Sadker D.,& Donald, M.(1989).Subtle sexism at school. The Contemporary Education, 60,4,204-212.
Scott-Jones, D. & Peebles-Wilkins, W.(1986). Sex equity in parenting and parent educa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 25(4), 235-242.
Shaffer , D. R.(1988).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 2nd ed. California : B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Shaffer, D. R. (1996).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CA: Brooks Cole.
Spitze, G. & Ward, R.(1995). Household labor in intergeneration household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7, 355-361.
Stangor, C. (1988). Stereotype accessibility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4, 694-708.
Streitmatter, J.(1994). Toward gender equity in the classroom:every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 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Weinraub, M. et al. (1984). The development of sex role stereotypes in the third year: Relationships to gender labeling, gender identity, sex-typed toy preference,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Child-Development, 55(4),1493-1503.
White, L. K. & Brilnerhoff, D. B.(1981). Children’s work in the family: its significance and meaning.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3, 789-798.
Williams, J. E., & Best, D. L. (1990). Measuring sex stereotype: A multination study. Newbury Park, CA: Sage.
Williams, J. E., Bennett, S. M., & Best, D. L.(1975). Awareness of expression of sex stereotypes in young childre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1, 635-642.
參、翻譯文獻
Aronson, E., Wilson, E. T., & Akert, R. (1995/2003).社會心理學(余伯泉、李茂興譯)。台北市:弘智文化。
Basow, S. A. (1992 /1996).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劉秀娟、林明寬譯)。台北市:揚智文化。
Richard A. Fabes&Carol Lynn Martin著(2003/2006)。兒童發展。(白玉玲、王雅貞譯)。臺北市:雙葉書廊。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