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盧美毓
研究生英文姓名:Lu Mei-Yu
中文論文名稱:以無字圖畫書為導引的攝影構圖教學
英文論文名稱:Photographic Composition Teaching Guided by Wordless Picture Books
指導教授姓名:吳宜澄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學系視覺藝術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4
中文關鍵詞:視覺藝術教學審美鑑賞教學構圖無字圖畫書
英文關鍵字:visual arts educationappreciation of beautyappreciation educationcompositionwordless picture book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童接受無字圖畫書鑑賞教學後,學習攝影構圖之成效。研究目的分為下列三點:
(1) 探討無字圖畫書的基本特質。
(2) 以三本無字圖畫書《海底來的秘密》、《發現小錫兵》、《你不能帶氣球進大都會博物館》進行鑑賞教學之行動研究。
(3) 分析無字圖畫書鑑賞教學前後,學童攝影畫面之差異性,並以此探討無字圖畫書鑑賞教學對於學童學習構圖之成效。

為達成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從文獻中探討圖畫書的教學運用、無字圖畫書的特質、繪畫構圖與攝影構圖之異同,再探討構圖之特性。以兒童審美之發展及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為出發點,設計以無字圖畫書為導引的攝影構圖教學活動。以教學行動研究法,觀察學童在教學前後歷程變化情形。研究結果如下:
(1)無字圖畫書導引的攝影構圖教學富有趣味性與啟發學童之觀察力。
(2)無字圖畫書鑑賞教學能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童視覺藝術之鑑賞能力。
(3)無字圖畫書鑑賞教學讓學童習得電影運鏡之手法。
(4)無字圖畫書導引的攝影構圖教學,在四個檢核分項「明確主題」、「擺放位置」、「運用透視法」、「畫面呈現均衡」中有明顯之成效。
(5)無字圖畫書導引的攝影構圖教學提昇學童對於周遭環境之觀察力。
(6)生活科技產品(例:數位相機)之使用納入藝術與人文課程將使藝術與生活產生連結,也就是美之概念(認知)與生活技能(技能)產生連結,真正達到「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本研究盼能提供未來教師在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上新的思考方向。
目次
中文摘要……………………………………………………………viii
英文摘要…………………………………………………………………x
目次…………………………………………………………………xiii
表次……………………………………………………………………xvi
圖次……………………………………………………………………xvii

1. 緒論
1.1. 研究動機………………………………………………………………1
1.2. 研究目的………………………………………………………………2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2
1.4. 名詞解釋………………………………………………………………3
1.4.1. 無字圖畫書……………………………………………………3
1.4.2. 構圖……………………………………………………………3
1.4.3. 鑑賞教學………………………………………………………4

2. 文獻探討
2.1. 無字圖畫書……………………………………………………………5
2.1.1. 無字圖畫書之特質………………………………………………5
2.1.2. 無字圖畫書之選擇………………………………………………6
2.2. 構圖…………………………………………………………………8
2.2.1. 構圖之重要性………………………………………………8
2.2.2. 繪畫構圖與攝影構圖………………………………………9
2.2.3. 構圖要素………………………………………………………12
2.3. 兒童美術鑑賞教學…………………………………………………19
2.3.1.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19
2.3.2. 兒童之審美發展……………………………………………21
2.3.3. 兒童美術鑑賞之主要策略與運用…………………………30
2.4. 運用無字圖畫書之教學研究………………………………………34
2.4.1. 教育行動研究法……………………………………………34
2.4.2. 圖畫書於視覺藝術教學之運用……………………………35
2.4.3. 無字圖畫書之教學策略與相關論文探討…………………35

3. 研究方法與設計流程
3.1. 研究方法與架構……………………………………………………41
3.2. 研究對象……………………………………………………………43
3.3. 研究工具……………………………………………………………43
3.3.1. 無字圖畫書之選擇……………………………………………43
3.3.2. 攝影鑑賞作品之選擇…………………………………………45
3.3.3. 研究者自編之構圖鑑賞課程…………………………………46
3.4. 研究設計與流程……………………………………………………50
3.5. 課程設計……………………………………………………………52
3.6. 教學評量……………………………………………………………69
3.6.1. 學習評量………………………………………………………69
3.6.2. 施測時機與方式………………………………………………71
3.6.3. 學習評量信效度檢定…………………………………………72

4.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4.1. 研究之效度與信度…………………………………………………75
4.2. 構圖鑑賞教學活動歷程與重點記錄………………………………77
4.2.1. 構圖鑑賞教學前活動歷程……………………………………77
4.2.2. 構圖鑑賞教學活動歷程………………………………………80
4.2.3. 構圖鑑賞教學後之問卷調查…………………………………96
4.3. 五年二班攝影構圖評量結果與分析………………………………98
4.4. 攝影作品質性結果分析與討論……………………………………102

5. 結論與建議
5.1. 研究結論……………………………………………………………109
5.2. 研究建議……………………………………………………………111
5.2.1. 給藝術與人文教師之建議………………………………112
5.2.2. 給未來研究者之建議……………………………………112

引用文獻……………………………………………………………………114
附錄A:國小教師運用無字圖畫書問卷調查表……………………………122
附錄B:國小教師運用無字圖畫書問卷調查結果…………………………124
附錄C:無字圖畫書之故事情節……………………………………………126
附錄D:普立茲攝影得獎作品………………………………………………128
附錄E:趣味加碼照片………………………………………………………130
附錄F:審美規準評量表﹙初版﹚…………………………………………132
附錄G:審美規準評量表﹙調整版﹚………………………………………133
附錄H:最佳評審照片………………………………………………………134
附錄I:旗標公司授權書……………………………………………………139
附錄J:最佳評審評分表……………………………………………………141
附錄K:構圖鑑賞課程問卷…………………………………………………142
附錄L:三位老師評分平均分數統計表……………………………………144


表 次

表1:Norton無字圖畫書選書標準對照表………………………………7
表2:97年課綱修訂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第三階段能力指標……………20
表3:皮亞傑的認知發展期…………………………………………………22
表4:Parsons的四向五階美術鑑賞能力發展…………………………24
表5:Parsons的美術鑑賞能力發展階段與特徵……………………………25
表6:Mittler美術批評要素整理……………………………………………29
表7:利用圖畫書實施藝術與人文統合教學………………………………32
表8:無字圖畫書相關論文整理……………………………………………36
表9:九年一貫分段能力指標對應構圖鑑賞教學目標轉換表……………47
表10:第一~二週課程活動表………………………………………………53
表11:第三週課程活動表……………………………………………………57
表12:第四週課程活動表……………………………………………………61
表13:第五~六週課程活動表………………………………………………65
表14:第七週課程活動表……………………………………………………67
表15:前後測共同主題………………………………………………………71
表16:最佳評審評量結果統計………………………………………………89
表17:學童對構圖鑑賞課程感到滿意度統計結果…………………………96
表18:攝影構圖之前後測相依樣本t考驗結果﹙N=30﹚…………………99
表19:明確主題之前後測相依樣本t考驗結果﹙N=30﹚……………………99
表20:擺放位置之前後測相依樣本t考驗結果﹙N=30﹚……………………100
表21:運用透視法之前後測相依樣本t考驗結果﹙N=30﹚…………………100
表22:畫面呈現均衡之前後測相依樣本t考驗結果﹙N=30﹚………………101


圖次

圖1:研究架構圖……………………………………………………………42
圖2:課程流程圖……………………………………………………………51
圖3:教學評量流程圖………………………………………………………70
圖4:S8「下課」前測照片…………………………………………………102
圖5:S8「下課」後測照片…………………………………………………102
圖6:S24「下課」前測照片…………………………………………………103
圖7:S24「下課」後測照片………………………………………………103
圖8:S32「下課」後測照片………………………………………………103
圖9:S34「雕塑」後測照片…………………………………………………103
圖10:S07「雕塑」後測照片………………………………………………103
圖11:S08「雕塑」後測照片………………………………………………103
圖12:S21「走廊」後測照片………………………………………………104
圖13:S07「遊樂器材」後測照片…………………………………………104
圖14:S15「遊樂器材」後測照片…………………………………………104
圖15:S14「遊樂器材」後測照片…………………………………………104
圖16:S21「下課」後測照片………………………………………………105
圖17:S26「雕塑」後測照片………………………………………………105
圖18:S24「建築物」後測照片……………………………………………105
圖19:S03「下課」後測照片………………………………………………106
圖20:S07「遊樂器材」後測照片…………………………………………106
圖21:S26「建築」後測照片………………………………………………106
圖22:S26「建築」後測照片………………………………………………106
圖23:S06「走廊」後測照片………………………………………………106
圖24:S15「遊樂器材」後測照片…………………………………………106
圖25:S25「走廊」後測照片………………………………………………107
圖26:S22「建築物」後測照片……………………………………………107
圖27:S21「遊樂器材」後測照片…………………………………………107
圖28:S21「雕塑」後測照片………………………………………………107
圖29:S01「雕塑」後測照片………………………………………………107
圖30:S24「遊樂器材」後測照片…………………………………………107
圖31:S23「下課」後測照片………………………………………………108
圖32:S24下課時隨意拍照照片……………………………………………108
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 ( 2006 )。《教育研究法》,十版。臺北市:五南。ISBN:957-11-4250-6。
王秀雄 ( 1998 )。《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 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ISBN:967-02-1019-2。
王昭華 ( 2004 )。《無字圖畫書視覺與風格表現之研究:兼論其與動畫形式之關係》,摘要,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detail_result.jsp。( 2009/9/17瀏覽 )。
永和社區大學:全國促進大學 著 ( 2004 )。《21個與藝術擁抱的姿勢》。臺北縣:左岸文化。ISBN:986-7854-82-9。
石炯 ( 2008 )。《构图:一个西方观念史的研究》。中国杭州市: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ISBN:978-7-81083-665-4。
朱春昭 ( 2007 )。《超現實圖畫書應用於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以國小高年級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班。
何佩蓁 主播 ( 2008/10/22 )。〔數位相機超夯,今年賣1.35億台〕,【數字
看台灣】,新聞影片。2’57分。中華電視公司。《Youto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zZUtqovbhWw。( 2009/11/18瀏覽 )。
吳光亞 譯 ( 2009 )。《攝影師之眼》。台北縣:大家出版。ISBN:978-986-85088-1-1。Freeman, M. (2007). The photographer’s eye: Composition and design for better digital photos.
吳明隆 ( 2001 )。《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ISBN:957-11-2457-5。
李文珊、洪麗珠、桂雅文等 譯 ( 2000 )。《藝術教育的本質》。 台北市: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ISBN:957-97648-5-9。 Feldman, E. B. (1996). Philosophy of art education, frst edition by Feldman. NY:Addision wesley longman, 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李長俊 譯 ( 1985 )。《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Arnheim, R. (?).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周文敏 ( 2004 )。《創造性圖畫書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與繪畫表現之研
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ft_result.jsp?FT=Y&id=092NSYS5331016。 ( 2009/9/23瀏覽 )。
周來祥、周紀文 ( 2002 )。《美學概論》。臺北市:文津。
ISBN:957668675X。
宗白華、韋卓民 譯 ( 1986 )。《判斷力批判:上卷》。台北市:滄浪出版社。Kant, I. ( 1790 ). Kritik der Uiteilskraft.
林佳怡 ( 2006 )。《幼托人員運用無字圖畫書教學之調查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摘要,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detail_result.jsp。( 2009/9/17瀏覽 )。
林真美 ( 2003 )。《在繪本花園裡:和孩子共享繪本的樂趣》。初版七刷。台北市:遠流。ISBN:957-32-3679-6。
林曼麗、郭博州、林義祥 等 ( 2001 )。《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改革論》。 臺北市:藝術館。ISBN:957-02-8267-3。
林敏宜 ( 2000 )。《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ISBN:957-702-407-7。
邵瑞珍 譯 ( 1995 )。《教育的歷程》。初版一刷。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ISBN:957-11-1084-1。Bruner, J. S. ( 1970 ).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 landmark in educational theory.
邱琬媜 ( 2008 )。《親子共讀無字圖畫書歷程之互動與反應》,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ft_result.jsp?FT=Y&id=097NTNT5096002。( 2009/9/16瀏覽 )。
侯明秀 ( 2004 )。《無字圖畫書的圖像表現力及其敘事藝術之研究》,碩士論文。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ft_result.jsp?FT=Y&id=092NTTTC638019。( 2009/9/16瀏覽 )。
施威銘 主編 ( 2009 )。《構圖:攝影者的主張、想像力的實踐》。臺北市:旗標。ISBN:978-957-442-614-0。
洪嘉慧 ( 2005 )。《無子圖畫書應用於幼稚園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樹木之歌為例》,摘要,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detail_result.jsp。(2009/9/17瀏覽)。
美術教育研究會 編著 ( 1988 )。《兒童畫指導手冊》。再版二刷。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ISBN:957-35-0792-7。
孫元英 ( 2007 )。〈聽孩子講故事:小記無字書〉。《山東教育》,期Z3,頁92。http://cnki50.csis.com.tw.autorpa.tmue.edu.tw:81/kns50/detail.aspx?QueryID=127&CurRec=4。( 2009/12/7瀏覽 )。
徐素霞 ( 2001 )。《臺灣兒童圖書書導賞》。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ISBN:957-01-0129-6。
張秀娟 ( 2003 )。《圖畫書導賞教學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臺中市: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
張春興 ( 1996 )。《教育心理學》。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ISBN:957-636-815-4。
張索娃 譯 ( 2004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初版四刷。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ISBN:957-13-4081-2 (平裝)。Edwards, B. (1999).The new 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CA:Jeremy P. Tarcher, a member of Penguin Putnam Inc.
張淑松 ( 2004 )。《幼兒口中的無字圖畫書》,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ft_result.jsp?FT=Y&id=093NTPTC096020 。( 2009/9/20瀏覽 )。
張愛卿 ( 2001 )。《放射智慧之光---布魯納的認知與教育心理學》。初版。臺北市:貓頭鷹出版。ISBN:957-469-516-6。
教育部 ( 2000a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站:97年課綱修訂》。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2010/03/26瀏覽 )。
教育部 ( 2000b )。《國語辭典簡編本》。http://dict.concised.moe.edu.tw/jdict/main/cover/main.htm。 ( 2009/7/27瀏覽 )。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編纂 ( 1994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idx=dict.idx&cond=%BAc%B9%CF&pieceLen=50&fld=1&cat=&imgFont=1。( 2009/7/27瀏覽 )。
梁若琦 譯 ( 2008 )。《不要畫筆的繪畫教室》。臺北市:如果。ISBN:978-986-6702-10-5。Fuse, H. (2000). 絵筆のいらない絵画教室. Jap.:Kinokuniya Co. Ltd.
郭道正 編 ( 1971 )。《構圖學》。 臺北市:歐亞出版社。
陳惠邦 ( 1998 )。《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ISBN:957-496-064-1。
陳景容 ( 1991 )。《構圖與繪畫分析》。台北市:武陵。
ISBN:957-35-0386-7。
陳朝平 ( 2003 )。〈藝術與人文課程理念與目標析論〉。《美育》,131,79。
陸雅青 ( 1993 )。《藝術治療》。台北:心理出版社。
ISBN:957-702-072-0。
曾惠青 ( 2006 )。《一起發現藝術:新式多元智能藝術教學法:Eureka!Let's Discover Art Together》。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ISBN:986-7034-22-8。
曾雅雲 譯 ( 1987 )。《藝術史的原則》。臺北市:雄獅。Wolfflin, H. (1950). Principles of art history. NY:Dover Publications. ISBN:0486202763.
視覺設計研究所 主編 ( 1986 )。《構圖要領》。台北市:唐代文化事業。
馮至、范大燦 譯 ( 1989 )。《審美教育書簡》。台北市:淑馨版社。ISBN:9575316401。 Schiller, J. F. C. (1967). 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 In a series of letters.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黃詩杏 ( 2005 )。《以無字圖畫書為橋樑------教導外籍配偶親子共讀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ft_result.jsp?FT=Y&id=094NCYU5096011。( 2009/9/18瀏覽 )。
楊郁芳 ( 2006 )。《生命教育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圖畫書為媒介》,摘要,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detail_result.jsp。 ( 2009/11/20瀏覽 )。
葉詠琍 ( 1990 )。《兒童文學》。三版。臺北市:東大圖書。
ISBN:957-19-0643-3。
蔡清田 ( 2000 )。《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ISBN:957-11-2054-5。
鄭承益 ( 2009 )。《這樣取景構圖才漂亮!:專業攝影師傳授的構圖技巧》。初版十刷。臺北縣:博碩文化。ISBN:978-986-201-154-6。
鄭淑方 ( 2002 )。《幼稚園教師無字圖畫畫教學運用之研究:以David Wiesner的7號夢工廠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detail_result.jsp。( 2009/11/20瀏覽 )。
戴倩文 ( 2006 )。《國小原住民學童解讀無字圖畫書之視覺素養研究》,摘要,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detail_result.jsp。( 2009/9/17瀏覽 )。
羅美蘭 ( 1993 )。《美術館觀眾特性與美術鑑賞能力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Wales, J.等 創辦 ( 2008 )。〈普立茲獎〉。《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 hk/%E6%99%AE%E5%88%A9%E7%AD%96%E5%A5%96。( 2009/11/26瀏覽 )。

英文部分:

Henry, L. (2003). Creative writing through wordless picture books. ERIC. 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rtal/search/recordDetails.jsp?searchtype=advanced&pageSize=10&ERICExtSearch_SearchCount=1&ERICExtSearch_SearchValue_0=wordless&eric_displayStartCount=1&ERICExtSearch_Operator_1=and&ERICExtSearch_SearchType_1=ti&ERICExtSearch_SearchType_0=kw&ERICExtSearch_SearchValue_1=wordless+picture+books&_pageLabel=RecordDetails&objectId=0900019b800e9603&accno=ED477997&_nfls=false (2010/3/23).
Jalongo, M. R., Dragich, D., Conrad, N. K. & Zhang, A. (2002). Using wordless picture books to support emergent literac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29(3), 167-177.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bnrlpw85efl0v8la/ (2009/10/11).
Lysaker, J. T. (2006). Young children's readings of wordless picture books: What's "self" got to do with i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6(1), 23. 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rtal/search/recordDetails.jsp?searchtype=advanced&pageSize=10&ERICExtSearch_SearchCount=1&ERICExtSearch_SearchValue_0=wordless&eric_displayStartCount=1&ERICExtSearch_Operator_1=and&ERICExtSearch_SearchType_1=ti&ERICExtSearch_SearchType_0=kw&ERICExtSearch_SearchValue_1=wordless+picture+books&_pageLabel=RecordDetails&objectId=0900019b8016628e&accno=EJ734918&_nfls=false (2010/4/20).
Mittler, G. A.(1980). Learning to look /looking to learn: A proposed approach to art appreciation at the secondary school level, Art Education, 33(3), 17-21.
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rtal/custom/portlets/recordDetails/detailmini.jsp?_nfpb=true&_&ERICExtSearch_SearchValue_0=EJ226981&ERICExtSearch_SearchType_0=no&accno=EJ226981 (2009/10/11).
Norton, D. E. (1987). Through the eyes of a child:An introduction to children's lliterature. Columbus :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ISBN:0-675-20725-8.
Pantaleo, S. (2008). The framed and the framing in Flotsam. Journal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34(1), 22-29.
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rtal/custom/portlets/recordDetails/detailmini.jsp?_nfpb=true&_&ERICExtSearch_SearchValue_0=EJ809312&ERICExtSearch_SearchType_0=no&accno=EJ809312 (2009/11/20).
Parsons, M. J. (1989). How we understand art. 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0-521-32949-3.
Perry, L. A. (1997). Using wordless picture books with beginning readers (of any age).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29 (3), 68-69.
http://eric.ed.gov/ERICWebPortal/search/detailmini.jsp?_nfpb=true&_&ERICExtSearch_SearchValue_0=EJ537618&ERICExtSearch_SearchType_0=no&accno=EJ537618 (2010/3/23).
Raines, S. C. & Isbell, R. J. (1988). An array of teaching ideas using wordless picture books, Abstract, the Annual Study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hildhoo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rtal/search/detailmini.jsp?_nfpb=true&_&ERICExtSearch_SearchValue_0=ED297274&ERICExtSearch_SearchType_0=no&accno=ED297274 (2009/11/20).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引用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