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盧慶銘
中文論文名稱:以濱海環境資源實施校本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北海岸為例
指導教授姓名:王美芬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自然科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學校本位戶外教學環境教育海洋教育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一直是教育學者們致力研究發展的方向。就自然科學領域的課程而言,所應學習的知識來自於自然環境,環境本身就是最好的學習對象,因此強調透過感官,以學生生活為中心,直接體驗學習的戶外教學,不但有助於教師實施有效之教學,更可以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本研究旨在在探討如何運用濱海環境資源,設計符合校本課程、九年一貫環境教育精神之戶外教學模式課程,並對於課程設計與實施過程的歷程,以及實施濱海環境戶外教學後,學生之學習成效進行探究。
本研究採用教育行動研究的方式,經「計畫的醞釀」、「分析學生」「教學資源調查」、「確立課程目標」、「確定模組課程活動設計」與「實施評鑑與修正」等歷程,發展濱海環境戶外教學之學校本位課程,並以三年級學童共14人為研究對象,實施三次的戶外教學課程。透過行動研究的循環歷程,進行課程與教學的修正、改善,並透過個案質性資料的蒐集,與前後測的問卷分析來探究學童的學習成效,而獲得以下結論:
一、濱海環境資源豐富適合發展學校本位的環境教育課程
二、實施濱海環境本位課程,使學童在濱海環境概念知識有正向的學習表現
三、實施濱海環境本位課程,使學童在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的表現有提升的效果四、實施濱海環境本位課程,使學童在環境行動技能的表現有提升的效果

並根據上述之結果,針對未來國小發展環境教學模組或相同領域之研究發展而提出相關之建議。
目 次
目次 ……………………………………………………………………………… Ⅰ
圖次 ……………………………………………………………………………… Ⅱ
表次 ……………………………………………………………………………… Ⅲ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名詞釋疑 ……………………………………………………………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討論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校本位課程 ……………………………………………………… 5
第二節 戶外教學 …………………………………………………………… 21
第三節 環境教育 …………………………………………………………… 32
第四節 行動研究 ……………………………………………………………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 51
第二節 研究場域 …………………………………………………………… 5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5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57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課程醞釀期 ………………………………………………………… 67
第二節 課程發展期 ………………………………………………………… 70
第三節 課程實施與檢討期 ………………………………………………… 80
第四節 學生成長與心得 …………………………………………………… 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99
第二節 建議 ………………………………………………………………… 10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 105
英文部分 …………………………………………………………………… 107
附錄
附錄一 2000—2009年國內有關戶外教學之研究 ……………………… 109
附錄二 海濱環境概念學習成就測驗(正式) ……………………………… 114
附錄三 濱海環境資源戶外教教學課程 ………………………………… 120





















圖 次

圖2-1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範圍 ……………………………………………… 10
圖2-2 Brady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 12
圖2-3 Marsh等人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 ………………………………… 13
圖2- 4 Skibeck 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程序模式模式 ………………………… 14
圖2-5 OECD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程序模式 …………………………………… 15
圖2-6 戶外教育學習層級模式 ……………………………………………… 27
圖2-7 戶外教學之教學模式 …………………………………………………… 28
圖2-8 行動研究螺旋循環概念圖 …………………………………………… 45
圖2-9 行動研究與其他研究之效度意涵比較圖 …………………………… 49
圖2-10 提升行動研究之品質概念圖 ………………………………………… 50
圖3-1 本教育行動研究之歷程 ………………………………………………… 52
圖3-2 研究流程 ………………………………………………………………… 54
圖3-3 進行戶外教學的場域與路線 …………………………………………… 56
圖4-1 戶外教學路線與活動區塊 ……………………………………………… 73
圖4-2 模組課程設計架構 ……………………………………………………… 77















表 次
表2-1 不同面向之學校本位課程定義…………………………………………… 7
表2-2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模式之比較 ………………………………………… 17
表2-3 Ford戶外環境教育教學活動發展順序 ………………………………… 27
表2-4 戶外教學研究類別與研究對象之統計 ………………………………… 30
表2-5 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的主要內容 ………………………………… 37
表2-6 九年一貫環境教育的主要內容 ………………………………………… 40
表2-7 九年一貫海洋教育的主要內容 ………………………………………… 40
表3-1試題概念分析…………………………………………………………… 58
表3-2濱海環境概念知識問卷雙向細目表 …………………………………… 58
表3-3試題分析結果 …………………………………………………………… 59
表3-4環境教育內涵試題細目量表 …………………………………………… 61
表3-5 資料經編碼說明表 ……………………………………………………… 65
表4-1實施濱海環境教育課程之期程 ………………………………………… 79
表4-2「環境知識概念」教學前、後成長百分比之比較 …………………… 94
表4-3「濱海環境保護的態度」教學前、後成長百分比之比較 …………… 95
表4-4「濱海環境汙染覺知」教學前、後成長百分比之比較 ……………… 96
表4-5「環境行動的技能」教學前、後成長百分比之比較 …………………… 9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潔玫(譯)(2005)。共享自然的喜悅。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 。第七版 台北 : 五南。
王佩蓮,1995。各級學校環境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法。教育資料集刊,20,P113-145
王懋雯,1995。環境教育的定義、目標與內涵。教育資料集刊,20,P35-54
王鑫(1995)戶外教學發展史及思想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王鑫、朱慶昇(1995)戶外教育的範疇。教師天地,75,P2-11。
朱慶昇(1991)地理環境教育戶外教學單元活動設計概念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慶昇(1993)戶外教學設計原理之研究。環境教育,16,P31-38。
呂宗麟,1997。從知識論探討洛克的經驗說。國立中興大學人文社會學報 ,6 ,P19-40。
李祖壽(1966)。行動研究法的特徵 。國教世紀 2:5 ,P1-3。
李聰明(1989)。環境教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周儒、呂建政 譯(1999)戶外教學。台北市:五南。
周儒、黃淑芬 譯(Rillo,T.J.著)(1994)戶外教育的精義。環境教育季刊,20,P52-63。
林玉体(1980)。西洋教育史。台北:景文。
林玉体(2005)。西洋教育史。台北:三民。
林佩璇(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1-46。台南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林佩璇(200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脈絡與現況研究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 17-2,P35-56。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臺灣東華。

胡夢鯨、張世平(1988)。行動研究。載於賈馥茗、楊深坑主編,教育研究法的 探討與應用(P103-137)。台北:師大書苑。
夏林清、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1997)。Herbert Altrichter, Peter Posch, BridgetSomekh 原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徐宗林,1973。洛克的教育思想。 臺灣教育輔導月刊,23:5,P5-8。
高新建 (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坊(P18∼44)。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高新建 (1999)。外國推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緣由。教師天地,103,P13-20。
高翠霞,1989。環境教育之理念。環境教育季刊,3,P8-11
張子超(2001)。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臺灣教育,589 , P12-21
張世平(1991)。行動研究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 師大書苑。
張芬芬 (2001)。研究者必須中立客觀嗎:行動研究的知識論與幾個關鍵問題。載 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張鈿富(2000)。行動研究的概念與執行 。 教師天地,105, P9-12。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台北:教育部。
莊嘉坤(1997)。談國小科學教育與鄉土自然教學。屏師科學教育,6,P48-54。
陳伯璋(1998)。 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 。台北 : 南宏圖書。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 。台北:師大書苑。
陳 鐵(1983)。戶外教育。公民訓育學報,1,P257-270。
黃政傑(1997)。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 。臺北市 : 漢文

熊召弟(2001)。環境教育融入學校課程的理念與實務。國民教育,42,1,P7-12。
台北:國北師院。
楊冠政(1989)。環境教育概述(上 )。環境教育季刊,1, P6-17
楊冠政(1991)。學校課程環境化﹣學校實施環境教育的首要工作。環境教育季刊,11, P5-20
楊冠政(1992)。世界環境教育發展動向。臺灣教育,499,P1-8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靳知勤(1994)。環境教育的發展與理念。科學知識,39,P53-59
甄曉蘭(1995)。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 。嘉義師院學報
9,P297-318。
甄曉蘭(2001)。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困難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85,頁 42-53。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台北:心理。
蔡居澤(1996)。戶外教育的涵義及其發展之探討。公民訓育學報,5,P283-302。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 。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7)。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新猶與教務課程領導。台北;五南。
盧美貴(2000)。教育行動研究-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關鍵。教師天地,105,P27-35。
羅清水(1998)。 九年一貫課程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研習資訊,15,5,P 1-8 。

二、外文部份
Brady,L.(1987).Curriculum development satisfaction:A case study.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19(4),375-378.
Eggleston, J. (Ed.). (1980).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Britain: A    
  Collection of Case Studies.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Furumark, A. M. (1973). A Swedish approach to decentralized curriculum innovation.
  OECD/CERI, mimeographed.
Marsh, C., Day, C., Hannay, L., & McGutcheon, G. (1990). 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McMullen, I. (1973).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ECD/CERI,
mimeographed.
OECD (1979).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aris: OECD. Saylor,J.G.,Alexander, W. M. ,& Lewis, A. J. (1981). Curriculum planning for bet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4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Skilbeck,M. (1976).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J. Walton & J Welton  
  (Eds.), Rational curriculum planning : Four case tudies. London: word Lock
  Education.
Tomas, I. D. (1978). A decision framework for school-based decision making. The   
  Australian Science Teachers Journal, 24(2), 63-68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