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洪聖哲
研究生英文姓名:HungShengChe
中文論文名稱:國小學童對大龍峒文化園區的環境識覺及行為之研究:以大龍國小六年級為例
指導教授姓名:徐榮崇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大龍峒文化園區環境識覺學童行為
英文關鍵字:Dalongtong Cultural Parkenvironmental perceptionstudent’s behavior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0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瞭解大龍國小六年級學童對大龍峒文化園區的環境識覺及其行為之現況,並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學童,其環境識覺與行為的差異情形,最後分析環境識覺與行為的差異性及相關性。
研究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於民國九十九年三月份,針對九十八學年度大龍國小六年級七個班,以抽樣的方式選擇四個班進行調查。問卷回收完畢再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經過分析之後發現,學童對文化園區的環境識覺及其行為均呈現正向、積極的情形。學童覺得園區中「最古老的地點」為保安宮、「最害怕的地點」為老師府、「最新奇的地點」為勞工公園、「假日最常去的地點」為北市圖大同分館。在環境識覺方面,男童的識覺在「文化活動」層面優於女童;「經常參與」的學童在「文化活動」層面得分顯著優於「從不參與」的學童;擔任過佾生的學童,在環境識覺的各層面及總層面得分均顯著優於未擔任過佾生的學童。在學童行為方面,男童在「參與及分享」層面的表現優於女童;擔任過佾生的學童,在學童行為的各層面及總層面得分均顯著優於未擔任過佾生的學童。就學童的環境識覺與行為進行分析,兩者各層面及總層面之間均達差異水準,並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最後在結論部份,分別對大龍峒文化園區的管理方面、大龍國小教師的教學
方面及後續研究方面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sixth grad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behavior in Dalongtong Cultural Park, and explore the discrepanc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behavior among different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Finally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and discrepancies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behavior.
The study adopt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nd takes random sampling on the six-grade classes in Dalong primary school,and 104 questionnaires are valid. The data obtained i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grade 6th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behavior in Dalongtong Cultural Park both present positive situation.
2. The grade 6th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ought that in the Dalongtong Cultural Park “the most ancient place” is Baoan Temple. “The most terrible place” is Chen Yueji Residence. “The novelst place” is the Laborer Park. “The most often goes place on hoilday” is Datong branch of Taipei Public Library.
3. In the aspect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eing a yi-dance student or not”.
4. In the aspect of students’ behavior, 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eing a yi-dance student or not”.
5. The result show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students’ behavior.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行為地理學 …………………………………………………………4
第二節 大龍峒文化園區……………………………………………………12
第三節 學童環境識覺與行為之相關研究…………………………………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21
第二節 研究範圍……………………………………………………………23
第三節 研究設計……………………………………………………………25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3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分析……………………………………………38
第二節 學童對文化園區的環境識覺及行為之現況分析…………………40
第三節 不同個人背景與環境識覺之分析…………………………………48
第四節 不同個人背景與學童行為之分析…………………………………58
第五節 環境識覺與學童行為之分析………………………………………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69
第二節 建議…………………………………………………………………7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74
二、英文部分…………………………………………………………………78
附錄
一、職業等級分類表………………………………………………………………80
二、學童對大龍峒文化園區的環境識覺及行為之調查問卷(預試)…………81
三、學童對大龍峒文化園區的環境識覺及行為之調查問卷……………………86
四、大龍峒文化園區各景點照片…………………………………………………91
一、中文部分
王洪文(1988)。地理思想(初版)。臺北市:明文。
王蒲寧(2005)。台中市中山國中學生校園活動空間選擇行為之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田家駒(2002)。生態旅遊地區遊客環境識覺與行為之研究─以福山植物園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朝煌(2005)。大學生個人因素、個人經驗及校園環境知覺與能力感發展之關聯性研究:以成功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瑞雲(1996)。大龍峒史蹟源流(初版)。臺北市:臺北市大龍國小百週年校慶籌備會。
吳雅蘭(2003)。國小低年級學童環境知覺之分析研究。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中。
吳靜宜(2003)。國中學生的環境識覺研究─以台南市文賢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佩蓉(2009)。森林生態旅遊地遊客環境識覺與行為之研究─以內洞森林遊樂區為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宋秀穎(2007)。休閒農業遊客環境識覺與環境行為之研究:以桃園縣新屋鄉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碧貞(1994)。國小兒童對日常生活環境的識覺與概念。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2,185-228。
林育平(1990)。三重市都市發展及其居民環境識覺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妙芬(1998)。社區空間識覺之研究:以大二結社區總體營造為個案。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宜德(2001)。高中生對環境災害之識覺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四版)。臺北市:巨流。
林郁欽(2005)。台北都會區加油站設置對生活環境影響之環境識覺。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俶庸(2005)。國小學童參與地方文化活動與其地方認同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佳慧(2006)。台北市幸安國小四年級學童社區環境識覺及空間認知之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子翔(2008)。玉山國家公園環境識覺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金玉(2007)。綠色運具遊客識覺與行為之研究─以八里左岸自行車道為例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施添福(1980)。地理學中的人地傳統及其主要的研究主題。台灣師大地理研究,6,203-242。
胡淑雲(1987)。台北市居民利用公園的行為地理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倪進誠(2000)。外在作用力形塑下觀光空間的遊客行為之研究─以澎湖離島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長義(1977)。環境識覺與自然災害之研究。中國地理學會會刊,5,56。
張文隆(1998)。台中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莊朝權(1994)。新店市住宅社區及其環境識覺之研究。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鳳儀(1999)。基隆港環境意象研究─學童個案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文慧(2001)。鄰里通學道路設施與學童步行活動環境之調查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錦鴻(2006)。原住民部落居民對民宿業發展衝擊的環境識覺差異分析─以司馬庫斯、新光部落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信甫(2008)。海外學習旅遊空間行為與體驗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秀緞(2002)。高雄市國小六年級班級氣氛、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珮珊(2005)。臺南孔廟文化園區對居住環境品質影響因素之研究。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美文(2008)。都市綠地識覺差異之研究─台北市富陽森林公園使用者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惠美(2008)。國小學童對環境識覺的探討—以新化鎮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
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南。
楊穎枝(1994)。兒童的鄰里環境意象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楊雅心(2005)。馬祖地區地名的意涵─一個關於環境識覺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2006)。大龍峒文化園區計畫概述(紀實)。2009年6月23日,取自:http://www.uro.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52db2c7:2013。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2007)。大龍峒文化園區計畫。2009年6月23日,取自:http://www.uro.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573c8d6:588f。
臺北市大同區公所(2009)。認識大同—地理環境。2009年8月23日,取自:http://www.datong.taipei.gov.tw/ct.asp?xItem=34116&ctNode=4209&mp=124031。
鄭素津(2004)。不同區位國小低年級學童環境知覺之比較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歐陽鍾玲(1982)。心智圖在地理學上的應用。台灣師大地理教育,8,63-70。
歐陽鍾玲(1987)。行為地理的內涵與發展。台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3,189-200。
歐家瑜(2000)。都市社區居民空間識覺形成之研究─以台北市成功國宅婦女的活動空間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漢生(1986)。從台北市民之識覺與行為論高架道路對都市空間的衝擊。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玉慧(1995)。高雄市國小學生學校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明芬(2007)。三重市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環境認知與鄉土認同態度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進富(2008)。竹南鎮國小六年級學童校園環境識覺及其行為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社會學習領域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謝慈容(2004)。國小六年級男、女兒童家庭社經地位及自我概念對生活適應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中。
聶先怡(2007)。淡水八里自行車道環境識覺與遊憩體驗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羅瑞玉(1996)。國小學生的利社會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藍淑琪(2004)。原住民部落生態旅遊遊客識覺與行為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鐘英甄(2007)。高雄都會公園遊客的環境識覺經驗詮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二、英文部分
Adeola, F.(2004). Environmentalism and Risk Perception: Empirical Analysis of Black and White Differentials and Convergence. Society and Natureal Resource, 17(10) , 911-939.
Chokor B.A(1991), The Perception of Spatial Inequalities in a Traditional Third World City. Urban Studies, 28(2), 233-253.
Downs, R. M.(1970). Geographic Space Perception: Past Approaches and Future Prospects.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 , 68-81.
Fieldhouse, E., Pattie, C. J. & Johnston, R. J.(1996). Tactical Voting and party Constituency Campaigning at the 1992 British general election in England.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6, 403-418.
Gold, J. R.(1980).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Geograph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olledge, R. G. & Stimson, R. J.(1987). Analytical Behavioral Geography, New York:Croom Helm.
Jones, K., Johnston, R. J. & Pattie, C. J.(1992). People, Places and Regions: Exploring Tthe Use of Multi-level Modelling in The Analysis of Electoral Data.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2 , 343-380.
Kirk, W.(1951).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the Concept of the Behavioral Environment. Indian Geographical Journal, 25 , 152-160.
Lowenthal, D.(1961). Geography, Experience, and Imagination: Towards a Geographical Epistemology, A.A.A.G., 51 , 241-260.
Lichtenberg E.and Zimmerman R.(1999). Adverse Health Experience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Pesticide Usage Behavior of Farm Operators. Risk Analysis, 19(2), 283-294.
Martina, K.(1992). Attitudes Towards Golf in Germany: A Correlational Study of Attitudes and Knowledge.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gram, Kansas State Univ.
Mustapha, A. R.(2003). Colonialism and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in Northern Nigeria. 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31(4), 405-425.
Meindl, Christopher F.(2004). "Southerners and Their Swamps: The View from Middle Georgia",Southeastern Geographer, 44(1) , 74-89.
Sprout, H. and Sprout, M.(1965),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Human Affairs, Princeton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chiff, M. R.(1971). The definition of perception and attitude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in Resources Management, 3 , 7-12.
Wood, L. J.(1970), Perception Studies in Geography, Transaction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50 , 129-141.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