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黃淑芬
研究生英文姓名:SHUFEN-HUANG
中文論文名稱:校園開放空間用後評估之研究-以臺北市永安國民小學為例
英文論文名稱:A Research on the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of Campus Open Space:A Case Study of Yong-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姓名:高翠霞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10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6
中文關鍵詞:用後評估學校建築開放空間
英文關鍵字: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School buildingsOpen spac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1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針對臺北市永安國民小學校園開放空間進行用後評估,研究目的有三:一、檢視目前永安國小校園開放空間使用情形。二、利用用後評估的理論探究使用者對校園開放空間使用後評價。三、探究永安國小校園開放空間規劃理念與實際使用之符應情形。
為了達成研究目的,採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並輔以觀察法。分層隨機抽樣四、五、六年級各二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樣本239份,教師進行全校普查,回收有效樣本65份,所蒐集資料分別進行次數百分比統計、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另一方面,訪談建築師、校長、主任瞭解空間規劃理念;訪談教師瞭解實際運作情況及感受。最後輔以觀察記錄,印證調查結果之真實性。歸納以下研究發現:
壹、教師在校園開放空間主要使用行為以進行教學為主;學生在校園開放空間使用行為類型較多樣化,主要是「與人聊天」、「坐著休息」、「追逐嬉戲」為主。
貳、教師在校園開放空間使用程度趨向「很少使用」,主要以進行教學為目的,平常課餘時間仍以班群教室為最主要的活動範圍;學生在校園開放空間使用程度趨向「偶爾使用」,主要在課餘時間進行。
參、師生對校園開放空間「位置配置」、「規劃設計」、「附屬設施及設備」、「環境清潔維護」達滿意的程度。
肆、師生認為永安國小達成開放空間規劃原則為符合的程度。
伍、對空間改進建議如下:改善場地溼滑問題、落實清潔維護工作、加強植栽照顧及環境佈置、建立學生使用規範、落實教學上利用、推展活動真正活化空
間使用。
陸、造成理想與實際落差的因素如下:空間維護管理人力不足、教師對校園空間熟悉度不夠、空間未明定適宜使用規則、缺乏推動空間使用相關辦法、經費
限制與校地爭取不確定。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建議,供永安國小師生、未來學校建築規劃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參考。
Abstract
This study is aimed at the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of the open space in Taipei Municipal Yongan Elementary Schoo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use of the open space, the users’ evaluation,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designer’s idea and school practice.
There were three research methods adopted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Out of 250 samples from students and 65 samples from teaching staff, the valid rates are 96% and 100% respectively. The quantitative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by percentage statistic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as well as 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The qualitative data covering the information of direct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with space designers and users were employed as supplementary explanations for the quantity result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eachers primarily use the open space on campus for teaching, and students use it mainly for chatting, resting and playing. In terms of the use of frequency, teachers are lower than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nd to satisfy with the “Location Configur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Ancillary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 "Environmental Cleaning and Maintenance " of the open space on campus. On the whole they deem that the open space conforms to the planning principle. From the in-depth interviews, it indicates that the factors of the gap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 are as follows: the shortage of spac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teachers’ lack of familiarity with the space on campus, the lack of clear using rules and the measures of impetus, restricted funding and the uncertain school sites.
Based on aforementioned, some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authority of school construction and future researchers for reference.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1
第二節 研究問題…………………………………………………………03
第三節 主要名詞釋義……………………………………………………0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0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校建築內涵探究…………………………………………………07
第二節 開放教育下學校建築規劃理念探究……………………………19
第三節 環境與行為關係探究……………………………………………31
第四節 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理論及相關研究……………………………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53
第二節 研究流程…………………………………………………………54
第三節 研究場域…………………………………………………………55
第四節 研究對象…………………………………………………………61
第五節 研究工具…………………………………………………………62
第六節 資料處理…………………………………………………………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校園開放空間使用情形現況分析………………………………73
第二節 校園開放空間使用者用後評價結果分析………………………87
第三節 校園開放空間規劃理念與實際使用符應情形………………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37
第二節 建議………………………………………………………………14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45
英文部分………………………………………………………………… 148
附錄
附錄一 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相關研究整理 ………………………………150
附錄二 臺北市永安國民小學「開放空間」規畫使用意見調查表(教師問卷)專家效度問卷 …………156
附錄三 臺北市永安國民小學「開放空間」規畫使用意見調查表(學生問卷)專家效度問卷 …………………………………………………………165
附錄四 臺北市永安國民小學校園「開放空間」規畫使用意見調查表(教師問卷)【正式】………………………………………………………………174
附錄五 臺北市永安國民小學校園「開放空間」規畫使用意見調查表(學生問卷)【正式】…………………………………………………………………181
附錄六 教師版專家效度問卷與正式問卷題目修改對照表 ………………188
附錄七 學生版專家效度問卷與正式問卷題目修改對照表 ………………191
附錄八 永安國小校園開放空間用後評估訪談大綱 ………………………194

表次
表2-1 學校建築的定義…………………………………………………07
表2-2 台灣學校建築發展史……………………………………………11
表2-3 優質學校校園營造與永安國小作法對照表……………………14
表2-4 綠建築、永續建築及健康建築定義與政策……………………16
表2-5 億載國小與永安國小比較………………………………………17
表2-6 開放教育的觀點………………………………………………………20
表2-7 開放教育的理念與永安國小實施現況比對…………………21
表2-8 開放教育下校園開放空間分類說明…………………………25
表2-9 開放式校園空間規劃原則……………………………………27
表2-10 用後評估的定義………………………………………………39
表2-11 用後評估探討層面與本研究的關係………………………………44
表2-12 POE資料收集的方法 ………………………………………………49
表3-1 永安國小設校重要紀事 …………………………………………… 55
表3-2 問卷審查專家一覽表 ………………………………………………… 63
表3-3 專家效度問卷意見彙整與修改結果 ……………………………… 64
表3-4 師生問卷內部一致性考驗 ………………………………………… 70
表3-5 研究資料代稱 ………………………………………………………… 72
表4-1 教師在校園開放空間使用行為次數百分比分配一覽表……………73
表4-2 學生在校園開放空間使用行為次數百分比分配一覽表……………75
表4-3 教師校園開放空間使用程度得分情形一覽表…………………………78
表4-4 教師不同背景變項在校園開放空間使用程度差異比較統計表 …… 78
表4-5 學生校園開放空間使用程度得分情形一覽表 ……………………… 80
表4-6 學生不同背景變項在校園開放空間使用程度差異比較統計表 …… 81
表4-7 教師對校園開放空間滿意程度得分情形一覽表 …………………… 87
表4-8 教師對校園開放空間各層面逐題滿意程度統計表 ………………… 88
表4-9 教師不同變項對校園開放空間滿意程度差異分析表…………………89
表4-10 學生對校園開放空間滿意程度得分情形一覽表……………………92
表4-11 學生對校園開放空間各層面逐題滿意程度統計表 ………………… 92
表4-12 學生不同變項對校園開放空間滿意程度差異分析表 ……………… 94
表4-13 教師對規劃原則達成感受得分情形一覽表………………………… 96
表4-14 教師不同變項對規劃原則達成感受差異分析表…………………… 97
表4-15 學生對規劃原則達成感受得分情形一覽表………………………… 99
表4-16 學生不同變項對規劃原則達成感受差異分析表 ………………… 100
表4-17 師生對中央林帶親水區改進建議次數百分比與排序一覽表 …… 102
表4-18 師生對戶外教材園改進建議次數百分比與排序一覽表……………102
表4-19 師生對運動場改進建議次數百分比與排序一覽表…………………103
表4-20 師生對夏威夷中庭改進建議次數百分比與排序一覽表……………103
表4-21 師生對巨蛋中庭改進建議百分比與排序一覽表……………………104
表4-22 師生對三四樓小平臺改進建議次數百分比與排序一覽表…………104
表4-23 師生對雙色走廊改進建議次數百分比與排序一覽表………………105
表4-24 師生對談心小屋改進建議次數百分比與排序一覽表………………106
表4-25 永安國小校園開放空間規劃理想與實際運作對應一覽表 ……… 133


















圖次
圖2-1 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畫流程………………………………09
圖2-2 環境行為之概念模式……………………………………………33
圖3-1 研究架構圖………………………………………………………53
圖3-2 研究流程圖………………………………………………………54
圖3-3 臺北市永安國民小學位置示意圖………………………………57
圖3-4 校園空間示意圖……………………………………………………58
圖3-5 三樓平面空間示意圖………………………………………………59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于宗先(1990)。臺灣學校建築的時代觀。教育研究,13,13-17。
王明傑(1997)。開放教育的理念與實施。教育研究(高師),5,261-282。
台北市教育局(1996)。台北市教育簡介。臺北市:作者。
台南市億載國小全球資訊網(2010)。學校簡介。2010年10月25日,取自http://www.yzes.tn.edu.tw/default.htm
永安國小全球資訊網(2010)。開啟有效學習的學校教育。2010年9月20日,
取自http://web.yaes.tp.edu.tw/front/bin/home.phtml
田應薇(2008)。新設學校規劃設計與使用評估之研究—以桃園縣同德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
危芷芬譯(1995)。環境心理學(原作者:McAndrew,F.T.)。臺北:五南。
江哲銘(2001)。未來百年的台灣永續建築發展趨勢-利用自然營建策略與萬物共生互利。建築師,27(8),98-105。
江哲銘(2004)。永續校園中的永續環境教育契機。教育研究,128,43-54。
吳旭專(2000)。臺北市國小兒童遊戲與優良遊戲場規畫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明清(1997)。學校實施開放教育的原則。台北:漢文書店。
吳建邦(2006)。新設國中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以臺南縣大橋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清山(1998)。迎接新世紀,打造新校園—談學習型社會的學校建築之建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學習型社會的學校建築(1-10)。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國立教育資料館。
李宜勳(2004)。開放空間學校校園環境知覺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明興(2008)。從使用後觀點評估開放教育下校園空間規劃之研究-以朴子市祥和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
李彥霖(2005)。學校建築用後評估以桃園縣中原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李婉婉(1993)。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建築師,9(11),33-38。
周伯丞、江哲銘(2002)。水與綠資源利用之課題與挑戰。中華民國室內建築與生活環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樹德科技大學設計學院,61-66。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的關係。台北:五南。
林亭廷(2001)。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設計之用後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林惠娟(2006)。學校建築環境與學生行為之探討。南投文教,25, 10-13。
林逸青(2005)。學校建築-規劃設計與工程發包。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萬義(1993)。學校建築-校園環境規劃之研究。教師天地,63,7-13。
姜翠屏(2006)。學校建築規劃的主體性與教育性探討。南投文教,25,54-57。
施纓貞(1997)。校園景觀與學生活動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逢甲大學榕榕大道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洪淑玲(2002)。施行「九年一貫課程」之國小普通教室使用問題探討---以台北市第二類型試辦學校低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徐仁斌(2001)。用後評估在校園設施規劃應用之研究。e世紀的校園新貌。臺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徐易男(2004)。「綠建築」之「綠化」評估指標及其在中小學建築規劃之應用。學校行政,33,150-160。
高翠霞(2011)。閒置空間做為學校和社區開啟永續發展基地的可能性。2011年6月11日,取自http://www.sdec.ntpc.edu.tw/10004/4.htm
高翠霞(2011a)。環境與學習行為。T&D飛訊,117。2011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nacs.gov.tw/NcsiWebFileDocuments/0df910c599adc48256cdda36ffaf47c6.pdf
高翠霞、蔡崇建、莊潔(2011)。臺灣國民小學學校閒置空間現況、問題與對策。教育資料集刊,49,31-68。
張幼群、劉俊杰(2010)。綠建築於都會區推廣瓶頸之探討。現代營建,365,43-54。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秋雲(2004)。高雄市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教育部(2001)。新校園運動特輯。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永續校園全球資訊網(2010)。永續校園推廣計畫。2010年9月5日,取自
http://www.esdtaiwan.edu.tw/index_c_context.asp?Display=NEWS&Pkey
={6FD16332-6FE0-4E6C-A207-1C30ED5C6B24}
畢恆達(1996)。學校教育與校園環境。教育研究雙月刊,52,18-25。
畢恆達(2001)。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心靈工坊。
莊佩倩(2008)。創造校園空間的新價值--營造具美感教育功能的學校環境。教師天地,153,65-68。
許進來(2009)。校園建築規劃及其用後評估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澎湖縣。
許碧蕙(2002)。校園規劃「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許銘欽等(2004)。永安研究叢書十六-活用學習空間的永安經驗。臺北市:永安國小。
郭紹儀(1973)。學校建築研究。台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郭翡玉(1982)。鄰里公園使用之分析—台北市四個地區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台北市。
陳任遠(2005)。南投縣立延平國小九二一災後重建校園用後評估(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
陳伯璋和盧美貴(1991)。開放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坤宏(1994)。環境規劃與社會。空間雜誌,58 ,95-106。
陳冠位、李永展(2007)。臺南市民生活品質滿意度之研究。建築學報,60,1-26。
陳宥年(2008)。探討開放式國小校園之規劃與用後評估-以象設集團所規劃之土牛國小、中科國小、水尾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陳格理(1993)。大學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研究—以中原大學圖書館為例。台北:捷太出版社。
陳格理(1997)。圖書館建築與用後評估研究。大學圖書館,1(4),17-30。
陳琦媛(2000)。開放教育之理念及其空間規劃。二十一世紀的學校建築與設施,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陳琦媛(2001)。學校開放空間設計對教學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健康、新生和永安國民小學為例。e世紀的校園新貌,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陳漢光、許碧瑜、章學賢(2009)。臺北縣大專技職體系院校建築環境對組織效能影響評估方法與問卷設計之初探。 景文學報,19(1),97-108。
陳福源(1996)。從開放空間的學校建築—談臺北市永安國小之規劃。
教師天地,81,41-47。
曾漢珍(1994)。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規劃設計合理化之研究:以系統整合之觀點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游春生(2002)。校園更新規劃設計過程中使用者用後評估之探討-以頭城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湯志民(1992)。教室情境對學生行為的影響。教育研究,23,44-53。
湯志民(1994)。現有學校建築設施的開放空間設計。教育研究雙月刊,
40,12-26。
湯志民(1995)。開放空間的教育環境規劃。載於鄧運林主編,開放教育新探索上(579-587頁)。高雄:復文圖書。
湯志民(2002)。台灣的學校建築 。台北:五南。
湯志民(2004)。學校建築評鑑:用後評估的發展與模式。載於國立教育資料
(主編),教育資料集刊─教育評鑑專輯。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湯志民(2005)。學校建築用後評估:理念、實務與案例。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學校建築與學習(35-81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第三版)。台北:五南。
湯志民(2010)。2010年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及其意涵。2011年6月10日,取自
http://web.tiec.tp.edu.tw/otiec/studybooks/catalog/upload_file/21718.pdf
黃三吉(1998)。校務管理,載于蔡培村主編,學校經營與管理(459-491頁)。 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
黃世孟(1995)。教育改革中的最大教具:國民小學學校建築之轉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第四屆優良學校建築規劃評介-台灣地區高職篇(2-27)。台北:台灣書店。
黃世孟 (1996)。營造空間無間學習環境之開放教育。教師天地,81,36-40。
黃政傑(1997)。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富祥(1995)。以「用後評估」探討國中校園空間之規劃設計-以台北市立百齡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黃瑞菘(2007)。王城氣度,12,56-59。
鄒政勇(1992)。臺北市民對開放空間的休閒遊憩行為與視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
臺北市中山區永安國民小學籌備處(1997)。永安研究叢書一-永安國民小學學校整體規劃報告。臺北市:永安國小。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臺北市:作者。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2010年11月15日,取自http://www.snes.tp.edu.tw/index.php?op=download&file_id=623
劉木齊(2006)。台灣中小學校園規劃設計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9,145-164。
劉貞貞和劉舜仁(2007)。台灣國民小學建築空間形態演變之探討。中華民國建 築學會「建築學報」,61 ,175~195 。
樓琦庭(1996)。「開放式學校」空間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以實施開放教育之學
蔡玉慧(1996)。高雄市國小學生學校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學師範大學,高雄。
蔡保田(1986)。學校建築研究的發展。台北:五南。
蔡錫昌(2010)。綠建築九項全能:台南市立億載國小。2010年10月25日,取自取自http://eem.pcc.gov.tw/eem/?q=node/31858
鄭海蓮(2004)。以使用者參與建構學校學習環境。中等教育,55(1) ,98-109。
鄧運林(1997)。開放教育新論 。高雄:復文圖書。
蕭秀玲、莊慧秋、黃漢耀(1991)。環境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賴協志(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運動場規劃與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賴滄均(1994)。國小創意空間用後評估-以彰化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
薛方杰(2003)。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之用後評估(一)--多元學習空間與下課活動空間之評估與建議。建築學報,42,79-96。
謝淵宏(2007)。建築規劃用後評估之研究—以臺北縣大崁國小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謝憲一(2004)。從領域觀點探討特殊教育學校開放空間之研究—以國立桃園啟智
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羅融(1994)。臺灣921的重建校園。台北:遠足文化。
蘇南芬(譯)(1996)。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原作者:加藤幸次)。台北:胡氏
出版社。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1971). Open space school. Washingto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Burlage, B.,& Brase, W.(1995). Campus architecture that shapes behavior. Planner for Higher Education, 23, 29-34.
Cotterell,J.L.(1984).Effects of school architectural design on student and teacher anxiety.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6(4),455-479.
Nagakura, Yasuhiko& Moronuki, Mikio(1986). How the architectural research isused in educational facilities and design in Japan. Phase Π. (ERIC DocumentReproduction ServiceNO. ED294318)﹒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2010a). Defining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Retrieved
, February 17, 2010, from http://www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com/ default.shtml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2010b). Getting results from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Retrieved , February 17, 2010, from http://www.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com/results.shtml
Preiser, W. F. E. , Rabinowitz, H. Z. ,& White, E. T. (1988).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Sanoff, H.(2001).School building assessment methods.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Educational Facilities. Retrieved , February 15, 2010, from http://www.edfacilities.org/pubs/sanoffassess.pdf
Shafritz,J.M.,Koepp,R.P.,&Soper,E.W.(1988).The facts on file dictionary of education.New York:Facts on File.
Waston.C.(2003). Review of Building Quality Using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Journal of the Programme on Educational Building. Retrieved , February 9, 2010,from…http://www.postoccupancyevaluation.com/publications/pdfs/POE%20OECD%20V4.pdf
White, E. T.(1986).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CEEP Journal,24(6),19-22.
White, E. T.(1988). Facilities management-towards best practice. Blackwell Science Ltd.
Zimring, C.,& Fuller, C. (2001).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program strategic plan
-August 2001 .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General Services.
Zimring,C.M. & Reizenstein,J.E.(1980).Post-occupancy evaluation:An overview.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2(4),429-450.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封面
中英文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附錄五
附錄六七
附錄八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不公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