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凡(譯)(1998)。因材施教。臺北市:遠流。 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2006)。取自http://www.autism.org.tw/modules/tinyd5/ 天寶.葛蘭汀著。應小瑞譯(1999)。星星的孩子-一個畜牧科學博士的自閉症告白。臺北市:天下遠見。 王志全(1995)。智能障礙者之社會技巧訓練。特教園丁,10(4),5-11。 王姿元(2000)。隨機教學法對自閉症兒童及其家長溝通行為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王美秀(2008)。音樂活動應用於國小威廉氏症兒童語文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王淑琴(2007)。藝術治療對自閉症幼兒語言表達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王貴(2005)。國小三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感教學遊戲策略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 王儷蓉(2010)。肢體律動於初級鋼琴學生節奏學習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石娟(2010)。芻議鋼琴二重奏。新疆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新疆。http://www.pep.com.cn/yinyue/yyjs/jxyj/jylw/201009/t20100902_865319.htm 余日(2010)。互動式教學法。互動百科。取自:http://www.hudong.com/wiki/%E4%BA%92%E5%8A%A8%E5%BC%8F%E6%95%99%E5%AD%A6%E6%B3%95 何雅竹(2009)。兒歌教學方案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詞彙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何釐琦(譯)(2002)。Ellen Booth Church著。從遊戲中學習音樂律動。臺北市:信誼。 吳芝環(2009)。國小音樂班音樂創作教學實施現況調查研究—以臺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吳秋燕(1999)。社交技巧訓練對增進國小問題行為兒童社會適應能力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吳庭妤(2006)。社會故事教學對國小輕度自閉症兒童社會行因果關係及社會互動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 吳雅婷(2000)。關於鋼琴教學的幾點思考。臺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19,245-249。 吳璇玉(2001)。音樂活動對國小多重障礙兒童語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 宋維村(1992)。自閉症兒童輔導手冊。教育部第二次特殊兒童普查工作執行小組發行。 李玉鳳(2008)。概念構圖策略融入社會故事教學對國小自閉症兒童與同儕互動行為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 李秀芬(2007)。音樂與一般平衡訓練活動對中度智能障礙兒童靜態平衡能力訓練成效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李依蓉(2009)。以音樂為媒介的社交技能課程對國中特教班學生溝通能力及人際關係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 李玲玉(2004)。幼兒的音樂教育—文化和多元智能的發展。臺北:華藤。 李惠珍(2006)。說唱藝術之數唱策略對國小二年級疑似學習障礙學生的國語文記憶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李選、葉美玉、劉燦榮。(1993)。音樂治療對改善住院精神病患精神症狀與人際互動之成效。護理研究,1(2),145-157。 李麗芬(2006)。應用生活經驗於兒童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沈美君(2009)。聽覺障礙幼兒肢體律動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體育學院,臺北。 辛怡葳(2004)。中樞系統反應訓練對增進國中自閉症學生自發性社會溝通行為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周美亨(2008)。達克羅士音樂教學方案對於國小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語句表達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孟瑛如(2004)。國民中小學社交技巧行為特徵檢核表。臺北:心裡。 林水蓮(2009)。結構式教學增進自閉症兒童主動行為及準數概念學習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林良美(譯)(2010)。Elizabeth Vanderspar著。節奏律動教學。臺北:洋霖文化。 林宛萱(2010)。音樂活動於腦性麻痺兒童粗大動作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林欣宜(2007)。中樞系統反應訓練對增進國小自閉症兒童相互注意協調能力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林欣怡(2004)。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對改善國小低功能自閉症自發性溝通行為類化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 林貴美(1987)。談音樂治療與其在智能不足兒童在教學上之應用。國小特殊教育,7,22-31。 林道生(1994)。從兒童心智發展探討鋼琴的學習與指導。玉山神學院學報,2,96-119。 邱滿艷(1982)。兩種中重度智能不足者社會技巧訓練方法之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臺北。 邱瓊瑩(1993)。社交技巧訓練團體對國小兒童社交技巧與人際關係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師範學院,新竹。 侯穎君(2009)。論雙鋼琴與四手聯彈在鋼琴教學中的特殊意義(下)。鋼琴藝術(3)。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姜雪(2011)。淺談音樂學院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在線-藝術論文。取自http://www.qiqi8.cn/article/31/35/2011/20110120140854.html 姜閔函(2009)。四手聯彈之教學研究—以齊爾品《探索鋼琴》、斯特拉溫斯基《五首簡易小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施忠(2002)。試論演奏者的音樂結構整合能力在鋼琴演奏活動中的作用(下)。鋼琴藝術(8)。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柯淑惠(2008)。核心反應訓練對學齡前自閉症兒童社交技巧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洪瑟勵(1999)。音樂治療活動對國中階段中重度智障學生社會技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維欣(2008)。運用音樂治療概念的教學轉化以提升青少年情緒智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 洪儷瑜(2002)。社交技巧訓練的理論與實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胡仁惠(2004)。智能障礙學童在融合音樂教育課程中之學習觀察與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師範學院,臺北。 胡雅各(1995)。自我教導與配合輔助性教學提示之自我教導策略對重度智障者職業技能養成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夏瑞麟(2005)。學習障礙學生社會行為之探討。特教園丁,10(4),1-4。 孫佩雯(2008)。奧福音樂治療對國小ADHD學童注意力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 柴蘭英(2003)。音樂治療教學方案對國小啟智班兒童口語表達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 紐文英(2001)。身心障礙者行為處理---正向行為支持取向。臺北:心理。 紐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臺北:雙葉書廊。 翁正庭、陳奕宇、吳京璉、傅秀媚(2010)。精細動作訓練教具對自閉症幼兒自我刺激行為問題之研究。第十屆早療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市。 張乃文(2004)。兒童音樂治療。臺北:心理。 張正芬(1981)。淺談自閉症(一)。特殊教育季刊,3,13-18。 張玄宛(2006)。奧福音樂治療教學方案對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無會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張希如(2009)。國小普通班綜合性音樂活動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童社交技巧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康恩昕(2004)。團體音樂活動應用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幼兒注意力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 張惠音(2006)。核心反應訓練對自閉症女童社交技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 教育部(200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臺北:教育部。 曹純瓊(1994)。自閉症兒與教育治療。臺北市:心理。 梁蓓禎(2006)。音樂活動輔助國中自閉症學生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莊惠君(2001)。淺談音樂治療之應用-由一自閉症個案之治療紀錄談起。美育雙月,122,20-26。 郭世和(2005)。應用音樂探索活動增進大學生情緒智力之研究-以大葉大學休閒系一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 陳玉麗(2010)。圖片提示教學對自閉症幼兒自發性口語溝通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陳育芬(2008)。教育取向音樂治療活動提升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照樣造句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陳宛汶(2004)。音樂輔導活動應用於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陳明瑜(2009)。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訓練對增進國小自閉症學生自發性溝通行為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 陳建(2004年3月25日)。互動式教學初探。學習時報。取自:http://big5.china.cn/chinese/zhuanti/xxsb/915377.htm 陳宣蓉(2002)。音樂治療活動應用於智能障礙兒童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郭美女(1998)。音樂治療與傳導。國教之聲,31,26-31。 陳郁欣(2011)。以行動研究探討流行音樂歌唱教學對青少年美感經驗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 陳淑芬(2004)。整合性遊戲團體對增進高功能自閉症兒童口語溝通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 陳淑娟(2004)。社會故事教學對自閉症幼兒社會互動能力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大學,臺東。 陳淑萍(1999)。社會故事的教導對自閉症學童社會互動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郭淑慈(2000)。鋼琴演奏的音樂記憶法-神經心理學角度的背譜。國教新知,46(45),30-38。 陳淑瑜(1994a)。音樂治療概述。音樂治療研習會論文集。國小教師特殊教育專業知能研習。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淑瑜(1994b)。特殊兒童音樂治療。音樂治療研習會論文集。國小教師特殊教育專業知能研習,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淑瑜(1994c)。特殊兒童音樂治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淑瑜(2003)。特殊兒童音樂治療—治療概念與基本療程。國小特殊教育,35,34-39。 陳瑋婷(2005)。教導自閉症學生同儕社交技巧。特殊教育季刊,95,27-31。 陳鈺玫(2005)。音樂活動對國小自閉症兒童語言表達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陳麗華(2006)。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訓練對國中無口語自閉症學生溝通行為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陳蘭君(1995)。鋼琴教學法研究心得報告。古典音樂,45,53-57。 凱瑟琳.路易斯(2009)。嚴麗娟(譯)。看不見的奇蹟。臺北:商周。 惠藺、張桂槙(2005)。結構化教學在自閉症幼兒學習與教師班級經營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第六屆教育專業與行動研究幼稚園成果集,6,60-90。 程紋貞(1996)。國小學童自我概念、社會技巧與攻擊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師範學院,嘉義。 黃怡萍(2007)。錄影教學策略對國小自閉症學生家事技能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 黃芳媛(2007)。藝術治療對國小自閉症兒童社交技巧之輔導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黃素貞(1998)。自閉症兒童巡迴輔導教學實務。國小特殊教育,24,38-44。 黃榮真(1994)。國小啟智班學童音樂治療研究。特教園丁,10(1),25-28。 黃榮真(1994)。國小啟智班學童音樂治療研究。國立花蓮師院特殊教育叢書第27,1-148。 黃榮真、盧台華(1993)。自編「發展遲緩幼兒課程」之實徵性研究。 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5,1-24。 黃德祥(1991)。社會技巧訓練在教育與輔導上的應用。輔導月刊(4月號),31-35。 楊千惠(2008)。歌謠形式的社會故事教學對亞斯伯格症學童社會能力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 楊甘旭(2003)。音樂活動對身心障礙學生適應行為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教育大學,臺東。 楊宗仁,張雯婷,江家蓉合譯(1993)。Eric Schopler著。自閉症者家長實戰手冊:危機處理指南。臺北市:心裡。 楊斯媛(2010)。多感官音樂學習活動之實施普通班自閉症學童持續性注意力與音樂行為改變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 楊麗玲(2008)。音樂欣賞活動運用於亞斯伯格症兒童人際關係及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解偉與宗佳紅(2005)。淺談互動式鋼琴教學。藝術教育,5,120-121。 詹乃穎(2005)。團體音樂活動應用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幼兒注意力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 廖淑美(2002)。奧福音樂治療法特質之研究-以一位音樂治療師與自閉症兒童之觀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師範學院,臺北。 劉羿麟(2008年1月25日)。自閉症音樂奇才莊天岳活出自己。大紀元電子報。取自:http://news.epochtimes.com/b5/8/1/25/n1990822.htm 劉焜輝(1994)。音樂治療理論和實施。諮商與輔導,107,24-27。 劉慧鈴(2010)。充電卡策略增進國小普通班自閉症學生專注行為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潘美汝(2007)。憤怒控制音樂活動對一位國小妥瑞症學生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蔡月霞(2011)。特教班校園教室配置對特教生互動行為之影響-以彰化縣立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 蔡珮玲(2003)。自我效能取向社交技巧訓練方案對國小公眾型害羞兒童社交技巧及社交自我效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臺南。 蔡逸周(1993)。自閉症的病因。自閉症特殊教育國際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27-33。 蔡麗芳(1992)。社交技巧訓練策略對國小兒童社交技巧問題行為及同儕接納之影響效果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鄭立群(2005)。發展性音樂治療對國小ADHD兒童注意力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 鄧兆軒(2008)。奧福音樂治療活動對一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兒童不專注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蕭秀娟(2004)。運用音樂輔導活動方案以提昇國小學童班級氣氛及情緒智力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賴育蔚(2007)。提示、時間延宕與示範對國小自閉症兒童口語溝通成效之研究-以音樂教學為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賴玫伶(2006)。國小三年級網頁輔助認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謝瑋芸(2009)。音樂治療對選擇性緘默症兒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簡子欣(2005)。音樂治療活動對聽覺障礙兒童國語聲調清晰度成效之研究-以發生練習及聲調覺試為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簡珮玲(2004)。日本自閉症兒與音樂療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 顏惠君(2007)。音樂活動對自閉症兒童注意力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顧蘊文(2008)。遊戲教學應用於國小三年級音感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二、外文部分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2000).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rgyle, M. (1967).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behavior. Harmondsworth, UK: Penguin Books. Bauman, M. L., & Kempre, T. L. (1994). Neuro-anatomic observations of the brain in autism. The neurobiology of autis. Baltmore, ML: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erkowitz, G. (1987). Social skills training. In C. R. Reynolds, & L. Mann, (Eds.), Encyclopedia of special education.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Walker。 Braithwaite, M.,& Sigafoos, J. (1998). Effects of social versus musical antecedents on communication reponsiveness in five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35(2), 88-104. Clyde, P. D., & Scott, A.D. (1988). A review of social skills training with chronic mental patients. In M. Hersen, R. M. Eisler, & P. M. Miller, (Eds.), Progress in behavior modific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Cohen, R. L. (1992). A power primer. Psychological Bulletin,112, 155. Delong, G. R. (1992). Autism, amnesia, happocampus, and learning.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16, 13-70. Frith, U. (1989). Autism: Explaining the enigma. London, UK: Basil Blackwell Ltd. Gfeller, K. (1988). Music components and styles preferred by young adults for aerobic fitness activities.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25, 28-43. Gresham, F. M. (1985). Utility of cognitive-behavior procedures of social skills training with children: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13, 411-423. Gresham, F. M. (1986). Conceptual and definitional issue in the assessment of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Implication and training.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5(1), 3-15. Gresham, F. M., & Elliott, S. N. (198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aptive behavior and social skills; Issues in definition and assessment.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1, 167-181. Gresham, F. M. (1992). Social skills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Causal, concomitant, or correlational?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21(3), 1-13. Handerson, S. M. (1983). Effect of a music therapy program upon awareness of mood in music, group cohesion, and self-este among hospitalized adolescent patients.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205(1), 14-20. Hanser, S. B. (1999). The new music therapist’s handbook (2nd ed.). Boston, MA:Berklee press. Herber, M. (1986). Social skills training with children. In C. R.Hollin, & P. Trower, (Eds.), Handbook of social skills training. London, UK: Pergaman Press. Johnson, K. E., & Kaiser, K. A. (2000). The effect of an interactive experience on music majors' perceptions of music for deaf students.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37 (3), 222-234. Kern, P., & Wolery, M. (2001). Participation of a preschooler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on the playground: effects of music adaptations and staff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38(2), 149-164. Ladd, G.W., & Mize, J. (1983). A cognitive-social learning model of social skill training. Psychological Review, 90, 127-157. Mathu , S. R., & Rutherford, R. B. (1996). Is social skills training effective for students with emotional or behavior disorders. Research Issues and needs. Behavioral Disorders, 22, 21-28. Merrell, K. W., & Gimpel, G. A. (1998). Social skills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uam. Scott, J., Clark, C., & Brady, M. (2000). Students with autism. San Diego, CA: Singular Publishing. Spencer, S. L. (1988). The efficiency of instrumental and movement activities in developing mentally retarded adolescents' ability to follow directions.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25, 44-50. Wing, L., & Gould, J. (1979). Severe impairments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associated abnormalities: Epidemiology classification.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9, 11-29. Wong, V., & Wong, S. N. (1991). Brainsten auditotiry evoked potential study in children with autistic disorder.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 Disorder, 21(3), 329-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