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施貴美
中文論文名稱:自我教導策略應用於數學低成就學童之補教教學研究-以二年級加減法文字題為例
指導教授姓名:楊瑞智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數學資訊教育學系數學資訊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10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6
中文關鍵詞:自我教導策略加減法文字題補救教學
英文關鍵字:self-instruction strategiesthe word problems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remediation teach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9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自我教導策略對三名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童加減法文字題的學習效果及情意改變。研究設計採質性研究,研究過程分為前測、教學及後測。資料蒐集包括加減法文字題前測卷、後測卷、學習單及前、後測訪談問卷。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 三名學童在接受教學後,改變型添加型文字題方面除了結果量未知的問題能屏除關鍵字解題之外,其他部分僅有一位學童有明顯改變。
二、 三名學童在接受教學後,改變型拿走型文字題皆能屏除關鍵字解題,學習有正向明顯的改變。
三、 三名學童在接受教學後,合併型文字題能屏除關鍵字解題,依照自我教導步驟解題,部分學童學習有正向明顯的改變。
四、 三名學童在接受教學後,比較型較多型文字題能屏除關鍵字解題,引導自己以自我教導步驟解題,部分學童學習有正向明顯的改變。
五、 自我教導策略可提升學童的自信,使學童以正向、積極的態度來學習,三位學童其情意部分有正向的改變。
根據上述結果,研究者建議日後可將自我教導策略應用於其他數學單元之補救教學或其他領域教學活動,以探究自我教導於其他單元、學科的可行性。研究者也建議可將比較型較少型及等化型加減法文字題一併加入研究,以探討自我教導策略在其他類型文字題的學習效果是否有影響。

關鍵字:自我教導策略、加減法文字題、補救教學
The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 are to probe self-instruction strategies in the three lower mathematical achievement students for the word problems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and get the result of learning and the change of mood. Study adopted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research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he pre-test, teaching and post-test. Data collection, including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word problems before the examination papers and post-examination papers, list of learning and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of pre-test & post-test.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as follows:

1. The three children in receiving instruction, in the alternation type and additive types of word problem beside result unknown problem can solving to get rid of keywords, the rest of the children have only one significant change.
2. The three children in receiving instruction, the change type and take away type of word problem all can get rid of keyword-based problem-solving, this kind of learning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t changes.
3. The three children in receiving instruction, the combined type of word problem all can get rid of keyword-based problem-solving, problem-solving steps in accordance with self-taught, some students have positive learning noticeable change.
4. Three children in receiving instruction, the comparison type and more type can get rid of keyword-based problem-solving word problems, and guide their own steps to self-teach problem-solving, a part of students has learn som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changes.
5. Self-instruction strategies can enhanc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children with positive and attitude to learning, the affective part of the three children has a positive change.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e researchers suggest future strategies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Self-instruction strategies remediation teaching or other area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o explore the self-instruction strategies in other unit subject can be feasibility. The researchers also suggested that compare type, less type, equal type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word problems can be join together, to explore the self-instruction strategies word problems in other types of word problems learning are affected.


Keyword: self-instruction strategies, the word problems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remediation teach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2
第四節 研究限制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自我教導策略的內涵與應用 5
第二節 補救教學相關研究 11
第三節 加減法文字題研究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3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0
第三節 研究對象及參與者 4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4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9
第一節 改變型加減法文字題的學習改變歷程 49
第二節 合併型加減法文字題之學習改變歷程 65
第三節 比較型加減法文字題之學習改變歷程 76
第四節 自我教導策略對低成就學童之情意改變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結論 97
第二節 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3
附錄 108
資料轉譯 143
表2-1 自我教導訓練在學習行為的應用 6
表2-2 自我教導策略類型之優缺點 8
表2-3 自我教導策略引導步驟 9
表2-4 自我教導策略實施原則 10
表2-5 數學補救教學之相關研究 21
表2-6 加減法能力指標 23
表2-7 基本加減文字題問題分類表 30
表2-8 兒童解題能力各層次的預測 32
表3-1 教學活動順序 39
表3-2 自我教導實施方式 40
表3-3 補救教學前、後之訪談大綱 45
表3-4 訪談編碼表 48
表4-1 改變型文字題前測結果 54
表4-2 改變型文字題前測解題表 54
表4-3 改變型加減法文字題前後測結果 60
表4-4 合併型文字題前測結果 67
表4-5 合併型文字題前測解題表 67
表4-6 合併型加減法文字題的前後測結果 73
表4-7 比較型文字題前測結果 79
表4-8 比較型文字題前測解題表 79
表4-9 比較型加減法文字題前後測結果 85

圖2-1 美國NAEP的數學評量架構圖 25
圖3-1 研究架構圖 38
圖3-2 研究流程圖 41
圖4-1 S1前測第C回第七題作答 50
圖4-2 S2前測第C回第七題作答 50
圖4-3 S3前測第C回第七題作答 50
圖4-4 S1前測第C回第二題作答 50
圖4-5 S2前測第C回第二題作答 50
圖4-6 S3前測第C回第二題作答 51
圖4-7 S1前測第A回第八題作答 51
圖4-8 S2前測第A回第八題作答 51
圖4-9 S3前測第A回第八題作答 51
圖4-10 S1前測第B回第一題作答 52
圖4-11 S2前測第B回第一題作答 52
圖4-12 S3前測第B回第一題作答 52
圖4-13 S1前測第A回第七題作答 53
圖4-14 S2前測第A回第七題作答 53
圖4-15 S3前測第A回第七題作答 53
圖4-16 S1前測第C回第一題作答 53
圖4-17 S2前測第C回第一題作答 53
圖4-18 S3前測第C回第一題作答 53
圖4-19 S1後測第6題作答 60
圖4-20 S2後測第6題作答 60
圖4-21 S3後測第6題作答 61
圖4-22 S1後測第10題作答 61
圖4-23 S2後測第10題作答 61
圖4-24 S3後測第10題作答 61
圖4-25 S1後測第15題作答 61
圖4-26 S2後測第15題作答 62
圖4-27 S3後測第15題作答 62
圖4-28 S1後測第2題作答 62
圖4-29 S2後測第2題作答 62
圖4-30 S3後測第2題作答 62
圖4-31 S1後測第8題作答 63
圖4-32 S2後測第8題作答 63
圖4-33 S3後測第8題作答 63
圖4-34 S1後測第14題作答 63
圖4-35 S2後測第14題作答 63
圖4-36 S3後測第14題作答 64
圖4-37 S1前測第B回第四題作答 66
圖4-38 S2前測第B回第四題作答 66
圖4-39 S3前測第B回第四題作答 66
圖4-40 S1前測第B回第六題作答 66
圖4-41 S2前測第B回第六題作答 66
圖4-42 S3前測第B回第六題作答 67
圖4-43 S1後測第1題作答 73
圖4-44 S2後測第1題作答 73
圖4-45 S3後測第1題作答 74
圖4-46 S1後測第11題作答 74
圖4-47 S2後測第11題作答 74
圖4-48 S3後測第11題作答 74
圖4-49 S1前測第B回第三題作答 76
圖4-50 S2前測第B回第三題作答 77
圖4-51 S3前測第B回第三題作答 77
圖4-52 S1前測第C回第六題作答 77
圖4-53 S2前測第C回第六題作答 77
圖4-54 S3前測第C回第六題作答 78
圖4-55 S1前測第B回第七題作答 78
圖4-56 S2前測第B回第七題作答 78
圖4-57 S3前測第B回第七題作答 78
圖4-58 S1後測第3題作答 85
圖4-59 S2後測第3題作答 85
圖4-60 S3後測第3題作答 85
圖4-61 S1後測第17題作答 86
圖4-62 S2後測第17題作答 86
圖4-63 S3後測第17題作答 86
圖4-64 S1後測第20題作答 86
圖4-65 S2後測第20題作答 86
圖4-66 S3後測第20題作答 87
一、中文部分
王瑋樺(2001)。國小三年級數學學習障礙學生加法文字題解題歷程與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王文科、王智弘(2008)。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杜正治(1993)。。補救教學的實施。刊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頁425-472)。台北市:心理。
呂玉琴(1997)。國小低年級學生對加減法文字題的了解。中華民國第十三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pp.355-361) 。
呂玉琴(1988)。加減法文字題的解題層次及其數學的表徵。國民教育,29,53-62。
李咏吟(1993)。學習輔導。台北市:心理。
李金雀(2005)。問題基模與基模圖示表徵解題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童數學 解題表現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秋燕(1998)。自我教導策略之理論與應用。國教之聲,31(4),44-48。
李連芬(2003)。教學模組之設計與實踐~以國小二年級乘法補救教學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培筠(2006)。自我教導策略教學對中重度智能障礙兒童數學加法學習之
成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源順(2005)。同分母真分數加減運算的教學建議。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
刊,3,2-26.
林宏仁(2003)。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及其教學評估之研究:以高年級學童分數概念學習表現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孟瑛如(2009,4月26日)。數學補救教學策略。國語日報,特教副刊。
林碧珍(1990)。新竹師院輔導區國小數學科「怎樣解題」教材實施情況調查與學習成效研究。新竹師院學報,3,363-391。
邱上真、詹士宜、王惠川、吳建志。解題歷程導向教學對國小四年級數學科低成就學生解題表現之成效研究 。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民84.06 ,75-108。
胡桂琴(2009)。自我教導策略對國中數學學習障礙學生一元一次方程式應用問題解題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洪榮照(1990)。自我教導訓練對減低國小學生數學焦慮之效果。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洪榮照(2001)。認知行為學派的學習理論。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應用(頁147-205)。台北市:心理。
秦麗花(1995)。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兒童數學解題補救教學實施成效之比較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255-265。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陳立倫(2000)。兒童解答數學文字題的認知歷程。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芬芬譯(2006),MATTHEW B.MILES & A.MICHAEL HUBERMAN(1994)原著,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台北市:雙葉。
康軒版教師手冊(2010)。二年級上學期數學備課用書。台北市:康軒文教機構。
陳素菁(2008)。直接教學結合自我教導策略對國小六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整數四則運算之學習成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新仁(1989)。學習策略訓練之初探。教育文粹,18,86-94。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民90,17 期,85-106。
許靖如(2008)。自我教導策略對提升學習障礙兒童加減法文字題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靜雯(2008)。數學低成就兒童加減法計算能力診斷與補救教學方案實施成效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于真(2005)。國小四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除法解題歷程與補教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光雄(1996)。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院。
黃美盼(2005)。整數加減法文字題知識結構與認知型式關係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學童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理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靖淑、黃珊紋、洪碧霞(2000)。強化數學素養的補救教學設計。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辦「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的補救教學方案研習會」宣讀之論文。
張美華、簡瑞良(2003)。自我教導策略在學習障礙學生的應用。教師之友,44(5),8-16。
葉國平(2007)。國小六年級數學解題之基模知識及歷程分析---以比、圓面積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楊淑靜(2007)。結合圖示與擬題教學策略進行四則運算文字題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廖鳳池(1980)。認知治療與理論。台北市:天馬。
鄭惠萍(2007)。國小三年級學童在比較型加減文字題的解題表現及錯誤類型之研究—以屏東地區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鄭雅雯(2008)。國小低年級加減法文字題概念階層之模糊詮釋結構模式分析國小低年級加減法文字題概念階層之模糊詮釋結構模式分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蔣治邦、鍾思嘉(1991)。低年級學童加減概念的發展。教育心理與研究學報,14,35-68。
劉家樟、楊凱琳(2005)。教師對學生解題信念與學生解題表現之差異。第22 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蔡錦沄(2008)。自我教導策略對輕度智能障礙兒童數字加減運算學習之成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Fuson, K. C. (1992). Research on whole number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In D.Grouws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pp.243-275). New York: Macmillan.
Meichenbaum, D. H. (1977). 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New York, NY: Plenum Press.
Meichenbaum, D. H. (1986). 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 In F. H.Kanfer & A. P. Goldstein (Eds.). Helping people change: A textbook of methods
(3rd ed.)(pp.346-380). New York, NY: Pergamon Press.
Riley, M. S., Greeno , J. G., & Heller, J. I. (1983). DevelopmenM of children’s
problem solving abiliMy in arithmetic. In H. P. Ginberg (Ed.),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pp. 153-196).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Simon, M. A. (1995). Reconstructing mathematics pedagogy from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6(2),114-145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1.7.11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6.01.1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