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林惠美
研究生英文姓名:lin hum mei
中文論文名稱: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新北市埔墘國小為例
英文論文名稱: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ation of In-service Teacher and tesching Effectiveness Puquian Elementary Shool in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姓名:紀俊臣
陳滄海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10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7
中文關鍵詞:在職進修動機教學效能
英文關鍵字:In-service EducationMotivationTeaching Effectivenes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7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62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校之相關研究,據以提出結果與建議,作為激勵教師參與在職進修的依據。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研究,首先大量蒐集文獻分析探討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作為研究架構的基礎,而後編製問卷、進行問卷調查,以獲得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資料,在將所獲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最後做成結論,並據以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nduct on investigati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otivation of in-service education teacher and h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one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This research adopt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collect data. The sample was from teacher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of New Taipei City .The valid sample consisted of 158 teachers , including 35 male and 123 female, so as to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basic of the research structure. Measurement tools to prepared to conduct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SPSS 12.0 for windows. The statistics methods used in the research includ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 ,T-test ,ANOVA , and so on.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重要名詞詮釋 ..................................7
第二章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教師在職進修...................................9
第二節 教師教學效能..................................39
第三節 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效能之相關....................52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設計................................. .5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 ..59
第三節 信效度檢驗....................................66
第四節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70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75
第一節 教師在職進修現況.................................7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差異分析..............82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教學效能之差異分析................ 103
第四節 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差異分析...............122
第五節 綜合討論........................................125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31
第一節研究發現.........................................13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34
參考文獻...............................................139
附錄...................................................148



丁志權(1997)。教師在職進修辦法與獎勵法評析。教師之友。38(1),1-8
王素琴(1995)。成人學生學習參與動機取向與教育產品立意知覺之相關性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王誌鴻(1990)。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其創新接受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王湘栗(1996)。國民小學教師關注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
王受榮(1992)。我國國民中小學教師效能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市:心理。
白慧如(2003)。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台中師範學院,台中。
余紀容(2001)。國中一般智能優異班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學院,彰化。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李永吟、單文經(1997)。教學原理,台北:遠流。
李航申(2004)。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
李雲漳(200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李明達(2003)。國民小學體育授課教師教學態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 以台南縣市為例。國立台南大學,台南。
吳清基(1995)。教師進修。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俐錦(2006)。國民小學教師生命價值與工作投入、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高學師範大學,高雄。
吳修瑋(2006)。台北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吳慧玲(2002)。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不同在職進修方式與其專業成長之比較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呂淑惠(2005)。國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何福田(1981)。我國中小學教師進修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邱瓊慧、吳祥明(2000)。談遠距教師進修。資訊與教育,76,41-46。
林三星(200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銘傳大學,桃園。
林美惠(2004)。高職家事科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
林清山、張景媛(1993)。國中生後設認知、動機信念與數學解題之關係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6,53-74。
林如萍 (1991)。中等學校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林海青(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林進材(1999)。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8-2413-H-024-010)。
林新發(1996)。兩岸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之比較。國北師院學報,9,85-100。
林育妃(2005)。教育改革下國中英文教師專業認知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國立高學師範大學,高雄。
林真鳳(2006)。高雄市國小教師生命倫理認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林金蘭(2000)。國中英語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周新富(199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學效能信念與學生專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洪麗君(2007)。中國社會領域教師專業認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高華強(1995)。樂在教學-提升教學與品質。台北:南宏圖書出版社。
孫志麟(1991)。國民小學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孫志麟(1992)。教師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取向。現代教育,25,103-113頁。
孫志麟(1995)。教師效能的研究途徑及其評量信念。教育資料與研究,5,67-75頁。
孫志麟(1996)。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班級管理取向,政治大學學報,72,121-150。
夏天倫(2004)。我國碩士在職專班回流教育成效之調查研究-研究生學習動機、參與障礙及學習滿意度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許瓊潔(2004)。國民小學體育授課教師教學態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郭明堂(1995)。國小教師任教專長、教學經驗、養成型態與其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陳木金(1996)。國民小學學校教學配合措施對教師教學效能之影響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227-252。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學院院刊,61期。
陳志樺(2002)。成人技職教育參與動機與障礙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陳木金(2005)。創造專業與評鑑結合的教師進修文化。獅友,461,12-16。
陳嘉彌(1997)。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其接受創新程度間之關係研究,教育研究資訊,5,45-64。
陳蘭馨(1998)。教師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學生行為信念與班級經營風格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湯仁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馮 雯(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馮莉雅(1997)。國中教師教學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其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張明麗(1996)。幼教人員參與在職進修學習動機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6,273-319。
張志鵬(2001)。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清濱(1996)。教師進修-邁向專業化的途徑。研習資訊,第13卷,6,2-9。
張嘉文(1993)。鄉村地區老人學習動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台北。
張德銳(1994)。國小教師教學評鑑系統之研究。台北:教育部。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茂夫(1998)。落實教師進修教育技術及職業教育,48,17-19。
黃富順(1995)。成人的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欣儀(2000)。影響小學教師網路使用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莊智揚(2006)。教育改革下國民小學教師人際溝通行為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曾家球(1993)。多元化的教育進修。竹縣文教,7,19-23。
葉又慈(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自我評鑑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蔡麗華(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
鄭詩釗(1998)。國民小學班及氣氛、教室衝突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劉月娥(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決定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
劉依玲(2006)。教育改革下國小英語教師專業認知與班級氣氛、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歐陽教(1986)。教學的觀念分析。中國教育學會。有效教學研究。台北:台灣書店。
簡木全(2002)。國小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簡毓玲(2000)。國民小學校只教學是導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
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
韓諾萍(2002)。國小教師參與學士後再職進修與其專業發展情形之研究。國立 台東師範學院,台東。
蕭瑞琪(2000)。邁向教師進修的新境界。台灣教育,591,49-51。
謝忠武(1998)。人力資源發展與教師進修-兼談高雄市教師進修機構之組織與發展。國教天地,130,37-42。
鍾榮進(2002)。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大學,新竹。




















貳、英文參考文獻
Ashton,P.T., &Webb, R.B.(1986). Making a difference: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New York:Longman.
Bandura, A.(1977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lolgical Review,84(2),191-215.
Borich, G.D. (1994).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New York: Macmillan.
Boshier, R. (1973).Educational participation and dropout:A theoretical model, adult Education, 23(4), 255-282.
Boshier,R. (1978).Educational participation Scale factors Structure for Okker Asult, Adult Education,28(3),165-175.
Brandt, R.S. (1986).On the expert teacher:A conversation with David Berline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4, 4-9.
Branscum,S.Y. (1986).Patterns and Motivations for Formal Learning Participation of University( Lifelong Learning,Continued Learning, Faculty Deveopment ), Disser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47(7),415-A.
Burgess,P. (1971).Research for adult participation in group educational ctivities. Adult Education,22(1) 3-29.
Cavers, L.(1988).Teacher efficacy:its relationship to school level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 and teache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CD-ROW).Abstact Form: ProQuest File:Dissertation Abstracts Item: 3563A.
Cross.K.P. (1982):Adults as learners. Washington: Jossey-Bass.
Gibson,S.,& Dembo,M.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construct Validatio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76,569-582.
Good, T.L. (1979).Teacher effectivenes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Joural of Teacher Education,30(2),52-64.
Guskey, T.R. (1981). Measurement of the responsibility teachers assume for academic successes and failure in the classroom.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32(3),44-51.
Guskey, T.R. (1986).Context variables that affect measures of teacher efficacy.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uon,23,102-106.
 Guskey, T.R. (1988).Teacher efficacy, self-concept,andattitudes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4,63-69.
Houle,C.O. (1961).The inquiring ind,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Lewis,C. (1994).Gearing teachers up.Education Digest,59,56-58.
Mchaney.J.H., &IMPEY, W.D. (1992). Strategies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using a clinical supervision mode.
Medley,D. (1979).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In P.L.Peterson.and H.J. Walberg (Eds.). Research on Teachers:Concepts,Findings,and Implications. Berkeley, CA: McCutchan.
Miller, H.I. (1967). Participation of adults in education:A Force-fuild Analysis. Boston: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iberal Education for Adultn, Boston University.
Money, S.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 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1-056).
Polteacher, B. (1987). A Study of the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of teachers attending Community-based in-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in Northeastern Thailand. Unpublish Doctoral Dissertation,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Rubenson,K. (1979). Rwcruitment to Adult Education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Research and Outreaching Activities.Sweden:Stockholm Inst of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193-415).
Sheffield, S.B. (1964). The Orientations of Adult Continuting Learners,In D.Soloman (Ed), The Continuing Learners,Chicago:Conter for the Study of Liberal Education for Adult,1-24
Tough, A. (1979). Choosing to learn.In G.M.Healy,& W.L.Ziegler(Eds.). The learning stance:Essays in celebration of human learning.Syracuse Research Corporation,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Project No.400-78-0029.Final report,Washington,D.C.:National of Education.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1.6.9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12.3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