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張偉恩
中文論文名稱:楚辭中的圖騰相關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余崇生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0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0
中文關鍵詞:楚辭楚文化圖騰屈原古代宗教神話
英文關鍵字:Chu CiChu culturetotemQu Yuanarchaic religionmyth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1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3
  • 收藏收藏:0
楚文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文明,不同於中原地區周文化的理性,楚文化更強調情感的表現,也因為有著強烈的情感,所以孕育出了對中華文化有著深遠影響的愛國詩人屈原,即使經過了數千年,屈原的故事還是一再被傳頌,其作品《楚辭》更是中國詩歌的源頭之一,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可謂深遠,即使到現代,對《楚辭》的研究還是不斷被提出,更趨向透過《楚辭》研究楚文化,加上出土的楚文物和研究越來越多,世人對於楚文化的認知也越來越多。

要研究楚文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研究,一是直接從出土的楚文物進行考古研究,一是從《楚辭》的內容進行探究,本論文嘗試結合楚文化圖騰以及《楚辭》的內容進行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楚文化圖騰的創作內涵以及和《楚辭》內容的相關研究,並且希望能夠達到以下三個目的:首先,對於楚文化圖騰進行初步的整理,以了解其內涵;其次,對《楚辭》內容提供更具體的解釋,透過楚文化圖騰和《楚辭》內容相應合之處,《楚辭》的內容將會更加具體,對解讀《楚辭》、窺見楚文化的內涵也都會有所幫助;最後,對照兩者的創作概念,不論楚文化圖騰或是《楚辭》都是楚文化的產物,因此兩者在創作時勢必會有觀念相通之處,又兩者在創作方式和動機不盡相同,因此也會有相異之處。透過完成上述三個目的,希望能夠使楚文化的面貌更加完整。

關鍵詞:楚辭、楚文化、圖騰、屈原、古代宗教、神話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7
第一節 研究動機……………………………………………………7
第二節 研究目的……………………………………………………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和方法……………………………………………13
第四節 文獻探討……………………………………………………19
第二章 楚文化圖騰的內涵………………………………………29
第一節 不同種類的圖騰……………………………………………29
第二節 楚文化圖騰的變形現象……………………………………42
第三節 楚文化圖騰的文化表現……………………………………55
第四節 小 結………………………………………………………69
第三章 楚文化圖騰與《楚辭》的關聯………………………72
第一節 楚文化圖騰與《楚辭》神話的關聯………………………72
第二節 楚文化圖騰與《楚辭》用色以及空間感的關聯…………85
第三節 楚文化圖騰與《楚辭》審美觀的關聯……………………96
第四節 小 結………………………………………………………..108
第四章 楚文化中的文學與美學………………………………..111
第一節《楚辭》中的楚漢差異……………………………………..111
第二節 楚文化圖騰中的美學觀念…………………………………123
第三節 楚文化中文學與美學觀念的比較………………………....136
第四節 小 結………………………………………………………1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8
第一節 結 論………………………………………………………148
第二節 建 議………………………………………………………154
參考書目…………………………………………………………….155
一、古籍(依作者年代排列)
1.[漢]司馬遷:《史記》(臺北:天工書局,1985年)
2.[漢]司馬遷:《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95年)
3.[漢]司馬遷:《史記》(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5年)
4.[宋]朱熹:《楚辭集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
5.[宋]洪興祖編撰:《楚辭補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3年)
6.[宋]洪興祖編撰:《楚辭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5年)
7.[宋]洪興祖:《楚辭補註》(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8.[宋]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縣: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9.[清]王夫之:《楚辭通釋》(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二、相關專著(依姓名筆劃排列)
1.王大有:《龍鳳文化源流》(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8年)
2.王抗生:《中國傳統藝術》(北京:輕工業出版社,2000年)
3.林尹:《周禮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4.王建生:《楚辭選評注》(臺北:威秀資訊科技,2009年)
5.王從仁《鳳:吉祥納福看瑞獸》(臺北:世界書局,1995年)
6.王德華:《屈騷精神及其文化背景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7.后俊德:《試論楚國的漆器及其製造技術》,《楚文藝論集》(武漢:湖北美術
出版社,1991年)
8.后德俊:《楚國的礦冶、髹漆和玻璃製造》(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年)
9.余崇生編:《楚辭研究論文集》 (臺北:學海出版社,1985年)
10.李宗侗:《春秋左傳今註今譯》中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11.李誠:《楚辭文心管窺》(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5年)
12.李曉、曾遂今:《天地玄黃 龍鳳的足跡 中國藝術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出版社,2001年)
13.何星亮:《圖騰與中國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14.宋公文、張君:《楚國風俗志》(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15.岑家梧:《圖騰藝術史》(臺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16.吳福助:《楚辭註繹》(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17.吳廣平:《楚辭全解》(長沙:嶽麓書社,2008年)
18.佛洛伊德著 邵迎生等譯:《圖騰與禁忌》(臺北:知書房,2000年)
19.姚漢榮、姚益心:《楚文化尋繹》(上海:學林出版社,1990年)
20.高至喜:《楚文化的南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21.高介華、劉玉堂:《楚國城市和建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22.周葦風:《楚辭發生學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23.邵學海:《先秦藝術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年)
24.侯淑儀:《屈原的故鄉》(臺北:詩晨興業有限公司,2001年)
25.姜亮夫:《楚辭書目五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26.徐文武:《楚國宗教概論》(武漢:武漢出版社,2001年)
27.崇文一:《楚文化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28.晏昌貴:《巫鬼與淫祀-楚簡所見方術宗教考》(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
29.魯瑞菁:《諷練書晴與神話儀式-楚辭文心論》(臺北市:里仁書局,2002年)
30.陳芳:《中國先秦與古希臘藝術之比較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31.陳振裕:《楚文化與漆器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年)
32.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
33.陳怡良:《屈原文學論集》(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2年
34.陳怡良:《屈騷審美與修辭》(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8年)
35.陳煒舜:《屈騷纂緒:楚辭學研究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8年)
36.黃碧璉:《屈原與楚文化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37.游國恩:《離騷纂義》(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38.游國恩:《楚辭論文集》(臺北市:九思出版社,1977年)
39.彭浩:《楚人的紡織與服飾》(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40.張正明、皮道堅:《楚美術圖集》(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1996年)
41.張正明:《楚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42.張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43.張正明編:《楚文化志》(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44.張光直:《美術、神話與祭祀》(臺北:稻鄉出版社,1993年)
45.張光福:《中國藝術史》(臺北:正華書局有限公司,2000年)
46.張軍:《楚國神話原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47.傅錫壬註譯:《新譯楚辭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3年)
48.湯炳正:《楚辭類稿》(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
49.湖北省博物館編:《圖說楚文化》(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6年)
50.董楚平:《吳越文化新探》(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51.董澤芳:《荊楚文化論叢第一輯》(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52.過常寶:《楚辭與原始宗教》(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53.趙輝:《楚辭文化背景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54.楚文化研究會:《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六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年)
55.楊錫澎註譯:《山海經》(臺北:三民書局,2004年1月)
56.詹杭倫、張向榮:《楚辭解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57.塗又光:《楚哲學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58.熊傳薪主編:《楚國‧楚人‧楚文化》(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
59.滕壬生:《楚漆器研究》(香港:兩木出版社,1991年)
60.蔣勳:《中國美術史》(臺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61.潘富俊:《楚辭植物圖騰》(臺北市:貓頭鷹出版社,2002年)
62.鄭在瀛:《楚辭探奇》(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63.劉毓慶:《圖騰神話與中國傳統人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64.劉建國注譯:《新譯越絕書》(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
65.劉彬徽:《楚系青銅器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66.蕭兵:《楚辭的文化破譯: 一個微宏觀互滲的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1年)
67.蕭兵:《楚辭與美學》(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68.蕭兵:《楚文化與美學》(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69.龐進《鳳圖騰》(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6年)
70.蘇雪林:《楚騷新詁》(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8年)
71.蘇雪林:《屈原與九歌》(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72.蘇雪林:《天問正簡》(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73.蘇立文著 曾堉、王寶連編譯:《中國藝術史》(臺北:南天書局,1985年)
74.顧頡剛:《中國上古研究史講義》(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三、學位論文(依出版年代排列)
1.張春榮:《楚辭二招析論》(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9月)。
2.宣釘奎:《楚辭神話之分類及其相關神話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4月)。
3.高秋鳳:《楚辭天問析論》(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9月)。
4.林佳樺:《楚辭修辭藝術探微》(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8月)。
5.陳怡蘋:《楚辭美學探微》(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4月)。
6.林國偉:《天問中的神話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8月)。
7.陳曉雯:《屈作神話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8月)。
8.陳學嬪:《魚‧鳥-古代神話圖騰繪畫研究》(臺北:臺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4月)。
9.林慧瑛:《楚辭‧九歌神祇關係結構淺析》(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4月)。
10.邱寶珠:《楚辭‧天問屈作神話探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9月)。

四、期刊論文(依刊登時間排列)
1.丁蘭《楚式”鎮墓獸”的象徵意義及其稱名的商榷》《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八
集》(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8月),頁417
2.孟修祥《論楚辭‧九歌神人河一的抒情特徵》《荊楚文化論叢第一輯》(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頁21
3.胡懿勳《戰國帛畫探微-以楚辭為基礎的圖像解構》《海峽兩岸楚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2年3月),頁58
4.袁建平:〈楚文化特展--楚人的審美觀〉《歷史月刊》,第167期(2001年12月),頁4-7。
5.袁建平:〈瑰麗流暢,獨樹一格--楚人的審美觀〉《藝術家》,第319期(2001年12月),頁342-343。
6.曹學群:〈同源異支的楚文化與中原文化〉《歷史月刊》,第168期(2002年1月),頁4-5。
7.曹學群:〈楚文化與蠻夷文化〉《歷史月刊》,第168期(2002年1月),頁6-7。
8.黃永川《楚文化的藝術特質》海峽兩岸楚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2年),頁226
9.葛小蓉:〈荊楚文化的藝術〉《書畫藝術學刊》,第1期(2006年11月),頁429-449。
10.劉玉生、王衛國《土伯新解》《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四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6 月),頁632。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1.10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3.01.1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