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文獻 丁興富(2005)。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國電化 教育,3,43-45。 小牛頓(2010a)。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一冊。台北市:小牛頓。 小牛頓(2010b)。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二冊。台北市:小牛頓。 小牛頓(2010c)。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三冊。台北市:小牛頓。 小牛頓(2010d)。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四冊。台北市:小牛頓。 小牛頓(2010e)。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五冊。台北市:小牛頓。 小牛頓(2010f)。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六冊。台北市:小牛頓。 小牛頓(2010g)。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七冊。台北市:小牛頓。 小牛頓(2010h)。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八冊。台北市:小牛頓。 中國電化教育雜誌專題論文(2006)。交互白板促進課堂教學的創新:交互白板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學科信息化-現代教學,3。 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 王春華(2006)。以交互式电子白板技術實現課堂教學信息化。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1(1),139-141。 王貴春(2000)。STS 教學與國小學生創造力及學習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榮桂(2001)。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亞太地區(台、港、新、日、韓)資訊教育的發展與前瞻。資訊與教育,亞太地區中小學比較資訊教育專刊,1~6。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48。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鐵雄(1991)。中華民國應用教學與電腦輔助教學。資訊與教育,24,8-14。 李震英、李志濤(2005)。英國中小學電子白板的應用及個案分析。中國電化教育,3,70-73。 李曉萍(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運用於三年級數學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數與量」概念及「幾何」概念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學系數學資訊教育教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沈中偉(2004)。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周怡君(2006)電子童書之互動程度在兒童閱聽成效及態度上之影響。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永裕(2011)。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角度單元對不同成就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位學習教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怡君(2009)。資訊融入自然領域教學活動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國小學生鯨魚概念學習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林宜樺(2010)。電子白板的概念構圖教學應用於小六自然科之成效探究與知識結構分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南一(2010a):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一冊。台南市:南一。 南一(2010b):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二冊。台南市:南一。 南一(2010c):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三冊。台南市:南一。 南一(2010d):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四冊。台南市:南一。 南一(2010e):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五冊。台南市:南一。 南一(2010f):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六冊。台南市:南一。 南一(2010g):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七冊。台南市:南一。 南一(2010h):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八冊。台南市:南一。 洪美珍(2000)。電子童書閱聽型態及其對兒童閱讀影響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兒童文學教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洪麗珍(2003)。資訊融入教學對國中生國文科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胡泰達(2004)。資訊融入教學在課程上之應用。南投文教,20,38-40。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59,65-73。 翁一峰(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成效之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高俊豐(2008)。以合作學習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高年級數學縮圖與比例尺單元之成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高瑩真(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國小高年級健康課程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學習情形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康軒(2010)。科技世代、數位教學。國中電子教科書使用手冊。 康軒(2010a)。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一冊。台北市:康軒。 康軒(2010b)。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二冊。台北市:康軒。 康軒(2010c)。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三冊。台北市:康軒。 康軒(2010d)。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四冊。台北市:康軒。 康軒(2010e)。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五冊。台北市:康軒。 康軒(2010f)。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五冊。台北市:康軒。 康軒(2010g)。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七冊。台北市:康軒。 康軒(2010h)。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八冊。台北市:康軒。 教育部(2003)。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粘武清(2002)。互動式電子學虛擬實驗室網站之實作技巧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物理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惠邦(2006)。互動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與思考。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宜蘭。 郭毅玲(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六年級圓面積單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曾柏烜(2007)。互動式電子白板運用於國小高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之研究。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英傑(2009)。訊融入教學輔以認知師徒制對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以「一元二次方程式」單元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彥穎(2009)。資訊融入與合作學習在國小分數除法教學應用之成效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劉正山(2008)。交互白板環境下國小數學領域教學設計的互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學位在職專班,未出版,台北市。 蔡佩璇、游萬來(2005)。電子故事書融入語文學習互動設計之探討。ICICE2005第四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259-270。 鄭惠敏(2008)。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自然科教學之教學信念師生互動個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翰林(2010a)。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一冊。台南市:翰林。 翰林(2010b)。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二冊。台南市:翰林。 翰林(2010c)。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三冊。台南市:翰林。 翰林(2010d)。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四冊。台南市:翰林。 翰林(2010e)。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五冊。台南市:翰林。 翰林(2010f)。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六冊。台南市:翰林。 翰林(2010g)。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七冊。台南市:翰林。 翰林(2010h)。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習作、教學指引第八冊。台南市:翰林。 顏菀廷(2008)。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教學成效之探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芸慧(2010)。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自然科探究教學對國小學生之學習成就的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二、網路資源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總藍圖。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8月20日。網址: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2。 莊護林、李肖蘭(2006)。在小學中文科及常識科應用互動電子白板的策略。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網址: http://www.flp.edu.hk/itc/Publications/Ses-6.pdf 網奕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互動電子白板簡介。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7月18日。網址:http://59.120.210.40/share/ 網奕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教學活動e化的領導品牌。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7月13日。網址: http://www.habook.com.tw/habook_epaper/2006/950731_IWB/950731_IWB.htm 網奕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Haboard 互動電子白板。線上檢索日期:2010 年7 月6 日。網址:http://www.cmsh.cyc.edu.tw/teal/equip/doc/HaBoard.pdf 蔡佳燕、李開菊、車筱慧、黃以敬(2007)。電子白板,學習樂趣多。自由時報電子報。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7月2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jun/11/today-life14.htm Bridget, S., Maureen, H., Kelvyn, J., Cathy, L., Stephen, S., Peter Scrimshaw, Sue, S.,Kate, B., John, C., Brigid, D., Tanya, H. Stuart, Janis, J., Diane, M. & Derek, W.(2007). The Dfes Primary Schools Whiteboard Expansion project. Retrieved July 13, 2010, available from: http://www.ttrb.ac.uk/attachments/82dd1b27-c12a-430e-ab3e-cf5d11848dc4.doc Hoffman, D. L. & Novak, T. P.(1995). Marketing in hypermedia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Retrieved August 2, 2010, available from: http://ecommerce.vanderbilt.edu/Research/papers/Marketing%20in%20Hyperme dia%20Computer-Mediated%20Environments%20-%20Conceptual%20Foundati ons%20%5BHoffman,%20Novak%20-%201995,2000%5D.pdf 三、英文文獻 Beauchamp, G. (2004). Teacher Use of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Primary Schools - towards an effective transition framework, Technology, Pedagogy and Education, 13(3), 327-348. Borsook, T. K. & Higginbotham-Wheat, N. (1991). Interactivity: What is it and what can it do for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1(10), 11-17. Browns,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al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42. European Commission(2003). Elearning: Better Elearning then for Europe. Location: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for Education and Culture, Luxembourg. Garrison, D.R. (1993). A cognitive constructivist view of distance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teaching-learning assumptions. Distance Education,14(2), 199-211. Germann, P. J. (1988). Development of the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in school assessmentand its us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in schoo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Teaching, 25(8), 689-703. Gilbert, L., & Moore, D.R. (1998). Building interactivity into web courses: Tools for social and instructional interac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8(3), p. 29-35. Goodison, T. (2002). Learning with ICT at primary level: pupils’ perception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8, 282-295. Hoffman, J. L., Wu, H. K., & Krajcik, S. E. (2003). The nature of middle school learners’ science content understandings with the use of on-line resourc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0(3), 323-346. Levy, P. (2002).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wo Sheffieldschools: a developmental study. Unpublished Master dissertation at DIS of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2000-2001. Parker, A. (1999). Interac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The Critical Convers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view. 1(12), 13-17. Plomp, T., Nieveen, N., & Pelgrum, H. (1996). Curricular aspects ofcomputers in education. In T. Plomp., R. E. Anderson., & G. Kontogiannopoulou-Polydorides, (Eds.), Cross National Policies andPractices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9-26. Dordrecht (The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Reiber, L. P. (1991). Animation, incidental learning, and continuing motiv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3(3), 318-328. Schwier & E.R. Misanchuk (1993). Interactive multimedia instr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Thomas, A. (2002) The white stuff.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 24-28. White, B. Y. (1993). Thinker Tools: Causal models, conceptual change, and science education.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0(1), 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