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陳春秀
中文論文名稱: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霸凌關係之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丁一顧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1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9
中文關鍵詞:網路素養網路霸凌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76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85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霸凌之現況,及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童在網路素養及網路霸凌上的差異情形,並了解網路素養與網路霸凌的相關情形,進而分析網路素養對網路霸凌的預測力。
本研究以自編「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霸凌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並以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共得有效問卷1042份。研究結果經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國小學童之網路素養為中高程度表現。在網路素養四個層面中,以「網路倫理」的得分最高,「網路法律」的得分較低。
二、國小學童之網路霸凌為低度經驗。在網路霸凌三個層面中,以「旁觀者經驗」得分較高,「霸凌者經驗」的得分最低。
三、國小學童之網路素養在「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家長對孩童使用網路的態度」及「上網次數」有顯著差異,但在「年級」、「家中可否上網」、「上網時數」及「上網地點」無顯著差異。
四、國小學童之網路霸凌在「性別」、「家長對孩童使用網路的態度」、「上網次數」及「上網時數」有顯著差異,但在「年級」、「家庭社經地位」、「家中可否上網」及「上網地點」無顯著差異。
五、國小學童之網路素養與網路霸凌為低度負相關。
六、國小學童之網路素養對網路霸凌具有顯著預測力。

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各項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師、家長及後續研究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etwork literacy and cyberbullying on higher grade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then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effects of the network literacy and cyberbullying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etwork literacy and cyberbullying. Moreover,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anticipation of the facts of influencing the network literacy for cyberbullying.
The researcher compiled questionnaires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network literacy and cyberbully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tool. The higher grade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were the subjects of this research and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participants were 1042.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The main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ing:
1. The network literac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above the average level. I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network literacy, the score of network ethic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network law was relatively lower.
2. The cyberbullying experience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under the average.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cyberbullying, the score of spectator experience was higher, and the bullying experiences was the lowest.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network literacy in the different gender, family SES, parents’ attitude and weekly network using times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ut in grade, with or without internet facilities at home, weekly network using hours and the places where they used network came without significant variance.
4.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cyberbullying in the different gender, parents’ attitude, weekly network using times and weekly network using hours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ut in grade, family SES, with or without internet facilities at home, and the places where they use network came without significant variance.
5. They were low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f the network literacy and cyberbullying.
6. There was significant anticipation of the facts of influencing the network literacy for cyberbullying.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arents and the references of the future study.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網路素養之意涵與相關研究…………………………………………11
第二節 校園霸凌之意涵………………………………………………………23
第三節 網路霸凌之意涵與相關研究…………………………………………26
第四節 網路素養與網路霸凌之相關研究……………………………………5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58
第三節 研究工具………………………………………………………………60
第四節 實施程序………………………………………………………………6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1
第一節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之現況分析………………………71
第二節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網路霸凌之現況分析…………74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網路素養之差異分析…82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網路霸凌之差異分析…95
第五節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霸凌之相關分析 ………106
第六節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對網路霸凌之預測分析 ………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19
二、西文部分 …………………………………………………………………123

附錄一 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霸凌調查問卷(專家效度問卷) ……………127
附錄二 專家學者之文字建議 ……………………………………………………135
附錄三 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霸凌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137
附錄四 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霸凌調查問卷(正試問卷) …………………143
附錄五 施測注意事項 ……………………………………………………………149

表次
表2-1 網路素養的定義 ………………………………………………………… 13
表2-2 網路素養的內涵 ………………………………………………………… 15
表2-3 網路素養的內涵層面分析統計表 ……………………………………… 16
表2-4 國小學童網路素養之相關研究 ………………………………………… 19
表2-5 網路霸凌的定義 ………………………………………………………… 26
表2-6 網路霸凌相關研究論文篇數統計 ……………………………………… 46
表2-7 國中、國小網路霸凌之相關研究 ……………………………………… 46
表2-8 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 ……………………… 51
表3-1 預試問卷回收統計 ……………………………………………………… 58
表3-2 正式施測樣本之學校抽樣統計 ………………………………………… 59
表3-3 正試問卷回收統計 ……………………………………………………… 59
表3-4 受試學童基本資料分析表 ……………………………………………… 60
表3-5 家庭社經地位等級區分 ………………………………………………… 62
表3-6 問卷審查之專家學者名單 ……………………………………………… 63
表3-7 網路素養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 64
表3-8 網路霸凌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 66
表3-9 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 68
表3-10 正式問卷之量表名稱、層面、題號、題數…………………………… 68
表4-1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現況分析表 ………………………… 73
表4-2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74
表4-3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之各題項得分情形摘要表 ………… 76
表4-4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霸凌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77
表4-5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受凌者經驗之各題項得分情形摘要表 ……… 78
表4-6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霸凌者經驗之各題項得分情形摘要表 ……… 79
表4-7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旁觀者經驗之各題項得分情形摘要表 ……… 80
表4-8 不同性別在網路素養之t檢定分析摘要表 …………………………… 83
表4-9 不同年級在網路素養之t檢定分析摘要表 …………………………… 84
表4-10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在網路素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5
表4-11 家中可否上網之學童在網路素養之t檢定分析摘要表……………… 86
表4-12 不同家長對孩童使用網路態度在網路素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7
表4-13 不同上網次數在網路素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8
表4-14 不同上網時數在網路素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0
表4-15 不同上網地點在網路素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1
表4-16 不同性別在網路霸凌之t檢定分析摘要……………………………… 95
表4-17 不同年級在網路霸凌之t檢定分析摘要表…………………………… 96
表4-18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在網路霸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7
表4-19 家中可否上網之學童在網路霸凌之t檢定分析摘要表……………… 98
表4-20 不同家長對孩童使用網路態度在網路霸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9
表4-21 不同上網次數在網路霸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0
表4-22 不同上網時數在網路霸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2
表4-23 不同上網地點在網路霸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3
表4-24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霸凌之相關矩陣 ………… 107
表4-25 網路素養各層面對受凌者經驗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109
表4-26 網路素養各層面對霸凌者經驗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109
表4-27 網路素養各層面對旁觀者經驗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110
表4-28 網路素養各層面對網路霸凌整體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110
表4-29 網路素養整體對網路霸凌整體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111

圖次
圖1-1 研究流程圖 ……………………………………………………………… 8
圖2-1 McClure 的資訊素養概念圖 …………………………………………… 13
圖3-1 研究架構圖 ……………………………………………………………… 57
一、中文部分
TWNIC(2011)。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2012年1月31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人間福報(2010)。制定反霸凌法 參考英美作法。2011年9月17日,取自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04984
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2002)。網路霸凌。2011年7月26日,取自http://eteacher.edu.tw/Read.aspx?PostID=268
王秋萍(2011)。談談德國近年來的校園霸凌問題。教育研究,207,110-119。
王惠儀(2009)。國中學生網路霸凌調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台灣立報(2011)。網路霸凌致命 美立法防堵。2011年9月17日,取自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10208/4173310.html
民視新聞(2011)。國中生遭網路霸凌 告同學誹謗。2011年8月10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09/11/2wkp5.html
刑事警察局拒絕網路霸凌網(2008)。什麼是網路霸凌。2011年7月16日,取自
http://bullying.cib.gov.tw/
朱毋我(2008)。網路行為失衡對品格教育的挑戰。教師天地,156,72-75。
朱美瑰(2008a)。網路犯罪新型態~看不見的拳頭:青少年網路霸凌現象初探。諮商與輔導,268,6-10。
朱美瑰(2008b)。看不見的拳頭-高雄市國中生網路霸凌經驗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朱美瑰(2008c)。校園網路霸凌現象之探討。教育研習,16,45-58。
汪文(2009)。一定要知道的網路法律。2012年1月18日,取自http://parenting.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423&page=1
何志中(2000)。臺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網路素養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何琦瑜(2011)。我的網路小孩。親子天下,30,12。
巫秀蓮(2009)。成年人對網路霸凌認知之調查。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宏斌(2010)。臺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受網路霸凌的經驗覺察及反應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吳怡貞(2006)。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課程之系統化教學設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臺北市。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吳明隆、簡妙如(2009)。青少年網路霸凌行為探究。中等教育,60(3),90-109。
吳詩琳(2010)。國小學童人格特質、校園霸凌與網路霸凌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李秀芳(2010)。國小高年級學生使用部落格之網路倫理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4)。國小兒童校園霸凌(bully)現況調查表。2011年7月7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7)。兒童校園「霸凌者」現況調查報告。2011年7月26日,取自http://blog.chinatimes.com/cwlf/archive/2011/06/25/197898.html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9)。迷「網」童年:2009年台灣兒童線上遊戲行為調查報告。2011年9月11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1a)。2011兒少網路安全調查報告。2011年7月13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database_report.php?id=361&typeid=4&offset=0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1b)。2011年台灣校園霸凌現象調查報告。2011年7月7日,取自http://www.smartkid.org.tw/dblog/blog.asp?qbid=849
林文正(2010)。網路偏差行為-網路霸凌。屏東教育季刊,43,14-21。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圖書。
林吉祥(2004)。網路倫理議題與網路禮儀對教育的啟示。國教新知,50(4),93-103。
林宇玲(2005)。偏遠地區兒童的網路使用與性別化同儕文化的發展。新聞學研究,82,87-131。
林怡杉(2008)。北部地區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沉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佳靜(2007)。談E世代人文素養的品質風貌。品質月刊,43:1,17-19。
林項爵(2009)。父母教養型態、教師管教方式與國小高年級學生霸凌行為之相關探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錚顗譯(2010)。隱私不保的年代:網路的流言蜚語、人肉搜索、網路霸凌和隱私窺探。(原作著:Daniel J. Solove)。臺北:五南。
東森新聞(2010)。三打一!國小霸凌學生PO網炫耀。2011年7月18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10/06/09/327-2613344.htm
周玉秀(2011)。網路對人類認知與行為模式的影響。2011年9月11日,取自http://www.ptjhs.cyc.edu.tw/webadmin/upload/%E7%B6%B2%E8%B7%AF%E5%B0%8D%E4%BA%BA%E9%A1%9E%E8%AA%8D%E7%9F%A5%E8%88%87%E8%A1%8C%E7%82%BA%E6%A8%A1%E7%A4%BA%E7%9A%84%E5%BD%B1%E9%9F%BF.pdf
周倩(2008)。「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簡介。教師天地,156,48-53。
周倩、陳茵嵐、蔡政宏(2010)。培育網路世代的優質數位公民。研習資訊,27:5,13-21。
洪士育、陳朝賢(2011)。讓霸凌成為霸零。師說,222,54-57。
徐筱嵐(2011)。新北市國小教師對校園霸凌行為認知與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文宗(2010)。國中學生虛擬霸凌與傳統霸凌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彰化市。
許平福(2005)。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倫理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所課程與教學(澎湖)碩士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許玉霞(2005)。國小學童網路使用現況及網路素養之研究--以臺北縣偏遠地區高年級學童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明遠(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兩所國小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世樺(2009)。青少年網路霸凌現況與防治對策。師說,209,45-50。
張世樺(2011)。國中學生網路欺凌、因應策略與學校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郭戎晉(2009)。初探「網路霸凌」(Cyber Bullying)衍生之法律議題。科技法律透析,21(4),15-20。
郭戎晉(2011)。兒少安全網路環境法制之研究。法學叢刊,56(1),107-140。
郭芳瑜(2001)。師範院校學生之網路倫理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郭祐榕(2009)。網路霸凌被害者之被害特質:以嘉義市國中生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明月(2007)。網路素養教育探討。研習資訊,24,103-109。
陳怡儒(2010)。少年網路霸凌被害因素研究-以日常活動理論分析。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炳男(2002)。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建長(2009)。台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及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陳素貞(2010)。「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論校園網路霸凌。國教新知,57(4),10-19。
陳雅慧(2011a)。我們都是讀「臉書」長大的-2011青少年閱讀力大調查。親子天下,30,150-151。
陳雅慧(2011b)。2~10歲 把握管得動的黃金期。親子天下,30,152-164。
莊素美(2010)。臺北地區國小高年學童霸凌之相關家庭因素探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反暴力霸凌安全學校網站(2009)。霸凌類型。2011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peacefulschool.org/ContentPage.aspx?UnitID=4d240434-7b04-422e-b053-ad94fbd193b4
黃天佑、黃士珍(2010)。國中生網路霸凌行為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資訊科學應用期刊,6:2,1-15。
黃美照(2008)。網路犯罪的特徵與類型。諮商與輔導,268,2-5。
曾琬鈴(2010)。青少年網路霸凌行為形成原因之探討。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研究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富邦文教基金會(2009)。2009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報告。2011年8月6日,取自http://www.fubonedu.org.tw/projectActionView.aspx?itemID=new20091216170408P6U
馮麗姝(2011)。「網絡欺凌」教師研討會:網絡欺凌的理解與介入。2011年9月11日,取自http://www.benetwise.hk/download/cyberbully_seminar_1.pdf
楊宗霖(2010)。網路素養課程之設計及實施成效研究-以深澳國小高年級網路遊戲行為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善真(2008)。網路犯罪資訊安全威脅發展趨勢分析。諮商與輔導,268,11-14。
劉文尚(2004)。國小學童網路成癮及網路素養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劉世閔(2007)。學校行政: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教育研究,158,144-149。
劉妍君(2009)。國中生之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網路霸凌相關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哲宇(2010)。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校園霸凌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國弘(2010)。臺北市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網路素養與人際關係之探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存裕(2006)。國小學童網路成癮及網路素養現況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六市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斗六市。
蔡慧玲(2010)。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網路素養與網路倫理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居益(2009)。社會學習與學童網路欺凌行為之關係。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鄧煌發(2010)。管教與霸凌事件的新思維。師友月刊,515,55-59。
賴光祺(2011)。終結霸凌,可能嗎?。師說,527,56-60。
賴聖芬(2008)。國民小學學生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盧怡秀(2001)。高雄市高中生網路素養及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聯合報(2011)。散布網路謠言 6成學生不知觸法。2012年1月18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10024#ixzz1jo9HAqgt Power By udn.com

二、英文部分
Bamford, A. (2004). Cyber-bullying. Retrieved September 11 , 2011, from http://www.ahisa.com.au/documents/conferences/PCC2004/bamford.pdf
Beale, A. V.,& Hall, K. R. (2007) Cyberbullying: What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Parents) can do. Clearing House, 81(1), 8-12.
Belsey, B. (2007). Cyberbullying. Retrieved September 11, 2011, from http://www.cyberbulling.ca/pdf/feature_dec2005.pdf
Dehue, F., Bolmam, C., & Vollink, T. (2008). Cyberbulling: Youngsters’experiences and parental perception. 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 11(2), 217-223.
Hinduja, S., & Patchin, J. (2007). Cyberbullying: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factors related to offending and victimization. Deviant Behavior, 29(2), 1-29.
Houle,P.A(1996).Toward understanding student differences in a computer skills course.Journal of Educationl Computing Research,14(1),25-48.
Juvonen, J. & Gross, E. F. (2008). Extending the School Grounds?Bullying Experiences in Cyberspac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Blackwell Publishing Limited
Kowalski, R. M., & Limber, P. (2007).Electronic bully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41, S22-S30.
Kowalski, R. M., Limber S. P & Agatston, P. W. (2008). Cyberbully: Bullying in the digital age. Australia: Blackwell.
Leishman, J. (2002). Cyber-bullying: The Internet is the latest weapon in a bully s arsenal. CBC News, The National. Retrieved August 30, 2011, from http://cbc.ca/news/national/news/cyberbullying/index.html.
Li, Q. (2004). Cyber-bullying in schools: Nature and extent of canadian adolescents’ experience. Retrieved August 8, 2011, from http://www.ucalgary.ca/qinli/publicationon/cyberbully_aera05%20.html
Li, Q. (2005). Cyberbullying in school: Nature and extent of canadian adolescents’ experience. Retrieved August 31, 2011, from 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rtal/contentdelivery/servlet/ERICServlet?accno=ED490641
Li, Q. (2007). New bottle but old wine: A research of cyberbullying in school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July, 23(4), 1777-1791.
Lines, E. (2007). Cyber-bullying: Our kids new reality a kids help pone research study of kids online. Retrieved August 30, 2011, fromhttp://www.kidshelpphone.ca/beingthereforkids/newsroom/images/Cyber-Bullying_Report_2007_full.pdf
Long, C. (2008). Silencing Cyberbullies. NEA Today,26(8),28-29.
Mason, K. L. (2008). Cyberbulling: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for school personnel.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45(4), 323-348
McClure, C. R. (1994).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of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3(2),115-125.
Milson, A., & Chu, B. (2002). Character education for cyberspace: Developing good netizens. The Social Studies (Washington, D.C.), 93(3), 117-119.
Olweus, D. (1991). Bully/victim problems among school children: Basic facts and effects of a school 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In I. Rubin& D. Pepler(Eds. ), The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aggression, 411-447. Hillsdale, HJ:Erlbaun.
Olweus, D. (1994). Bullying at school: Long-term outcomes for the victims and effective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In L. Huesmann (Ed.), Aggressive Behavior: Current Perspectives (pp. 97-130). NY: Wiley.
Olweus, D. (2003). A profile of bullying at school.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0(6), 12-19.
Patchin, J. W., & Hinduja, S. (2006). Bullies move beyond the schoolyard: A preliminary look at cyberbullying. Youth Violence and Juvinile Justice, 4(2), 148-169.
Pelligrini, A. E & Long, J. D. (2002). A longitudinalstudy of bullying, dominance, ad victimiza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primary school through secondary school.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 psychology, 20, 259-280.
Shariff, S. (2005).“Cyber-Dilemmas In The New Millennium: School Obligations To Provide Student Safety In A Virtual School Environment” Retrieved August 28, 2011, from http://www.redorbit.com/news/education/448337/cyberdilemmas_in_the_new_millennium_school_obligations_to_provide_student/
Shariff, S., & Gouin, R (2005). Cyber-dilemmas: Gendered hierarchies, free expression and cyber-safety in school. Retrieved August 7, 2011, from http://www.oii.ox.ac.uk/research/cybersafety/extensions/pdfs/papers/shaheen_ shariff.pdf
Smith, P.k. & Sharp, S. (1994). School bulling: 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 London:Routledge.
Stover, D. (2006). Treating cyberbullying as a school violence issue. Education Diges, 72(4), 40-42
Strom, P. S., & Strom, R. D. (2005). When teens turn cyberbullies. Education Digest,71(4), 35-41
Willard, N. E. (2003). Off-campus, harmful online student speech. Journal of SchoolViolence, 1(2), 65-93.
Willard, N. E. (2004). Educator's Guide to Cyberbullying: Addressing the Harm Caused by Online Social Cruelty. Retrieved July 20, 2011, from http://cyberbully.org
Willard, N. E. (2006). Cyber bullying and cyber threats: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 of online social cruelty, threats, and distress. Eugence, OR: Center for Safe and Responsible Internet Use.
Ybarra, M., & Mitchell, K.(2004).Youth engaging in online harassment: Associations with caregiver-child relationships,Internet use,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7(3),319-336.
Younes, W.(2007). A workshop by educators for students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s. USA: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封面
摘要
謝誌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7.2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5.06.2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