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江慧如
中文論文名稱:環境教育融入七年級地理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八德埤塘生態公園為例
指導教授姓名:方志華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論文出版年:101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7
中文關鍵詞:協同教學行動研究環境教育融入地理科教學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4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46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透過教師協同教學方式,發展以「八德埤塘生態公園」生態資源、環境保育之鄉土地理教材,提供教師實施環境教育融入鄉土地理教學活動的適用教材,做為推動環境保育的參考。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方式為主。研究對象以桃園縣八德市某國中七年級一班的學生為教學對象,由研究者與協同教師進行教學課程設計與行動教學。學生之學習成效以自行設計之「跟著小蓬來旅行」主題式統整課程教學前、後測,佐以學生「學習單」、「訪談」、「學習回饋」來評量。藉此分析行動教學前後學生在認知與態度上的差異性。此外,藉由教師之間的協同合作、課堂觀察、訪談以及省思札記等資料來提昇教師專業成長。
本研究之重要結果如下:
一、課程設計方面:應用行動研究的特性,結合協同夥伴教師,掌握課程設關
鍵,找到環境教育融入地理科教學的契機點,增加主題式統整課程教學的
可行性。
二、課程實施方面:參與的教師、學生對「跟著小蓬來旅行」主題式統整課程
教學的六個單元,在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教學目標、課堂氣氛、教
學改進以及自我表現等方面的實施成效,皆表示肯定與支持。
三、學習成效方面:「跟著小蓬來旅行」主題式統整課程教學前、後測,學生
在「地理科學習成效」與「社區公園環境教育覺知敏感度」、「社區公園
環境保護所持態度」三項學習成效均達顯著差異。
四、教學策略方面:靈活運用電腦教學,並善用Google Earth、網際網路、
資訊多媒體素材的特性,結合不同的教學策略來實施環境教育,可以提昇
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五、戶外教學方面:結合「八德埤塘生態公園」環境解說的教育方式實施戶外
環境教學後,學生對生態環境教育之學習成效是良好的,可以幫助學生反
思,培養永續環境的概念與行動。
六、協同教學方面:協同夥伴教師群透過不斷對話、省思與經驗的累積,提供
多元的觀點、創新教學,改善環境教育融入地理科教學的技巧,解決行動
研究中所遭遇的教學問題、提昇教師專業成長。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針對環境教育融入地理科教學,從學校單位、行政管理單位及未來研究等三方面提出建議,供未來研究之參考。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環境教育與鄉土教育 11
第二節 國民中學地理教育與埤塘生態公園 關係之探討 27
第三節 環境教育融入教學之探究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4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54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59
第三節 教學活動設計 6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4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7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1
第一節 課程之研發歷程 81
第二節 課程之實施歷程 89
第三節 學生學習成效與回饋 102
第四節 研究者的教師專業成長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2
第一節 結論 122
第二節 建議 127
參考文獻 131
附 錄 135
附錄一: 『跟著小蓬來旅行』教學活動教案設計 135
附錄二: 教學活動學習單 143
附錄三: 『跟著小蓬來旅行』:地理科學習成就測驗 149
附錄四: 『跟著小蓬來旅行』:環境教育概念問卷 151
附錄五: 『跟著小蓬來旅行』主題式統整教學 學生學習回饋 156
附錄六: 『跟著小蓬來旅行』主題式統整教學 學生自我評量 158
附錄七: 學生訪談大綱 160
附錄八: 協同教師訪談大綱 161
附錄九: 教師省思札記 162
Bowers, C.A.(1995). Toward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In Wendy Kohli(Ed.)Critical
conversations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London:Routledge.
Engleson, D.C., and Yockers,D.H.(1994).A guide 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Madison Wisconsin : Wisconsin Departm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UNESCO.(1980).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bilisi Conference.
Paris:UNESCO.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2007)。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4.php
王彥妮(2003)。高中多元入學方式與地理科學習成就之關係—一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佩蓮(1995)。各級學校環境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法。教育資料集刊,20,113-145。
王佩蓮(1995)。各級學校環境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法。教育資料集刊,20,113-146。
王 鑫(1999)。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環境教育季刊,37,87-103。
石明卿(1998)。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研定。台北市:河馬文化。
行政院環保署(1999)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課程編制理論。行政院環保署,臺北市。
行政院環保署(2010)。 環境教育。http://l aw.moj .gov. tw/News /news_detail .
李玉亭(2003)。關渡自然公園的空間建構及環境倫理探討。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金水(1998)。八德市志。桃園縣八德市公所。
李春芳(民81)。協同教學法。中等教育,43(3),54。
李坤崇(民90)。協同教學與其應用,載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
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聰明(1987)。環境教育。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沈世宏發行(2009)。98年版環境白皮書。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沈淑敏等人(1996)。建立地理教育新形象~英國地理界的努力與啟示。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9(6),58-73。
周淑卿主編(2002)。課程統整模式《原理與實作》。嘉義市:濤石文化。
林文惠(1993)。地理科環境教育角色之研究。台北: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慧(2006)。環境議題實驗教學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南市。
施添福(1989),中學地理教學理論與實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柯啟瑤(1999)。「協同教學」的初步認識。翰林文教雜誌,5期,1。
柯啟瑤(民89a)。突破「孤立」,以「協同」的力量改進教學。翰林文教雜誌,15期, 1 。
柯啟瑤(2000c)。實施協同教學的目的與意義。翰林文教雜誌,15期,15
紀靜資(2008)。戶外鄉土教學活動與學童鄉土情感提升之相關性一以南投縣育英國小為例。私立亞洲大學休聞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夏林清、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2004)。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市:遠流。
秦葆琦(2002)。教學科技融入領域學習。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翁國盈(1985)。鄉土資源與地理教學。地理教育,第十一期,19-24。
國際地理聯合會地理教育委員會(1992):地理教育國際線章。
張自立(2007)。我國國小環境教育統整課程設計與評量發展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張清濱(1999)。怎樣實施協同教學?師友,387期,43
張俊彥(1999)。從教育觀點談生態公園的景觀設計。博物館季刊,14,1,77-85頁。
張添洲(2002)。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臺北:五南。
張愛環(2004)。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地理教材之分析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教育部(1994)。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許文勇(2001)。國小教師發展環境教育融入自然科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陳忠照(1994)。國民小學環境步道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數理教育學系。
陳慶隆(2002)。環境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之研究-以宜蘭縣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黃坤謨(2000):讓個人秀成為團體舞―協同教學。翰林文教雜誌,7期,46-48頁。
黃朝恩(1991)。當前我國中學地理教育的若干問題。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9,215-228。
黃朝恩(1999)。鄉土教學的環境教育意義及其範例。環境教育季刊,40,7-14。
黃朝恩(2001)。跨世紀的美國地理教育新貌。師大地理研究報告,35,139-162。
黃朝恩(2002)。地理教育國際憲章的基本精神。地理教育,28,1-9。
黃嘉雄(2010)。中小學課程政策之整合研究(整合型研究計畫)子計畫:能力指標與領域教學議題探究研究報告。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楊平世、李蕙宇(1998)。悠遊自然-校園生態教材區操作手冊。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書局。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再版)。台北市:明文書局。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發展史。教育資料集刊,20,1-32。
鄧天德(1993)。怎樣培養學生喜歡鄉土教學,鄉土教材教法。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152-160

鄧天德(1996)。國小鄉土教育之策略。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載於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舉辦之「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77-190頁,臺南市。
盧秀琴(2000)。國小課程統整的理論與實務,-以「自然與科技領域」為主。國民教育,41(1),45-58。
賴坤良(2010)。國小高年級鄉土教學之研究—以桃園縣南崁五福宮為例。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封面
謝誌摘要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文獻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7.23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2.7.2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