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彭嬌英
研究生英文姓名:Joyee Peng
中文論文名稱:段採華長篇小說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 Study of Duan Caihua's Long Fictions
指導教授姓名:陳光憲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5
中文關鍵詞:段彩華長篇小說思想內涵
英文關鍵字:Key Word:Duan CaihuaLong Novel,Thought Connot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4
  • 收藏收藏:0
摘要

作家段彩華自五○年代出版第一本小說以來,至今仍創作不輟,其作品達三十多部,幾乎橫跨了整個戰後臺灣文學的歷史洪流。段彩華作品種類繁多、風格獨特、主題多元;小說的時代背景從清末至現代,內容題材從原住民生活、屠宰業轉變、武術格鬥到親身經歷,豐厚多元,極具深入研究之價值。然學界相關研究專著寥寥無幾,故本研究特別聚焦於段彩華的「長篇小說」,除了避免與其他研究者在題材上的重複,更因段彩華的長篇小說寫來精彩絕倫,其題材的變化令人目不暇給,在人物與情節的形塑上具象立體,而且錯綜複雜,相當值得研究者細細爬梳。
段彩華長篇小說的主題類型,分成社會現實、文藝武術與生命記憶三類;
其思想內涵概括社會轉變與時代衝突,價值觀淪喪與社會失序,生命的經歷與返鄉情懷;創作藝術特色,以蒙太奇電影形式表現,運用不同鏡頭剪輯方式來連貫故事主軸,刻畫人物形象。
段彩華長篇小說寫作,使用簡潔明快的文字節奏,加強情節的鋪陳,特殊處是分場鋪寫,以不同畫面連續出現,加強敘述與主題的傳達,並且善用懸疑、衝突事件、巧合和特殊狀況,呈現高潮迭起的張力,滿足讀者閱讀的快感。
段彩華八部長篇小說,部分已成海內外孤本,《賊網》僅存作者手中;其次《龍袍劫》僅存高雄市立圖書館;《屠門》(《三家和》)在國立臺灣圖書館與中山、臺灣海洋、東華、中正等大學圖書館,館藏冊數少;《龍袍劫》《三家和》複本在國家圖書館;《山林的子孫》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館藏一本,複本在國立臺灣圖書館與臺灣師大、臺灣高師大、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歸南回》《清明上河圖》《上將的女兒》《花燭散》則分散全臺各圖書館,館藏冊數較多。透過本論文整理,可提供後來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段彩華、長篇小說、思想內涵
Abstract
Since the first novel of author Duan Caihua was published in the 1950s, he keeps his creativity active till now and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30 works that almost across the tide of entire post-war Taiwan literature history. His works are with wide variety, unique style and diverse topic. The background of his works covers from Qing Dynasty to modern time and contents covers from aboriginal life, change of slaughtering industry, Martial Arts Fighting to his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 His works are with depth and width which have extremely high research value. However, academy research of his works is very few. The study takes Duan Caihua’s novels as research texts especially focus on his mid-long novels. The reasons to choose min-long novels are not only avoid topic overlap with other researchers, but also due to the excellent and variety of his novels that contain vivid, complex characters and plots. Those are why Duan Caihua’s works are always worthy to be combed in detail.

Duan Caihua’s Long fictions’ in three catalogues:”Social Reality”, “Arts Martial Arts”, “Memory of Life”. The thought connotations include the changes in society and the era of conflict, the values decay and social disorder, the feelings of the experience of life and the nostalgic feelings for the countryside; creative artistic features a montage movie performance, the use of different lenses clip way to coherent story and characterize role image.

Duan Caihua’s eight Long fictions part has become only existing copies.《Tzei-Wang》 only owned by author;《Lung-Pau-Jie》only remaining Kaohsiung Public Library;《Tu-Men》(《San-Jia-He》) stored in the National Taiwan Library,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al, 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etc;《Lung-Pau-Jie》and《San-Jia-He》copies in th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Shan-lin-de-tz-suen》owned a collection at the Taipei Municipal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copies in the National Taiwan Library,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Public Library;《Bei-Guei-Nan-Huei》《Ching-Ming-Shang-He-Tu》《Shang-Jiang-De-Niu-Er》《Hua-Ju-San》have more collections dispersed throughout the library of Taiwan. hrough the processing and organizing of the thesis, could be referenced by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 Duan Caihua,Long Novel, Thought Connotation
目 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書影……...................................................... III
目錄.......................................................... X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8
第三節 相關研究文獻回顧.................................... 13
第貳章 段彩華的創作歷程....................................... 21
第一節 段彩華的生平與創作養成............................... 21
第二節 段彩華的小說初試與漸趨成熟........................... 30
第三節 段彩華其它短、中篇小說介紹........................... 39
第參章 段彩華長篇小說的主題內涵............................... 49
第一節 長篇小說的內容概述................................... 49
第二節 長篇小說的主題類型................................... 59
第三節 長篇小說的思想內涵................................... 74
第肆章 段彩華長篇小說的人物與藝術特色......................... 115
第一節 小說的人物描繪與角色建立............................. 115
第二節 小說的敘事技巧與情節設計............................. 124
第三節 動態筆法與情節設計的藝術特色......................... 148
第伍章 結論................................................... 157
主要參考書目.................................................. 161
附錄一 段彩華訪問記錄......................................... 167
附錄二 段彩華手稿............................................. 175
主要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一)段彩華作品
段彩華:《幕後》(臺北:文藝創作出版社,1951 年)
段彩華:《山林的子孫》(臺北:幼獅書店,1969 年
段彩華:《雪地獵熊》(臺北:三民書局,1969 年)
段彩華:《花雕宴》(臺北:華欣文化中心,1974 年)
段彩華:《屠門》(臺北:華欣文化中心,1974 年)
段彩華:《段彩華幽默短篇小說選》(臺北:華欣文化中心,1976 年)
段彩華:《野棉花》(臺北:爾雅出版社,1976 年)
段彩華:《龍袍劫》(臺北:名人出版社,1977 年)
段彩華:《流浪拳王》(臺北:臺灣新聞報社,1978 年)
段彩華:《段彩華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1979 年)
段彩華:《賊網》(臺北:洪範書店,1980 年)
段彩華:《民國第一位法學家》(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2 年)
段彩華:《流浪的小丑》(臺北:駿馬出版社,1986 年)
段彩華:《一千個跳蚤》(臺北:世茂出版社,1986 年)
段彩華:《百花王國》(臺北:世茂出版社,1988 年)
段彩華:《上將的女兒》(臺北:九歌出版社,1988 年)
段彩華:《奇石緣》(臺北:華欣文庫,1991 年)
段彩華:《花燭散》(臺北:九歌出版社,1991 年)
段彩華:《清明上河圖》(臺北:九歌出版社,1996 年)
段彩華:《王貫英先生傳》(臺北: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1999 年)
段彩華:《北歸南回》(臺北:聯合文學,2002 年)
段彩華:《我當幼年兵》(臺北:彩虹出版社,2003 年)
段彩華:《段彩華小說選集》(臺北:臺灣商務圖書館,2006 年)
段彩華:《無限時空逍遙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9 年)






(二) 臺灣文學專著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中國十九、二十世紀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 年)
王德威:《從文學看歷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 年)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年)
司徒衛:《五十年代文學評論》(臺北:成文出版社,1986 年)
呂正惠:《殖民地的傷痕─臺灣文學問題》(臺北:人間出版社,2002 年)
呂正惠:《戰後臺灣文學經驗》(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2 年)
周英雄、劉紀蕙:《書寫臺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 年)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苦悶與蛻變─六○七○年代臺灣文學與社會》(臺中: 東海大學,2006 年)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戰後初期臺灣文學與思潮》(臺中:東海大學,2005 年)。
林文寶等:《臺灣文學》(臺北:萬卷樓,2001 年)
陳芳明:《後殖民臺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 年)。
須文蔚:《文學臺灣》(臺北:相印文化,2008 年)
葉石濤:《臺灣文學入門》(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 年)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87 年)
葛賢寧:《論戰鬥的文學》(臺北:中華出版社,1978 年)
臺灣作家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臺灣作家全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 年)
劉登翰等著:《臺灣文學史》(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 年)
龔鵬程:《臺灣文學在臺灣》(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 年)

(三) 其他
白 步:《作家的成長》(臺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78 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新北市:鼎淵圖書公司,2003)
朱光潛:《談文學》(臺南:信宏出版社,1999)
何寄澎:《中國現代短篇小說選析》(臺北:長安出版社,1984 年)
封德屏:《文學好因緣》(臺北:文訊出版社,2008 年)
張 建:《文學的長廊》(臺北:幼獅文化公司,1990 年)
黃武忠:《小說經驗─名家談小說技巧》(臺北:富春文化公司,1990 年)
楊昌年:《近代小說研究》(臺北:蘭臺書局,1976 年)
齊邦媛:《中國現代文學選集(小說)》(臺北:爾雅出版社,1983 年)


二、 學位論文
博士論文:
秦慧珠:《臺灣反共小說研究(1949 至 1989)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莊文福:《大陸旅臺作家懷鄉小說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張瀛太:《朱西甯小說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陳碧月:《五四時期與新時期大陸女性婚戀小說之女性意識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碩士論文:
江衍宜:《「細述」衷情─朱西甯小說研究》(新北市: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
余昱瑩:《段彩華小說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邢鼎賢:《朱西甯小說之生命觀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邱若琪:《司馬中原小說的戰爭書寫─以荒野、狼煙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08)
翁柏川:《「鄉愁」主題在臺灣文學史的變遷─以解嚴後(1987 年到 2001 年)返鄉書寫為主》(新竹: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陳國偉:《朱西甯系列小說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
傅建國:《司馬中原懷鄉長篇小說研究》(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黃瓊緻:《司馬中原鄉野傳奇初探》(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
楊政源:《家,太遠─朱西甯懷鄉小說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
蔡志遠:《司馬中原鄉野傳說人物類型之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語文教育碩士學位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9)

三、期刊雜誌
方 瑜:〈邊緣人的世界─評段彩華的野棉花〉,《聯合文學》第 31 期(1987 年 5 月),頁 215-216
司馬中原:〈淺析段彩華《駱家南墻〉,《中華文藝》第 108 期,頁(1980 年 2 月),頁 46-48
何 欣:〈三十年來的小說〉,《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 10 卷第 9 期(1977 年 9 月),頁 30
宋雅芝:〈段彩華:著手進行自傳些寫作〉,《文訊雜誌》第 276 期(2008 年10 月),頁 63
李寶玉:〈《花雕宴》讀後〉,《中華文藝》第 8 卷第 4 期(1974 年 12 月),頁99-100
林麗如:〈為時代發聲─專訪段彩華〉,《幼獅文藝》第 604 期(2004 年 4 月), 頁 22-23
邱秀芷:〈段彩華的〈陽春白雪〉〉,《書評書目》第 36 期(1976 年 4 月),頁74-83
姜 穆:〈段彩華的營構〉,《文藝月刊》第 112 期(1978 年 10 月), 13-23。
段彩華:〈在成長的歲月中〉,《聯合文學》第 112 期(1994 年 2 月),頁 177-17
段彩華:〈長篇小說的新境界〉,《文訊雜誌》第 246 期(2006 年 4 月),頁 50-53
段彩華:〈筆墨風霜三十年〉,《文訊雜誌》 第 16 期(1985 年 2 月),頁 247-252
段彩華:〈雞頭抱著雞尾〉,《文訊雜誌》第 237 期(2005 年 7 月),頁 66
桑品載:〈一立方公分的段彩華〉,《純文學》第 41 期(1970 年 5 月),頁 64
張 健:〈評段彩華的〈押解〉〉,《幼獅文藝》第 167 卷第 6 期(1967 年 11 月),頁 176-179
陳一山:〈段彩華〈三馬入峪〉的剖析〉,《新文藝》第 134 期(1967 年 5 月), 頁 101-106
陳克環:〈段彩華的插秧片子〉,《書評書目》第 20 期(1974 年 12 月), 頁18
鄒桂苑:〈段彩華研究資料彙編〉,《文訊雜誌》第 112 期(1995 年 2 月),106-108
謝峻溪:〈《評《幕後》〉,《文藝創作》第 7 期(1951 年 11 月),頁 115-116。
鍾淑貞:〈大力培植青年作家的段彩華〉,《幼獅文藝》第 604 期(2004 年 4 月),頁 42-43

四、報紙
李榮慶:〈才高識卓兩堪誇─請看朱夜、段彩華〉,《中國時報》1966 年 3 月27 日第 9 版
陳 戈:〈氣氛與佈局評《文藝月刊》第一期段彩華的小說〈怪廟〉〉,《青年戰 士報》1969 年 8 月 25-27 日第 7 版
上官予:〈讀段彩華〈風雨港議〉,《中國時報》1970 年 3 月 7 日第 10 版。
馮季眉:〈文學性的俠義情懷─訪段彩華談《清明上河圖》〉,《中華日報》1971 年 11 月 7 日第 10 版
原上草:〈評段彩華〈沙河對岸〉〉,《臺灣日報》1972 年 3 月 9-13 日第 9 版
周漢文:〈〈琢璞記〉中的刑責問題〉,《中央日報》1974 年 6 月 29 日第 10 版
上官予:〈評段彩華〈貨郎挑子〉〉,《中華日報》1975 年 8 月 20 日第 12 版
微知:〈評《段彩華自選集》〉,《中華日報》1975 年 12 月 27-29 日第 9,11 版
茅以儉:〈性格老生〉,《中華日報》1977 年 2 月 8 日第 11 版
嶽 峰:〈段彩華《鷺鷥之鄉》〉,《青年戰士報》1977 年 3 月 9 日第 12 版
沈萌華:〈微雲淡月迷千樹──七月份國內短篇小說佳作選評〈對臺戲〉〉,《臺 灣時報》1981 年 9 月 7-8 日第 12 版
沈萌華:〈綠樹蔭濃一院春──九月份國內短篇小說佳作選評〈鉅款〉〉,《臺灣時報》1981 年 10 月 28-29 日第 12 版
萬胥亭:〈印象、表現、蒙太奇─試論段彩華的小說〉,《工商日報》1990 年 9 月 8 日第 12 版
段彩華:〈深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中華日報》1998 年 1 月 25 日 18 版
保 真:〈東南西北人─名畫血債〉,《中華日報》1998 年 12 月 8 日第 14 版
林少雯:〈評段彩華《幕後》〉,《中央日報》1999 年 6 月 28 日第 22 版
林秀玲:〈鄉歸何處〉,《聯合報》2002 年 8 月 18 日第 23 版
丁文玲:〈段彩華─歸回之間再譜歷史悲歌〉,《中國時報》2002 年 9 月 8 日 第 21 版
范銘如:〈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中國時報》2002 年 9 月 8 日第 22 版
張行知:〈段彩華與他的《我當幼年兵》〉,《青年日報》2004 年 11 月 29 日第10 版

五、網路資訊
聯合新聞網閱讀藝文專欄: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
2007 臺灣作家作品名錄:http://www3.nmtl.gov.tw/
新京報:〈溫世仁武俠小說大賽頒獎 武俠定義成爭議熱點〉,華夏經緯網,2011 年 12月8 日, 網址:http://big5.huaxia.com/zhwh/whxx/2011/12/2687209.html
封面
審查表
謝詞
摘要
書影
目錄
第壹章
第貳章
第参章
第肆章
第伍章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一
附錄二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8.01.29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8.01.2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