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丁秋萍
中文論文名稱:在地遊學:新店大坪林地區文化資源現況調查及融入教學之研究
指導教授姓名:張弘毅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9
中文關鍵詞:臺北新店大坪林文化資源大眾史學在地文化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7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8
  • 收藏收藏:0
透過在地的文化資源,能提供本地居民一種與前代間的延續感、凝聚社區居民珍視自己「所在」的自我認同,並進而成為在地文化的基石。本研究運用文獻研究及實地踏查,建立起位於臺北新店都會區中大坪林地區的文化資源架構,並將其整理成三大類:(一)因水利建設開鑿的石腔、築堤而成的碧潭以及蜿蜒於大坪林各地的水圳,這些無不與本地區的大坪林圳與瑠公圳有關;(二)民宅無疑是和人的生活有最密切關聯的建築,它並非只是冰冷的材料與構造的組合,而家人生活的場所,是延續整個家族傳承的地方,也是最能呈現聚落型態與庄民日常生活的場所;(三)以農業為本的庄民在此落地深根後,為祈求並感念神明的庇佑所建立的廟宇及為傳播基督信仰所興建的教堂。並透過口述訪談,了解在地人過往的日常生活與記憶,讓人與在地文化資源呈現生動緊密的連結。這種關心大眾的書寫方式,以在地人的眼光觀看在地人歷史的方式,也與「大眾史學」的理念相結合。
藉由這次對大坪林地區文化資源的調查及訪談,本研究除了希望為地方建立史料,保留在地的文化,為在地文化盡一份心力外,進一步希望能對此成果善加利用,將在地文化資源的研究透過適當的轉化,設計成為教學教材或規畫成在地遊學的景點,讓教材更具有特色、讓學習課程更具有在地性。因此大坪林地區的文化資源,不僅成為大坪林過往歷史的最佳見證,也是居民重新認識自己,認同自己的最佳途徑。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provide the extension from previous gener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self identification of the place where local residents belong. And that further become the foundation of local culture. This research utilizes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study to build the cultural resource structure in Xindian DaPingLi area in metropolitan Taipei and sort it in the following three categories: 1. Bitan, the result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mposed of stone chamber and dyke, and canals wind through every corner of DaPingLin have everything to do with the local DaPingLin Canal and Liugong canal. 2. Houses are certainly the most relevant buildings to people's life. It is not merely the combination of cold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it is the place where families live; the place where the legacy of the whole family pass on and the place where human settlements and ordinary lives of the villagers are presented. 3. Temples built to pray and to remember the gratitude of the god and churches built for spreading the beliefs of Christianity by agriculture-based villagers who settle here. Through oral interview, we understand the ordinary life and memory of the locals and it shows a vivid, firm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eople and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The way of writing that cares public and the local point of view on local history integrates with the concept of "public history".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of the cultural resources in DaPingLin area, this research not only hope to construct historical data for the region, retain local culture, and contribute to local culture but also to make the most use of the result by properly transforming and designing the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eaching materials or tourist sites for study to accomplish characteristic teaching materials and local learning programs. Therefore the cultural resources in DaPingLin area have become not only the best testimony for the past of DaPingLin but also the best way for residents to rediscover and identify themselves.
Keyword: Taipei, Xindian, DaPingLin, local culture, cultural resources, public history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次 I
表 次 II
圖 次 III
照片目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分析 4
第三節 研究理論、方法與範圍 16
第二章 自然環境與歷史人文 29
第一節 大坪林的自然環境 29
第二節 大坪林的早期發展 37
第三節 大坪林的歷史變遷 42
第三章 文化資源調查與分析 53
第一節 水圳與碧潭 53
第二節 傳統民宅 89
第三節 宗教信仰 114
第四章 日常生活與歷史記憶 133
第一節 日本時代的生活與記憶 135
第二節 戰後的日常生活與回憶 150
第五章 大坪林文化資源的再利用 167
第一節 文化資源融入國小「在地遊學」路線設計 167
第二節 文化資源融入國小教學設計 17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81
參考文獻 185
附錄 192
一、 史料
1.山田伸吾,《臺北縣農家經濟調查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1899年。

2.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新店市志》。臺北:新店市公所,2006年。

3.尹章義編,《新店市誌》。臺北:新店市公所,1994年。

4.余文儀主修,《續修臺灣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4年。

5.余文儀纂修,《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1962年。

6.夏獻綸,《臺灣輿圖並說》。臺北:成文出版社,1984年。

7.陳培桂主修,《淡水廳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二、 口述訪談記錄
(一)七張住戶
林女士(A6)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30716。地點:七張福德宮。
陳女士(A5)第一、二次口訪記錄。時間:20120731、20120803地點:新店中華路陳宅。
鄧先生(A9)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20731。地點:新店中華路鄧宅。
(二)十二張住戶
劉先生(C2)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20807。地點:新店明德路劉宅。
鄭先生(B6)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30716。地點:十二張咸亨宮。
(三)十四張住戶
李先生(C7)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30503。地點:大豐國小。
林先生(C5)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30803。地點:十四張林宅。
劉女士(C1)第一、二次口訪記錄。時間:20130906、20140421。地點:十四張高記。
劉先生(C3)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30803。地點:十四張明記。
劉先生(C4)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30906。地點:十四張高記。
劉先生(C8)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40421。地點:十四張高記。
鄧女士(C6)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30426。地點:新店北新路美語教室。
(四)二十張住戶
李女士(B5)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20816。地點:新店中正路李宅。
林先生(B4)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30716。地點:二十張福德宮。
高女士(B2)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20816。地點:新店中正路李宅。
(五)寶斗厝住戶
高先生(B1)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20807。地點:新店寶中路高宅。
劉先生(B3)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20807。地點:新店顯應祖師廟。
(六)新店老街住戶
朱先生(A1)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30505。地點:碧潭商家店鋪。
吳女士(A4)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30414。地點:新店長老教會。
吳女士(A8)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30805。地點:新店路攤位。
李先生(A2)第一、二次口訪記錄。時間:20130327、20130414。地點:新店長老教會。
林先生(A3)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30505。地點:新店長興宮。
陳先生(A7)第一次口訪記錄。時間:20120603。地點:新店路店鋪。

三、 專書
尹章義,《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1989年。

王健旺,《臺灣的土地公》。臺北:遠足,2003年。

田其虎等,《在地遊學.發現臺灣-Discover Formosa-100條遊學路線》。臺北:教育部,2007年。

由力•阿冒等,《大家來寫村史》。臺北:唐山,2001年。

李順仁,《渡過新店溪》。臺北:拳山堡文史工作室,2003年。

杜奉賢,《文化資源的研究調查與利用規劃:實例探討》。臺北:唐山,2004年。

周樑楷等,《人人都是史家》。臺中:采玉出版社,2004年。

周樑楷等,《大家來寫村史》。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5年。

林宗貴主編,《聖殿蓋建獻堂紀念冊》。臺北:台灣基教長老教會新店教會,2010年。

林承會,《傳統建築手冊》。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5年。

林美容,《鄉土史與村庄史-人類學者看地方》。臺北:臺原出版社,2000年。

夏聖禮,《店仔腳頂的歲月》。臺北:臺北縣文化局,2006年。

夏聖禮,《新店溪水天上來~瑠公圳新店段與大坪林圳空間歷史書寫》。臺北:街頭巷尾工作室,2009年。

夏聖禮等,《故事新店》。新北:新北市教育局,2012年。

夏聖禮編,《臺北屈尺道–百年尋跡》。臺北:臺北縣文史協會,2008。

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臺北縣縣定古蹟瑠公圳引水石硿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8年。

高麗卿等,《戀戀古文山相思新河畔》。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0年。

盛堡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劉氏利記公厝研究報告書》。臺北:劉氏祭祀公業自救會重建籌備會,2006。

盛堡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劉氏家廟啟文堂研究報告書》。臺北:劉氏祭祀公業自救會重建籌備會,2006年。

陳宗仁,《從草地到街市-十八世紀新店街的研究》。臺北:稻香出版社,2008。
馮淑萍,《大豐國小百週年特刊-緣起大豐情載百年》。臺北:新店市大豐國民小學,1998年。

黃驗主編,《新北市文史百科全書》。臺北:智慧藏學習科技公司,2010年。

楊仁江,《臺北市民宅調查》。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0年。

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會史編纂小組,《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會史》。臺北: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1993年。

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會史編纂小組,《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史畫集》。臺北: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1992年。

蔡丁財,《戀戀碧潭情:尋找新店瑠公圳開拓史跡》。臺北:新店市公所,2000年。

蔡丁財編,《新店人的歷史》。臺北:新店市公所,2002年。

蔡淑玲、郭雄軍,《在地遊學:臺灣生活與文化全體驗》。臺北::聯經,2008年。

James B.Gardner,Peter S. Lapaglia,Public History:Essays from the Field. Malabar,Fla:Kreiger Publishing CO.,2004。

四、 學位論文
1. 王登安,《國小鄉土教學資源的調查與課程融入之途徑一以鹿谷鄉田底地區之人文環境資源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 王慧瑜,《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1895-1937年》。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3. 古秋平,《國小二年級應用社區資源的「藝術與人文」課程與教學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4. 李正蓉,《結合社區文化資源應用於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以新北市蘆洲國小中年級為例》。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學碩士論文,2012年。

5. 林健一,《都市發展衝擊下的文化地景-以新店瑠公圳為例》。臺北: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6. 高俊銘,《地方歷史與社區文化資產守護關係之研究-以花蓮美崙溪畔日式宿舍保存與再利用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7. 張家佳,《大眾史家的歷史書寫》。臺中: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8. 張瓊文,《土地、社會與國家:新店地區的空間性轉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9. 莊媛婷,《都市內農業灌溉渠道發展歷程之調查及其再利用之研究--以新店市瑠公圳為例》。臺北:淡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2001年。
10.陳政榮,《全球化下的文化治理個案》。臺北:臺大建築與城鄉所碩士論文,2005。

11.陸俊翰,《臺北瑠公圳發展變遷之研究》。臺北:臺灣科技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2010年。

12.黃貞婉,《國民小學社會領域新店本土教材之研究――以大坪林圳與瑠公圳為中心》。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13.黃郁文,《「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14.詹 瑋,《臺北文山地區百餘年來的發展與變遷(1761-194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

15.劉姿廷《社區文化資源應用於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教育之研究--以臺北市保安宮為例》。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

16.劉家君,《屏東縣大鵬灣畔共和新村的文化資源之探討》。台南: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文化與自然資源管理組碩士論文,2007年。

17.鄭淑媛,《結合社區文化資源之國民小學藝術課程設計-以桃園縣南門國小為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18.羅明珍,《結合社區文化資源之藝術教育課程設計研究─以宜蘭縣國中美術中課程設計為例》。彰化: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五、 期刊論文與研討會論文
1.呂紹理,〈日治時期臺灣的休閒生活與商業活動〉。《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9年,頁357-398。

2.周樑楷,〈歷史意識是種思維的方法〉。《思想》第2期,2006年2月,頁125~162。

3.張弘毅,〈解決問題與行動導向之通識教育─大眾史學與在地文化〉。臺中:中山醫學院演說稿,2012年6月2日。

4.陳玉箴,〈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階級與文化展演:日治與戰後初期的「臺灣菜」〉。《臺灣史研究》第15卷第3期,2008年7月,頁139~186。

5.黃麗美、郭雄軍,〈創意遊學與文化行銷之研究-以臺北縣漁光國小為例〉。《研考雙月刊》第 31卷第2期,2007年4月,頁99~111。
6.蔡淑玲、郭雄軍,〈臺灣特色學校之發展策略與經驗-以漁光國小和龍山國小為例〉。《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第27卷第3期,2010年6月,頁13~22。

六、 網路資料
文化資產局網址 http://www.boch.gov.tw/boch/

中研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網站http://webgis.sinica.edu.tw/map_irrigation/Canal_D02.html
中時電子報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Coffee/0,3406,112011081900510+11051301+20110819+news,00.html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遊學臺灣歷史專區網址http://tour.youthtravel.tw/tour/history.php
國家文化資料庫網址 http://nrch.moc.gov.tw/ccahome/photo/photo_meta.jsp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網址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

新北市地政局網址 http://www.land.ntpc.gov.tw/web/Home

新北市政府光觀局網址http://tour.ntpc.gov.tw/page.aspx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網址http://www.planning.ntpc.gov.tw/web/Home?command=display&page=flash

新店區公所網址http://www.xindian.ntpc.gov.tw/web/Home?command=display&page=flash

臺北市立大學圖書館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網址http://lib.utaipei.edu.tw/UTWeb/wSite/ct?xItem=99305&ctNode=253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網址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書名
全文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4.7.11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4.7.1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