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部分: 王佳鳳(2004)。運用資料採礦於台灣觀光資訊入口網站瀏覽行為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台中市。 李佩秦(2009)。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與憂鬱傾向母親親子互動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柯籙晏(2003)。從故事敘事看科普敘事─科學普及之敘事研究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柯倩玉(2008)。全球暖化數位教材之設計與評估─以國小高年級學童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高玉芳(2000)。尋找閱聽人─網際網路閱聽人調查方法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廣播與電視,15,139-184。 梁慧雯(2011)。高齡者同儕人際網絡間社會學習行為研究─以玩具工坊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章道義(1983)。科普創作概論。中國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郭良文(2002)。網路傳播。資訊社會研究專刊,2,251-253。 陳俊廷(2002)。網路電子報瀏覽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黃立文(1998)。網路使用的快感與神迷-遊戲理論與網路瀏覽行為之初探。「一九九八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論文,東華大學。 趙又慈(2010)。科普訊息的接收與理解─以大學生閱讀奈米相關訊息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潘同泰(2003)。國小自然科網路化教材設計與評估之研究─以資源利用與環境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賴阿福(1997)。網路化教材製作實物探討—以HTML為基礎。資訊教學實務,台北市: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90-123。 賴阿福(2006)。中小學數位教材推展的6W。「2006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論文集,165-167,淡江大學。 賴阿福、陳靖旻(2003)。國小自然科數位教材模糊化評估工具及平台之發展研 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2004年專刊,119-144。 賴怡璇(2010)。從離散值分析學生認知型態與遊戲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彥甫(2012)。消費者使用遊戲類行動應用程式(App)之行為研究–影響因素、購買機率、市場佔有率、以及預估App Store與Google Play之市場相互掠奪程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台東縣。 劉明洲(2001)。遊戲軟體中不同程度解題者之思考類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2,201-217。 外文部分: Hollenstein, T., Granic, I., Stoolmiller, M., & Snyder, J. (2004). Rigidity in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xternalizing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r in early childhood.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32, 595-607. Hollenstein, T., & Lewis, M. D. (2006). A state space analysis of emotion and flexibility in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Emotion, 6, 656-662. Hong, J.C., & Liu, M.C.(2003). A study on thinking strategy between experts and novices of computer gam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9 (2), 245–258. Hong, J., Hwang, M., Tam, K., Lai, Y., & Liu, L. (2012). Effects of cognitive style on digital jigsaw puzzle performance: A GridWare analysi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8, 920 – 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