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陳奕安
研究生英文姓名:Yi-An, Chen
中文論文名稱:臺北市高級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 Study on Meta-Evaluation of Senior-High School Evaluation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姓名:丁一顧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出版年: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3
中文關鍵詞:校務評鑑後設評鑑後設評鑑標準
英文關鍵字:school evaluationmeta-evaluationmeta-evaluation standard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46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高級中學校務評鑑之實施現況與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教育人員對校務評鑑看法之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研究者自編之「臺北市高級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曾參與98學年度至100學年度高中校務評鑑之45所學校,共計發出420份問卷,有效樣本為297份。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驗證性因素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數據資料分析與處理,獲致以下結論:
一、臺北市高級中學教育人員對校務評鑑整體暨五大類標準之看法表示認同。
二、「參與評鑑座談與否」之受評學校教育人員對校務評鑑實施之「效用性標準」與「可行性標準」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教育程度」、「現任職務」、「服務年資」、「學校規模、「學校性質」、參與校務評鑑「教學訪視」與「自我評鑑」之受評學校教育人員對校務評鑑實施看法整體暨其各標準看法一致。
四、評鑑結果客觀且公平,確保評鑑報告之可信度高。
五、校務評鑑委員之評鑑倫理與專業知能受肯定。
六、學校能依評鑑結果擬定自我改善計畫並確實執行。
七、實地訪評流程安排合理,惟兩天較難完整檢視校務運作之樣貌。
  最後根據文獻探討、研究結果之結論,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以及未來研究做出建議,俾供參考。
The study is aimed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senior-high school evaluation in Taipei City, and then to analyze the data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nior-high school staff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school evaluation. The method of data collection is questionnaire survey, adopted from a questionnaire named “Questionnaire of senior high school evaluation quality in Taipei city”.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based on 45 senior high schools implementing school evaluation in the 2009-2011 academic years in Taipei. There are 450 questionnaires being sent and valid feed-back samples are 297.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 t-test and one way ANOVA.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personnel in Taipei City have agreement on the whole and the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2.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personnel who had participant evaluation discuss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utility standards and feasibility standards agreement.
3. The respondents of different education degree, working positions, working years, school sizes, school type and who had participant teach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self-evaluation, more consistent views on the senior-high school evaluation whole and the meta-evaluation standards.

4.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objective, justice and ensuring high reliability evaluation report.
5. Evaluator complies with evaluation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at is readily receiving recognition.
6.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results, schools can develop self-improvement plan and implement.
7. Evaluation schedule arrange reasonably, but too difficult to view school performance entirely in two day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re proposed to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xecutive authority, schools and further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校務評鑑之內涵 13
第二節 後設評鑑之理論分析 32
第三節 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相關研究 5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7
第四節 實施程序 8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86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9
第一節 臺北市高級中學教育人員對校務評鑑看法之分析 8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受評學校教育人員對校務評鑑實施看法之差異分析 95
第三節 綜合討論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結論 123
第二節 建議 126


參考文獻 129
壹、中文部分 129
貳、英文部分 135
附  錄 139
附錄一、臺北市高級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調查問卷
【專家內容效度問卷】 139
附錄二、臺北市高級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調查問卷
【專家內容效度問卷意見彙整】 146
附錄三、臺北市高級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調查問卷
【預試問卷】 153
附錄四、臺北市高級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調查問卷
【正式問卷】 157
附錄五、臺北市高級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量表
【驗證性因素分析參數估計結果】 161
壹、中文部分
王保進(2001)。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模式之內涵分析。教育研究月刊,91,52-61。
王保進(譯)(2002)。大學自我評鑑(原作者:H. R. Kells)。臺北市:正中。(原著出版年:1995)
王保進(2003)。規劃成立辦理大學評鑑事務之財團法人專責單位案。臺北市:教育部。
王保進(2012)。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明源(2008)。大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以教育部93年度大學校院校務評鑑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宗立(2007)。教育品質:學校經營的挑戰。教育研究月刊,160,17-29。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實務。臺北市:松崗。
吳明隆、張毓仁(2011)。SPSS(PASW)與統計應用分析II。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5)。優質學校中課程發展、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之指標內涵及實踐策略分析。教師天地,134,21-31。
吳清山(2002)。校務評鑑的實施挑戰與因應策略。教師天地,117,6-14。
吳清山(1995)。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林天祐(2005)。後設評鑑。教育研究月刊,137,159。
吳清山、王湘栗(2004)。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9,1-25。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2)。教育名詞:校務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44,132。
吳清山、林天祐(1999)。教育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29,66。
吳書銘(2009)。我國師資培育機構評鑑實施成效之研究-後設評鑑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瑞剛(2008)。新竹市公立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私立學校法(1974年11月16日)。
周明華(2009)。我國技術學院綜合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淑卿(2000)。教育大辭書。臺北市:文景。
林天祐(2002)。校務評鑑的理念與作法。教師天地,117,15-20。
林天祐(2004)。教育評鑑實施過程與方法的專業化。教育資料集刊,29,27-51。
林劭仁(2001)。我國高級中學後設評鑑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俊成(2003)。落實「校務評鑑」、確保「教育品質」。學校行政,28,57-68。
邱錦興(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秦夢群(2000)。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市:五南。
國民教育法(1979年5月23日)。
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1982年7月7日)。
康聿岑(2012)。我國99學年度科技大學專業類系所評鑑之後設評鑑─學生觀點的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張奕華、顏弘欽(2012)。學校分散式領導構面之探析:領導者、追隨者與情境三元互動之檢證。教育實踐與研究,25(2),225-254。
張素貞(2001)。校務評鑑制度實施之探析:以臺北縣政府為例—許月玫、陳怡秀採訪。教育研究月刊,91,22-29。
張植珊(1979)。教育評鑑,教育計畫叢書之三四。臺北市: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
張鈿富(2001)。面對校務評鑑應有的理念與作法。教育研究,91,30-35。
張銘堅(2010)。臺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張釋心(2006)。桃園縣私立幼稚園後設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教育基本法(1999年6月23日)。
曹榕浚(2004)。桃園縣幼稚園後設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禎元(2004)。社會科學信度與效度的檢定及其關聯性。醒吾學報,27,1-23。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市:五南。
郭昭佑(2006)。當評鑑遇上教育-教育評鑑意涵探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2,19-42。
郭昭佑(2007)。教育評鑑研究:原罪與解放。臺北市:五南。
陳信翰(2007)。我國大學校院系所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曾文錄、湯志民、李珀、馮清皇、楊慶齡、賴文堅、楊雯、鄧鈞文(2001)。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指標建立及評鑑實施之研究。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曾淑惠(1996)。我國專科學校後設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淑惠(2002)。教育方案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游家政(1994)。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游家政、曾祥榕(2004)。教育評鑑的後設評鑑。教育資料集刊,29,53-94。
游家政、曾祥榕(譯)(2005)。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載於蘇錦麗(主編),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原作者:Stufflebeam, D. L.),533-550。臺北市:高等教育。
游進年(2003)。中小學教育評鑑之評析—以校務評鑑為例。教育研究,112,47-61。
湯志民(2001年1月)。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評析。林天祐(主持人),中小學學校評鑑、課程評鑑、教學評鑑、校長評鑑、教師評鑑。教育行政第八次論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黃芳銘(2006)。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黃政傑(1994)。國民小學教育評鑑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3-0301-H003-011),未出版。
楊世瑩(2005)。SPSS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旗標。
楊琬湞(2012)。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廖淑惠(2013)。宜蘭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2007年~2010年(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1)。臺北市98至101學年公私立高級中學校務評鑑計畫─100學年度校務評鑑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3)。臺北市98至100學年度高級中學校務評鑑方案之後設評鑑。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3年02月26日)。重要施政計畫 【官方網站】。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lp.asp?ctNode=55350&CtUnit=19270&BaseDSD=56&mp=104001
潘雅惠(2006)。高雄市幼稚園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潘慧玲(2004,5 月)。邁向下一代的教育評鑑回顧與前瞻。「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蔡文杰(1992)。學校評鑑的正用與誤用。臺灣教育,504,42-45。
蔡錦庭(2007)。基隆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崇趁(2006)。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指標及實施方式研究。臺北市:心理。
鄭彩鳳(2003)。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
鄭新輝(2001)。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盧增緒(1995)。論教育評鑑觀念之形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3-59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穆慧儀(2003)。國民中學後設評鑑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志峰(1997)。臺北市幼稚園後設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賴志峰(2009)。教育評鑑專業化及評鑑模式省思。研習資訊,26(1),79-83。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顏國樑(2003)。校務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因應做法。學校行政雙月刊,24,3-20。
羅文全(2005)。臺北市高職校務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蘇秀花(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務評鑑的發展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50,28-32。
蘇慧雯(2003)。臺北市幼稚園後設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蘇錦麗(1997)。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蘇錦麗(2003)。談教育評鑑之專業性。教育研究月刊,112,31-38。
蘇錦麗、楊瑩、王偉中、呂鴻德、詹惠雪(2001)。八十六學年度大學綜合評鑑試辦計畫成效評估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4,127-162。
蘇錦麗、黃曙東(2005)。後設評鑑研究:以2001年大學校院實施自我評鑑計畫成果報告書為例。教育研究集刊,51(2),31-65。
蘇錦麗、黃曙東(2007)。世界重要國家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發展對我國之啟示。高教評鑑,1(1),53-84。

貳、英文部分
Basarab, D. J. (1994).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evaluation studies. P&I, 33(3), 19-22.
Brinkerhoff, R. O., Brethower, D. M., Nowakowski, J. & Hluchyj, T. (1983). Program evaluation: A practition’s guide for trainers and educators. Boston, MA: Kluwer-Nijhoff.
Chelimsky, E. (1997). The coming transformation in evaluation. In E. Chelimsky, & W.R. Shadish(Eds.), Evalu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A handbook (pp. 1-27). Thousand Oaks, CA: Sage.
Cook, T. D. (1974).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 of secondary evaluation. In M. W. Apple, M. J. Subkoviak, &; H. S. Lufler, Jr. (Ed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alysis and responsibility (pp. 155-235). Berkeley, CA: MrCutrhan.
Cook, T. D.& Gruder, C. L. (1978). Metaevaluation research. Evaluation Quarterly, 2(1), 5-51.
Cooksy, L. J. & Caracelli, V. J. (2005). Quality, context, and use: Issue in achieving the goals of metaevalu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6(1), 31-42.
DuBois, P.H. (1970). A history of psychological testing.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ERS Standard Committee.(1982). Evaluation research society standards for program evaluation.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J270594)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89).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Hu & Bentler (1999). Cutoff criteria for fit indexe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Coventional criteria versus new alternativ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6(1), 1-55.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1981).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projects, andmaterials. New York, NY: McGraw-Hill.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1994).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 How to assess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Tounsand Oaks, CA: Sage.
Kells, H.R.(1995).Self-study process: A guide to self-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4th ed.). Phoenix, AZ: Onyx.
Nevo, D. (1995). School-based evaluation: A dialogue for school improvement. Tarrytown, NY: Elsevier Science.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2003). Inspecting school: Framework for inspecting schools. London: Ofsted.
Scriven, M. (1969). An introduction to meta-evaluation. Education Products Report, 2(3), 36-38.
Scriven, M. (1991). Evaluation Thesaurus(4th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Smith, N. L.(1981).Criticism and meta-evaluation.In N.L.Smith(Ed.), New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pp.266-273).Newbury Park, CA:Sage.
Stufflebeam, D. L.(1974).Toward a technology for evaluating evaluation .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 090319)
Stufflebeam, D. L.(2001).The metaevaluation imperative.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22(2),183-209, doi:10.1177/109821400102200204
Stufflebeam, D. L. (2009). Metaevaluation. Journal of MultiDisplinary Evaluation, 7(15), 99-158.
Stufflebeam, D. L. & Shinkfield, A. J. (1985). Systematic evaluation. Boston, MA: Kluwer-Nijhoff.
Stufflebeam, D. L. & Shinkfield, A. J. (2007). Evaluation theory,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tufflebeam, D. L.(2000).The methodology of metaevaluation. In D. L. Stufflebeam, G. F. Madaus & T. Kellaghan(Eds.), 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 (2nd ed.), (pp. 458-471). Boston, MA: Kluwer Academic.
Yarbrough, D. B., Shulha, L. M., Hopson, R. K., and Caruthers, F. A. (2011).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 A guide for evaluators and evaluation users (3r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全文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9.07.21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9.07.2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