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林志雄
中文論文名稱:圖說中法戰爭期間臺灣軍事籌防與其時空分析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Spatial-temporally Illustrating and Mapping Military Actions of the Sino-French War in Taiwan
指導教授姓名:王明志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1
中文關鍵詞:中法戰爭劉銘傳軍事籌防
英文關鍵字:Sino-French warMingchuan Liumilitary action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2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61
  • 收藏收藏:0
本論文旨在探討中法戰爭期間臺灣軍事籌防與其時空分析。瞭解法軍攻臺的主要目的與策略,與在臺清軍的防衛部署成效,藉由雙方攻防的分析與地圖對照,瞭解法軍攻臺的每場戰役過程。本研究目的為一、分析戰前劉璈的軍事籌防。二、探討劉銘傳來臺後北臺灣籌防。三、了解法軍攻臺的目的與進攻策略。
四、中法戰爭臺灣戰役在主要的戰場上攻防的時空比較與分析。五、中法戰爭臺灣軍事籌防結果與影響。
本論文首先說明中法戰爭臺灣戰役的源起、原因與法軍侵臺的目的;其次是中法戰爭臺灣戰役預籌備禦情形,主要是劉璈與劉銘傳的佈防分析比較;再者為北臺灣基隆戰役、滬尾之戰、第二次基隆之戰、澎湖之戰等各戰役的過程、分析與結果;最後是法議和與法軍退出澎湖,臺灣戰役結束。
受法軍侵臺影響,使得清廷體認到臺灣在東南沿海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戰後不久即宣布臺灣建省,任命劉銘傳為首任臺灣巡撫,在他推行臺灣的自強運動下,奠定了臺灣現代化基礎。
The focus of the thesis is to spatial-temporally explore Taiwan’s military actions in the Sino-French War, to understand the main goal and strategies of the French invas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fensive deployment of the Qing military in Taiwan and the processes of each batt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ilitary operations of both sides with illustrations of maps. The aims of the study are: (1) to analyze Ao Liu’s military preparations and defenses before the war ;(2) to explore Mingchuan Liu’s military deployment in Northern Taiwan ;(3) to understand the goals and attack strategies of the French army ;(4) to spatial-temporally analyze the attacks and defenses during the war ;(5) to understand the results and influences of Taiwan’s military operations during the war.
The thesis begins with the background and cause of Formosa battle during the Sino-French war. It then focuses on Taiwan’s military preparations and defenses—mainly the analysis and contrasts of Ao Liu’s and Mingchuan Liu's. Following it are the processes, analysis and results of the battles of Keelung, Huwei, the second battle of Keelung and the battle of Penghu. The last part deals with the end of the Formosa battle—with the peace treaty signed and the French troops evacuating Taiwan.
The French invasion of Taiwan made the Qing court aware of the strategic value of Taiwan, which was made a province soon after the war ended, with Mingchuan Liu appointed the first provincial governor of Taiwan. Liu then started a massive modernization program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infrastructure in Taiwa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文獻回顧 5
第五節 研究架構 20
第二章 中法戰爭臺灣戰役的發生 21
第一節 中法戰爭臺灣戰役發生之源起 21
第二節 中法戰爭臺灣戰役發生的原因 26
第三節 法軍入侵臺灣的目的 38
第三章 中法戰爭臺灣戰役預籌備禦情形 43
第一節 戰前臺灣道劉璈的軍事籌防 43
第二節 巡撫銜督辦臺灣事務劉銘傳到臺後的籌防 57
第三節 二劉籌防的時空分析比較 64
第四章 北臺灣基隆戰役 75
第一節 清軍防衛部署 75
第二節 法艦進攻部署 78
第三節 第一次基隆之戰過程與結束 82
第五章 北臺灣滬尾戰役 95
第一節 清軍防衛部署 95
第二節 法軍戰力部署 98
第三節 滬尾戰役過程與結束 101
第六章 法軍封鎖臺灣與結束 111
第一節 法軍封鎖臺灣 111
第二節 第二次基隆之戰 119
第三節 澎湖之戰 145
第四節 中法議和與臺灣戰役結束 157
第七章 結 論 169
參考書目 173
一、史料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法戰爭》(7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6月再版。
左宗棠,《左文襄公奏牘》,《臺灣文獻叢刊》第八八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1960年。
李鴻章,《李文忠公全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11月。
李鴻章,《李文忠公選集》(上下冊),《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三一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沈景鴻等編輯,《清宮月摺檔臺灣史料》(八冊),《國立故宮博物院院藏清代臺灣文獻叢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4年10月初版。
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九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洪安全總編輯,《清宮廷寄檔臺灣史料》,《國立故宮博物院院藏清代臺灣文獻叢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8年。
洪安全總編輯,《清宮洋務始末臺灣史料》(四冊),《國立故宮博物院院藏清代臺灣文獻叢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9年10月初版1刷。
洪安全總編輯,《清宮諭旨檔臺灣史料》(六冊),《國立故宮博物院院藏清代臺灣文獻叢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6-1997年初版1刷。
喻長霖等纂,《臺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楊岳斌,《楊勇慤公奏議》,《臺灣文獻叢刊》第六二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明清臺灣檔案彙編》,臺南市:臺史博;臺北市:遠流,臺大圖書館,2008年10月一版。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法軍侵臺檔》(上下冊),《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九二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法軍侵臺檔補編》,《臺灣文獻叢刊》第二○四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述報法兵侵臺紀事殘輯》,《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五三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史列傳選》,《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七四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季外交史料選輯》,《臺灣文獻叢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德宗實錄選輯》(第一〜三冊),《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九三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經濟史二集》,《臺灣研究叢刊》第三三種,臺北:臺灣銀行,1955年8月。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臺灣文獻叢刊》第二六七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籌辦夷務始末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三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關係文獻集零》,《臺灣文獻叢刊》第三○九種,臺北:臺灣銀行,1972年12月。
劉銘傳,《劉壯肅公奏議》,《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七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劉璈,《巡臺退思錄》,《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一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二、專書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二十九編),(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9月初版。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編著,《中國戰爭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
王傳燾,《劉銘傳:臺灣現代化的推動者》,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
王彥威纂 ; 王亮編輯,《清季外交史料》,臺北市: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
何炳松,呂思勉,《歷史研究法二種》,臺北:華世出版社,1974年
李恩涵,《近代中國-外交史事新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李恩涵,《曾紀澤的外交》,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15),1966年。
李國祁,《郭廷以先生百歲冥誕紀念史學論文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1月初版。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臺六版。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80年。
季平子,《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臺北市:雲龍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第一刷。
林君成,《晚清的禦侮戰爭與臺灣存亡─以中法戰爭臺灣戰役(1883~1885)為論述中心》,臺北: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77年。
邵循正,《中法越南關係始末》,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第2次印刷。
胥端甫著,《劉銘傳抗法保臺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二月初版。
張世賢,《晚清治臺政策》,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1978年6月初版,2009年7月再版。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臺北:聯經,2000年。
許毓良,《清代臺灣軍事與社會》,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年10月。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冊),臺北市:曉園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5月初版。
郭廷以,《近代中國的變局》,臺北:聯經,1987年初版。
郭廷以,《臺灣史事概說》,臺北:正中書局,1988年,臺初版第九次印行。
陳三井,《近代中法關係史論》,臺北:三民書局,1993年。
黃嘉謨,《甲午戰前之臺灣煤務》,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再版。
葉振輝,《臺灣先賢先烈專輯 劉銘傳傳》,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12月。
廖宗麟,《中法戰爭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臺灣史蹟源流研究會,《劉銘傳專刊》,臺北:臺灣史蹟源流研究會印行,1977年,2月。
劉伯奎,《中法越南交涉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0年。
劉振魯編著,《臺灣先賢先烈專輯(第六輯)劉銘傳傳》,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年6月。
廣雅出版有限公司編輯部編,《中法戰爭文學集》,臺北:廣雅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4月初版。
楊公素,《晚清外交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
蔡東杰,《李鴻章與清季中國外交》,臺北:文津,2001年。
盧建榮,《入侵臺灣:烽火家園四百年》,臺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1999年
錢穆,《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龍章,《越南與中法戰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羅剛,《劉公銘傳年譜初稿》,臺北:正中書局,1983年。
蘇炳同,《臺灣先賢先烈專輯 劉璈傳》,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12月。
三、譯著
Albrecht Wirth著,周學普譯,〈臺灣之歷史〉,《臺灣研究叢刊》第五四種,《臺灣經濟史六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
C. Imbauel-Huart 著,黎烈文譯,《臺灣島之歷史與地誌》,《臺灣研究叢刊》第五六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Chantal ZHENG (白尚德)著、鄭順德譯,《十九世紀歐洲人在臺灣》,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6年初版一刷。
E. Garnot著,黎烈文譯,《法軍侵臺始末》,《臺灣研究叢刊》第七三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G. L. MacKay(馬偕)著,J.A.Macdonald編、周學普譯,《臺灣六記》(From Far Formosa: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臺灣研究叢刊》第六九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1月。
G. L. MacKay(馬偕)著,陳宏文譯,《馬偕博士日記》,臺北:人光出版社,1996年初版。
H. B. Morse著,周學普譯,〈1882~1891年臺灣淡水海關報告書〉,《臺灣研究叢刊》第五四種,《臺灣經濟史六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
John Dodd原著,陳政三譯述,《北臺封鎖記: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Journalof a Blocked Resident in North Formosa:During the Franco-ChineseWar 1884-5),臺 北:原民文化,2002年。
Ludwing Riess著,周學普譯,〈臺灣島史〉,《臺灣研究叢刊》第三四種,《臺灣經濟史三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6年。
石岱(Stéphane Ferrero) ,帥仕婷、石岱譯,《當Jean遇上福爾摩沙:一名法國小兵的手札(1884~1885)》(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2003年11月第一版)。
東嘉生著,周憲文譯,《臺灣經濟史概說》,臺北:海峽學術,2000年。
費德廉(Douglas L.Fix)、羅效德(Charlotte Lo)編譯,《看見十九世紀的臺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Curious investigations:American and European impressions of Taiwan),臺北市:如果出版:大雁文化發行,2006年12月初版。
蔡啟恒譯,《臺灣之過去與現代》,《臺灣研究叢刊》第一O七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年。
鄭順德譯,《孤拔元帥的小水手》,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4年初版。

四、期刊
(一)臺灣
王雲洲,〈評[蘇同炳著]《劉璈傳》一書〉,《臺灣風物》,第59卷第1期,2007年,頁161-168。
吳蕤,〈劉銘傳與劉璈〉,《暢流》,第40卷第8期,1969年,頁1-4。
呂士朋,〈中法越南交涉期間清廷大臣的外交見識〉收錄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清季自強運動研討會論文集》(上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8年。
呂實強,〈綜論劉銘傳的功績〉,《歷史月刊》,第96期,1996年1月,頁26-31。
呂實強、韋慶遠、莊吉發、馬波,〈劉銘傳百年祭〉,《歷史月刊》,第96期, 1996年1月,頁25-31。
李恩涵,〈同治、光緒年間(一八七O-一八八五)湘、淮軍的衝突與合作〉收錄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9期,1980年7月。
李國祁,〈中法戰爭期間劉銘傳在北臺灣迎戰法軍始末〉,《歷史月刊》,第190期,2003年11月,頁41-55。
林松有,〈中法戰爭與中國決策〉,《人文世界》,第8卷第5期,臺北,1978年9月。
周學普譯,Davidson著〈中法戰爭法軍侵臺之役〉,《臺灣銀行季刊》,第21卷第2期,1970年6月,頁276-293。
莊吉發,〈從故宮檔案論劉銘傳在臺灣的建樹〉,《歷史月刊》,第96期,臺北:歷史智庫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月。
莊樹華,〈中研院近史所館藏外交檔有關臺灣史料介紹—從總理衙門檔案看臺灣對外關係〉,《臺灣文獻》,第47卷第3期,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9月。
許文堂,〈清法戰爭中淡水、基隆之役的文學、史實與集體記憶〉,《臺灣史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頁1-50,2006年6月。
許雪姬,〈二劉之爭與晚清臺灣政局〉,收錄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4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6月。
許雪姬,〈抗法名將孫開華事蹟考〉,《臺灣文獻》,第36卷第3、4期,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年12月。
許雪姬,〈劉銘傳研究的評介〉,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編輯,《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鄭成功、劉銘傳》,第五屆中國近代化文化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文學院,2003年。
許雪姬,〈劉璈與中法戰爭〉,《臺灣風物》,第35卷第2期,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85年6月。
陳三井,〈中法戰爭的法方檔案與法文著作〉,《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5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8年3月出版。
陳三井,〈茹費理的殖民思想及其對華政策〉收錄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9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0年。
陳三井,〈清季國人對臺灣海防地位的認識〉,《高雄文獻》,創刊號,高雄,1979年12月。
黃秀政、黃文德,〈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去職研究〉,《臺灣文獻》,第49卷第4期,1998年,頁9-24。
蔡哲茂,〈虢季子白盤與劉銘傳〉,《古今論衡》,15期,2006年,頁17-30。
蘇梅芳,〈劉銘傳的自強維新思想與抱負〉,《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22期,1996年,頁129-161。
(二)、大陸
丁彩霞,〈中法戰爭期間《申報》對清政府援臺抗法的認識〉,《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5期,頁84-87,2009年10月。
林其泉,〈中法戰爭中的臺灣保衛戰〉,《大同高專學報》,第12卷第1期,頁53-64,1998年3月。
韋慶遠,〈劉銘傳與中法戰爭期間的臺灣保衛戰〉,《歷史月刊》,第96期,臺北:歷史智庫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月。
許毓良,〈清末臺灣的防軍〉,《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3期,頁78-99。
陳九如,〈劉銘傳人才思想論析〉,《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四期,頁9-17。
夏維奇,〈清季電報的建控與中外戰爭〉,《中國史研究》,2010年第14期,總第603期,2010年6月,頁3~12。
黃振南,〈首次中法基隆之役考〉,《大同高專學報》,第11卷第2期,頁40-51,1997年6月。
萬克夫、龔孟強,〈論清季中法戰爭所涉之戰爭法問題〉,《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11年12月,第11卷第4期,頁35-38。
魏曉鍇,〈淡水之役清軍取勝原因之探析〉,《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學》,第22卷第2期,2009年4月,頁27-32。
關威,〈講授中法戰爭史有關的幾個問題〉,《歷史教學》,第3期,天津,1999年。
蘇小東,〈劉銘傳海防思想與實踐-兼論臺灣在中國海防中的戰略地位〉,《安徽史學》,2007年第1期,頁99-105。


五、學位論文
王珂,《中法戰爭與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1966年6月
林君成,《十九世紀中國的禦侮戰爭─以中法戰爭臺灣戰役(1883~1885)為論述中心》,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12月。
張進明,《中法越南交涉時期李鴻章的外交政策(1881-1884)》,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所,1995年6月。
張俊良,《清季中法對越南保護權的爭議-中西國際秩序原理的衝突》,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所,1992年6月)。

六、網路資源
臺灣大百科全書網站: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_zh_TW.aspx
《臺灣輿圖》 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2/p01.html
封面+摘要+謝辭+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參考書目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4.1.22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4.1.2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