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何中原
研究生英文姓名:HO,CHUNG-YUAN
中文論文名稱:九五~九九學年度音樂教育學位論文中 教育心理學文獻內容分析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 Study on Citation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2006~2010 Music Education of Thesis
指導教授姓名:方銘健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音樂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4
中文關鍵詞:文獻引用教育心理學音樂教育文獻分類
英文關鍵字:CitationEducational PsychologyMusic EducationClassification Syatem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9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2
  • 收藏收藏:0
任何事物的發生都有其起點,就連時間也有一個起點(宇宙大霹靂),音樂的起點(聲音)、教育的起點、音樂教育行為的起點、研究者的起點,這些起點在事物的發生後就被遺忘,但是整個事物卻是由這個最初的開始為中心,所建構出來的,音樂教育的確獨立成一個學有專精不可取代的學科,但在回朔起點上,教育心理學可以擔任協尋工作,因為心理學研究的是人類行為與心理現象,可直指音樂教育最初開始。
本論文主要是統整九五~九九音樂教育學位論文引用教育心理學文獻內容,並試圖做出分析與建議。本研究目的為:
一、瞭解並分類臺灣地區音樂教育學位論文中相關的教育心理學理論。
二、統計比較臺灣地區音樂教育學位論文中,引用各種教育心理學文獻之內容。
三、分析臺灣地區音樂教育學位論文中,引用各種教育心理學文獻的差異。
本研究方法,先以定量分析,兼採編碼方式,將九五~九九學年度音樂教育學位論文引用教育心理學文獻之「文獻數量」及「引用次數」統計出來。再以質性分析推測差異原因,質性分析文獻引用之模式與所需能力。
本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歸納整理九五~九九學年度音樂教育論文引用教育心理學理論約四百五十條列於附錄,並合併為類目整理表,共四大類21小類,如下
甲、學習類:甲1學習理論、甲2教學理論、甲3音樂與戲劇創作創造力、甲4智能與感官記憶與注意、甲5幼兒與遊戲
乙、認知類:乙1認知發展階段、乙2社會心理互動
丙、內在類:丙1動機(興趣)與態度、丙2期望與成效、丙3情緒、丙4人格道德、丙5自我概念、丙6人際(師生、同儕、社會)關係、丙7需求
丁、非教育心理學:丁1欣賞審美與音樂治療、丁2音樂、丁3父母教養、丁4測驗問卷量表與教學效能、丁5課程與評量、丁6教師與領導、丁7其他
二、統計結果
1.理論數量排序第一名:甲學習類35%
2.理論被引用次數排序第一名:甲學習類38%
(以上詳細排序列於第四章、條目列於附錄)
3.理論被引用次數排序第一:Piaget認知發展論(詳細次排序列於第四章)
三、質性分析
1.教育心理學對音樂教育四種影響
2.文獻引用的四個省思
3.教育心理學對音樂教育的啟示
4.文獻引用應具備的四個能力
5.提出文獻引用模式
Anything has a beginning; even time itself has a beginning (The Big Bang theory). The beginning of music, the beginning of education, the beginning of music education behavior, the beginning of researcher, all of these beginning are forgotten afterwards. However, the whole thing started with the very beginning. Music education is an independent and irreplaceable subject; its earliest history can be traced back to education psychology. Because research in psychology seeks to understand human behavior and mentality, this is also the basic concept of Music education.

This thesis mainly relied on secondary data that collected from 2006 to 2010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ontent of music education-related research. The results of the data analyses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I. To understand any classify the relevan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ies in Taiwan music education-related researches.
II. To compare the content of various educational psychologies in Taiwan music education-related researches by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III. To analyze the references abou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Taiwan music education-related researches.

This research uses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to statics reference amount and cited number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from 2006 to 2010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ontent of music education-related research; also uses qualitative analysis to speculate the different influence reasons. Further, this research also builds a reference citations modal and must have cited reference searching abilities. Please see Chapter 4 for more details. The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I. To conclude and organize 2006 to 2010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ontent of music education-related research, there are about 450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ies in annex. These theories are classified into 4 groups and 21 items:
A.Study:A1 Study Theory 、A2 Instructional Theory、A3 Music and Drama Creation Ability、A4 Intelligence and Sensory Memory and Attention
B.Cognition: B1 Cognitive development stage 、B2 Psychosocial Interaction
C.Mentality: C1 Motivation (triggers) and Attitude、 C2 Expectation and Results、C3 Emotions、C4 Mortal Character、C5 Ego Concept、C6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C7 Self-fulfillment need
D.Non-education psychology:D1 Appreciation for the Beauty and Music Remediation、D2 Music、D3 Parents and parenting、D4 Testing Form and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D5 Course arrangement and Evaluation、D6 Teacher and Lead D7 Others
II. Summary statistics
1.Theoretical amount No.1: A Study-35%
2.Most Cited theory: A Study:38%
3.Most Cited theory: Piaget’s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III. Qualitative Analysis
1.The Four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fluences on music education
2.The Four introspectio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ited reference
3.The Four observations on th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fluence on music education
4.Four Cited Reference Searching abilities
5.Build Reference Citations Model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臺灣地區音樂教育學位論文教育心理學理論文獻引用內容之探討 9
第二節 臺灣地區教育心理學文獻對於95-99音樂教育論文之貢獻探討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3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3
第四節 信效度與三角檢驗 35
第五節 研究工具 37
第六節 實施歷程 41

第四章 研究分析 42
第一節 臺灣地區音樂教育論文引用教育心理學文獻類目分析 42
第二節 臺灣地區音樂教育學位論文,引用教育心理學文獻內容數量統計 49
第三節 質性分析95-99臺灣地區音樂教育學位論文引用教育心理學文獻差異 73
第四節 對於往後音樂教育人員善用教育心理學之建議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0
第一節 研究結果摘要 91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貢獻 94

參考資料 97
一、中文部份 97
二、英文部份 99

附錄 101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01
附錄二 95-99音樂教育學位論文引用教育心理學文獻排序 107
附錄三 95-99音樂教育學位論文引用教育心理學次數統計 109
附錄四 教育心理學文獻被95-99音樂教育論文中引用次數統計 112
附錄五 教育心理學類目列表 119
一、中文部分

Aflence,(2009)。何謂資料、資訊、知識和智慧【部落格文字資料】。2013年5月22日,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aflence/30534877
M. David & C. D. Sutton(2006)。Social Research:The Basics研究方法的基礎(王若馨等 譯)。新北:韋伯。
王文科、王智弘(2012)。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玫文(2005)。柯大宜教學理念運用於音樂欣賞對兒童喜好音樂程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王美秀(2008)。音樂活動應用於國小威廉氏症兒童語文學習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琮惠(2007)。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章熙書房。2012年11月23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
7_p2mAiYERT18zi8Nv7VBerO/article?mid=144 & prev=145 & l=f & fid=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2005)。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組織(2012)。文獻情報術語國際標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組織(2012)。文獻著錄總則。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江春琦(2004)。人類知識整合理論—純粹理論建構與推論檢證。復興崗學報,82期,241-258。
吳明芬(2006)。音樂活動應用於低學業成就兒童自我效能及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美玲(2001)。兒歌在幼兒音樂課中的觀察與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雪菁(2005)。國小學童校外音樂才藝學習、父母管教態度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市。
何佩娟(2005)。我國人口變化與未來國小教育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佛光大學,宜蘭縣。
李家菁(2006)。1994-2005年臺灣地區音樂教育研究論文之內容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倪世雄(2010)。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
孫晉梅(2005)。運用流行音樂提昇國小高年級音樂美感判斷力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春興(1974)。教育心理學的誕生與發展。師大學報,1974年卷,第19期。
教育部(2011)。教育部電子報(443期)【 教師參與進修人數統計】。2013年5月22日,取自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topical_sn=525
梁福鎮(2009)。普通教育學人物與思想。臺北:師大書苑。
許正妹、張奕華(2005)。教學平台發展與設計之研究:以Blackboard和中山網路大學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一卷,第一期:198。
許純惠(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聆聽教科書音樂欣賞曲之情緒反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郭巧玲(2005)。應用首調唱名於國小五年級和聲感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俐燁(2001)。合作學習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法於國小五年級音樂科教學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昭吟(2001)。音樂班家長管教方式與兒童音樂學習成就之相關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國光(2002)。我國體育運動管理學碩士論文及其引用文獻之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彭景訓(1980)。馮特和實驗心理學。天津師院學報1980年04期。
黃金玥(2001)。美育取向音樂治療的理論基礎暨國中學生輔導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臺東市。
葉重新(2011)。教育心理學。臺北:心理。
廖妙柔(2006)。「音畫」輔助音樂欣賞教學對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在音樂要素學習成效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熊勝藍(2011)。教育心理學範疇貢獻局限性。學理論,2011年卷,第12期:262-267。
鄭佳伶(2007)。與腦相容的國小音樂課程教學與音樂學習動機及音樂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蕭怡文(2009)。「問想做評(ATDE)」音樂教育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實踐大學,臺北市。
鍾佳容(2011)。大學音樂系學生知識信念與自我調整學習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顏亮一(2009)。文獻是什麼?新莊地景工作室部落格。2012年10月26日,取自:http://spaces-hope.blogspot.tw/2009/04/blog-post_04.html
羅思嘉(2001)。引用文獻分析與學術傳播研究。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66:73-85。

二、英文部分
H. F. Abeles, C. R. Hoffer, & R. H. Klotman,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95)
Feinberg, S. (1974).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and the music listening experience. Music Edicators Journal, 61(1), 53-59
Grünbaum, Adolf. (1983). Freud's Theory: The perspective of a philosopher of science. Proceedings and Addresse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57(1), 5-31
Golden, M. D. (1992). Toward a humanistic music theor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shington University, Seattle.
Hart, L. A. (1985). Brain-compatible learning succed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3(2). Pp.83-85.
Koopman, C. (1995). Stage theories of music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 , 29(2), 49-66.
Mark, M. L. (1986).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Schirmer.
Mcdonald, D. T. & Simons, G. M. (1989). Music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irth through six. New York: Schirmer.
Michel, P. (1973). The optimum development of musical abilities in the first years of life. Psychology of Music, 1(2), 14-20
Newman, G. (1999). Fifty yea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In R, J. Sternberg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 449-460).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imer, B. (2003).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advancing the vis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Sawyer, R. K. (1999). Improvised conversations: music, collab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sychology of music, 27, 192-216.
Serafine, M. L. (1980). Piagetian research in music.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62, 1-21.
Shockley, R. P. (1997). The european journal for painists and piano teachers. Piano Journal, 20, 28-30
Swanwick, J. A. (2004). Attention and flow experience in preschool children during music circle time and music free-choice tim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Kentucky, KY.
Taylor, S. T. & Bogdan, R. (1998).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New York: Chichester, Wiley.
Thomson, P. (2002). Creative thinking in instrumental classe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8(4), 47-53
Toch, E. (1977). The shaping forces in music: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of harmony, melody, counterpoint, form.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Wiggins, J. H. (1999). The nature of shared musical understanding and its role in empowering independent musical thinking. Bulletin of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43, 65-90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資料與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6.01.01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6.01.0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