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吳麗雯
中文論文名稱:虎山親山步道親子遊客滿意度之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The Study of the Satisfaction of Parent-child Tourists on the Hushan
指導教授姓名:張政亮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親山步道遊客滿意度對偶重要度相關圖分析重要表現程度分析
英文關鍵字:Hiking TrailSatisfaction of the visitorsDual Importance Mapping (DIM)Important-Performance Analysis (IPA)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0
  • 收藏收藏:0
隨著周休二日的實施、健康觀念的注重以及運動風氣的提升,政府推動一系列的休閒運動計畫與建設,臺北市政府2005年在五大山系中,推出20條親子級登山路線,名之為「親子級親山步道」。本研究以臺北市政府規劃之親子級登山步道中的虎山親山步道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虎山親山步道親子遊客之滿意度,並以整合DIM、IPA、SWOT分析法,建構滿意度績效整合法。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虎山親山步道之親子遊客,且同遊之子女為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問卷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以及DIS(DIM,IPA,SWOT)滿意度績效分析後,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 家長遊客以女性家長,年齡在40-49歲為主,教育程度為大學、月收入在4萬到6萬、職業為上班族為多數;子女遊客的性別男女大約各占一半,子女遊客以高年級學童較多;親子遊客以雙親家庭且居住在臺北市信義區與南港區為主。親子遊客行前期望與實際體驗的滿意度有一致性,整體滿意度為中偏高程度滿意,介於普通與滿意之間。
二、 女性家長遊客的滿意度高於男性家長遊客;「50歲以上」的家長遊客滿意度高於其他年齡層;居住在;「臺北市信義區、南港區」與「新北市」的遊客滿意度高於居住在「臺北市其他」地區;第1次到虎山親山步道的遊客滿意度較高;親子同遊虎山親山步道的頻率越高,則滿意度也越高,因此不同性別、年齡、居住地、次數、頻率之虎山親山步道家長遊客在旅遊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男童的滿意度高於女童,中年級子女遊客的滿意度高於高年級子女遊客的滿意度,因此不同性別、年級之子女遊客在旅遊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
三、 在滿意度的績效方面,虎山親山步道之本身的優勢為「自然環境的有形性」、「社會情感的同理性」層面;內部的劣勢主要為「設計規劃的可靠性」層面,應增加基本設施的數量與位置,以減少親子遊客不滿意的程度。在未來發展的機會上,若能增加解說牌的內容、定期舉辦解說導覽活動,以及結合交通路網,則能提升步道設施的滿意度,吸引更多親子遊客到虎山親山步道登山健行。虎山親山步道的外在環境威脅主要為「步道設施的保證性」層面,虎山親山步道的設施與政府提供的保證性不符,親子遊客又有其需要性,因此,須加強改善虎山親山步道的步道平整度與安全設施項目,才能降低威脅程度,增加親子遊客的整體滿意度。
謝 辭 I
摘 要 II
Abstract IV
目 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虎山親山步道概況 9
第二節 滿意度相關研究 17
第三節 登山步道相關研究 28
第四節 滿意度分析方法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4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0
第三節 研究樣本 5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71
第一節 遊客背景與旅遊特性資料分析 71
第二節 虎山親山步道滿意度現況分析 78
第三節 遊客背景變項與滿意度之差異分析 86
第四節 親子遊客行前期望與實際體驗之相關分析 110
第五節 虎山親山步道滿意度績效分析 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研究假設驗證 133
第二節 研究結論 138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46
參考文獻 149
附錄 157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57
附錄二 預試問卷 164
附錄三 正式問卷 168
壹、中文文獻

方至民(2003)。企業競爭優勢。臺北:前程企管。
方麗秋(2008)。父母的親子休閒活動參與對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國小學童觀點為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新北。
白少琦(2012)。博物館觀眾藝文生活型態與休閒滿意度相關研究以臺北市立美術館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臺北。
石洧昱(2005)。華山登山步道參與者動機、服務品質與參與者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系碩士論文,臺中。
朱仙麗(2004)。臺灣的自然步道。臺北:遠足文化。
江佩珊(2012)。國中生學業表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關聯:以休閒滿意度、神經質人格為調節變項。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竹。
何啟彰(2006)。以顧客滿意度為基礎的Kano模式品質特性分類方法比較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吳佳穎(2008)。遊客對桃園縣風景區步道的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調查研究-以虎頭山風景區與拉拉山風景區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新竹。
吳孟娟(2002)。步道衝擊預測模式與遊憩容許量評定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吳忠宏、黃宗成(2001)。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服務品質之研究:以遊客滿意度為例。國家公園學報,11(2),117-135。
吳明隆(2004)。SPSS統計應用實務。臺北:松崗。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知城。
吳明隆、涂金堂(2012)。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吳亮頤、林聯喜、林偉智(2010)。景美仙跡岩登山健行者之動機、滿意度與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大體育學報,17(3),15-35
李三煌(2003)。臺北市內湖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活動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李孟純(2010)。觀光工廠體驗行銷、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探討–以白木屋品牌文化館為例。龍華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李建南(2007)。多變量統計結合SWOT分析方法應用在廚餘資源化方式選擇之研究。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汪綱維(2011)。運用二維品質模式結合品質機能展開探討軍事院校教育品質–以中正預校為例。主計季刊,52(3),40-62。
周妙玲(2010)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研究–以乳牛的家休閒牧場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中。
林文鎮(1991)。森林美學。臺北:百通圖書。
林志銓、張俊傑、張淑君(2011)。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森林步道遊客滿意度。運動與遊憩研究,6(1),130-147。
林俶圭(1999)。自然步道的理念與特色。看守臺灣,4,45-49。
林聖偉(2005)。品牌形象、服務品質、知覺價值、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旅行業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邱睿昶、黃俊傑、劉志華(2010)。不同背景學生參與休閒運動滿意度之研究-以朝陽科技大學為例。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7,14-23。
洪怡萍(2003)。合歡山地區步道衝擊及其影響因子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胡容瑄(2012)。臺中市居民從事親子旅遊之旅遊動機、偏好與滿意度。 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中。
范欣宜(2008)。臺北市立動物園遊憩吸引力與遊客滿意度、忠誠度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徐桂珍(2011)。低年級學童自然步道旅遊活動價值之研究–以中和步道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徐敏珠(2011)。苗栗縣三灣鄉鄉村旅遊特色營造之研究。中華大學營建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涂竣發(2011)。新竹縣內灣地區旅遊發展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馬綺霞(2011)。臺北市立美術館親子觀眾之參觀滿意度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
高世昌(2010)。利用部落自然步道進行國小環境教育課程之探究–以臺北縣福山國小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張婉君(2011)。基隆市港發展觀光旅遊策略。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基隆。
梁盛棟(2007)。遊客旅遊動機、期望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溪頭森林遊樂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許立群(2007)。消費者懷舊傾向、懷舊型態與情緒影響地方老街旅遊價值之研究。宜蘭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宜蘭。
郭竹君(2009)。登山步道遊客生態旅遊認知、環境衝擊知覺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華山登山步道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
郭育任(2012)。美國雷尼爾山國家公園之步道規劃設計。國家公園季刊,2012(9),75-79。
郭城孟(1995)。自然步道的理念與實務。教師天地,75,23-26。
郭城孟(1998)。走出自然走出健康-臺北市的自然步道。大自然,61,46-51。

陳一之(2008)。大坑登山步道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陳秀敏(2011)。金融業顧客關係管理關鍵成功要素研究-探討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經營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新竹。
陳崇孝(2007)。遊客對基隆市碧砂漁港旅遊品質滿意度之研究。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論文,基隆。
彭毓晶(2006)。仙跡岩步道解說媒體現況及環境教育概念初探。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曾惠忠(2008)。應用自然步道探索活動在國小鄉土教學上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華爾天(2009)。產品滿意度理論及在機電產品創新設計中的應用。上海:上海大學。
黃美琪(2012)。卦山大佛風景區對遊客的吸引力、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詹為巽(2010)。應用結構方程模式探討遊憩動機、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林美石磐步道為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劉文菁(1993)。臺北市民家庭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劉莉芬(2011)。登山步道登山健行者休閒動機與休閒體驗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屏東縣笠頂山登山步道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中。
劉豪耘(2009)。整合型遊客滿意度與服務品質研究方法KIS(Kano,IPA&SWOT)之建立。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休閒遊憩管理學系碩士班,嘉義。
鄧天德(2011)。抽樣樣本的推估。北市教大社教學報,10,181-190

鄭于沛、黃馨慧(2013)。從國小學童親子部落格網誌初探其家庭休閒生活。長庚科技學刊,18,115-130。
蕭志同、廖宛瑜、陳建文(2006)。博物館服務品質、認知價值、滿意度、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0(2),81-96。
賴雅琴(2005)。遊客對登山步道環境屬性偏好及滿意度之探討-以奮起湖大凍山步道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林業暨自然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羅嘉祺(1998)。臺北盆地邊緣的綠色寶藏-南港山自然步道踏查。綠生活雜誌,113,70-93。

貳、外文文獻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22-33.
Beggs, B. A., & Elkins, D. J. (2010).The Influence of Leisure Motivation on Leisure Satisfaction. The Cyber Journal of Applied Leisure and Recreation Research,2010(7) .Retrieved from http://larnet.org/2010-02.html
Cardozo,R.N(1965).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sumer effort ,expectations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244-249
Casella, G., & Berger,R. L.(2002), Statistical Inference. Charlotte, North Carolina: Baker & Taylor Books.
Cole, S. T., & Scott, D. (2004). Examin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experience quality in a model of tourist experiences.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16(1),79-90.
Folkes,V. S.(1984).Consumer reactions to product failure: an attributional approach.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0(3),398-409.
Franken, D. A. & Van Raaij, W. F.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4), 337-352
Herzberg, F.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NY:John Willey & Sons.
Howard, J.A. & Sheth, J. N. (1969).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NY:John Willey & Sons.
Hunt, H. K.(1977). CS/D-Overview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Cambridge, MA: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Kano, N., Seraku, N., Takahashi F. and Tsuji, S. (1984). 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be quality.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Quality Control, 14(2), 39-48.
Kotler, P.(1991).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Lawler,E.E. (1973). Motivation in work organizations.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Martilla and James.(1977).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22,77-79.
O’Sullivan, R. L.(1991). Marketing for Parks, Recreation, and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Oliver, R. L(1981).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processes in retail settings. Journal of Retailing,57(3),25-48
Oliver, R.L.(1988).Response Determinants in Satisfaction Judgmen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4(4),495-507
Parasuraman,A.,Zeithaml,V.A. and Berry,L.L.(1985).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s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49,41-50.


Parasuraman,A.,Zeithaml,V.A. and Berry,L.L.(1988).SERVQUAL: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64(1),12-40.
Schreyer, R., & Roggenbuck, J. W. (1978). 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ce expectations on crowding perceptions and social-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ies. Leisure Sciences, 1(4), 373 - 394.
Venkitaraman, R.K., & Jaworski, C. (1993) .Restructur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for better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 an integrated approach.Fourth Annual Advanced Research Techniques Forum of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June 15.
Zeithaml, V.A., & Bitner, M.J.(2000). Services marketing: integrating customer focus across the firm . Boston ,MA:McGraw-Hill/ Irwin
論文全文檔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6.08.01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6.08.0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