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李美芳
中文論文名稱:鄉土歷史應用於國小鄉土教學之研究—以新北市深坑國小六年級為例
指導教授姓名:秦照芬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
論文出版年: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0
中文關鍵詞:鄉土歷史角色扮演戶外教學鄉土教育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9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42
  • 收藏收藏: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鄉土歷史應用於國小高年級鄉土教學活動中的實施成效。研究者以深坑鄉土教材設計為例,融入社區資源、戶外教學及角色扮演法組成一系列的六年級鄉土課程,以深坑歷史為主軸,訂出五大單元,探討老街、古道、古厝以及相關的歷史事件,並在課程的最後由學生依教師擬訂好的腳本,進行角色扮演,重建深坑開拓史。
  研究者透過前後測資料、教學過程中的記錄及省思、學生小日記、學習單,以及課程意見回饋單,進行研究整理及成效分析,過程中發現在鄉土歷史的教學中運用社區資源、戶外教學及角色扮演活動,可以讓學童加深對歷史的印象、提高鄉土知識學習成效,更可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鄉土教育的目標。
  本研究獲得以下四點結論:
一、融入社區資源的鄉土課程設計,可以讓鄉土教學達到更好的成效
二、戶外教學活動可以提升孩子的鄉土認同感
三、運用角色扮演法於鄉土課程,可以讓孩子藉由具體的戲劇演出,對家鄉歷史留下深刻印象
四、鄉土課程的實施,可以讓孩子對家鄉瞭解更多,也更愛這片土地




關鍵字:鄉土歷史、角色扮演、戶外教學、鄉土教育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鄉土教育理念與意涵 11
第二節 鄉土課程之設計與實施 19
第三節 戶外教學之探討 29
第四節 角色扮演法之探討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研究流程 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場域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5
第四章 研究實施歷程 53
第一節 課程準備期 53
第二節 課程的實施與檢討 93
第三節 鄉土教學實施成效 106


第五章 結論 11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20


參考文獻 123

附錄 129

附錄一 學習單 129
附錄二 學生小日記 139
附錄三 教學簡報(節錄) 151
附錄四 「深坑開拓史」腳本 153
附錄五 教學活動照片 159

表次
表2-1-1 鄉土的定義 11
表2-1-2 鄉土教育的定義 13
表2-2-1 鄉土教材的設計原則 22
表2-3-1 戶外教學的定義 29
表3-2-1 研究對象背景分析表 42
表4-1-1 社區資源及可融入課程一覽表 72
表4-1-2 前測答題正確率統計表 73
表4-1-3 「古往今來看深坑」課程整體規劃表 77
表4-2-1 「古往今來看深坑」課程實施時間表 93
表4-3-1 「深坑整體」前後測統計表 106
表4-3-2 「深坑老街」前後測統計表 107
表4-3-3 「深坑古厝」前後測統計表 108
表4-3-4 「古道」前後測統計表 109
表4-3-5 前後測整體統計表 110
表4-3-6 課程意見回饋單結果統計表 111
表4-3-7 課程意見回饋單心得與建議彙整表 112



圖次
圖2-2-1 戴爾的經驗塔 19
圖2-2-2 運用社區資源進行教學之實施步驟 27
圖2-3-1 鄉土戶外學習策略架構圖 31
圖2-3-2 流水學習法 32
圖3-1-1 研究架構圖 37
圖3-1-2 研究流程圖 41
圖3-2-1 深坑區位置圖圖 43
圖3-2-2 深坑老街及永安居位置圖 44
圖3-2-3 深坑老街重要導覽點 44
圖4-1-1 景美溪流域圖 54
圖4-1-2 深坑老街整建後新貎 55
圖4-1-3 林家古早厝 56
圖4-1-4 深坑廳舊址所在地(今深坑警察分駐所) 57
圖4-1-5 德興居 58
圖4-1-6 陳家豆腐店 59
圖4-1-7 嘉義閣及其一旁小巷 60
圖4-1-8 最初的王水成麵攤 60
圖4-1-9 集順廟戲臺 61
圖4-1-10 集順廟 62
圖4-1-11 原渡船頭舊址 62
圖4-1-12 深坑橋碑 63
圖4-1-13 深坑古厝分布圖 64
圖4-1-14 黃氏古厝群—開基祖厝 64
圖4-1-15黃氏古厝群—連山祖厝 65
圖4-1-16 黃氏古厝群—福安居 65
圖4-1-17 黃氏古厝群—永安居 66
圖4-1-18 黃氏古厝群—興順居 67
圖4-1-19 黃氏古厝群—潤德居 67
圖4-1-20 黃氏古厝群—六房厝 68
圖4-1-21 德鄰居 68
圖4-1-22 茶路古道南港六張犁端的重修觀山嶺路橋碑及茶路碑 69
圖4-1-23 鎮南宮 70
圖4-1-24 課程架構圖 72
圖4-1-25 前測正確率百分比折線圖 73
圖4-2-1角色扮演階段圖 100
圖4-3-1 前後測答題正確率百分比折線圖 110
一、 專書
王派仁,《走出教室學更多:九年一貫課程中的社區資源整合運用》,臺北市: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2002。
王雲五,《雲五社會科大辭典》,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1984。
田炎欣,《深坑美簪纓》,臺北縣:紅樹林文化,2003。
周宗賢,《臺北縣第三級古蹟 深坑黃宅永安居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臺北縣:淡江大學,1995。
林能士總編撰,《深坑鄉志》,臺北縣:臺北縣深坑鄉公所,1997。
林瑞榮主編,《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臺中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1。
夏黎明,〈鄉土教育的理念〉,載於黃正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臺北市:漢文出版社,1995。
高麗卿等編輯,《戀戀古文山 相思新河畔》,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0。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主編,《建置臺灣主體性的課程教學:課程與教材設計》,臺北縣:冠學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6。
張曉華,《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臺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2003。
教育部,《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1993。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2000。
教育部,《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市:教育部,1999。
符宏仁主持,《臺北縣第三級古蹟深坑黃氏永安居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暨施工紀錄》,臺北縣:臺北縣政府,2002。
郭為藩,《教育部施政報告》,臺北市:教育部,1994。
陳盈卉,《深坑•石碇》,臺北市: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陳麗華、彭增龍、張益仁,《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
黃沼元,《臺灣的老街》,臺北縣: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
黃政傑,《教育理想的追求》,臺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
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臺北市:漢文出版社,1995。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慧,《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
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二、期刊論文
王世光,〈論角色扮演對培養歷史思維的作用〉,《教育學報》第6卷第2期,2010,頁36-41。
王啓宗,〈談國小社會科鄉土教材教學〉,《國教輔導》第28卷第3期,1989,頁5-11。
吳明清,〈學校生活與鄉土教育〉,《北縣教育》第23期,1998,頁14-17。
李崑山,〈國民小學戶外教學理論與實務初探〉,《環境教育季刊》第29期,1996,頁62-69。
周淑卿,〈中小學鄉土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課程與教學季刊》第3卷第3期,2000,頁91-102。
周漢光,〈角色扮演在中文教學上的應用〉,《教育研究學報》第24卷第2期,1996,頁121-146。
林江臺、陳泳惠,〈走出鄉土情:臺北市鄉土教材結合戶外學習之教學經驗分享〉,《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本土教材發展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頁85-103。
林惠娟、孫瑞琴,〈白馬將軍陳秋菊評傳(一)~先世及其崛起〉,《東南學報》第27期,2004,頁369-382。
林瑞榮,〈我國鄉土教育沿革與發展趨勢〉,《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05期,2012,頁161-184。
林瑞榮,〈國小鄉土教材的評鑑與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第3卷第3期,2000,頁73-90。
林瑞榮,〈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實施與發展〉,《鄉土文化教育研討會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南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1996,頁 117-142。
姚誠,〈從意識到認同—論臺灣鄉土教育的建構〉,《課程與教學季刊》第3卷第3期,2000,頁 1-16。
姚誠,〈鄉土意識與鄉土教育—一項理論建構的探索〉,《國小鄉土教學教材教法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花蓮縣:花蓮師院,1995 ,頁 75-94。
胡金印,〈鄉土環璄野外實察教學法介紹〉,《國教之聲》第18卷第3期,1985,頁17-22。
郭秀緞,〈角色扮演法在國小綜合活動領域之運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5卷第1期,2004,頁189-207。
郭金水,〈擇宜論模式應用於社會學習領域學習者觀點的校本鄉土區域教材研發〉,《國民教育》第49卷第3期,2009,頁9-26。
陳玉玲,〈論鄉土教育的理論基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4期,1998,頁143-164。
陳浙雲、余安邦,〈社區有教室:九年一貫課程與社區學校化的實踐〉,《教育研究資訊》第10卷第3期,2002,頁29-48。
陳朝陽,〈鄉土教育的意義與特質〉,《教師之友》第40卷第1期,1999,頁34-43。
陳慧玲,〈反抗、妥協與認同—以日據初期陳秋菊的抗日與歸順為例〉,《東南學報》第27期,2004,頁353-368。
陳麗華、彭增龍、王鳳敏,〈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實踐〉,《現代教育論壇》(十),臺北市:教育資料館,2004,頁3-32。
彭文珊、周玉秀,〈戶外教學的文獻探討〉,《國民教育》第45卷第4期,2005,頁38-44。
黃政傑,〈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月刊》第324期,1994,頁9-12。
黃鼎松,〈鄉土教育的時代意義〉,《師友月刊》第324期,1994,頁6-8。
楊榮祥,〈戴爾(Edgar Dale)的「經驗塔」--教學資源運用的原則(上)〉,《科學教育》第25期,1979,頁9-13。
楊榮祥,〈戴爾(Edgar Dale)的「經驗塔」--教學資源運用的原則(下)〉,《科學教育》第26期,1979,頁8-13。
鄒玉卿、楊慶麟,〈國民小學鄉土語言教學探究─以客語課使用角色扮演教學法為例〉,《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19期,2007,頁59-78。
趙祐志,〈台北最早的茶鄉—深坑初探〉,《史學會刊》第35期,1991,頁60-95。
鄧天德,〈九年一貫課程與鄉土教育〉,《課程與教學季刊》第3卷第3期,2000,頁17-30。
鄭黛瓊,〈台灣戲劇教育的發展初探〉,《經國學報》第19期,2003,頁117-129。
盧秀琴,〈社區資源結合體驗式探究鷹架教學法之初探〉,《國民教育》第50卷第1期,2009,頁 76-83。
盧秀琴、柯林耀、洪榮昭,〈 運用社區資源實施5Why鷹架式提問教學活動〉,《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2卷第2期,2009,頁1-32。
錢富美,〈從九年一貫課程談鄉土教育課程統整之途徑〉,《社會科教育研究》第5期,2000,頁177-192。
三、學位論文
朱慶昇,《地理環境教育戶外教學單元活動設計概念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吳玉瑩,《從講堂到禮堂-臺北縣深坑國民小學百年校史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10。
徐榮崇,《國小戶外鄉土地理教學之設計與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1995。
張國鴻,《國民小學鄉土教育資源調查與教學活動設計之研究—以臺中縣外埔鄉之環境資源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6。
莊展榮,《體驗學習應用在綜合活動領域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許及勉,《金門縣國民小學鄉土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
黃玉冠,《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萬曉萍,《運用社區資源進行國小六年級鄉土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永和區秀朗國小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12。
四、網路資料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289.html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http://www.boch.gov.tw/boch/
城市競爭力知識網http://glocalgov.nat.gov.tw/NCity/NewTaipeiCity/
深坑區農會http://shenkeng.tpcgo.org.tw/web
臺灣堡圖 http://gissrv5.sinica.edu.tw/GoogleApp/JM20K1904_1.php








封面頁
目次頁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參考書目
附錄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4.6.24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4.6.2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