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何俊儀
研究生英文姓名:Ho Chun-i
中文論文名稱:「生命之樹」圖象測驗與兒童職業自我概念之個案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A Case Study of "A Life-Tree Drawing" and the Children's Vocational Self-Concept
指導教授姓名:蘇振明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出版年: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生命之樹」圖象測驗自我概念職業自我概念
英文關鍵字:"Life-Tree Drawing"Self-ConceptVocational Self-Concep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01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2
  • 收藏收藏:0
中文摘要
關鍵字:「生命之樹」圖象測驗、自我概念、職業自我概念

本研究將兒童施測的「生命之樹」圖象測驗進行圖徵分析探討,並修訂John Holland的工作性格類型自我評估量表,以適合國小六年級學童填卷,再將問卷結果輔做參考,歸納「生命之樹」圖象測驗在兒童潛能特質上及職業自我概念上之分析結果。施測對象為新北市三峽區大成國民小學十五位的六年級學童,並挑出四位做為質性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
(1) 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童「生命之樹」圖象測驗與職業自我概念之關聯性。
(2) 建構國小六年級學童透過「生命之樹」圖象測驗分析職業自我概念的施測模式與作品分析要點。
(3) 藉由本研究的結果與發現,提供教師與家長引為學童職業自我概念發展的輔導參考。

綜合文獻探討及實際施測與分析,歸納出以下的結論:
(1) 從「生命之樹」之圖徵分析中可發現與職業自我概念之關聯性。本研究驗證了可藉由圖徵分析,看出受測者的性格特質及未來潛能,對照至未來職業期待方面,在能力或特質上判斷其優劣勢。
(2) 建構出國小六年級學童「生命之樹」圖象測驗之施測模式,包含:時間、繪畫工具、座位安排、施測步驟及提示語。分析原則依圖徵:空間、線條、內容、簽名等進行分析。
(3) 在「生命之樹」之圖徵分析結果上,相當獲得家長及教師的認同,頗能提供對孩童未來職業自我概念適性適才的輔導參考。
Abstract

Keywords:“Life-Tree Drawing”、Self-Concept、Vocational Self-Concept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features in images from “Life-Tree Drawing” in order to consider how they reflect the potential qualities of children and their vocational self-concept. The subjects surveyed for this study were 15 sixth graders at Dacheng Elementary School, Sanxia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and four of thes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or qualitative study. Students were asked to make “Life-Tree Drawing”, and supporting questionnaires were adapted from John Holland’s 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self-evalu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m age-appropriate.

The three mains goals of this study are:
1. Investig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ife-Tree Drawing” and the vocational self-concept of sixt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2. Establish the means of administering the “Life-Tree Drawing” test to sixth-grade students and the main points of analyzing the students’ drawings for vocational self-concept.
3. Using the outcomes and discoveries of this study to offer teachers and parents a reference point for developing vocational self-concept in schoolchildren.

Combining an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 with a review of current scholarship, this study concludes the following:
1. Through an analysis of features in images from the “Life-Tree Drawing” test, we discover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features and vocational self-concept. The analysis enables us to see th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otential qualities of the surveyed subjects. When taking the subjects’ future career expectations into account, we can see the advantages or disadvantages of these traits and qualities.
2. Establish the means of administering the “Life-Tree Drawing” test to sixth-graders, including time, tools for drawing, arrangements of seats, procedures, and cues provided to the students. The main points of analysis include space, lines, subject matter, and signatures.
3. The analysis of features in these “Life-Tree Drawing” was well received by parents and teachers. It serves as a good point of reference for guiding students in understanding their vocational self-concept and the suitability of their career choices.
目 次
碩士論文電子檔案上網授權書…………………………………………….iii
學位考試委員審定書………………………………………………………..v
誌謝………………………………………………………………………vii
中文摘要……………………………………………………………………viii
英文摘要…………………………………………………………………….ix
目次………………………………………………………………………..x
表次……………………………………………………………………………xii
圖次…………………………………………………………………………xiii

1. 緒論………………………………………………….………………1
1.1. 研究動機………………………………………….…………………2
1.2. 研究目的…………………………………….………………………3
1.3. 研究問題…………………………………………………………4
1.4. 名詞解釋…………………………………………………………5


2. 文獻探討………………………………………………….……………..9
2.1. 「生命之樹」圖象測驗..…………………………….……………..9
2.2. 自我概念的理論基礎………………………………………..18
2.3. 生涯發展及職業自我概念的理論背景……….……………..27


3. 研究方法……………………………………………………….……..43
3.1. 研究對象……………………………………………….…………….43
3.2. 研究方法與工具.……….…………………………………………….44
3.3. 研究架構與流程…….…..…………………………………………..47
3.4. 研究範圍與限制…….…..…………………………………………..53


4. 研究資料整理與分析………………….………………………….………..65
4.1.「生命之樹」圖象測驗與職業自我概念之關聯……………………….65
4.2.「生命之樹」圖象測驗與職業自我概念的三角檢證…………………79
4.3.建立「生命之樹」圖象測驗及工作類型量表施測步驟………………90


5. 結論與建議………………………………………………………..………..93
5.1.結果與發現………………………………………..…………………….93
5.2.建議…………………………………………………..…………………96

引用文獻……………………………………………………………….….99


附錄A「生命之樹」圖象創作與對話 修訂版……..………………102
附錄B John Holland工作性格類型自我評估量表…………103
附錄C前導經驗之研究個案(一)相關檢測圖檔…………………105
附錄D前導經驗之研究個案(一)圖象分析表………………………107
附錄E前導經驗之研究個案(一)相關檢測圖檔……………………108
附錄F前導經驗之研究個案(二)圖象分析表………………………110
附錄G演講紀錄—「生命之樹」圖象測驗與分析………………………111
附錄H演講紀錄—「生命之樹」相關測驗與分析……………………113
引用文獻
一、專書:
王錦堂(1992)。《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台北市:東華書局。
四一O教育改造聯盟(1996)。《民間教育改造藍圖︰朝向社會正義的結構性變革》,初版。臺北市︰時報文化。ISBN︰957-13-2175-3
任懷鳴、王慶復、林佑哲(1996)。《從人口趨勢看臺灣地區小班小校之規劃》。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吳裕益、侯雅齡(2000)。《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呂俊宏、劉靜女 譯(2005/12)。《繪畫評估與治療: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指南》。台北市:心理。ISBN:957-702-544-7。Using Drawings in Assessment and Therapy:A guide for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車文博 著(2001)。《人本主義心理學》。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ISBN︰957-483-091-8
李素卿 譯(1997)。《生涯規劃》。臺北市︰五南。ISBN︰957-11-1413-8。Clarke G. Carney, Cinda Field Wells:Discover the within you, 4th ed
柯華葳、游婷雅 譯(2009)。《兒童發展》。臺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ISBN︰978-986-6637-52-0。Kail,Robert V‧Cavanaugh,John(2007)Human Development︰A Life-Span View, 4e
洪鳳儀(2000)。《生涯規劃》,二版。台北市:揚智文化。ISBN︰957-818-080-2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添洲 著(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ISBN︰957-11-0641-0
梁漢華、黃燦瑛 譯(2000)。《心理投射技巧分析:心理圖解手冊》。台北市:揚智文化。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陸雅青(2000)《藝術治療團體實務研究:以破碎家庭兒童為例》。台北市:五南。
楊國樞、張春興(主編)。《中國兒童行為的發展》。台北:環宇。
廖鳳池、王文秀、田秀蘭 等(1997)。《兒童輔導原理》。台北:心理。
盧欽銘(1979)。《我國兒童及青少年自我觀念的發展》。教育心理學報。
蘇振明(2000)。《啟發孩子的美術潛能》。臺北縣中和市:光佑文化。ISBN︰957-8641-48-6


二、期刊論文: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田秀蘭(1999)。〈個人問題或生涯問題?談兒童生涯輔導工作〉。《學生輔導》,61,14-23。
伍至亮(2001)。《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經明(1981)。《國中生自我概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余紫瑛(2000)。《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淑玲(1999)。《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華、蔡瓊月(1999)。《非理性訓練、父母親教育水準、父母管教態度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和人際關係之影響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20 期,37-66。
李雅琪(2010)。《國小一年級新生之投射性繪畫作品與其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以臺北縣板橋市某國小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論文。
林邦傑(1970)。《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
林慧瑜(1996)。〈國小階段生涯學習的實施:以社會科新課程的教學為例〉。《國民教育》,37,21-27。
侯雅齡(1998)。《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侯雅齡(1998)。《自我概念理論新趨向-多向度階層化建構》。輔導季刊,34(1)。
徐安晴(2013)。《「生命之樹」圖象測驗與國小學童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某國小中年級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論文。
張添洲(1998)。《自我概念—生涯發展與輔導的根基》。技藝教育。
陳李綢(1996)。《青年生活適應量表之編製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黃淑玲(1995)。《國民小學學生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觀念相關之研究》。
黃麗滿(1992)。《山地、平地國中生自我概念與校園疏離感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淑優(2007)。《「生命之樹」圖象測驗與兒童性格分析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論文。
楊國樞(1974)。《小學與初中學生自我概念的發展及其相關因素》。
楊茹音(2002)。《生涯探索團體輔導對國小學童職業自我概念和生涯覺察能力之輔導效果》。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趙曉美(2001)。《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 強(1986)。《山地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
盧欽銘(1981)。《我國兒童及青少年自我觀念縱貫三年發展之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
蘇振明(2010)。〈「生命之樹」心智檢測與兒童教育輔導〉。《國教新知》,卷57,期3,100-106。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目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引用文獻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9.06.30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9.06.3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