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題名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研究生中文姓名:劉育誠
研究生英文姓名:Yu-Cheng Liu
中文論文名稱: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校適應之研究-以臺北市、新北市為例
英文論文名稱:A Research on Student Entrance Motivation and School Adjustment for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from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姓名:蔡博隆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出版年:10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2
中文關鍵詞: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學校適應
英文關鍵字:Athletic Class StudentsEntrance MotivationSchool Adjustmen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3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5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臺北市與新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校適應之現況及各因素間之差異情形,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校適應上之差異情形,並探討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校適應之相關情形。
本研究以102學年度臺北市與新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為研究對象,由蒐集彙整到相關文獻形成研究架構,並以修編問卷「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校適應量表」為研究工具,有效樣本數共計644份問卷,採用SPSS for windows 20.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與處理,所有研究之顯著水準定為p<.05。研究結果顯示:
一、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共有五個因素,其中「健康與生理」與「知識與技能」最受重視;其次依序為「支持與鼓勵」,再其次為「成就與自我實現」,最後為「刺激與避免」的重視程度最低;學校適應共有四個因素,其中「專項訓練適應」最受重視;其次依序為「自我適應」,再其次為「人際關係適應」,最後為「學業學習適應」的重視程度最低。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和學校適應在「性別」、「年級」、「專長項目」、「每週不同訓練時間」和「班上學業成績」上皆達顯著差異。三、臺北市與新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整體就讀動機與學校適應因素間呈低度正相關。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real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betwee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trance motivation for Athletic Class in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and their school adjustment afterwards. It analyzes the different variables that influence the situation between the entrance motivation for Athletic Class and their school adjustment.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survey-questionnaires and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is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Athletic Class in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in 2014. The research tool is “The Scal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trance Motivation and School adjustment for Athletic Class in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There were 644 valid questionnaire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the SPSS for windows 20.0 statistic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shown as below. (1) Among the fiv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motiva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Athletic Class, the most emphasized factors are “healthy and physiological levels” and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following factors in order are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achievement and self-fulfillment” and the last one is “stimulus and avoidance.” As to the four factors of affecting the school adjustment, from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the least one in sequence are “adjustment to athletics training”, “self-adjustment”, “adjustment to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adjustment to school learning.” (2) All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including gender, grades, athletics training, different training time during a week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trance motivation for Athletic Class and school adjustment. (3) There is a low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entrance motivation for Athletic Class and the school adjustment in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假設........................................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六節 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我國體育班的發展沿革..............................8
第二節 就讀動機理論及相關文獻探討........................12
第三節 學校適應理論及相關文獻探討........................19
第四節 就讀動機與學校適應的相關文獻探討...................29
第五節 本章總結.......................................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31
第二節 研究流程.......................................32
第三節 研究進度.......................................33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34
第五節 研究工具.......................................36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統計處理...............................4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45
第一節 國中體育班學生有效樣本人口統計之現況.................45
第二節 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各因素間之差異分析.............47
第三節 國中體育班學生學校適應各因素間之差異分析.............48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因素之差異比較.....49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體育班學生學校適應因素之差異比較.....56
第六節 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校適應之相關情形...........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4
第一節 結論..........................................64
第二節 建議..........................................67
參考文獻..................................................69
中文部分...............................................69
英文部分...............................................76
附錄.....................................................77
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校適應之研究調查問卷(預試)..........77
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校適應之研究調查問卷(正式)..........80
壹、中文部分
王光輝(2007)。臺中縣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保進(2006)。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彩鳳(2004)。國小舞蹈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江信億(2007)。全國國小游泳校隊教練家長式領導與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何宜純(2010)。高中生人格特質、學校生活適應與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何家儀(2003)。國小一年級新生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何雪儒(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知覺、學校適應與其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昌期(2001)。國中中途輟學學生就讀國中補校學習適應與升學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域數位科技。
吳柏姍(2004)。外籍配偶子女幼稚園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臺北市:五南。
吳聖乾(2012)。我國高中職射箭隊選手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李杏芬(2010)。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正向心理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坤培(2003)。高中體育班發展的省思。學校體育,13(76),109-114。
李宗倫(2003)。個人創造力歷程之研究 — 動機理論之整合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李明恕(2010)。嘉義縣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升學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李昱叡(2011)。我國各級學校體育班發展之現況、挑戰與未來展望。學校體育雙月刊,122,44-55。
李新鄉、林家伶(2008)。組織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謀周(2008)。國中羽球運動代表隊選手課業壓力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杜偉安(2004)。臺北市公、私立高中職體育班之學校適應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周國民(2007)。家長社會資本與學童學業成就、學校適應關係之研究-以臺南縣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文聰(2004)。國中學生之家庭功能、學校適應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尚賢(2008)。全國國中橄欖球隊選手社會支持、課業壓力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俞秀(2009)。臺北市立高中職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專項術科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書豪(2012)。桃園縣國民中學體育班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林進材(1992)。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德齊(2008)。活潑學校體育活動建立學生終身運動習慣。臺大體育,(48),51-57。
邱政禾(2008)。臺北市國小學童就讀體育班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施致平、黃蕙娟(2006)。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解析。學校體育雙月刊,16(5),22-33。
洪長青(2008)。澎湖縣民眾休閒活動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洪嘉文(2001)。我國學校體育政策制定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元民(1985)。高級中學體育班的展望。國民體育季刊,14(3),22-26。
徐郁婷(2006)。桃園縣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與問題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袁家偉(2011)。臺北市中等學校游泳隊選手社會支持、課業壓力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康力文(2007)。高中生學習幸福感、學校生活適應與學習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宏亮(1995)。從求助理論談教練對運動績優保送生的學業輔導。國民體育季刊,25(109),52-61。
張秀蓮(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家長參與與學生學校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7)。 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起鵬(2010)。臺北地區國小排球隊選手課業壓力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瑞璋(2006)。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課業壓力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教育部(2004)。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7)。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
教育部(2007)。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8)。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9)。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0)。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1)。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2)。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署(2013)。體育白皮書草案。教育部:作者。
莊明貞(1984)。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士軍(1997)。管理學。臺北: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許瑞蘭(2002)。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關係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許樹淵(1999)。如何提昇大專學生競技運動能力水準。大專體育雙月刊,43,7-11。
許樹淵(2000)。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郭遐煒(2006)。臺北縣立高中體育班就讀動機與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又琪(2009)。運動績優保送大學非體育科系女性排球選手學校適應與生涯發展之敘說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志樺(2002)。成人技職繼續教育參與動機與障礙因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怡帆(2009) 。游泳運動績優生就讀體育/非體育科系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秉洋(2009)。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實施現況及發展困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金定(2008)。青少年親子依附、基本心理需求與羞愧感因果模式之探討【網站文件】。2012/4/9,取自http://140.122.69.160/bulletin/4002/4002_PDF/04-%E9%99%B3%E9%87%91%E5%AE%9A.pdf
陳素瑜(2007)。高職導師班級經營風格與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以榖保家商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寶元(2012)。軍校生就讀動機、學校適應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空軍航空技術學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彭素真(2011)。臺北市國小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專長術科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景蘭(2006)。國中普通班聽覺障礙學生學校生活適應與情緒和行為表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敬中(2009)。全國高中職羽球選手家長式領導與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曾瑞成(2011)。國民中學體育班課程綱要之規劃。學校體育雙月刊,122,59-62。
黃千毓(2008)。國民小學家長參與與學生學校適應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怡婷(2011)。探討舞蹈系學生就讀動機、學習壓力及學習滿意度。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黃基津(2012)。雲林縣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黃富順(2002)。成人學習。臺北:五南。
黃意玉(2010)。雲林縣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及其困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黃楗翔(2003)。運動績優生與一般生適應情形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鳳君(2010)。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塗孟琦(2008)。大學校院舞蹈系學生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楊智超(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體育班學生學校適應與社會支持之結構方程模式(SEM)因果徑路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楊蓮英(2008)。臺灣戲曲學院學生入學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溫世頌(2007)。心理學導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詹俊成(2002)。臺灣地區高中體育班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志昇(2004)。研究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師院在職進修碩士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蔡大猷(2005)。國民小學體育班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蔡幸芳(2006)。國中學生知覺教師即時行為之運用、自尊與學校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蔡淳榆(2011)。新北市國小體育班學童就讀動機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鄭維宜(2008)。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經驗之質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盧俊宏(1994)。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謝育臻(2011)。臺北市國小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佳妙(2010)。國小排球選手知覺教練家長式領導、學校適應對選手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8,1-90。
簡曜輝(1999)。落實學校體育,貫徹教學正常化。台灣省學校體育,8,1-2。
顏玉芬(2010)。高雄縣國中體育班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羅皓誠(1996)。高雄地區聯考生與自學方案分發生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高雄醫學院,高雄市。
蘇玉慧(2006)。新移民女性子女生活適應調查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蘇柏魁(2013)。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新北市和臺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蘇錦雀(2006)。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重點發展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貳、英文部分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Graw.
Berndt, T. J., & Keefe, K. (1995). Friends' influence on adolescents' adjustment to school. Child development, 66(5), 1312-1329.
Ebel, R. L.(1979). Essentias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ill.Ebel.(1979).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3rd ed.).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idder (1981). Program Analysis and Monitoring (PAM).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Title I Evaluation Locally.
Ladd, G. W., & Burgess, K. B. (2001). Do relational risks and protective factors moderate the linkages between childhood aggression and early psychological and school adjustment?. Child development, 72(5), 1579-1601.
Ladd, G. W., Kochenderfer, B. J., & Coleman, C. C. (1997). Classroom Peer Acceptance, Friendship, and Victimization: Destinct Relation Systems That Contribute Uniquely to Children's School Adjustment?. Child development, 68(6), 1181-1197.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erry, K. E., & Weinstein, R. S. (1998). The socialcontext of earlyschool ingand children’s schooladjustment .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3(4),177-194.
Wortzel, L. (1979). Multivariate analysis. N. J., Prentice Hall.
Youngman, M. B. (1979). Assessing behavioral adjustment to school. British JournalEducational Psychology, 49, 258-264.
全文
校內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9.06.22
校外電子全文開放日期:2019.06.2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